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想这些问题?怎么想这些问题?n备课时:备课时:“目标(到哪里去)”不清楚,但总是琢磨着“教什么/怎么教(怎样去)”问题。n上课时:上课时:(1)是关注有没有告诉还是关注学生有没有明白?(2)采取讲解、讨论、作业等方法时,是关注该方法与目标一致性还是场面好看?(3)是热衷于怎么教,还是边教边关注自己“教得怎样”信息?n下课后:下课后:(1)有什么证据证实多少学生到达了预设目标?(2)作业批改只关注“对与错”,还是关注这种“对与错”与目标关系、与该生关系、与该生后续学习关系?第2页教学三种取向教学三种取向n基于教师个人经验教学基于教师个人经验教学n教师所能教给学生只有自我教师所能教给学生只有自
2、我。(王尚文,。(王尚文,)n基于教科书教学基于教科书教学n教科书是教材权威,是教学方案心脏;没有教教科书是教材权威,是教学方案心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几乎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完全取决于教科书。(。(Chambliss&Calfee,1999Chambliss&Calfee,1999)n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第3页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教材教材 评价评价 课程教学设计(纲要与教案)课程教学设计(纲要与教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学会思索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一致性问题第4
3、页确定和叙写目标确定和叙写目标n路径一:路径一: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学生研究学生研究n路径二:路径二:学生研究学生研究+社会生活需求社会生活需求+学科教授提议学科教授提议怎样确定?怎样确定?教育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学期目标)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单元/课时)课时)第5页 目标是指预期学习结果目标是指预期学习结果/行为改变,它决定了教学活动方行为改变,它决定了教学活动方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依据。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依据。叙写:内涵:目标叙写目标叙写可观察可观察、可测量可测量详细行为 影响学习结果特定限制或范围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伎俩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醒
4、、时间限制、完成行为情景等。学生对目标所到达最低表现最低表现水准水准。用以评量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到达程度到达程度。是学习者学习者不是教师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程度行为程度行为程度第6页目标误用问题目标误用问题n“目标”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人”n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精神”或“提升学生创新能力”n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立观点”例:小学一年级“七巧板”一课时目标:1、认识七巧板,会用七巧板拼图。2、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第7页了解就是利用
5、已经有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经验,并把新知识经验纳入已经有知识经验系统之中。了解指对学习材料有一定认识和记忆。包含详细概念,作用,意义等认知和学习。其所要求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认知学习结果。掌握指能了解学习材料内涵和意义。能够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话或用与原先表示方式不一样方式表示自己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计未来趋势(预期后果)。利用指把某种知识用于预期适合某一目标。第8页感受是外境与内心关键介面,个体对外界全部了解和认知,经验累积,都是基于感受。体验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探索意为多方寻求答案,处理疑问。第9页课程标
6、准中目标描述课程标准中目标描述n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n1 1、知识:了解、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识别、列举、复述等说出、背诵、识别、列举、复述等n 了解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n 应用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n2 2、技能:模仿、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n 独立操作独立操作完成、制订、处理、绘制、尝试等完成、制订、处理、绘制、尝试等n 迁移迁移联络、转换、灵活利用、举一反三等联络、转换、灵活利用、举一反三等n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n经历(感受)经历(感受)参加
7、、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查等参加、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查等n反应(认同)反应(认同)恪守、接收、观赏、关注、拒绝、摈弃等恪守、接收、观赏、关注、拒绝、摈弃等n领悟(内化)领悟(内化)形成、含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形成、含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n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n 复制水平复制水平从事、做、说、演出、模仿、展示、复述等从事、做、说、演出、模仿、展示、复述等n n 创作水平创作水平设计、制作、描绘、编织、饰演、创作等设计、制作、描绘、编织、饰演、创作等第10页n课程标准术语解释课程标准术语解释n标准标准使用使用“了解、了解、掌握、利用了解、了解、掌握、利用”等术语表述学习
8、活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不一样水平,使用动结果目标不一样水平,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不一样程度。这些词基本含义以下。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不一样程度。这些词基本含义以下。n 了解:从详细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相关特征;依据了解:从详细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相关特征;依据对象特征,从详细情境中识别或者举例说明对象。对象特征,从详细情境中识别或者举例说明对象。n 了解: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了解: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区分和联络。区分和联络。n 掌握:在了解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情境。掌握:在了解基础
9、上,把对象用于新情境。n 利用:综合使用已掌握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方法处理问利用:综合使用已掌握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方法处理问题。题。n 经历:在特定数学活动中,取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在特定数学活动中,取得一些感性认识。n 体验:参加特定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特征,取体验:参加特定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特征,取得经验。得经验。n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加特定数学活动,了解或提出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加特定数学活动,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处理问题思绪,发觉对象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区分问题,寻求处理问题思绪,发觉对象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区分和联络,取得理性认识。和联络,取得理性认识。n
10、说明:在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要说明:在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关系以下: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关系以下:第11页n(1 1)了解了解 同类词:同类词:认识,知道,说出,识别,识别认识,知道,说出,识别,识别。n实例: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内心和外心;识别同实例: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内心和外心;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n(2 2)了解了解 同类词:同类词:会会。n实例: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实例: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圆拼图。n(3 3)掌握
11、掌握 同类词:同类词:能能n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数,能用数表示物体个数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数,能用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次序和位置。或事物次序和位置。n(4 4)利用利用 同类词:同类词:证实。证实。n实例:证实实例:证实“角角边角角边”定理:两角和其中一角对边分定理:两角和其中一角对边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别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n(5 5)经历经历 同类词:同类词:感受感受。n实例:在详细情境中感受大数意义。实例:在详细情境中感受大数意义。n(6 6)体验体验 同类词:同类词:体会体会。n实例:结合详细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意义实例:结合详细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意义。第12页1 1
12、、知识与技能:关于是什么东西、知识与技能:关于是什么东西2 2、过程与方法:怎样取得上述知识与技能东西、过程与方法:怎样取得上述知识与技能东西3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取得上述两种东西过程中或之后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取得上述两种东西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东西为自己东西问题:问题:1 1、“三维三维”目标是否目标是否“每维每维”要分开单独写?要分开单独写?2 2、每堂课都要写、每堂课都要写“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吗?目标吗?3 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评价?怎样了解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怎样了解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第13页目目标标叙叙
13、写写流流程程图图第14页备教材1依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要依据知识特点、教材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时间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原因来决定怎样备课。2依据教材编排来选择教学内容 在备课时依据教参安排,和教材新授内容以及对应习题编写,能够确定一课时教学内容。第17页备课堂n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辅助教学伎俩,它能够使抽象知识详细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演示得好,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应知识本质等特点。第19页备学生1学生基础确定难度 依据学生已经有数学了解来确定所学知识难易程度。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收了解知识,内容可多项选择一些;对于学生难以了解、难以掌握知识,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2把重点难点讲清讲透 在有限课堂教课时间中一定要分清主次,明确重点难点,在不失全方面系统性基础上,把重点难点讲清讲透。精选一些有代表性例题加以精讲。对教学中次要易懂内容可略讲或不讲,让学生自学、练习。第21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