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践实践 反思反思 提升提升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小望南昌市高中语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思索第1页一、工作背景o观念挑战教师“角色观”教师教育观教师教学观第2页专业素养挑战课堂教学能力面临挑战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挑战课程管理能力面临挑战第3页工作绩效挑战o立足素养提升机械应试训练o立足终生发展月考高考分数o导向成长沉溺题海第4页第5页第6页关于课堂o课堂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场所课堂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场所 o 课堂是承载梦想精神家园课堂是承载梦想精神家园 o 课堂是放飞理想地方课堂是放飞理想地方 o 课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想象纽带,智慧与智课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想象纽带,智慧
2、与智慧碰撞,心灵与心灵沟通,情感与情感交流栖息地。慧碰撞,心灵与心灵沟通,情感与情感交流栖息地。o课堂是课程一个表现形式,课堂是教学改革出发点、聚课堂是课程一个表现形式,课堂是教学改革出发点、聚焦点和目标地。焦点和目标地。第7页1、总理在教师节走进课堂、总理在教师节走进课堂第8页总理观点总理观点o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字、词、句教学,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字、词、句教学,要重视用词、表示、口语、习作训练,要引导重视用词、表示、口语、习作训练,要引导 学生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之”,也即,也即“学问学问”“思辨思辨”“行动行动”。第9页又是
3、一个教师节o第10页o我国自1978年以来语文教育界一直在讨论语文教学改革,但改革重心放在教学方法上,而教学方法改革,又被了解为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技巧,而演化成教学艺术,乃至在大场面上调动学生、驾御课堂才能。语文公开课,现在多数是在舞台上进行;语文教师观课,大致相当于看一出精心编导“教学剧”。观摩课似乎早已变了味道,研讨课现在似乎也偏离航道。第11页二、关于对教学课例研究认识o1.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课例是一个实际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议再现和描述。第12页o有学者认为,“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是“案例”一个特殊形式,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实际教学情境描述,是
4、一个教学过程中故事。这就是说,“课例”即等同于“教学案例”。o也有学者认为:“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一样,中小学教师面正确是一节节详细课,他们研究也正是这一节节详细课,这种以一节节详细课为对象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应该说,后一个类型教学课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研实践中,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形成一个结果表示方式,也是校本研究一个实践形式。即使有些人认为这种表示方式缺乏独立价值,但因为课堂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他们主要研究对象,有必要把这种“教学课例”视为一个有实践意义研究载体,使课例研究成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伎俩。第13页教学案例与课例教学课例通
5、常以某一详细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研究对象,重在对书本身改进、优化和提升,主要目标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得怎样”(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案例即使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教学案例不但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带有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但能够提升本课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利用于本学科其它课教学,甚至能够推广到其它学科课程教学。一个优异课例就是一个教学案例。第14页o一个优异课例,指就是“以问题处理为中心”课例。其“教学设计”是处理问题方案;“教学实录”是处理问题做法;“教学反思”则描述了问题处理实际效
6、果。第15页表表3.“以问题处理为中心以问题处理为中心”课例设计与课例设计与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o教学课例oo普通内容o对本课教学设计背景、意图和教学策略进行说明: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o统计和描述课堂教学实际进程:这堂课实际是怎样展开?o对讲课过程及效果反思与讨论:这堂课上得怎样?o优异教学课例oo围绕问题选择材料o本课碰到了哪些教学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是怎样预设?o问题是怎样发生,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教学场景是怎样?o教学设计与实际进程矛盾是什么,怎样有效处理这些问题?第16页o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怎样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我们改进一类
7、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精巧化研究。o不论是教学案例还是教学课例都属于“教学研究”范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主要方式和结果形式。第17页课例研究特点课例研究特点o课例研究是真实研究把自然教学情境作为资料直接源泉,研究问题(课题)产生于起源于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需要,在真实、自然情境中展开研究,经过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加观察等方法对问题或情境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第18页o课例研究是开放课例提供是真实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可能性,经过研究,即使不一定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什么,不过却是能够有所发觉。第19页o课例研究是不完全研究者不可能把问题发生、发展中全部变量都揭示出来
8、,认识或解释不完全性并不降低我们追求解释热情。第20页课例研究不一样于普通课例研究不一样于普通“评课评课”课课例研究(研究例研究(研究课课)常常规规教学研究(展示教学研究(展示课课)o有明确指向研究问题(或主题)o无明确问题指向o基于问题处理教学设计按照教学流程写教案按照教学流程写教案o聚焦于发觉问题观课o聚焦于发觉上课优劣情况听课o着眼于问题处理互助与交流o着眼于评价课优劣和教师水平讨论o强调新课程理念指导实践反思浅浅层层次反思或低水平重复次反思或低水平重复o强调问题处理和行为跟进o缺乏深入实践要求形成教学形成教学课课例例形成形成课课堂堂实录实录第21页三、南昌市新课程课例研究实践第22页新
9、课程背景下低效课堂o教师缺乏对教材二次开发能力;o课程形态缺乏整体性和艺术性;o教学设计存在盲目盲从现象;o教学伎俩不乏单调浅薄之举。第23页研究形式o自主反思(教师一备,自主反思)o同伴互助(教研组集体备课、座谈研讨)o教授引领(课题组参加备课、座谈)o整体研讨(全市学科教师听课研讨)o结果共享第24页o对文本探究对文本探究第25页o一是对文本深层次解读一是对文本深层次解读小狗包弟人性被扭曲时代冷漠与疯狂作者对生命尊重作家对自我反省及对历史反思忏悔意义和价值第26页o走进一个时代触摸一颗灵魂接收一次洗礼第27页o即使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狂热,但年
10、少轻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或许也曾有过给人带来深深伤害过失,我们能够不是不犯错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认可过失小人,能够不是人见人爱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过失”。o巴老对于我们有着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那种忏悔与反思精神,这种精神对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且弥足宝贵。历史不容重演,人性依然光芒,巴老曾经送给冰心老人一句话:你在,灯亮着。我也想对巴老说:你不在,灯依然亮着。第28页o二是对文本多元化解读二是对文本多元化解读俄罗斯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德国康斯坦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接收美学第29页o1.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离歌o2.这是一首关于理想悲曲o3.这是一首关于思乡长吟雨
11、巷第30页o三是对文本拓展性解读三是对文本拓展性解读第31页定风波:从定风波看苏轼思想与人生o从文化层面拓展o从苏轼本人人生追求拓展第32页“醉”东坡笑对人生风雨达者“醒”东坡堪破人生晴雨智者第33页o教学过程教学过程o一.积累与整合o步骤一:分析形象,导入主题o遥想赤壁周郎,酾酒临江,千古英雄出少年。o老夫弩射天狼,泼墨湖广,留待后人笑我狂!o问:联中写是谁?从什么地方看出?在你以前印象中,苏轼是个怎样人?o明确:苏轼。赤壁周郎(赤壁怀古)酾酒临江(赤壁赋)弩射天狼(江城子)o确立本课主题:从定风波看苏轼思想确立本课主题:从定风波看苏轼思想与人生与人生第34页o二.感受与思索o步骤二:直面文
12、本,寻找缝隙o词序结合o齐读全词,整体感知:词前小序说了一件什么事情?词中哪几句表达了序中内容?o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o同行皆狼狈,何妨吟啸且徐行。o余独不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o已而遂晴,山头斜照却相迎。o明确:写雨中情景主要集中在上片o问:请依据上面内容描述一下雨中情景。(抓住“穿林打叶”)第35页o寻找缝隙o探究:词序有差异o一处自相矛盾:一蓑烟雨任平生/雨具先去蓑衣从何而来?o一处序无词有:料峭春风吹酒醒苏轼为何喝酒?o提醒1:在苏轼以前作品中苏轼为何喝酒?o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独)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忧愁)o提醒2:苏轼忧愁什么?注意序中日期,
13、结合注释思索。第36页o步骤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o1阅读注释,知人论世o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命悬一线九死一生)o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垦荒种地生活艰难)o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风雨o2透视文本,以意逆志o自读上片并思索:苏轼靠什么来抵抗人生狂风暴雨?(抓住“吟啸”、“竹杖芒鞋”与“马”)o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主动面正确态度o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安贫乐道精神o总结人物形象1:风雨中苏东坡会有怎样表情?他是个怎样人o明确:明确:“醉醉”东坡东坡笑对人生风雨达
14、者笑对人生风雨达者第37页o自读下片并思索: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个新认识呢?o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希望(抓住“斜阳”“迎”)o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往事,人生顺逆心中已无分别(抓住“萧瑟处”“风雨”“晴”)o总结人物形象2:雨过酒醒后苏东坡是个怎样人?o明确:明确:“醒醒”东坡东坡堪破人生晴雨智者堪破人生晴雨智者o按照自己了解,有感情地朗诵全词第38页定风波拓展o拓展启发:回首人生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真谛,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态度去抵抗纷扰世界。你怎
15、么对待苏轼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风雨,你会怎么做?o预设一:“无”谈谈你对这个字了解。o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原来无一物,哪有晴雨分别?(佛家达观)o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风波之地“我”只是一场梦幻,o“吾丧我!”庄子忘记过去“我”才能寻回真我。(道家超脱)o明确:明确:“无无”物我两忘物我两忘“坡仙化境坡仙化境”第39页o预设二:“归”苏轼要归向何处?o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好像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o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处处是家o万里归明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16、o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是家o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心如海天o明确:明确:“归归”回归自我回归自我“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第40页o拓展目标并非将作者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希望经过讨论促进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其它同学深度交流,“实现不一样视界碰撞和融合,实现一个多元课堂文化整合”。所以允许学生对作者观点作出不一样了解,希望在讨论中学生能形成新人生体验。第41页o对教材拓展,对文本资源重组,必须建立在对文本解读基础上,任何抛开文本,泛语文化延伸与拓展,只是舍本逐末。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教材与辅助性资源关系,使拓展性资源服务于教材教学。第42页o教师在教学中应
17、该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较为深入研究,一方面既能博采众长,又能形成自己学术观点;其次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从学生认识水平和实践体验出发,实现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第43页o四是对文本比较性解读四是对文本比较性解读第44页同课异构o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演讲梁任公先生第45页o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记叙文角度新闻角度第46页o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o奇妙对联第47页选修课比较与尝试o模块教学定位(学情、教材、师资)o各单元教学资源重组内容o各单元教学课程结构o各单元教学形式o检验与评价方式o教学结果专辑第48页活动o选修课教学方案及实施策略交流o专题课例:必修选修教材融合与拓展第49页(二二)对教学方式探究对教学方
18、式探究o课堂教学中对话课堂教学中对话(1)对话不是简单问答: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观赏与评价(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服从于教学目标(3)对话目标并不是要达成一致:了解和珍视差异第50页囚绿记o师:本文题为“囚绿记”,“囚绿”意思是什么?o生:就是把绿色常春藤关起来。o师:课文哪几段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o生:第三段开始写囚绿。囚绿之前写了时间,地点。o师:能像“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后面内容吗?o生:第三段不是囚绿。o师:是什么?o生:找绿。o师:还能够说什么?o生:寻绿。还有观绿。o生:还有赏绿。o师:很好。先是寻绿,接着是观绿,再接着是囚绿,还有什么呢?o生:还有送绿。o师:是
19、送绿吗?o生:是放绿。还有以后又想绿。o师:还有什么词?o生:思绿。o师:还有什么词?o生:o师:文章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一个“绿”字,从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这五个阶段表达了作者对绿怎样一个情感?表达着作者对绿爱。第51页o“独白”式教学就是一个知识复制或再现,重视是结果即知识掌握。o对话作为认知方式(教学方式)不是复制性、机械性,而是一个生产性、创建性过程。o对话式教学所进行是知识结构或称符号世界不停重构和更新,重视是过程即知识生成。o从解释学角度来思索,能够把“对话”式教学看成是从对话者各自了解结构出发而达成一个视界融合。第52页对话主要类型o人与文本对话:是一个意义阐释性对话;是对
20、文本了解与阐释。文本向读者开放自己、表示意义、读者解读意义、反思本身。在不停阐释与被阐释中,文本以其本身独特内涵不停验证,丰富读者认识。当我们对文本有所误解时,经过以后人生历练或与文本重复对话,文本会告诉我们:不,前面你了解错了。作品能够常读常新正是因为读者与文本之间无尽对话产生。所以,文本与师生之间对话在使文本意义丰富化、不停超越文本本身意义同时,人完成了对本身自我了解、自我反思、意义追求与意义超越。第53页o师生对话:是一个实践性对话,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个体经验基础上进行合作性、建设性意义生成过程。第54页o自我对话:是一个反思性对话,是个体对本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反思。在反思、咀嚼、回味
21、中,个体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而确认存在、生成意义。自我对话在通常意义上是指现在我与过去我对话;也就是自我对过去所沉积经验、历史、思想等反思性了解。第55页o对话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过程,使一个人精神发展变革过程。o对话是展示意义和把握意义过程,学生就在这种对话参加中取得了教育。所以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方式和伎俩,对话过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经过学生了解而接收。”o真正意义上对话不是一成不变程式,而是思维与情感流动之河。对话激发、碰撞出思维火花,闪现出新鲜看法;对话使人与人之间愈加了解、宽容、博爱。o对话本身就是学生思品、个性、合作精
22、神等培养与形成土壤。对话不但仅是一个教学方式和策略,对话就是教育本身。o因为对话是永远不会结束。对话过程是建设性,对话结果是开放性,含有没有限发展张力。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教育。第56页囚绿记师:常言道:“条条大道通罗马。”下面我们就请从一样切入点研读课文小组分别来交流你们学习所得,看我们对文章主旨认识是否也是殊途同归。生1:文章一开始讲到作者选择了一个很不好房间,完全是因为对常春藤喜爱。所以,作者一开始对常春藤感情是“喜爱”。师:你能把能表现这种喜爱之情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板书:喜爱)生1(读)。以后因为太喜欢了,作者就把常春藤牵到房间里了。师:那感情发展到了
23、哪个阶段了呢?你能概括吗?生1:非常喜爱。生2:热爱。生3:文中有个词语很好,是“自私”。这种爱是自私。所以,作者感情由喜爱发展到了想占有它。师:很好。(板书:占有。)生1:再以后作者看到常春藤向外生长,就有些恼怒了。但在他离开北平时候,还是放了它,而且对它充满了敬仰之情,说它“永不屈服于黑暗”。生4:我以为她没有说全。作者恼怒之后,看到常春藤几近枯萎了,心里充满了歉疚。所以,这条线索中还应该增加一个“愧疚”。最终回想这件事情时候,他又说“思念绿友”,所以,作者对常春藤最终感情是“思念”。第57页o2.课堂教学中自主与合作课堂教学中自主与合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58页为何文章标题命为“奥斯维
24、辛没有什么新闻”?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作为记者,作者为何又要写作此文?谈谈你对此了解。作者在文章中突出写了奥斯维辛什么特点?作者从文章哪些方面写出这里“可怕”?第59页o自主不是自学,不是放任。对中学生而言,需要情感激发,任务引导,方法指导教师帮助以及适时评价反馈。o合作学习也不只是随意性讨论,更不是一个作秀形式。小组合作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讨论只是深入学习。第60页o小组合作对象:要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就必须建立适当小组,成绩分布均衡,学习能力均衡,这么,小组合作才能做到最好。o小组合作时间:必须建立在小组组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而又急迫地想弄明白问题时候,这么,学习者才有
25、动力,才有合作基础。o小组合作内容:必须是学习者不能独立处理问题,要经过一番深思、明辨才有可能处理问题。千万不能把全部问题都交给小组,也不能随意设定几个问题让小组处理,走走形式。o小组合作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即小组组员之间现有分工,又有合作。小组长要能够担当责任,组织好小组学习,同时,统计与主持也要明确分工,这么才会有条不紊,达成共识。关于小组合作第61页林黛玉进贾府o研讨作者在宝黛相认这一情节安排上艺术匠心第62页o(一)导入o(二)熟悉宝黛见面情节内容并进行概括。o1.宝黛相(-)?o2复述宝黛相认这一情节内容,让学生深入熟悉情节。o3、了解宝黛相认场景特点。o(三)
26、研讨作者在宝黛相认这一情节安排上艺术匠心。o1锻炼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对宝黛会面这一场景进行再创作。o2从全文看,研讨曹雪芹把宝黛相认放到最终来写艺术匠心。第63页 结构结构先抑先抑 后扬后扬悬悬念念读者读者评价评价比较比较环境环境反反差差黛玉心里情感黛玉心里情感人物人物情节情节宝黛相认宝黛相认第64页从全文看,研讨曹雪芹把宝黛相认放到最终来写艺术匠心。o分组讨论要求:o一是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看法;o二是最终推荐一位同学总述你们组观点;o三是要用到老师教过你们解读文本方法。第65页(三)对课堂教学设计探究(三)对课堂教学设计探究o1.教学目标确立第66页o课题:平凡生活,平凡感受o教学目标:o1
27、、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引导学生发觉美,感受美,表现美。o3、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第67页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美艾弗罗姆o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弗罗姆及其名作爱艺术。深入把握文中对“爱”剖析,体会其蕴涵深远意义。2、过程与方法比较法,经过对父爱与母爱比较,重新审阅爱。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次序分析“爱是一个能力。”讨论法,联络本身,感悟生活,取得爱真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父爱与母爱博大、无私与精深,从而感受父母养育儿女艰辛与伟大。树立正确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情感。第68页教学目标确定o(1)研究与上位目标关系,把握目标适切性。o(2)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
28、系,确定目标重点。o(3)分析详细教学内容、学生与现有资源,挖掘内容与资源对学生发展意义与价值。o(4)搞清预设目标与生成关系,把握教学效益底线。第69页第70页教学目标表述o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o2、动词要尽可能清楚,可把握;o3、有时需附加一些限制条件;o4、目标指向是全体学生,表现程度为最低要求。第71页奇妙对联教学目标o经过查找对联知识“课外搜集文化知识”活动了解对联基本知识。o经过观赏对联及对联故事初步分析探究对联知识内在、隐性特征。o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对对联兴趣,初步掌握对对联知识;学会领会对联艺术和文化魅力,引发深入探究愿望。第72页教师教学任务从哪里来1.课堂教学目
29、标必须基于学情起点:学情估量终点:目标达成2.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目标从课程起点逐步走向终点3.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有时也是生成第73页2、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o新旧课程课堂教学最大区分就在于前者是以“学”活动为基点,而后者是以“教”活动为基点。教学活动是依据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设计包含两个方面:学内容(教什么)和教程序(怎么教)。教学内容合宜必须建立在对学情估量上,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起点是学情估量,终点是目标达成。第74页囚绿记o行动轨迹:寻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o情绪轨迹:喜悦而满足快活留恋欢喜愧疚诚意祝福思念憧憬第75页有效教学设计o教学步骤教学流程o组织“学活动”“学活动”
30、充分展开o一个步骤又一个步骤上一个台阶走上另个一个台阶林黛玉进贾府第76页o学生不喜欢,使他喜欢;o学生读不懂,使他读懂;o学生读不好,使他读好第77页o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文章,使学生试去了解,了解不到由教师给予帮助。”第78页观课o目标是否合宜o内容与目标是否一致o教学流程怎样组织,怎样围绕目标展开o目标是否在学生语文实践中逐步达成第79页几点思索:几点思索:o课例研究特点:着眼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强调先实践,再反思,再进行理论升华;基本目标是调整并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实践智慧。o课例研究既是一个教学研究
31、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一部分。课例研究追求是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第80页课例研究追求o1、面对教学,共同分享。优异教师积累丰富“实践智慧”需要经过课例加以传递;同伴经验能够经过课例让大家共享;教师“实践共同体”活动借助课例交流、探讨,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o2、重视积累,增加实践智慧。教育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缺乏主要组成部分。二是专业案例知识;三是利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策略知识。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对经典教育教学问题处理方式,大量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阶梯。o3、发展自我反思能力。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目标是追求本身专业化成长,改进和提升实际教学行为和能力。第81页o课例研究立足于
32、课堂教学有效和高效第82页o不论是对文本探究,对教学方式探究还是对教学设计探究都属于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阵地,新课程理念最终要经过课堂中教师得以落实,新课程目标最终要表达在学生改变上,能否处理课堂中问题,能否将思想观念转化为改变课堂行动将决定新课程成败。就教师而言,校本教研主阵地是课堂,没有对课堂研究,也就极难有所谓专业化发展。所以,研究教学,研究课堂中学生,研究课堂中知识,研究课堂中人际关系,研究课堂中教学伎俩与方法,都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立足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是教师作为研究者应有之义。第83页存在问题o1.从全市情况看,教师参加面不够广。在
33、研讨活动中,青年教师多,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少;城区教师多,周围教师相对较少。o2.尽管我们研讨问题有一定共性,但教师们在教学中个性化问题很多,对个性化问题研讨相对较少。o3.在研讨中,问题提出较多,反思较多,但处理策略上还不够深入。o4.在选修课已经开始情况下,即时性问题研究多,前瞻性问题研究较少,尤其对课程建设和开发研究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课程开发进程。第84页o因为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就有了对课堂教学研究;因为有课堂教学研究,也就有了我们专题性课例研究;因为有了课例研究,也就有了我们共同追求。只要课堂还存在,我们研究也就会继续,我们追求也就会继续。在研究实践中,我们经受磨砺,体验成长,收获成功,分享高兴。新课程需要走路正长,我们研究之路也正长,一路上,我们思索、探究并高兴着。第85页o课例研究指向是过程,它并不在于教师执教“课例”本身成功是否,而是试图让执教者与同行一道努力,透过“课例”能够有所体悟,这是课例研究真谛,也是我们研究目标。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但从“课例”本身取得技能,也从研究过程中取得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课例”天天都在发生,探讨也不会结束。我们研究将与新课程同行,与教师专业发展同行。第86页谢谢!第87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