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杵成针第1页祝穆 祝 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祖籍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外祖父,父康国是朱熹表弟,跟随熹母祝氏居崇安。第2页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世传:世世代代相传。成:完成。去:离开。逢:碰上。媪:妇女统称。方:正在。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棒,一头粗一头细圆棒。欲:想要。感:被.感动。还:回去。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事。卒业:完成学业。今:现在。氏:姓人。第3页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
2、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途经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第4页老媪 lo o 年老妇女。第5页李白为何“还卒业”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他途经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铁棒磨成针有多难?老婆婆能够持之以恒做到铁杵成针,
3、李白为何不能够做到好好完成学业?第6页你以为这个故事是真吗?此文出处为宋代文人祝穆方舆胜览,属于地理类书籍。作者祝穆走访各地后,将南宋所辖各郡县趣闻、风俗、人物等,都统计在这本书里。但因为都是各地传闻,我们极难说此书是严苛史料古籍。实际上,清人编写四库全书,在收录它时就发觉了有不少地名搞错情况。所以,李白会不会出现在象耳山下,是否在当地求过学,都是一个未知数。按正常逻辑来说,此文讲故事不太合理。李白少年求课时,唐代已经是很发达了,但钢铁依然是比较稀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山中妇人会不会得了一块铁,却硬要把它磨成针,则要打一个大大问号了。同时,也有网友认为唐代刺绣已经挺好了,一根针真那么难买到吗?
4、既然存疑为何还会在书里?你以为铁杵成针道理你认同吗?第7页现实中铁杵成针故事梵高执着绘画梦想,即使很遗憾在他生前,他作品没有受到是人观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梦想,画自己想画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女强人。假如生活真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能够放弃她梦想躲在阴暗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些人会责备她,她也完全能够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伺候。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在老师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信念和坚持不懈意志。她把她理想
5、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色彩。中国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史记进展顺利时候,“李陵事件”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流芳后世第8页李白 李白(7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第9页熟知生字部 首:十 笔 画:81.兵:士。小。2.差役:走。3.死亡:生年月。4.完成:业。5.文言副词。到底;终于:胜敌军。c 同“猝”。第10页熟知生字部 首:辶 笔 画:101.碰到;遇见:相。场作戏。千载难。每佳节倍思亲。2.姓。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