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4.04KB ,
资源ID:2834739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8347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隧道风险管理制度样本.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隧道风险管理制度样本.doc

1、1 总则11 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定和管理暂行要求、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管理隧道工程特点,制订本措施。12 本措施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参建各方经过风险计划、风险评定、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管理要求,降低风险影响,以较低、合理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管理行为。13 企业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定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新结果、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风险工点进行动态调

2、整。14 本措施适适用于企业管辖隧道风险管理。2 管理机构和职责21 企业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技术方案组、现场工作组,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体制进行隧道风险管理。211 领导小组组长:企业总经理副组长:企业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设计院主管副院长、监理企业总监、施工单位集团企业主管副总经理组员:企业工程、安质部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设计院项目经理、监理站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外聘教授212 技术方案组组长:企业总工程师组员:企业工程、安质部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设计单位技术责任人、监理单位总监、施工单位总工程师213 现场工作组组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组员:段

3、落指挥部副指挥长、专业工程师,施工单位工程部长、项目分部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监理组长22 工作职责221 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订隧道风险评定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措施;(2)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开展风险评定工作;(3)审批技术方案组提报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4)检验、监督、协调和处理隧道风险管理工作中相关问题;(5)负责事故抢险组织、指挥等工作。222 技术方案组职责:(1)审查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审批;(2)审批I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3)分级建立教授评审组,组织I、I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级风险隧道教授组组员为:院士、设计大师

4、、院校教授、中国著名隧道、地质教授各参建单位隧道技术责任人。(4)检验技术方案落实情况。(5)定时组织教授对重大疑难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验。(6)依据现场工作组提报资料,动态调整隧道风险等级。223 现场工作组职责:(1)按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和隧道风险管理措施,组织现场落实同意隧道风险技术方案;(2)对重大风险源进行全过程卡控。(3)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时组织演练;(4)组织参建单位技术责任人论证其它隧道施工方案;(5)依据揭示地质,提请调整隧道风险等级和变更技术方案。23 企业工程部在领导小组和技术方案组领导下,负责隧道风险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搜集信息、建立工作台帐、提请领导小组和技术方案组开会

5、研究相关事项、编发会议纪要,检验工作落实情况。3 风险管理31 各参建单位根据风险计划、风险评定、风险控制程序,对隧道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32 参建各方应主动开展隧道风险管理,依据风险等级,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落实风险管理内容。33 施工单位要按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三个层次,建立对应管理机构。331 管理层要成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参与管理机构,负责本标段隧道风险管理,制订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目标和准则,确保。332 技术层要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技术方案机构,负责本标段隧道风险评定和技术方案制订报建设单位审批。333 作业层要成立以项目副经理、项目分部经理、现场作

6、业队长负责现场卡控机构,负责按经过评定和审定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并将实施过程中改变情况立即报管理机构和技术方案机构。34 各参建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制订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目标和准则。35 风险评定工作包含风险识别、风险估量和风险评价,各参建单位应按铁路隧道风险评定和管理暂行要求开展风险评定工作。351 企业组织设计单位在开工前完成设计阶段风险评定工作。352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阶段风险进行评定并进行实时监测,施工阶段关键风险源为:(1)设计文件提醒断层破碎带、富水破碎带、不一样岩性接触带、浅埋段、岩溶水水平循环带、高水压地段、溶腔、穿越水库和公路段、高瓦斯地段、高地应力地段、膨胀性和挤

7、压性围岩地段及洞内和地表水力联络强地段。(2)超前地质预报异常地段。(3)监控量测异常地段。353 当超前地质预报或监控量测出现异常时,应停止施工,并立即汇报现场工作组,现场工作组应立即组织初步评定。当初步评定结果为高度和极高风险时,报技术方案组组织评定,确定风险等级和技术方案。36 风险控制工作包含风险预警和施工过程控制。361 风险预警(1)施工单位应在洞口设置红、橙、黄、绿指示灯,向作业人员提醒当日隧道施工风险等级。绿灯表示风险等级低,黄灯表示高度风险,橙灯表示极高风险,红灯表示发生事故正在抢险。(2)施工单位在靠近安全风险源前应向参建各方发出预警,现场工作组接到预警后,要组织检验技术方

8、案,加强过程控制,指定专员包保,确保施工安全。362 施工过程控制3621 风险隧道施工必需以“四化“手段为支撑,全方面推行标准化管理。3622 加强落实企业“五个一”工作,即“一块牌、一根管、一根棍、一把尺、一张椅”,具体实施措施见附件。3623 人员培训(1)参建各方应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对参建人员开展有针对性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2)工程施工项目责任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专门安全和逃生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任职。(3)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应有台帐,新进场人员和换岗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课时不少于20 课时,其它人员每十二个月培训不少于

9、20 课时。3624 施工单位必需针对每个隧道编制专题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设备配置、劳力和材料安排和安全生产确保方法,经同意后实施。专题施工方案中应针对可能碰到坍方、突泥突水、岩爆、瓦斯爆炸和大变形等事故危险原因制订专门控制方法。3625 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企业制订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措施实施。3626 施工监控量测是确保隧道安全关键手段,必需纳入工序管理。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企业制订隧道监控量测管理措施实施。3627 安全技术交底实施项目部、作业队、班组、作业人员逐层交底制度,使作业人员熟知各工序施工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安全。3628 隧道各工序施工前,必需坚持班前安

10、全讲话,强调有针对性安全注意事项,并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安全检验表,逐项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3629 隧道开挖必需严格实施确定工法,当隧道地质条件发生改变,应立即采取方法。变换开挖工法必需报批。36210 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应依据围岩地质条件和早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开挖循环进尺。全断面开挖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0 米;台阶法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5 米;分部法开挖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0 米。当设计文件对开挖进尺另有要求时,按设计文件办理。36211 在洞口和掌子面周围悬挂揭示牌,标识施工里程段落、支护参数、开挖进尺要求和注意事项,提醒作业人员规范施工,同时便于检验人员查对。

11、36212 隧道洞内必需设置救生应急管。救生应急管采取直径108 毫米,壁厚5 毫米无缝钢管,自掌子面连通到距掌子面最近二衬完成地段。36213 在二衬端头设置作业人员休息区,供侯班人员和休息人员使用,尽可能降低掌子面人员数量。36214 在掌子面周围边墙上悬挂救急箱,箱内放置救急药品和不易腐烂变质食物,以应对突发事故;药品和食物定时更换。36215 当钢架侵入限界必需更换时,严格根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工法和步骤实施。36216 对未衬地段建立巡检机制。交接班时接班安全员对未衬地段早期支护进行检验,无异常时其它人员方可进入掌子面,发觉异常变形和较大裂纹通知上班掌子面人员撤离,报项目部领导

12、,由项目部安排对该地段加固处理。当班作业时由当班安全员检验23 次,按上述步骤进行办理。36217 对富水软弱围岩、岩溶等有突涌水风险隧道,必需进行防突涌水专题设计,编制专题施工方案。36218 当采取注浆堵水方法时,严格实施企业制订隧道岩溶注浆管理措施。4 应急预案41 隧道施工前,施工单位须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应急预案。42 参建各方必需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抢救援预案管理工作。43 应和周围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它救援组织建立正式互助协议,并做好对应安排,确保在应抢救援中立即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援助。44 隧道施工中必需配置必需

13、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员管理,对配置应抢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时检验、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抢救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45 隧道施工必需事先计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合适位置设置避难、抢救场所,避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46 隧道内交通道路及开挖作业等关键场所必需设置安全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应有备用电源并确保光照度符合要求。47 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必需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71 设置警报设备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并在停电时能够识别;472 使

14、用电源警报设备应配置备用电源;473 警报设备应采取手动警报设备、自动警报设备、放置灯、广播设备用扩音器及其它警报设备,组合使用,互为备用,确保其性能可靠。48 隧道施工期间通信系统必需确保通畅,立即掌握现场情况。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481 必需在现场各应急组织相关部门、洞口值班室、开挖工作面及其它必需地方设置通信设备;482 使用带电源通话装置应配置备用电源,确保停电时不影响使用;483 通信设备应采取洞内有线电话,并确保其性能可靠。49 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必需定时组织应急预案桌面演练或模拟演练。演练前应结合施工环境改变和以往演练情况制订计划,演练后应立即评审,并不停改善和完善应抢救援体系。

15、410 隧道内全部施工作业人员必需经过应抢救援培训。应抢救援培训应包含下列内容:4101 了解潜在危险性质和对健康危害;4102 熟悉应抢救援程序;4103 掌握必需自救及互救知识;4104 了解预先指定关键及备用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及多种避难抢救场所位置;4105 了解多种警报含义,掌握警报设备、通信装置、避难器具等使用方法。5 应抢救援51 当隧道施工中发生险情时,应快速作出判定,确定对应响应等级,并按响应等级开启应抢救援程序,同时依据下列各项要求,快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相关应抢救援工作。511 值班人员和安全责任人应立即经过警报装置通知隧道内全部作业人员紧急撤离

16、。险情信息第一时间汇报建设单位;512 现场最高管理者应负责指挥疏散撤离,各级调度人员应坚守岗位,保持通信通畅,立即反馈人员撤离及险情出现情况等信息;513 应立即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抢救援,做好相关配合工作;514 现场应采取安全警戒或隔离方法,预防其它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难损失扩大;515 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搜集事故物证,调查引发事故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人;516 制订对应预防方法和工程处理方法,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和相关单位,按批复方案对事故进行处理。517 隧道灾难事故处理和救援应按下图所表示工作程序进行。灾难事故故清点人员、查明人员伤亡或被困情况组织作业人员撤离,隔离

17、施工现场依据事故等级,按要求互逐层上报开启应抢救援预案造成人员被困未造成人员伤亡仅造成人员伤亡调查事故具体位置、规模、被困人员位置等情况制订救援方案实施救援方案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抢救援被困人员获救制订工程抢险方案实施工程抢险方案事故总结、处理隧道灾难事故处理和救援工作程序52 隧道内发生瓦斯燃烧、中毒、爆炸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方法:521 立即切断洞内全部施工及照明线路电源;522 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确定人员伤亡情况;523 立即汇报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并立即上报相关单位;524 派专员封锁现场,预防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525 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组织人员现场勘察,立即

18、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抢救;526 非救护队组员不得进洞抢救,救护队在实施任务前,必需了解事故性质,并制订侦察工作安全方法,方可进入事故区进行侦察,救护队必需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527 可供临时处理供氧呼吸机、清洗器具、抢救箱、担架等医药卫生设备立即到位;528 救助受困人员至安全地带、撤离施工设备;529 事故处理救护基地,应设在安全区周围新鲜风流中安全地带,对受伤人员进行临时处治,预防伤势恶化;5210 应立即和当地医疗单位联络,将受伤人员就近转送医院诊疗;5211 事故调查及处理。53 隧道内发生突涌水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方法:531 忽然碰到大面积渗漏水或发觉浑水、涌

19、水携带泥沙、顶钻、高压喷水、水量忽然增大等异常情况时,应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同时应对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改变规律、水混浊程度等进行观察统计,采取必需防护方法,并上报监理;532 在爆破作业后忽然发生特大涌水,作业人员应立即开启报警系统,按既定逃生路线进行洞内人员和机械设备撤离。533 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发生特大突涌水,开挖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沿逃生路线快速向洞外或避难所撤离,同时开启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快速切断电源,开启应急照明,当涌水量较大时,人员可利用事先准备救生圈、皮划艇等进行逃生;534 立即上报相关单位;535 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抢救;536 突涌水保持稳定后,利用大功率

20、抽水设备进行排水;54 当隧道发生塌方时应采取下列方法:541 立即停止必需按事故分级要求快速向上级相关单位汇报,并立即开启施工单位应急预案实施救援;542 组织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543 当隧道塌方造成人员被困时,参建各方必需在调查清楚塌方发生部位、规模、被困人员避难位置等具体情况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救援方案,预防二次灾难发生,可选择从联络通道、隧道另一端、隧道侧面、洞顶等处快速开挖一个断面适宜小导洞,将被困人员立即救出;544 在开挖救援小导洞同时,应利用高压风管、救生管等现有条件继续和洞内被困人员保持联络,并向洞内供风、供氧、供给食物及药品等;545 被困人员救出后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21、救治;546 事故调查及处理。55 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下列方法:551 立即开启报警系统;552 起火早期,当火势不大,未对人和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时,应利用平时培训演练技能,就近采取灭火器、水管等消防器材,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将火扑灭;553 当火势失去控制时,应判明方向,快速判定地点和安全地点,组织作业人员按逃生路线向洞外或周围避难所逃离;554 立即上报相关单位;555 事故调查及处理。56 在可能发生自然灾难地域施工时,应有计划地采取下列对应方法:561 随时搜集气象和地质资料。562 大临工程须避开不良地质处所设置,且必需高于调查历史最高洪水位。563 可能发生自然灾难时,应立即停止

22、施工,对施工现场进行警戒检验并采取防护方法。564 在警报解除后,应确定无危险源方可进行作业。57 为预防大雨造成灾难,隧道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571 当洞口地质地形可能因降雨引发泥石流时,应及早采取加固方法和施作洞门;572 在遇强风时,对多种大型机械应采取预防倾倒及滑跑方法,对临时设备、脚手架等应采取加固保护方法。573 当冬季作业时,为了预防冰雪灾难,应对多种临时设备、脚手架等应采取加固保护方法。6 附则61 各单位在实践中要依据实际不停优化、完善本措施,并将意见反馈企业工程部。62 本措施由企业工程部负责解释。63 本措施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附件一: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措施附件二: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附件三:岩溶隧道注浆施工管理实施细则附件四:隧道施工“五个一”安全工程管理实施细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