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水管网质量通病防治方法工程名称:第二师35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水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第二师34团 设计单位: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企业) 监理单位:新疆蓝天工程监理咨询 施工单位:新疆环宇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企业 勘察单位:新疆时代岩土勘察设计院 编 制: 审 核: 时 间: 目 录排水管道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一、 管道位置偏移或给水二、 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三、 检验井变形、下沉。构配件不合格四、 回填土沉陷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针对管道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简明地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防治方法。 排水系统是其服务区内其它工程设施得以正常使用关键设施之一,确
2、保其施工质量至关关键。 1 、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1 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1.2 预防方法: (1)预防测量和施工造成病害方法关键有:施工前要认真根据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和保护。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和相关要求放样,且必需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根据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碰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合适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2 、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2
3、.1 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2.2 防治方法: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造成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通常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方法是: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升基槽底部承载力。假如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材料回填密实。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方法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需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
4、闭。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要求: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汇报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硬物轻敲管壁其响声清脆悦耳。安装前再次逐节检验,对已发觉或有质量疑问应弃之不用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方法:选择质量良好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根据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验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和其连接管结合处渗漏。预防方法:检验井砌筑砂
5、浆要饱满,勾缝全方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立即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立即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和检验井连接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闭水段封口不密实,又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略,假如采取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管内壁清洗洁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砖块润湿备用。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稠度。勾缝和抹面用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5层施工法施工。条件许可时可在检验井砌
6、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确保质量。预设排水孔应在管内底处方便排干和试验时检验。 (6)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方面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做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取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应返工处理。油膏接口可采取喷灯进行表面处理,通常可凑效,不然挖开重填。严重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3、 检验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3.1 产生原因:检验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3.
7、2 防治方法 (1)认真做好检验井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做法,预防井体下沉。 (2)检验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预防井体变形。 (3)检验井井盖和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正确。 4 回填土沉陷 4.1 产生原因 压实机具不适宜;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沉降。 4.2 预防和处治方法 4.2.1 预防方法 管槽回填时必需依据回填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适宜填料和压(夯)实机具。如当地域主干道下排水等设施坑槽回填用中粗砂。管槽从胸腔部位填至管顶30cm,再灌水振捣
8、至相对密度0.7,实践证实效果很好。管槽较窄时可采取微型压路机填压或人工和蛙式打夯机夯填。不一样填料,不一样填筑厚度应选择不一样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压实效果。填料中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发沉陷。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好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需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 4.2.2 处治方法 依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对应方法:不影响其它构筑物少许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可采取泵压水泥浆填充。如造成结构破坏应挖
9、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构筑物。目 录(一) 土建部分1. 土方开挖关键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2. 回填土关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3. 基坑(槽)关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4. 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方法5. 加气砼砌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方法6.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7.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方法8. 钢筋连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9. 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10. 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11. 通常抹灰关键质量通病治理方法12. 装饰抹灰关键治理通病治理方法13. 塑料门窗关键工程治理通病治理方法14. 屋面工程关键质量通病防治方法15. 散水裂缝原因及处理
10、方法(二) 安装部分1. 开关、插座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法2. 接地装置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一、土建部分(一)土方开挖关键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产生原因(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防治方法:(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要求放坡。(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方法。(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
11、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妥而造成塌方。防治方法:依据不一样土层土质情况采取合适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方法,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方法;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照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施工次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方法。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产生原因:(1)采取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原因影
12、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3)测量放线错误。防治方法: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取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原因:(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方法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防治方法: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5.基底产生扰动土产生原因:(1)基槽开挖时排水方法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轻易被扰动。(2)土方
13、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防治方法:(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取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验。严禁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预防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取保温材料覆盖方法,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3)严格控制基底
14、标高。如部分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二)回填土关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1.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1)边坡坡度偏陡。(2)边坡基底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洁净;和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取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土料。(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因为水渗透,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造成塌方。防治方法:永久性填方边坡坡度应依据填方高度、土种类和工程关键性按设计要求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择符合要求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扎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
15、在影响边坡稳定范围内积水。2.填土出现橡皮土产生原因:在含水量较大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取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所以使土形成软塑状态橡皮土。施工后有轮式车辆碾压。防治方法:(1)扎实填土时,合适控制填土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原状土上进行回填。(2)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下0.5m。(3)施工后严禁轮式车辆碾压。(4)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3.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产生原因:(1)
16、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取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2)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所以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密实度要求。(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4)碾压或扎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防治方法:(1)选择符合要求土料回填,土料过筛;按所选择压实机械性能,经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成要求密实度。(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方法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
17、入干土重新压、扎实;含水量过小时,在回填压实前合适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方法。4.房心回填土沉陷产生原因:(1)回填土料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块冻土。(2)填土未按要求厚度分层回填扎实,或底部松填,仅表面扎实,密实度不够。(3)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地坑、坟坑、积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时未处理或未发觉,使用时超重造成局部塌陷。防治方法:选择合格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在最优范围内;严格按要求分层回填、扎实;对房心原自然软弱土层进行处理;将有机质清理洁净,地坑、坟坑、积水坑等进行认真处理。(三)基坑(槽)关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1.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18、(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产生原因:(1)基坑槽中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扎实。(2)基槽宽度较窄,采取手工夯填,未达成要求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取含水量大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4)回填土采取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防治方法:回填前排净槽中积水,将淤泥、松土、杂物清理洁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回填、扎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cm土块及较多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料。2.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产生原因:回填土料(粉质黏土、粉土)含水量偏小或偏大。
19、碾压工艺或遍数不合理。防治方法:在回填压实前合适洒水增湿或晾晒,严格碾压施工工艺参数。(四)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防治方法:1.控制砂含泥量。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砂浆,砂含泥量不应超出5%;大于M5砂浆,砂含泥量不应超出10%。砂浆做到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需分别在2h和3h内使用完成。灰槽内砂浆使用过程中应常常翻动、清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2.要重视砂浆试块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现行标准要求。3.配齐计量工具,严格过磅,计量正确,依据砂子含水率改变,立即调整用水量。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防治方法:1.改善砂浆和易性,假如砂浆
20、出现泌水现象,应立即调整砂浆稠度,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升砌体粘结强度。2.砌筑用烧结一般砖必需提前12d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3.砌筑时要采取“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砌砖不按要求留槎,组砌方法不正确防治方法:1.控制好摆砖撂底,在确保砌砖灰缝812mm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合理模数。2.确定标高,立好皮树杆,双面挂线。3.结构柱部位必需留置马牙槎,要求先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需顺直,不得偏轴线。框架柱拉接筋漏设,位置不妥防治方法:框架柱拉接筋应按砌块模数后焊
21、设置,杜绝边砌边焊,检验合格后方可砌筑。或采取环氧树脂植筋法,但必需确保材料合格和经三方现场拉拔试验确定。砌体结构裂缝(砖砌体隔断墙和填充墙和混凝土框架梁柱接触处、错层砖砌体、顶层墙体裂缝)防治方法:1.强化图纸会审力度,在图纸会审时对砌体结构轻易产生裂缝部位从设计上采取技术方法。2.对有不一样材料组成墙体采取以下技术方法:混凝土框架柱和砖填充墙应采取钢丝网片连接加固,墙柱结合部位必需按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拉接筋且砌筑砂浆要饱满。3.住宅纵向长度超出规范要求时,必需设伸缩缝(缝宽大于6cm,并应预防杂物散落其内)。4.屋顶宜优先采取女儿墙形式,且应将墙体结构柱延长到女儿墙内。5.采取以下方法预防顶
22、层墙体开裂。顶层砌筑砂浆等级不低于M5;顶层圈梁下0.3m和每隔0.5m增设砖砌体水平灰缝钢筋(共3道),370mm增加34,240mm增加24,位置在顶层端部从山墙起两间范围内内外纵墙及承重横墙;变形缝两端两间范围内上述墙体;顶层内横墙靠外墙一边2m范围内(伸入外纵墙每侧500mm)。外纵墙和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及山墙和内纵墙交叉处均应设结构柱;内纵墙和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增设抗裂柱,抗裂柱仅在顶层设置,其上下端锚固于对应上下圈梁内。(五)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 模板安装1.梁、板模板现象梁、板底不平、下垂、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胀模。原因:模板龙骨、支柱刚度、强度不够,支柱基础下沉。防治
23、方法:梁、板底模板龙骨、支柱截面尺寸及间距应经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实施设计要求,以预防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模板坚实地面上,预防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按标准要求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确保上下口模板不变形。2.柱模板(1)胀模、断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原因:柱模板强度、刚度不够。防治方法:依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实柱箍本身截面尺寸和间距,和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确保柱模强度、刚度足以抵御混凝土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2)柱身扭向。原因:校正时未双面校
24、正。防治方法: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临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表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以使柱模不扭向。(3)轴线位移。原因:柱支模时未拉通线。防治方法:成排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柱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和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每柱分别四面支撑,确保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4.模板缝隙跑浆原因: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方法不牢靠。防治方法:模板拼装时缝隙垫海绵条挤紧,并用胶带封住。加强
25、检验,立即处理。5.标高偏差超标原因:(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识,或未按标识施工。(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防治方法:(1)设足够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作找平。(2)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累计误差。当建筑物高度超出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控制点不少于2个,方便复核。(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前应和图纸对照,确定无误后正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 必需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
26、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和模板。 模板拆除1.混凝土表面粘连原因:因为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所造成。防治方法:模板表面清理洁净,隔离剂涂刷均匀,拆模时间按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实施。2.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原因:(1)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2)操作人员不认真,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造成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防治方法:(1)混凝土强度必需达成质量验收标准中要求方可拆模。(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用大捶、撬棍硬砸猛撬。(七)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1.箍筋不方正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呈90o,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钢筋弯钩平直长度
27、不够,箍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原因:箍筋边长成型尺寸和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防治方法:注意操作,使成型正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2.成型尺寸不正确已成型钢筋尺寸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原因:下料不正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妥;角度控制没有采取确保方法。防治方法: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多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依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好扳距大小。为确保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成正确角度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方法。3.已成型钢筋变形钢筋成型
28、后外形正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觉弯曲、歪斜、角度偏差。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和别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妥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防治方法: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要平整,支垫应合理;尽可能按施工需要运至现场并按使用前后堆放,以避免无须要翻垛。4.箍筋弯钩形式不对箍筋末端未按要求不一样使用条件制成对应弯钩形式。原因: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略规范要求弯钩形式使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多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防治方法:熟悉多种弯钩应用范围和相关要求,尤其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结构,在钢筋加工配料过程中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九)钢筋安
29、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部分钢筋偏离要求位置。防治方法:绑扎时将钢筋端部对齐,预防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2.柱、墙钢筋位移原因:固定钢筋方法不可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碰撞,偏离固定位置。防治方法:墙、柱主筋插筋和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靠,确保位置正确。必需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后应有专员检验修整。3.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要求,露筋原因:(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2)钢筋绑扎骨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3)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防治方法:(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适量可靠。(2)钢筋绑
30、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后应设专员检验修整。4.绑扎接头松脱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防治方法: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牢。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中心和两端共3处。搬运已扎好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可能在模板内或模板周围绑扎搭接接头。5.柱箍筋接头未错开部署原因:绑扎柱箍筋骨架时疏忽所致。防治方法:做好钢筋绑扎技术交底工作。6.弯起钢筋方向错误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查对图纸。防治方法: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上挂牌标识。7.钢筋接头位置错误,受力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不够,在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超规范原因:没
31、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查对图纸。防治方法: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依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次序,并避开受力钢筋最大弯矩处。8.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够,箍筋数量不足;绑扎不牢原因:未认真实施设计和规范要求,箍筋绑扎不牢。防治方法:认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箍筋绑扎要牢靠。9.浇灌混凝土不搭马道,乱踩钢筋野蛮施工;竖向插筋无扶正方法造成钢筋位移原因:操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交底未进行成品保护要求。防治方法:加强对操作人员成品意识,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进行成品保护方法交底,浇灌混凝土必需搭设马道。10.梁柱
32、接头处柱箍筋数量不足或漏绑原因:因操作困难,未绑加密箍筋;采取模外绑梁筋,后落入梁底,加之梁柱接头早已封模,无法绑梁、柱接头柱箍筋。防治方法:应合理安排先绑梁筋,待补上梁、柱接头柱箍筋后,再封梁侧模操作方法。(十)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配合比不良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保水性差,易于泌水、离析,难以振捣密实,浇筑后达不到要求强度。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未经认真设计和试配,材料用量百分比不妥,水灰比大,砂浆少,石子多。(2)使用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设计要求,袋装水泥重量不够或受潮结块,活性降低;骨料级配差,含杂质多;水被污染,或砂石含水率未扣除。(3)材料未采取称量,用体积比替换重量比
33、,用手推车量度,或虽用磅秤计量,计量工具未经校验,误差很大,材料用量不符合配合比要求。(4)外加剂和掺料未严格称量,加料次序错误,混凝土未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匀质性很差,性能达不到要求。(5)质量管理不善,拌制时,随意增减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不准。防治方法:(1)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认真设计和试配,使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和施工时和易性要求,不得随意套用经验配合比。(2)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材料应经严格检验,水泥应有质量证实文件,并妥加保管,袋装水泥应抽查其重量,砂石粒径、级配、含泥量应符合要求;堆场应经清理,预防杂草、木屑、石灰、粘土等杂物混入。(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
34、计量正确,材料均应按重量比称量,计量工具应常常维修、校核,每班应复验12次。(4)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室经过试验提出,并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加水。外加剂应先试验,严格控制掺用量,并按规程使用。(5)混凝土拌制应依据砂、石实际含水量情况调整加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符合要求。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和保水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经过试验调整,不得在已拌好拌合物中随意添加材料。(6)混凝土运输应采取不易使混凝土离析、漏浆或水分散失运输工具。混凝土和易性差拌合物松散不易粘结,或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或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孔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出现分层离析,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原因:(1)水泥
35、强度等级选择不妥。当水泥强度等级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大于22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强度等级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小于10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2)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砂率过小,难以将混凝土振捣密实。(3)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在运输时砂浆和石子离析,浇筑过程中不易控制其均匀性。(4)计量工具未检验,误差较大,计量制度不严或采取了不正确计量方法,造成配合比实施不准,和易性差。(5)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没有拌合均匀。(6)配合比设计,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要求。防治方法:(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相关
36、技术要求。(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依据泵种类、泵送距离、输送管径、浇筑方法、气候条件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碎石最大粒径和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是1:2.5,经过0.315mm筛孔砂应不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8%45%。2)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3)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00180mm。4)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外加剂。5)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选择原材料及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3)应合理选择水泥强度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混合材料(如粉煤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方法,以改善
37、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4)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努力争取简便易行、可靠。水计量,应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应用小台秤计量。(5)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要求检验混凝土组成材料质量和用量,每工作班应不少于2次。(6)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验混凝土坍落度。(7)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外界原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立即检验、调整。(8)随时检验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延续搅拌最短时间。外加剂使用不妥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分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或已浇筑完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俗称表面“开花”),或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前坍落度过小,不易浇筑。原因:(1)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掺入量过多
38、。(2)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外加剂(如硫酸钠早强剂),细度不符合要求,含有大量未碾细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花”。(3)掺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停放时间过长,造成坍落度、稠度损失过大。防治方法:(1)施工前应具体了解外加剂品种和特征,正确合理选择外加剂品种,其掺加量应经过试验确定。(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应按相关标准签定合格,并经试验符合施工要求才可使用。(3)运到现场不一样品种、用途外加剂应分别存放,妥加保管,预防混淆或变质。(4)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预防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细,过0.6mm筛孔后使用。(5)掺有外加剂混凝土必需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应合适延长。
39、(6)尽可能缩短掺外加剂混凝土运输和停放时间,减小坍落度损失。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原因: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质量未控制好,计量不严格,未认真实施配合比。防治方法:控制好多种原材料质量,要认真实施配合比,严格原材料配料计量。混凝土施工缝设置位置、形式及接缝处理不规范原因:混凝土施工缝设置未事先依据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确定,随意留置;施工缝处理无专题处理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防治方法:混凝土浇筑前,首先依据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确定施工缝位置;施工缝处理做好专题处理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匀质性差,强度达不到要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0.85或0.9设计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中部分试块强
40、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原因:(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和杂质超出要求,有冻块混入;外加剂使用不妥,掺量不正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妥,计量不准,袋装水泥欠重,计量器具失灵,施工中随意加水,没有扣除砂、石含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3)混凝土加料次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4)冬期低温施工,未采取保温方法,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冻。(5)混凝土试块没有代表性,试模保管不善,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妥,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受冻或受外力损伤。(6)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完至浇筑完成延续时间过长,振捣过分,养护差
41、,使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失。防治方法:(1)水泥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并应加强水泥保管工作,要求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强度等级使用。(2)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计量正确,立即测量砂、石含水率并扣除用水量。(4)混凝土应按次序加料、拌制,确保搅拌时间和拌匀。(5)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管理和养护。蜂窝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42、防治方法:混凝土一次下料厚度及振捣应符合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要求。依据钢筋间距确定混凝土骨料规格,做好配合比。模板缝隙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要堵严。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和混凝土同配比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 mm厚。露筋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防治方法:钢筋垫块按要求垫好,钢筋绑扎位置要确保不位移。混凝土振捣应预防漏振或过振。混凝土麻面、粘结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防治方法:支模时应确保模板表面清洁洁净,并刷好隔离剂。混凝土拆模严格按要求时间进行。孔洞
43、原因:是钢筋较密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治方法:钢筋较密部位采取小直径振捣棒,预防混凝土漏振。缝隙和夹渣层原因: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防治方法:混凝土支模及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或模板内杂物清理洁净,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和混凝土同配比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mm厚。混凝土表面蜂窝、露筋、孔洞、夹渣、烂根、漏浆严重;洞口变形,缺棱掉角。拆模早,不按要求进行养护;表面裂缝原因:模板内杂物清理不洁净,模板加固不牢,接缝不严密,拆模过早;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欠振。木模板未充足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
44、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防治方法: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足湿润,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不漏振、欠振或过振。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混凝土拆模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相关要求,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预防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现浇板面龟裂甚至形成沿板厚贯通原因:(1)混凝土配比砂率大,混凝土收缩变形大。(2)混凝土浇筑后,未按要求立即养护,使混凝土失水干缩形成裂缝。(3)混凝土板面堆载超载,或荷载
45、不均匀,甚至使混凝土受冲击荷载。防治方法:(1)混凝土配比要合理,预防出现砂率过大造成混凝土严重收缩变形。(2)混凝土浇筑后,应按要求立即浇水或覆盖塑料布养护,预防混凝土失水干缩形成裂缝。(3)混凝土板面荷载应依据设计荷载进行验算,不得随意在板面堆载,并要注意板面荷载要均匀,严禁出现冲击荷载。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酥松脱落原因:(1)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合适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3)冬期低温浇筑混凝土,浇筑温度低,未采取保温方法,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冻、酥松、脱落
46、。防治方法:(1)木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足浇水湿透。(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应立即合适护盖浇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3)冬期低温浇筑混凝土,应采取方法提升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保温方法,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冻。洞口移位变形原因:浇筑时洞口两侧混凝土未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防治方法:浇筑时应预防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应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应紧固可靠。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轴线位移超许可值过大原因:(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支撑松动,土层浸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强度未达成1.2 MPa时就上人,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印痕。防治方法:(1)混凝土浇筑后严格按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2)模板、支撑应有足够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支柱和支撑必需支承在坚实土层上,有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