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期总第 19期三晋基层治理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Sanjin2023年8月Aug.2023No.4Sum 19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陈茜,闫春晓(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太原030012)摘要 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是构建山水与城市融合格局的历史传承,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方案。在本体论层面,深化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认识论层面,提升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方法论层面,强调了对系统整体方法的运用。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路径,要统筹推进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和综合治城,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满
2、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关键词 “四治”一体;历史传承;科学方案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442(2023)04-0062-052020 年 5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考察时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情况汇报,沿河岸边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对太原汾河两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对山西尤其是太原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 锦绣太原城 的盛景”1。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
3、生态环境治理提出的具体要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就要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层面,深刻领会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的本质要求。一、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是构建山水与城市融合格局的历史传承我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建设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易学、风水学等思想为指导,注重以山水为基本框架,讲究“依山傍水”3。无论是宏观的城市选址、中观的城市布局,还是微观的园林设计,都非常重视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协调关系4 9。太原是典型的依山傍水的城市。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晋阳城,还是宋明时期的太原府城都非常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形
4、成了山水城协调融合的城市格局。(一)古晋阳城:依山临河,晋水萦绕2500 多年前,晋国正卿赵鞅在今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一带创建了晋阳城,因西依悬瓮山、东濒汾河、南临晋水而得名。从宏观层面看,晋阳城的选址就充分考虑了周边险峻的地势和自然水源,既有军事保障作用,又能满足居住需要,这也是我国古代先后有九个王朝在此建立国都或陪都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中观层面看,晋阳城在具体营建中,积极将周围山水纳入其中。一方面,通过融入、利用周围的山体,推动山城结合。晋阳古城整体上呈收稿日期 2023-06-28 作者简介 陈茜(1986-),女,山西保德人,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
5、治理。闫春晓(1988-),女,山西襄汾人,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62现西高东低的走势,就是遵循了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兴建水利设施、营建水系,不仅保障城市用水,还能实现城市美化。为了满足晋阳城中用水需求,在城外修筑了专门的水渠,利用水势走向,将晋水引入城内。唐朝时,引汾河水到晋阳城外,使其环城绕流,并在这些小溪流边种植柳树,让庞大的皇家建筑群演映在青山绿水中,形成“依山临河、晋水萦绕”的山水格局5 13。从微观层面看,晋祠作为皇家别苑,通过盖楼台、凿池塘,打造出了极致的园林景观。如晋祠的读书台、望川亭、鱼沼飞梁、“善利”、“难老”泉亭等
6、。郦道元就曾称赞晋祠为“晋川之中最为胜利处”,李白也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的美丽诗句。(二)太原府城:山城融合,理水兴城公元 982 年,宋开国名将潘美在汾河东岸的唐明镇(今西羊市街一带)修筑新的城墙,太原府城就是在唐明镇基础上改扩建而来的。从宏观层面看,宋之后的太原城西临汾河、东倚东山,东山发挥军事屏障作用,汾河则为航运的重要通道,重新构建了山水城相融的城市格局。从中观层面看,太原府城通过对东西山的开掘利用以及对汾河水患的治理,进一步理顺了山、水、城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发挥东西山的宗教、审美功能,推动山城融合6。宋之后,因为政治中心北移,西山北部和东山也开始承载了宗教功能
7、。这时的东西山不仅佛寺众多,风景也非常秀美,是古人登高游玩的首选之地。另一方面,通过兴建防洪水利设施,理顺水与城的关系,实现理水兴城。为了保障府城安全,历代地方主政者都在维护汾河河道的同时,积极营建堤坝等水利设施以调蓄或抵御汾河的洪水5。宋朝时,时任太原知州的陈尧佐就在城西汾河边修筑了护城土堰,并种植柳树巩固堤堰。明朝时,府城西部的护城土堰被加固为防洪石坝,同时部分汾河水被引向西岸,疏堵并举的措施大大缓解了太原府城西部的洪水威胁。到清朝时期,防洪设施进一步升级,城西修筑的八段护汾堤,利用用分段设计、联合防护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太原府城的韧性。从微观层面看,太原府城内的景观设计也讲究融山纳水。明朝
8、之后的太原府城经过改扩建,不仅规模庞大,景观也丰富多样,不仅有风景怡人的文瀛湖,也有供游乐的杏花岭、松花坡。如今,太原市建成区的面积较明清太原府城扩大了数十倍,我们要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修复城市与周围山水的生态关系,延续历史文脉。二、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四治”一体推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方案。具体来说,在本体论层面,深化了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关系;在认识论层面,提升了对生态环境保护
9、的认识高度;在方法论层面,强调要用系统整体的方法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一)本体论层面:深化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自然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释,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和科学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但是人不能以统治或征服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方式完成任何有意义的生产实践活动7。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8,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相互
10、依存的关系。“治山”中的“山”是指广义的山体生态系统,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等;“治水”中的“水”也指广义的水域系统,主要指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等;“治气”中的“气”指大气环境,治气主要是降低或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治城”中的“城”是指人类活动的场所,包括农村和城市。山、水、气、城涵盖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而不是分割式推进,不仅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依相从关系的的承认,更从环境治理的角度63加深了对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认识。(二)认识论层面: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的生产劳动为中介,生
11、产劳动的方式和程度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可以归结为人的生产力发展问题7。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正是将生态环境问题置于人的生产发展这个大格局中,把“治山”“治水”“治气”等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同“治城”这一调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治理结合起来,强调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产力的角度来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提升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实践中,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键是把握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12、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要求我们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撑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一批低消耗、低排放、高潜力、高收益的经济体,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环保技术,推动空气水体的污染监测、污染物的成因以及演化规律分析、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开发等,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或将科技创新运用到生活领域,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三)方法论层面:强调系统整体方法的
13、运用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同样,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共同构成了整个世界。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正是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的体现,在方法论层面强调要运用系统整体的方法,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要求统筹山、水、气、城的治理。“治水”必须先“治山”,因为山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把山地植被保护和修复好了才能实现更好地治水。“治气”与“治山”也密不可分,森林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也能吸收二氧化硫等其他有毒气体,还能吸附一定量的烟尘,有效降低
14、空气中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含量。“治水”和“治气”也有关系,大气污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保证水体安全也需要控制大气污染。“治山”“治水”“治气”与“治城”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城”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的结果,人在“城”中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8。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还要求统筹生态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进而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低
15、碳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山、水、气、城的治理。从政治建设的角度,要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要把治山、治水、治气、治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之中,逐渐把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刚性要求变为公民的行为自觉。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要通过搭建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生态决策听证的相关制度,倡导广大居民绿色低碳生活等途径,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三、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路径民生建设对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随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推进,人民
16、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强烈以及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人民幸福生活的现实问题。而且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产品。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64境,个人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享用并不会减少或威胁他人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享用,但如果良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则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生态领域历史欠账多,再加上传统发展方式的制约,环境治理难度大,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还存在差距,尤其
17、在山体、水域、空气和人居环境治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活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必须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原则,统筹推进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一)全域治山: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和草原是主体和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就是要求我们在治山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宜封则封,宜造则造,不仅要提高林草数量,更要注重林草质量。太原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山体破环面积大、修复难度高,而且森林分布不均
18、匀,山区产业类型单一,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必须要推进全域治山。首先,要治矿去疤。在修复山体破坏面和受损弃置地的同时,积极建设绿色矿山。在山体修复、废旧矿山治理方面,玉泉山的治理经验值得学习推广。玉泉山是位于太原万柏林区的一座废弃矿山,通过采用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八二模式”,即企业在承包区域内完成不低于80%绿化任务的前提下可用 20%的土地进行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和适度开发,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矿山的治理中来,到 2022 年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植被覆盖率达到了 80%以上。其次,要治山见绿,治林见彩,治产兴山。不仅要在适宜的区域种植绿色植物,也要引进一些彩色斑斓的树种。还要积极布局发展生
19、态康养、文旅休闲等产业,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二)系统治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安全,将其上升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针对水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经过治理,我国的水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各地工作重心已由过去以污染治理为主转移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太原作为一个地表水水质刚得到根本改善的北方缺水城市,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20、治理,就必须要开展系统治水,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一要修复水生态,通过中水回用或引黄工程解决生态用水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推进湿地生态修复、九河复流、河湖水系连通。二要重构水资源,合理构建用水结构,加强对再生水的回收处理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三要进一步改善水环境,加强对城乡面源污染的治理,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提高水污染检测水平,确保水质长效达标。四要提升对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推进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预警监测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城市防洪减灾能力。(三)强力治气: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
21、峰碳中和”。2这就要求在大气治理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防治,也要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强力治气,就是协同推进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治理。首先,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同时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升级,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水平。特别要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可进行适当搬迁。其次,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发挥传统能源在能源供应方面的“压舱石”作用,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非化石、可再生能源,加65强对清洁能源协同开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再次,要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22、在大宗货物运输中,提升铁路运输的能力,加强多式联运,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最后,还要加强用地管控,降低工地扬尘。在强化对重点区域管控的同时,还要积极和周边地区开展对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以应对输入性大气污染的风险。(四)综合治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各城市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作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时,强调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2,不仅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也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首先,
23、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引领山西“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其次,要提升城市品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历史现实并重、建设管理并举。既要保护有历史文化记忆的街区景点,也要营造彰显现代文明的都市风貌;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提升人居环境,也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要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通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创新农村治理方式,让乡村内外并修、形神兼备,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好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和综合治城的组合拳,关键要打通山地、水域、大气和城乡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节”与“经脉”,特别是要把
24、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处理好当下和长远、局部和整体、治标和治本的关系,综合运用行政、技术、法律、经济、宣传等手段开展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9。以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倒逼、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三晋大地在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的过程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居住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参 考 文 献1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N.人民日报,2020-05-13(0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25、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01).3 孟兆祯.山水城市知行合一浅论 J.中国园林,2012(01):44-48.4 鲍世行,顾孟潮.城市学与山水城市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5 刘亚文,李敏,王雪燕.基于“山城”关系演进的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以太原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 60年:成就与挑战2016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2016.6 孙佳琪.自然文化视野下太原山河城湖景观格局形成研究 J.北京规划建设,2021(02):137-140.7 杨峻岭,吴潜涛.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3):58-66.8 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 成金华,尤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02):1-6.责任编辑晓晨6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