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44.04KB ,
资源ID:2870174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870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护理常规核心技术操作专项规程.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医护理常规核心技术操作专项规程.doc

1、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目录 一、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 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中暑 6、急性出血 7、痛证 8、暴泻 9、 脱证 10、 中药中毒 二、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烧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 10、 胃脘痛 11、 呕吐 12、 便秘 13、 泄泻 14、 黄疸 15、 积聚 16、 水臌 17、 水肿 18、 肾衰 19、 淋证 20、 癃闭 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2、、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 10、 窦道 11、 压疮 12、 脱疽 13、 乳痈 14、 乳岩 15、 石癭 16、 肠痈 17、 肠梗阻 18、 石淋 19、 噎膈 20、 烧伤 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产科通常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 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11、 异位妊娠 12、 子痫 13、 产后发烧 14、 产后恶露不绝 15、 产后缺乳 16、 阴挺 17、 癥瘕 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

3、口疮 4、 泄泻 5、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 10、 水痘 11、 痄腮 12、 顿咳 13、 小儿暑温 14、 疫毒痢 15、 遗尿 16、 紫癜 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 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黄水疮 3、 蛇串疮 4、 面游风 5、 脚湿气 6、 粉刺 7、 瘾疹 8、 湿疮 9、 药毒 10、 摄领疮 11、 白庀 12、 猫眼疮 13、 风瘙痒 14、 皮痹 15、天疱疮 16、 红蝴蝶疮 17、 淋病 18

4、梅毒 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4、 牵引术护理常规 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6 、骨折 7、 上肢骨折 8、 下肢骨折 9、 脊柱骨折 10、 骨盆骨折 11、 脱位 12、 伤筋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 14、 骨折患者功效锻炼法 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3、 椒疮 4、 天行赤眼 5、 聚星障 6、 凝脂翳 7、 瞳神紧小 8、 绿风内障 9、 圆翳内障 10、 云雾移睛 11、 视瞻昏渺 12、 高风雀目 13、 风牵偏视 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5、2、 耳疖、耳疮 3、 耳鸣、耳聋 4、 耳眩晕 5、 中医鼻科通常护理常规 6、 鼻槁 7、 鼻鼽 8、 鼻渊 9、 鼻衄 10、 中医咽喉科通常护理常规 11、 喉痹 12、 喉关痈 13、 喉喑 14、 急喉风 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口疮 3、 牙宣 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十三、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放疗护理常规 3、 化疗护理常规 十四、中医传染病科护理常规 1、 通常护理常规 2、 传染性非经典肺炎 3、 时行感冒 4、 肺痨 5、 痢疾 6、 湿温 7、 肝热病 8、 霍乱 (时疫) 9、 艾滋病 10、

6、 暑湿 11、 登革热 12、 炭疽 13 、狂犬病 十五、 中医分级护理 1、 特级护理 2、 一级护理 3、 二级护理 4、 三级护理 十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 针刺法 2、 灸法 3、 拔罐法 4、 穴位按摩法 5、 刮痧法 6、 熏洗法 7、 全身药浴法 8、 湿敷法 9、 换药法 10、 涂药法 11、 敷药法 12、 贴药法 13、 药熨法 14、 坐药法 15、 中药煎煮法 十七、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 (1)、 通常要求 (2)、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3) 、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4) 、 长久医嘱实施单(5) 护理统计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 中医

7、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1)、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 、 入院评定表 (附表8)(3) 、 护理诊疗/问题项目表 (附表9)(4) 、 护理统计单(5) 、 出院评定表 (附表10) 十八、 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 护士职业基础要求 (1)、 热珍惜理事业,有良好职业道德,有强烈.(2) 、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厉认真,.(3) 、行为上要遵纪遵法,公正廉洁,珍惜集体,.(4) 、 仪容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齐,精神饱满,.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1)、 护理副院长职责(2) 、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职责(3) 、 科护士长职责(4) 、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 (

8、副主任) 护师职责2.6 主管3、 护理工作制度 (1)、 护理部工作制度(2) 、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 、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4) 、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5) 、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6) 、 供给室工作制度(7) 、 查对工作制度(8) 、 交接班工作制度(9) 、 抢救工作制度(10) 、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1) 、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12) 、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13) 、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制度(14) 、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 (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2) 、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3) 、 急诊科 (室)

9、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 、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5) 、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6) 、 供给室工作质量要求(7) 、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8) 、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 般护理常规 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依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对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 (1) 环境清洁、舒适、平静,空气流通。 (2) 依据病证性质,调整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10、。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统计 (1) 测量立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实施。 (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实施。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实施。 6. 每日统计大便次数1次。 7. 帮助医师完成各项检验。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注明实施时间。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改变,发觉异常,立即汇报医师。 (2) 依据病情,给正

11、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预防发生意外。 (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疗不明昏迷患者,按病情立即搜集对应标本送检。 (4) 注意诊疗效果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发觉异常,立即汇报医师。 (5) 随时检验多种管道是否通畅,发觉异常,立即处理。 (6) 对诊疗不明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品。 (7) 立即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问题,采取对应护理方法。 (8) 凡包含法律纠纷患者在抢救同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 9. 遵医嘱正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品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10. 遵医嘱给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

12、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依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眷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诊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主动配合诊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 对转科、转院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 16.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高热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关键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烧和非感染性发烧可参考本病护理。 1. 护理评定 (1) 生命体征。 (2) 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情

13、况。 (4) 辨证: 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2. 护理关键点 (1) 通常护理 a 按中医内科急症通常护理常规进行。 b 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c 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方法。 d 对于时行疫疠引发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e 连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立即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 a 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 b 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情况。 c 吐血、咯血、衄血、便血、溺血等情况。 d 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 e 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 (3) 给药护理 汤剂通常温服,高热有汗烦渴

14、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许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4) 饮食护理 a 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b 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c 激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择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 (5) 情志护理 内伤发烧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抚慰患者树立信心,提升对本身疾病认识,主动配合诊疗。 (6) 临证 (症) 施护 a 发烧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b 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品降温或针刺降温。 3. 健康指导 (1) 保持心情舒畅,

15、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 注意病愈早期休养,避免过劳,合适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4) 依据本身条件进行合适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 主动诊疗原发病。 (6) 坚持遵医嘱服药、诊疗,定时到门诊复查。 神昏 因多个病证引发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关键临床表现。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疾病,是多个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症状之一。病位在脑。昏迷等可参考本病护理。 1. 护理评定 (1)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改变。 (2) 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3) 生

16、活方法、排泄情况。 (4) 心理社会情况。 (5) 辨证: 闭证 (阳闭、阴闭)、脱证。 2. 护理关键点 (1) 通常护理 a 按中医内科急症通常护理常规进行。 b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位。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c 中暑神昏患者,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病室; 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预防发生意外; 有义齿者应取下; 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预防舌咬伤。 d 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保暖,严防冻伤、烫伤。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效位,定时翻身。 e 遵医嘱留置导尿,统计二十四小时出入量。 f 加强口腔、眼睛

17、、皮肤护理。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 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 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发生。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 a 遵医嘱设专员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统计。 b 亲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配合抢救。 c 出现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立即汇报医师,配合抢救。 (3) 给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 (4) 饮食护理 a 遵医嘱鼻饲,确保足够营养及水分。 b 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通便药或按摩腹部。 (5) 情志护理 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担心、求生等心理改变,应为

18、患者发明一个安全、舒适诊疗和康复气氛,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6) 临证 (症) 施护 a 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吸氧,随时吸出气道分泌物。 b 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针刺诊疗。 c 脱证亡阳者,遵医嘱快速给药,注意保暖。 d 忽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e 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需时灌肠。 f 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3. 健康指导 (1)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多种诱发原因。 (2) 平素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避免过劳。 (3) 注意饮食调摄,做到饮食有节,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肥甘、油

19、腻、生冷、烟酒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4) 主动防治相关感染性疾病; 加强原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诊疗; 避免药品中毒,预防中暑、烫伤等意外。 (5) 依据本身具体情况,采取合适体育锻炼。 中风 原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忽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关键临床表现。病位在脑,包含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考本病护理。 1. 护理评定 (1) 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示等情况。 (2) 生活方法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 心理社会情况。 (4) 辨证: 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

20、衰败之中脏腑证; 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2. 护理关键点 (1) 通常护理 a 按中医内科急症通常护理常规进行。 b 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 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c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效位置。 d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 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 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 尿失禁者给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e 伴神昏者参考神昏护理。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 a 亲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

21、肢活动等情况。 b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汇报医师,立即处理。 (3) 给药护理 a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b 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逆顺改变。 c 立即统计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抢救醒脑之品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汇报医师。 d 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改变,预防头晕,注意安全。 (4) 饮食护理 a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b 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 (5) 情志护理 a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b 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眷进行精神抚慰

22、,使其消除担心、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主动诊疗。 (6) 临证 (症) 施护 a 高热者,头部给冰袋冷敷。 b 元气衰败者,忽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c 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需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d便秘者,遵医嘱给通便中药内服。 3. 健康指导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 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合适休息。随天气改变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分

23、,以免再发脑出血。常常食用含纤维素多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 主动诊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改变,定时到医院复查。 (6) 依据本身情况,合适参与锻炼,加强肢体功效活动。 中暑 因长夏之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以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参考本病护理。 1. 护理评定 (1) 中暑经过和伴随症状。 (2) 周围环境、工作种类、生活方法。 (3) 心理社会情况。 (4) 辨证: 暑热侵袭证、热盛动风证、气阴两伤证。 2. 护理关键点 (1) 通常护理

24、a 按中医内科急症通常护理常规进行。 b 轻症中暑者,应快速撤离现场,转送至阴凉、通风处。患者取平卧位,松解衣扣,给清凉饮料。 c 重症中暑者,立即送至抢救室,不宜搬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遵医嘱输液诊疗。 d 监测生命体征至意识清醒。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 a 观察生命体征、体温、神志、瞳孔、二便、汗出、舌脉改变。 b 患者出现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瞳孔散大时,立即汇报医师,配合抢救。 (3) 给药护理 a 按医嘱用药,观察药品不良反应。 b 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 c 应用冬眠药品期间,要亲密注意体温、血压、心率改变。 (4) 饮

25、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食清暑水果、蔬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 (5) 情志护理 a 中暑起病急,病情改变快,医护人员须仪态稳重,工作有条不紊,以降低其担心情绪。 b 对烦躁、焦虑不安者进行抚慰,稳定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诊疗和护理。 (6) 临证 (症) 施护 a 口唇紫绀缺氧时遵医嘱立即吸氧。 5.2.6.2 出现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时,遵医嘱艾灸。 5.2.6.3 抽搐痉挛者,注意安全,预防坠床。 5.2.6.4 大汗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 5.2.6.5 出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者,遵医嘱给藿香正气水口服及针刺。 5.2.6.6 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醒脑抢救中药或针刺诊疗。 5.3 健康指导 5.3.1 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 5.3.2 注意水分摄入,保持环境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 5.3.3 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 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 5.3.4 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快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平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品。 5.3.5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夏季汗出较多者,应补充足够水分。忌食油腻、辛辣、烟酒之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