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9 ,大小:6.34MB ,
资源ID:2863746      下载积分:1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8637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ppt)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ppt

1、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经泸州市规划建设局组织对泸州市“三区”(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单位招标比选,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获得中选。项目组于2009年1月中旬进行现场踏勘、走访、座谈,收集基础资料和调查,进行方案分析研究,提出初步方案,并于2009年6月12日向市规划建设局和市有关部门汇报征求意见。经过方案调整、修改和深化、完善,完成正式方案,包括:1、规划文本、规划文本2、规划说明书、规划说明书3、规划图纸、规划图纸01区位关系图02城乡现状图03土地利用现状图04城乡居民点现状图05基础设施现状图06地形地貌分析图07产业现状分布图08空间结构规划图(一)09

2、空间结构规划图(二)10农业布局规划图11工业布局规划图12旅游布局规划图13用地布局规划图14道路交通规划图15骨干路网形态图16公交系统规划图17村庄政策分区图18新农村规划指引图19新市镇规划指引图(一)20新市镇规划指引图(二)21景观风貌规划结构图22景观风貌规划指引图23空间管制规划图24城镇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25新农村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26电力规划图27给水排水规划图28燃气规划图29生态及防灾规划图 2研究框架研究框架解读篇解读篇战略篇战略篇规划篇规划篇实施篇实施篇行动计划3第一篇第一篇 解读篇解读篇4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城乡统筹发展是党中央在对

3、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判断,并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经验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并将成都和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普遍问题,泸州市也不例外。但以泸州主城区为核心的江阳、龙马潭和纳溪三区首先更有条件和有基础,也迫切需要率先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试点。泸州城市为多组团城市,组团相对分散,并且城乡穿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泸州城市正向区域都市发展,为了统筹泸州都市区域和城乡之间功能、资源、空间、环境、设施等问题,需要从全域的角度来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新的城乡规划法要求改变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规划思想,遵循城乡统筹发展和合理布局,对城乡实施统一

4、规划和管理。目前,浙江、山东、海南、成都等多个城市已探索实施城乡总体规划和全域规划。5二、概念解读二、概念解读1、城乡统筹规划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一规划,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和作用,使城乡之间资源、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按效率原则公平地配置资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形成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互为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城乡互补、互融,从而使整个城乡区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3、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解

5、决我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思路、新战略和新手段,是全面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其目的就是要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关系,从机制和制度上使城乡统一起来置于同一层次上平等发展,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从而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与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战略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也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最高阶段。4、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城乡一体化是建立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关系,是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社

6、会经济和空间、环境的高度融合。城乡一体化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绝不是全部乡村都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不单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更不是城市乡村化,应该是城乡互动,双向演变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发生在生产力水平或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因为城乡发展的阶段模式一般经历农业社会的依存、工业社会的统治、工业化中期的融合和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体化四个阶段,由生产力向生产关系的范畴逐渐过渡。城乡一体化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不能忽视精神的、文化的、社会的内容。不能把城乡一体化看成消灭城乡差别的过程。城乡差别是永恒的,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程度和形式不同。6三、技术路线三、技术

7、路线 本规划技术路线以建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共生关系为指导,针对泸州城乡现状,借鉴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围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和谐泸州”的城乡新关系、新机制、新制度为目标,探索实施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功能化和生产社会化的城乡统筹四大途径,其中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村人口转移,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的新发展,通过功能产业化实现城乡功能单元整合和产业链的体系发展建立,通过生产社会化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和市场化。7四、规划范围四、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三个行政区范围,幅员面积2132.32平方公里。规划近期为20102012年,远期20

8、132020年。五、规划期限五、规划期限1、国家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4、中央和四川省有关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决议;5、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6、泸州市和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7、四川省和泸州市有关行业部门发展规划;8、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六、规划依据8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内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以服务农村、农民、农业,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目标。3、以功能互补、一、二、三产业互动和城乡互利的有机共生理论为基本理念。4、

9、以土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为重要手段,引导人和生产力合理布局。5、基础设施建设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配置。6、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个体的力量,既要坚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7、因地制宜,突出特色。8、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和环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9、循序渐进,试点示范,稳步推进。七、规划思想理念9第二章第二章 泸州市泸州市“三区三区”城乡现状解读城乡现状解读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一)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泸州市地处美丽富庶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东南部,长江、

10、沱江的交汇处。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08106.28度,北纬27.3929.20度之间。全市由四县三区组成,即: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以及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东西宽113公里,南北长185公里,总幅员面积12246.87平方公里。本次泸州城乡统筹规划区范围包括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三区,规划区面积为 2132.32平方公里。2008年三区共有建制镇 26 个,乡5个,行政村437个,街道办事处14个,社区居委会97个。10(二)自然地理(二)自然地理(1)气候 泸州市三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降雨量 748.4118

11、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358天。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2)地形地貌 泸州市三区地形地貌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市区海拔高度在240米520米之间。地形地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1、南部为中深丘地形,2、北部为浅丘地形。(3)水系及水资源 泸州市三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为主干,成树枝状分布,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沱江、永宁河、濑溪河、龙溪河等。河道大都具有山区性河道的特征,河岸坡度陡,多呈“V”或“U”形谷。同时,宽谷与窄谷交互交替,河床较大,急流险滩众多。11(三)社会经济(三)社会

12、经济 泸州市辖三区GDP209亿元,占全市的5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亿元,各次产业的构成为“12.4:52.2:35.4”。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中工业又以酒业、化工、机械为主导,农业主要以蔬菜、水果、竹木等主导,并初具规模。江阳区:国内生产总值118.14亿元,纳溪区:43.73亿元,龙马潭区:47.11亿元,财政收入12.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6亿元。泸州市三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很强的景观多样性与选择性。泸州市三区具有传统优势的部分产业,如化工、机械、酿酒、食品以及特色农作物、水果等,还有增长的势

13、头,未来的整体前景看好。同时,由于地理和水资源等优势,另一些新兴行业如物流、水上运输等正在崛起,必将带动未来泸州市三区社会经济发展。12(四)城乡情况(四)城乡情况1、城镇现状 1)概况 规划区现有26个建制镇个乡集镇,其中国家级试点镇四个。城镇化率为56%。2)分布特征 规划区城镇现状分布主要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城镇分布北密南疏。3)规模等级 一级城镇:泸州中心城区,为区域中心,约75万人。二级城镇:胡市镇、护国镇、大渡口镇、石洞镇,人口约0.5-2万人。三级城镇:22个一般建制镇,人口约万人。四级城镇:5个乡集镇,0.1-0.万人左右。4)职能分类城镇按职能主要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和农贸型城镇

14、。132008年镇规划区现状共有26个乡镇,有437个行政村,97.8万农业人口(户籍)。(1)农村居民点规模与分布特征人口规模小、村落数量多(个人)2、农村现状特征分析、农村现状特征分析14(2)农村居民的家庭结构特征小型化、老龄化(人)(3)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特征己经开始出现老龄化或妇孺化等现象。(4)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特征农村家庭对种田生活依赖性在降低()(5)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6)“三农问题”农村的社会经济的积弱结构和循环153、泸州市三区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特征、泸州市三区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特征城乡二元系数大于全省平均水平(0.4159 0.3195)城乡居民收入

15、消费差距明显()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阶段判断:达到城乡统筹主导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城乡统筹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以促进城乡统筹的方式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成为农村在城市的“飞地”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程度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在社会保障、身份、待遇等方面于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16二泸州市二泸州市“三区三区”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SOWT分析分析(一一)发展机遇发展机遇1.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2.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 3.成都、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试验区的经验探索(二)面临挑战(二)面临挑战1.二元经济结构演变难度大2.二元社会结构转型幅度大 17(三)发展优势条件

16、(三)发展优势条件1.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越的区位条件2.较好的发展基础较好的发展基础泸州市辖三区GDP209亿元,占全市的51.74%,泸州市辖三区城市化水平为56%,比泸州市高出一倍。具有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的基础条件。183.泸州城市快速发展泸州城市快速发展 4.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调整5.规划先行的理念和进行了一些规划先行的理念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益的探索19(四)存在的问题1.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强2.城乡还较分离城乡还较分离3.城乡产业关联较差城乡产业关联较差4.农业产业化落后农业产业化落后5.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7、较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差7.城乡政策体制障碍城乡政策体制障碍8.村落建设问题较多:村落建设问题较多:缺乏统筹规划设计、布局分散,设施建设配套不便,人均建设用地高,资源利用不集约,村容、村貌、环境质量差。20第三章第三章 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启示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启示一、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一、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日日本本、韩韩国国都都是是采采取取自自下下而而上上的的造造村村运运动动和和新新村村运运动动,通通过过软软、硬硬件件建建设设,来来促促进进农农村地区的发展。村地区的发展。1、韩国的新村运动综合开发计划、债务减轻计划、结构改善计划、政策改革计划等,并先后经过基础设

18、施、环境质量和自我综合提高,从而激发创业精神,增加收入和改善环境。2、巴西解决过度城市化的实践第一,加大城市规划力度。第二,改变土地占有和利用的不合理现状。第三,加快卫星城镇建设步伐。第四,加大农业投入。21二、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二、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通过自上而下规划计划,发展新城镇和新农村。通过自上而下规划计划,发展新城镇和新农村。1、德国城乡一体化第一,注重中小城市的发展。第二,注重统一规划。既充分考虑市场竞争的原则,也充分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动员企业到农村地区办厂建企业。第三,注重可持续发展。该国十分注意城乡之间以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注意城市发展与资源配置和

19、产业结构变化紧密联系,实施土地整理,严格管理土地、环境等,注意对历史文化和古老建筑的保护。第四,注重消除人口流动的障碍。2、美国城乡一体化第一,注重发展城市群和卫星城,推动公共工程建设。从而抑制了大城市规模过于膨胀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在空间和产业布局上相互依存和配套,形成了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第二,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选择上,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这种产业演进的顺序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吸引农村劳动力。第三,注重控制耕地的非农化。22三、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三、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政府重视和干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农村积极性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城乡

20、统筹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23四、国内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江浙模式江浙模式 它们是通过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依靠乡村工业和集体经济,不断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走的是以发展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2.2.京沪模式京沪模式 依托中心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吸纳农村”道路。随着中心城区发展扩展,促进了郊区诸如劳动密集型工业、旅游业等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并带来部分产业向郊区转移,以及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同时主动直接参与对外经济活动,吸引外资。既统筹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又合理运用好郊区的承载能力,调动郊区的积极性,实现城乡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243.3.成都模式成都

21、模式 这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市场相对不成熟、城乡差异比较突出地区的一种模式。在破解城乡二元矛盾中,它打破了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的传统思路,不片面追求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而注重农村、农业的改革,坚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来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政府创新政策环境,市场活化经济资源,工业集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农民权益。25第二篇第二篇 战略篇战略篇26第四章第四章 泸州市泸州市“三区三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 一发展目标一发展目标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使城镇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1城乡空间布局的高度融合2城乡功

22、能结构的高度互补3城乡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4城乡基础设施的高度共享5城乡人口流动的高度通畅6城乡政治文化的平等7城乡社会事业的高度统一27二、泸州市二、泸州市“三区三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 序号主要分项目标支撑指标指数数值1经济发达人均GDP3000美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恩格尔系数25%R&D与GDP比重2.1%商业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50%2行政高效决策科学化有决策智囊团与专家顾问团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微机处理民主监督公开化立法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管理集中化集中地点、统一行政3基础设施运行高效、安全万人交通死亡人数0.7人人均道路面积13平方米人均生活用电量1000千瓦时/年人均生活用水量3

23、50升/日煤气普及率100%人均发信函50件电话普及率40%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协作高效6国际标识重要公共空间的中英文双语标识28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07年值2012年目标值2020年目标值国家小康标准值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200600082006000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463533353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84255354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10010090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106065606万人农业科技人员率人55547农村居民基尼系数0.450.40.350.30.48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99.51099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年737576751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4.240

24、384011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40343725钢混和砖木结构住房比重95969795农户饮用自来水的比例60808380农户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50707270农户享有卫生厕所的比例30707270农户室外道路硬化比例50808280291、北部带动与圈、北部带动与圈层推进战略层推进战略 整个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的发展首先要做大、做强一圈层,通过第一圈层的发展逐步带动第二、第三圈层的发展。2、轴线带动与组、轴线带动与组团发展战略团发展战略第五章第五章 泸州市泸州市“三区三区”城乡统筹战略发展城乡统筹战略发展 一、发展战略一、发展战略 303、重点突破与稳步推进战略、重点突破与稳步推进战略4、资源整

25、合与集聚集约战略、资源整合与集聚集约战略工业向园区集中 土地向规模集中 农民向社区集中5 5、产业联动与城乡互动战略、产业联动与城乡互动战略6 6、保育环境与可持续发战略、保育环境与可持续发战略317、大交通与大商贸战略、大交通与大商贸战略8、大工业与大都市战略、大工业与大都市战略9 9、新城建设与新市镇发展战略、新城建设与新市镇发展战略1010、新农村与美好乡村战略、新农村与美好乡村战略32二、发展模式二、发展模式(一)城乡统筹发展模式评析(一)城乡统筹发展模式评析 1以城带乡的以城带乡的“拉农模式拉农模式”-现代工业经济(京沪)现代工业经济(京沪)2城乡融合的城乡融合的“合农模式合农模式”

26、-大城市郊区(嘉兴)大城市郊区(嘉兴)3全面整容的全面整容的“改农模式改农模式”-现代农业经济(赣州)现代农业经济(赣州)4网络化发展模式网络化发展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 5开发区开发区+地产发展模式地产发展模式33(二)泸州三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二)泸州三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选择选择 1、第一圈层为城乡互融的、第一圈层为城乡互融的“合农模式合农模式”,结合开发区,结合开发区+地产开发商的模式地产开发商的模式即自上而下的城乡统筹模式。即自上而下的城乡统筹模式。2、第二圈层为以城带乡的、第二圈层为以城带乡的“拉农模式拉农模式”为主,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为主,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城

27、乡统筹模式。结合的城乡统筹模式。3、第三圈层丘陵地区为以全面整容的、第三圈层丘陵地区为以全面整容的“改农模式改农模式”为主。为主。34第六章第六章 发展策略发展策略 规划先行,科学引导规划先行,科学引导强化产业支持,立足多元发展强化产业支持,立足多元发展创新制度设计,促进要素流转创新制度设计,促进要素流转聚焦公共产品,连结城乡发展聚焦公共产品,连结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城乡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城乡公平协调结构变动中的利益关系协调结构变动中的利益关系35第三篇第三篇 规划篇规划篇36第七章第七章 泸州市泸州市“三区三区”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规划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规划 一、城乡产业现状及问题一、城

28、乡产业现状及问题20072007年年,泸泸州州市市辖辖三三区区GDP209GDP209亿亿元元,各各次次产产业业的的构构成成为为“12.412.4:52.252.2:35.4”35.4”。形形成成了了以以工工业业为为主主导导的的产产业业结结构构,其其中中工工业业又又以以酒酒业业、化化工工、机机械械为为主主导导,农农业业主主要要以以蔬蔬菜菜、水水果、竹木等主导,并初具规模。果、竹木等主导,并初具规模。(一)行业现状(一)行业现状农农业业现现状状:从从三三区区的的总总体体发发展展情情况况来来看看,以以粮粮油油/畜畜禽禽为为主主,同同时时产产业业特特色色初初显显,形形成成了了有有机原粮、桂圆、罗沙贡

29、米、白马乌鸡、护国沙田柚、花椒、竹等特色农业。机原粮、桂圆、罗沙贡米、白马乌鸡、护国沙田柚、花椒、竹等特色农业。,37工业现状工业现状白酒白酒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造纸及竹木制造业造纸及竹木制造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单位单位全市全市江阳区江阳区纳溪区纳溪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合计合计三区占全市的三区占全市的比例(比例(%)大米万吨14.81.760.78.456.76配混合饲料万吨19.50.70.318.219.298.46白酒千升295038121550287044658619684066.72人造板立方

30、米80458421194211952.35纸浆万吨13.35.25.239.10机制板及纸板万吨11.714.85.849.57纸制品万吨4.613.34.393.48浓硝酸万吨3.83.83.8100.00合成氨万吨100.992.592.591.67农用化学肥料万吨71.668.168.195.11精甲醇万吨34.534.534.5100.00塑料制品万吨3.70.133.183.78瓷质砖平方米653365100.00液压元件件24398122979014191243981100.00起重设备万吨3.73.73.7100.00泵(液体泵)台678596785967859100.00采矿设

31、备(矿山设备)万吨0.70.70.7100.0038第三产业现状第三产业现状 第三产业仍然主要以传统的运输、批零、餐饮等行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较缓慢,虽然金融、旅游、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农村市场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乡村旅游、农村金融信贷体系等发育不完整。39(三)产业布局现状(三)产业布局现状传统农业广泛分布特色农业:柚子/茶叶/竹/桂园/蔬菜/罗沙米/蔬菜/红粮/花木/蚕桑/花椒工业: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石洞、特兴、胡市、况场、大渡口、护国、白节、江北、黄舣第三产业:商贸、市场、旅游、农村服务40(三)主要问题(三)主要问题1、农业仍然以传统、分散

32、、小规模耕作为主,产业化和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机械化、市场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落后;2、城市二、三产业与农业在功能上、空间上的统筹力度不够,缺乏支撑带动;3、工业产业集群还不足,酿酒、机械、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的发展较落后,同时,优越的水运交通地位凸显不够,尤其对工业、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有限。4、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差,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有待加强和提升。41二、城乡产业发展二、城乡产业发展 城乡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优化发展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繁城乡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优化发展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繁荣第三产业。荣第三产业。(一)农业发展(一)农业发展(1)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33、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对三区农业内部结构进行适度调整,从传统的粮油种植向蔬菜、水果、林业、养殖的方向调整,同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2)规模化、专业化(3)产业化、社会化(4)特色农业的培育(5)传统农业的改造42(二)工业发展(二)工业发展(1)食品产业集群(2)化工产业集群(3)机械产业集群(4)医药产业集群(5)其他产业集群(三)第三产业发展(三)第三产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商贸、信息通讯、咨询服务和文化科技、卫生、房地产等,提升质量、扩张规模;利用优势,重点发展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43三、城乡产业布局三、

34、城乡产业布局(一)农业布局(一)农业布局 两大片区:北部都市农业发展区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七大基地:粮油基地蔬菜基地水果基地花卉基地养殖基地竹木基地茶叶基地44(二)工业布局(二)工业布局 2个工业带:南部沿江工业带和东部临港临空工业带。12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分别为黄舣酒业工业区、石洞空港工业区、蓝田轻工业区、安宁-鱼塘经济开发区、纳溪化工工业区、泰安机械加工工业区、高坝临港工业区、特兴粮油加工工业区、护国农产品加工工业区、况场轻纺加工工业区、白节竹木加工区、胡市轻工业加工区;2个工业小区:江北能源工业小区和大渡口化工工业小区。45(三)第三产业布局(三)第三产业布局 第三产业主要在中心城区建

35、立综合中心,在胡市、石洞、黄舣、况场、分水岭、大渡口、白节、护国等八个新市镇(重点镇)建立连接城乡的片区服务中心。建设中心城区、方山-朱德故居、分水岭-古楼、护国岩-普照山、九狮山-龙马潭、张坝-老泸城、杨桥-南寿山、天仙洞-凤凰湖八大城乡旅游区。46四、城乡产业耦合四、城乡产业耦合(一)产业耦合内涵(一)产业耦合内涵 产业耦合的定义为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关联程度。产业耦合的基础是产业关联,产业耦合是一种双赢行为,政府行为对产业耦合有重大影响。(二)城乡产业耦合理论(二)城乡产业耦合理论1、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分为结构关联和空间关联,包括产品、劳务、技术、价格、投资、

36、社会、组织等联系。2、产业链理论、产业链理论47(三)城乡产业耦合模式(三)城乡产业耦合模式1、加工园区+农业产业化2、农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3、大工业+配套服务4、城市某些离心功能+基地5、农村特色产业+城市产业化城乡产业功能单元产业链集群和功能体系自下而上农村拓展整合为功能片区自上而下与城市功能空间延伸结合48(四)城乡产业功能耦合(四)城乡产业功能耦合1、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1)工业直接带动农业发展)工业直接带动农业发展 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直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2)工业间接带动农业发展)工业间接带动农业发展 不能直接与农业联动发展的工业对农业

37、经济的促进将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传统种养业涉农工业与服务业城市郊区农村统一品牌、桂圆运销+建立桂圆产销协会、发展观光旅游+发展桂圆制品加工业+建立桂圆规模化种植基地整合阶段1整合阶段2整合阶段3桂圆销售+观光+旅游桂圆储运+销售+观光+旅游桂圆加工+储运+销售+观光+旅游桂圆种植+储运+销售+观光+旅游延伸阶段一延伸阶段二延伸阶段三492、第三产业与农业互动发、第三产业与农业互动发展展(1)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 一级综合农产品流通中心一级综合农产品流通中心:江阳区江南轻工业园区二级次综合农产品流通中心二级次综合农产品流通中心:江阳城区(华阳)、龙马潭(安宁)、纳溪城区、护国镇

38、三级专业农产品收购点三级专业农产品收购点:白节镇以粮油、竹木、家禽等为主;分水岭粮油、水果等为主;渠坝镇以茶叶、水果、粮油等为主;大渡口镇以蔬菜、水果、茶叶、粮油等为主;黄舣镇以水果、蔬菜为主;金龙乡以粮油、药材、水果为主;胡市镇以水果、粮油为主;况场以蔬菜、水果和粮油为主。(2)旅游带动农业的发展)旅游带动农业的发展(3)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50(五)城乡产业空间耦合(五)城乡产业空间耦合1、工业、商贸空间与农业空间、工业、商贸空间与农业空间的统筹的统筹(1)依托城区的商贸、工业,在周边地区以蔬菜、花卉、桂圆、荔枝为主;(2)依托酒业园区,在石寨乡、分水岭乡、丰乐镇、龙车镇

39、及金龙乡、双加镇部分地区规划种植有机原粮,并在金龙乡、分水岭各规划一个以粮食为主农产品收购中心;(3)依托特兴粮油加工园,在特兴镇部分地区和长安乡以稻米种植为主。(4)依托护国镇农产品综合加工园(水果、畜牧加工为主),在护国镇以柚子、茶叶、养殖、竹木为主,打古镇、合面镇以竹木为主,以及大渡口部分地区种植茶叶,并在护国镇规划一个农产品集散中心,以服务纳溪南部地区为主。(5)依托白节竹木加工园,在白节镇、渠坝镇的大部分地区以竹木为主,并在白节规划一个竹木产品购销中心,渠坝镇规划一个农产品购销中心。(6)依托胡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主要以果蔬加工、酿酒等为主,在沿沱江流域以桂圆、荔枝、蔬菜种植为主。(7

40、)在其他乡镇根据工业现状特征及农业种植情况,本着在空间上集中的原则,适当引进农产品、竹木产品加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工业。512、旅游空间与农业空间统筹、旅游空间与农业空间统筹方山-朱德故居风景名胜旅游区 九狮山-龙马潭欢乐乡村旅游区 张坝-老泸城休闲观光旅游带 护国岩-普照山生态旅游区 天仙洞-凤凰湖度假旅游区 古楼-分水岭古镇旅游区 杨桥休闲旅游区 52第八章第八章 泸州市泸州市“三区三区”城乡人口统筹发展规划城乡人口统筹发展规划 一、城乡人口特征一、城乡人口特征1、三区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城镇化率较高,农村人口呈负增长、但增速减缓2、城乡处于不完全就业状态,尤其是农村地区“隐形失业率”较高3

41、、城乡居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尚未完全构建4、老年化程度日趋增高,劳动力供养压力增强,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5、城乡劳动力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更为严重53二、城乡人口预测(一)区域总人口预测(一)区域总人口预测 2013年三区总人口约为年三区总人口约为173万人,控制在万人,控制在175万以内;万以内;2020年三区总人口约为年三区总人口约为213万人,控制在万人,控制在220万以内。万以内。(二)农村人口预测(二)农村人口预测农村资源承载力分析农村资源承载力分析 2020年三区能支撑农村总人口控制在年三区能支撑农村总人口控制在40万、万、2013年控制在年控制在58万人左右。万人左右。(三)城镇

42、化率及城镇人口预测(三)城镇化率及城镇人口预测城镇吸纳能力分析城镇吸纳能力分析 2013年城镇化率在年城镇化率在65%-70%、城镇人口、城镇人口112万人,万人,2020年年80-85%之间、人口之间、人口173万人。万人。三、农村人口转移途径三、农村人口转移途径到2020年三区共有25万农村人口将从农村地区转移出来。(一)向中心城区转移(一)向中心城区转移(二)就近进入小城镇(二)就近进入小城镇(三)就地发展现代农业(三)就地发展现代农业(四)区外劳务输出(四)区外劳务输出四、解决城乡人口统筹的关键问题(一)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改造农村人口(一)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改造农村人口(二

43、)保证城乡人口的充分就业,重点解决农村隐形失业问题(二)保证城乡人口的充分就业,重点解决农村隐形失业问题(三)加快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的构建(三)加快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的构建(四)进一步放宽户籍制度,形成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四)进一步放宽户籍制度,形成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54一、城乡空间布局结构一、城乡空间布局结构“一区三圈”+“一带三轴”+“三片八极”轴带式节点走廊型圈层布局结构。“一区”:即泸州都市发展区“三圈”:指围绕中心都市发展区形成三个圈层 第一圈层即三条高速公路围合的内侧及周边地区第二圈层包括龙马潭区和江阳区第一圈层以外的其他部分地区和纳溪区北部地区,是农业产业化与乡镇企业一体化发展的

44、圈层,推行三集中的重要区域,并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第三圈层生态保育圈层,包括纳溪区以南的其他地区,主要为生态保育和农林发展区。第九章第九章 泸州市泸州市“三区三区”城乡空间统筹布局规划城乡空间统筹布局规划 55“一带”:长江综合经济带,是城市拓展生长主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作为三区的经济发展核心地带。“三轴”:以隆纳高速、宜泸渝沿江高速与成自泸高速三条高速公路作为城乡功能联系的三条聚合轴。三片:即三片城乡功能区,即东部工业产业发展促进区,北部商贸三产发展促进区,南部生态农林发展促进区。八极:即石洞、胡市、况场、大渡口、护国、黄舣、分水岭、北节八个新市镇、重点镇增长极。56二二、城乡空间布局形态

45、布局形态 规划泸州市“三区”城乡空间布局形态为环形放射、节点走廊、轴带聚合、圈层递进的城乡空间形态。57三、城乡土地利用布局规划(一)非建设用地规划(1)农业用地 规划农业产业化区域和六片特色三条特色农业生产走廊。都市农业发展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 循环农业示范区 设施农业示范区 立体农业示范区 高科技农业示范区沱江休闲农业体验走廊 安宁河生态观光走廊 龙溪河特色农业游憩走廊 58(2)风景区的规划)风景区的规划 规划布局方山、天仙洞、杨桥水库、凤凰湖、普照山、古楼、长江张坝桂圆林、龙马潭、九狮山和沱江濑溪河等十个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或郊野公园、森林公园。(3)生态林地规划)生态林地规划 主要包括纳

46、溪南部山林地、长江、沱江等江河两岸、防护林地、水源保护区、湿地及自然保护区。(4)城市结构绿地)城市结构绿地 主要是城市组团间的楔形隔离绿地。59(二)建设用地规划(二)建设用地规划“181769”建设用地建设用地60五、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五、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一)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及问题 存在问题:1、农村居民用地指标较大,土地浪费现象较严重。2、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环节相对薄弱,阻碍了分散宅基地的集中。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发生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许多人的宅基地实际上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空心村”;同时,新增的人口又只能通过重新划分土地的方式活的宅

47、基地,这样不仅仅导致土地的实际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做到“物尽其用”,而且也不利于有效控制新增用地,从而增加农村土地尤其是农业耕地的流失。3、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没有有效地挂钩,城乡用地规模不断地扩大。2008年年现现状城状城乡乡建建设设用地用地统计统计表表区区县县名称名称城市建城市建设设用地用地(ha)乡镇乡镇建建设设用地用地(ha)村建村建设设用地用地(ha)合合计计江阳区200138251167499龙马潭区231217330475532纳溪区98742348586268合计53009781302119299比例(%)285671002008年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统计表年现状

48、城乡建设用地统计表 61(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优化1、优化发展中心城区、优化发展中心城区2、有序开发周边组团新城区、有序开发周边组团新城区 3、积极培育中心镇、积极培育中心镇4、乡村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乡村建设用地优化布局 中心城区、乡镇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从2008年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8%、5%、67%,调整到,调整到2020年的年的57.65%、21.02%、21.33%(三)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及布局的政策措施(三)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及布局的政策措施1、健全土地市场体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1)严格限制划拨用地比例,显化土地资源成本(2)改革土地征用(收)制

49、度,正常化城乡土地流转(3)改革工业用地供给方式,集中有序供给建设用地(4)大力发展二三级土地市场,提高土地配置效率(5)规范土地中介服务市场,理顺土地价格机制2、加强城乡土地整理,盘活城乡存量土地3、积极挖潜,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4、加强城乡结合部用地管理5、升华土地用途管制,正确引导城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6、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转变城乡用地扩张模式7、建立较为完善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62第十章第十章 泸州市泸州市“三区三区”城乡聚落体系统筹规划城乡聚落体系统筹规划 一、都市区发展一、都市区发展 都市区包括环形高速路以内的中心城区和黄舣、石洞、胡市、况场等周边工业、空港、旅游、物流开发和

50、重要新市镇产业组团。都市区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川滇黔渝结合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四川南向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工业城市。都市区现状人口约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71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控制为15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135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发展为西扩、北展、南联、城市空间发展为西扩、北展、南联、东进,轴向推进、拥江发展、走廊连接。东进,轴向推进、拥江发展、走廊连接。63二、乡镇发展建设二、乡镇发展建设(一)新市镇发展指引(一)新市镇发展指引 一一类类为为中中心心城城区区城城市市化化和和工工业业化化发发展展的的主主要要空空间间,成成为为中中心心城城区区功功能能拓拓展展配套区。配套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