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课内容讲课内容:初中物理教材讨论与分析初中物理教材讨论与分析(第(第1-4章)章)海师附中海师附中谢冬霞谢冬霞7月21日第1页初中物理教材总体分析初中物理教材总体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书物理共有物理共有17章,内容标准由章,内容标准由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部分组成,科学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部分组成,科学内容标准是按主题形式展现,有内容标准是按主题形式展现,有3个一个一级主题,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个二级主题,65个三级主个三级主题,层次分明,节奏感强。题,层次分明,节奏感强。第2页一级主题一级主题:物质物质二级主题二级主题4个个(1)物质形态和改变
2、)物质形态和改变(2)物质属性)物质属性(3)物质结构与物质尺度)物质结构与物质尺度(4)新材料及其应用)新材料及其应用包含第包含第4、11章和第章和第6章部分内容章部分内容第3页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二级主题4个个()各种多样运动形式、()各种多样运动形式、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力()力()声和光()声和光()电和磁()电和磁它包含第它包含第1、2、3、9、10、12、13、14、章和第、章和第16章部分内容章部分内容第4页一级主题:能量一级主题:能量二级主题二级主题6个个()能量、能量转化和转移()能量、能量转化和转移()机械能()机械能()内能()内能()
3、电磁能()电磁能()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源与可连续发展()能源与可连续发展它包含第它包含第5、6、7、8、15、16和和17章章第5页教材把教材把“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和和“科学科学内容内容”放到同等主要地位,尤其编放到同等主要地位,尤其编排了科学探究内容。三册初中物理排了科学探究内容。三册初中物理教材明确标教材明确标“探究探究”二字探究试二字探究试验达验达35个,其中八年级上册探究试个,其中八年级上册探究试验有验有12个,八年级下册探究试验有个,八年级下册探究试验有8个个,九年级探究试验有九年级探究试验有15个个第6页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总体分析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总体分析一、基本内
4、容概述一、基本内容概述(一)本册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本册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介绍声音产生、传,介绍声音产生、传输、特征及在日常生活中相关现象等问题。输、特征及在日常生活中相关现象等问题。第二部分:由第二章第二部分:由第二章“光现象光现象”、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组成,介绍了光直线传输、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初步组成,介绍了光直线传输、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初步知识及其应用。知识及其应用。第三部分:即第四章第三部分:即第四章“物态改变物态改变”,介绍温度计使用及,介绍温度计使用及常见六种物态改变。常见六种物态改
5、变。第四部分:即第五章第四部分:即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介绍电流概念、,介绍电流概念、简单电路组成、连接方式、电流特点及家庭电路中相简单电路组成、连接方式、电流特点及家庭电路中相关安全用电初步知识。关安全用电初步知识。第7页(二)上述知识体系特点二)上述知识体系特点1从日常最亲密物理现象入手。从日常最亲密物理现象入手。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物理现象,所以本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物理现象,所以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光现象、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光现象、物质冷热改变、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乏电现象,这物质冷热改变、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乏电现象,这些知识
6、都是学生喜闻乐见。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一部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消除了学生对物理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和兴趣。第8页教材从自然现象中声、光、热,到人工现象电教材从自然现象中声、光、热,到人工现象电流,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流,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巨大力量。隐含着许多物理知
7、识,认识到物理知识巨大力量。2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第9页3注意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在过去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弊在过去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弊端:在序言中经过各种试验、图画等形象化、端:在序言中经过各种试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才调动起学生对物理兴趣,紧趣味化方式刚才调动起学生对物理兴趣,紧接着内容却是非常枯燥测量、速度计算等逻接着内容却是非常枯燥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辑性、规范性强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不包括任统力学
8、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不包括任何公式及运算内容,防止了上述弊端出现。何公式及运算内容,防止了上述弊端出现。第10页(三)各章节组成(三)各章节组成1章组成。章组成。每章基本由情境引入每章基本由情境引入阅读指导阅读指导认识现象认识现象探索规律探索规律知识应用等内容组成,这种组成程序既知识应用等内容组成,这种组成程序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又为学生自学提供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科学有效参考程序、步骤。了科学有效参考程序、步骤。2节组成。节组成。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
9、、科学世界、STS(科学(科学技术技术社社会)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功效与作会)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功效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个延伸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知识点,表达了教材开放性。与拓宽知识点,表达了教材开放性。第11页二、教材内在结构二、教材内在结构(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内在结构1讨论。想想议议、想想做做、STS、科学世界等栏目,需要学生相互讨论与合作来完成,也为学生讨论提供了大量素材与场所。所以,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学习表达在本教材各个角落。2探究。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个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掌握最为惯用
10、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1)探究面广(2)探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探究思维程序由部分步骤到完整探究。(3)探究题材丰富。第12页3创造。v本册书充分表达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特点与功效,主本册书充分表达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特点与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v(1)探究过程。探究过程本身就是创造过程,学生)探究过程。探究过程本身就是创造过程,学生在探究中经过自己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动手动脑,在探究中经过自己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动手动脑,“发觉发觉”了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正是他们创造力水了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正是他们创造力水平
11、有力表现。平有力表现。v(2)动手动脑学物理、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等栏目)动手动脑学物理、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等栏目也为学生发挥自己创造力提供了大量素材和机会。也为学生发挥自己创造力提供了大量素材和机会。第13页(二)教材内在结构意义v本册教材为何在编写上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有机结构呢?原因十分简单,它是为实现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服务。v1课程目标组成。v2教材内在结构与实现课程目标关系。第14页三、教学中提议三、教学中提议v1将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将课堂教学变成一个“讨论讨论?探究探究?创造创造”式教学过程或式教学过程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v2一些详细教学提议。一些详细教学提议。v(1)利用
12、每章整体结构及其阅读指导,逐步放手,引)利用每章整体结构及其阅读指导,逐步放手,引导学生自学,形成一个自主式探究与学习过程。导学生自学,形成一个自主式探究与学习过程。v(2)探究过程离不开即时性试验,在试验器材不足时,)探究过程离不开即时性试验,在试验器材不足时,可配合一定学具,形成一个边学边试验探究过程。可配合一定学具,形成一个边学边试验探究过程。v(3)不一定按教材体系章节进行教学,可依据情况、)不一定按教材体系章节进行教学,可依据情况、需要自由组合、取舍。需要自由组合、取舍。v(4)每节探究教学课,内容量不宜太大,从而为探究)每节探究教学课,内容量不宜太大,从而为探究过程提供充分时间。过
13、程提供充分时间。v(5)不一定按教材探究内容、程序进行探究教学,完)不一定按教材探究内容、程序进行探究教学,完全能够依据情况自己挖掘探究内容,灵活利用并发展探究思全能够依据情况自己挖掘探究内容,灵活利用并发展探究思维程序。维程序。第15页声现象教材分析声现象教材分析v【课程标准要来】v经过试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输条件。v了解乐音特征。v了解当代技术中与声相关应用。v知道防治噪声路径。第16页【教材说明】v人们接收外界信息一个主要路径是经过声音传输,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结构,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初衷。v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安排了4个随堂试验探究活动,v本章内容尤其注意使学生
14、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应用和对人类生活影响,比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危害与控制”等,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第17页v本套教材精心安排了每一章章首图,还为这本套教材精心安排了每一章章首图,还为这些图片配上对应小散文,力图牢牢抓住学生些图片配上对应小散文,力图牢牢抓住学生心。本章章首图是一队行走中大象。从观察心。本章章首图是一队行走中大象。从观察中知道,大象活动通常是无声无息。那么,中知道,大象活动通常是无声无息。那么,大象活动跟声音有什么关系?这无声中蕴含大象活动跟声音有什么关系?这无声中蕴含着什么?这对学生认知产生了冲突,能够激着什么
15、?这对学生认知产生了冲突,能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探究欲望。发学生深入学习、探究欲望。第18页一、声音产生和传输一、声音产生和传输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v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v经过观察和试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输条件。经过观察和试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输条件。v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v知道声音传输需要介质,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传输速度不知道声音传输需要介质,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传输速度不一样。一样。v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v经过观察和试验方法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声音是怎样传经过观察和试验方法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声音是怎样传输?输?v经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
16、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方经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方法。法。v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v经过教师、学生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经过教师、学生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求知学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道理。v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学合作意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学合作意识。第19页v【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发声物体在振动2.声音传输需要介质v【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输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声传播现象。第20页【教学
17、提议】【教学提议】v(一)声音产生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如尺子振动发声、声带振动发声、击打纸片发声等),来深入探究物体发声时都发生振动基本特征。(二)声音传输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输出去,必须要有传输载体介质。(三)声速尽管速度概念本书是放在后面章节讲,不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速度概念,所以普通性地使用速度这一概念是能够。不过分强调学科本身逻辑体系和知识严密性,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第21页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v1知识与技能。v了解人类听到声音过程。v知道骨传导原理v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v2过程与方法。v经过试验和生活经
18、验,体验人是怎样听到声音。v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v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关心残疾人。第22页v【重点】【重点】人耳怎样听到声音v【难点】【难点】设计探究试验或游戏,清楚双耳效应。v【教学提议】【教学提议】v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相关小试验,使学生体验人是怎样听到声音。做这组试验最好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声音。假如音叉数量有限,也可用少数音叉轮番做此试验,尽可能让全部学生都能亲自感知这个试验。教学中应该注意,在做骨传声试验时,要等音叉声音用耳朵听不到时,再把发声音叉放在牙齿上听,因为现象反差大,试验效果更加好。其它几个试验,因为音叉不直接跟骨头相接触,所以“听”到声音较弱。第23页v阅读书
19、本p16“人耳结构”部分,完成下面问题v画出人耳感知声音流程图:v人失去听觉,可能是哪部分出现了问题?v失聪人一定感知不到声音了吗?第24页三、声音特征三、声音特征v【教学目标】v1知识与技能。v了解声音特征。v知道乐音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相关,响度跟发声体振幅相关。v不一样发声体发出乐音音色不一样。v2过程与方法。v经过做“音调与频率相关试验”和“响度与振幅相关试验”,深入了v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v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v体会现实世界物体发声是丰富多彩,愈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第25页v【重点】【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v2、经过试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原
20、因相关。v【难点】【难点】音调与响度区分第26页【教学提议】【教学提议】v(一)音调音调探究试验轻易做,可采取乐器。假如学校有发音齿轮,也可用发音齿轮做频率不一样、音调不一样试验。物体振动快慢不一样,产生音调就不一样,引出频率概念。再由人耳听到声音频率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概念。此处能够联络本章章首图,说明大象应用次声波来进行交流。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资料很多,比如,海豚是怎样利用超声波,动物在地震前一些异常反应。教学中能够向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第27页v教材还安排了观察声波波形演示试验,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发他们学习兴趣。这个试验,最好先经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一样音叉发
21、出声音波形,取得详细感性认识,使学生取得不一样频率声音在波形上是怎么表现。然后再让一些学生将自己发出声音输入示波器中,经过观察和比较,能够得到男女同学发出声音波形不一样。普通来说,女同学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密一些。第28页(二)响度v假如学校没有较多音叉做学生分组试验,书本中图134试验也可改为演示试验;观察音叉响度不一样时,乒乓球振动幅度有什么不一样。这个试验效果比较显著。用不一样力量敲打音叉,在音叉与悬挂乒乓球接触时,乒乓球振动幅度显著不一样。第29页(三)音色v探究声音特征之三探究声音特征之三音色音色v(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梁祝2(二胡演奏)v同学们区分是何种
22、乐器演奏v(2)耳朵“辨”人。v请后面两名同学读屏幕上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同学说出朗诵者名字。v请同学们讨论,我们为何能够区分不一样乐器声音,不一样人发出声音?v总结:音色与什么原因相关?第30页四、噪声危害和控制四、噪声危害和控制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v了解噪声起源和危害。v知道防治噪声路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v2过程与方法。v经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思绪。v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v经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地球村”环境意识。第31页v【重点】噪声起源及危害,减弱噪声途径。v【难点】噪声等级v【教学提议】【教学提议】v本节课教学要从环境
23、保护出发,突出噪声危害本节课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络实际,提升学生保护环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络实际,提升学生保护环境意识。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教学,而不境意识。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教学,而不只是讲点相关噪声物理知识。只是讲点相关噪声物理知识。第32页v(活动一)自学书本P25“噪声起源”v1、以自己对声音感受,说出什么是噪声:v2、小组讨论: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例子。v(活动二)阅读书本P25“噪声强弱等级和危害”,完成以下题目:v1、声音强弱等级单位是_符号_。v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出_;为了确保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出_;为了确保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
24、超出_。v3、列举噪声危害有哪些:_。v(活动三)v我们听到声音过程是:_v2、控制噪声,我们应从那三个方面着手:_、_、_。v3、小组交流: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采取一些办法,并分析分别属于从哪个方面减弱噪声。v4、小组讨论:噪声总是有害吗?_v你知道噪声有哪些用途吗?_第33页五、声利用五、声利用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当代技术中与声相关知识应用。v2过程与方法。v经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取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知识。v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v经过学习,了解声在当代技术中应用,深入增强对科学热爱。第34页v【重点】【重点】当代技术中与声
25、相关知识应用v【难点】【难点】当代技术中与声相关知识应用第35页【教学提议】【教学提议】v活动一:阅读书本“声与信息”总结以下问题:v1、写出书本中提到声传递信息例子:v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例子还有哪些?v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例子有何不一样点:v结论:声传递信息例子大致我们能够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_v_(像我们说话声);另一个是_v_(像蝙蝠回声定位、声呐等)。v活动二:阅读书本“声与能量”总结以下问题:v1、声也能传递能量吗?v2、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声传递能量例子吗?第36页第二章第二章光现象光现象教材分析教材分析v【课程标准要来】【课程标准要来】v1经过试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
26、介质中传输经过试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输特点。特点。v2探究并了解光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并了解光反射和折射规律。v3经过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系。经过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系。v4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v5经过观察和试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经过观察和试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一样现象。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一样现象。第37页【全章概述】v(一)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人,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一)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人,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v本章对光规律性知识,尽可能安排为探究性。这些探究本章对光规律性知识,尽
27、可能安排为探究性。这些探究活动是依据试验、演示试验或者小试验演化而来,老师们都熟活动是依据试验、演示试验或者小试验演化而来,老师们都熟悉。探究试验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先不给试验结论,要求学悉。探究试验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先不给试验结论,要求学生自己经过活动取得结论。因为探究含有悬念,对学生含有挑生自己经过活动取得结论。因为探究含有悬念,对学生含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主动性,处理好试验关键问战性和吸引力。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主动性,处理好试验关键问题,自主地得出主要结论。题,自主地得出主要结论。v探究性学习跟知识性学习一样,也应遵照循序渐进标准。探究性学习跟知识性学习一样,也应遵照循序渐
28、进标准。本章安排探究活动,含有知识浅、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特点,本章安排探究活动,含有知识浅、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特点,结论轻易取得,适宜初中生。探究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结论轻易取得,适宜初中生。探究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教育;从搜集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受到科学研究方法教育;从搜集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知识;从取得成功愉悦中,提升学习自信心。知识;从取得成功愉悦中,提升学习自信心。第38页v(二)不过分强调科学本身逻辑性和规律严密性(二)不过分强调科学本身逻辑性和规律严密性v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水平,主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
29、水平,主动与学生认识水平吻合,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体动与学生认识水平吻合,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方法,为学会学习打基础。学生在探究会科学探究方法,为学会学习打基础。学生在探究“光反射光反射时规律时规律”时,取得事实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关系。至于入时,取得事实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关系。至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以及它们与法线在同一平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以及它们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说法,教材中不强调。这么虽不很严密,但不会在学生面上说法,教材中不强调。这么虽不很严密,但不会在学生认识实际问题时产生障碍。认识实际问题时产生障碍。vv折射定律从来是初中生学习
30、难点。本章对光折射知识定折射定律从来是初中生学习难点。本章对光折射知识定位较低,重点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线偏折方向,位较低,重点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线偏折方向,只提出只提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向法线方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向偏折”结论。至于对实际问题研究,对学生要求不高,能结论。至于对实际问题研究,对学生要求不高,能听懂就能够了,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听懂就能够了,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第39页v(三)强调试验作用v初中物理基本研究方法是试验。一如既往,本章依然突出试验在教学中作用,让学生在观察和试验中,直接取得生动试验事实,体会、
31、感悟试验方法对物理学习以及学会学习主要性,深入激发学习物理兴趣。第40页v(四)亲密联络社会生活实际(四)亲密联络社会生活实际v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结合,用于引导掘进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信息,能够发觉宇宙之大;平析神话故事;光传递信息,能够发觉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在视力检验上应用,光能量方面应用面镜成像在视力检验上应用,光能量方面应用太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验钞机;等等,都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验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依据需要和可能,提
32、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依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含有活力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供身边含有活力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第41页一、光传输一、光传输v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v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v了解光沿直线传输及其应用。了解光沿直线传输及其应用。v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传输速度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传输速度C3108ms。v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知道色光三原色跟颜料三原色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知道色光三原色跟颜料三原色不一样,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一样现象。不一样,知道
33、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一样现象。v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v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输试验现象。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输试验现象。v阅读阅读“科学世界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光,了解光能够反应宇宙信息,感我们看到了古老光,了解光能够反应宇宙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悟宇宙之宏大。动手参加动手参加“想想做做想想做做”,了解白光是混合光,取得白,了解白光是混合光,取得白光能够分解为七色单色光。光能够分解为七色单色光。v“探究探究”色光混合和颜色混合,取得相关知识,体验探究过程和方色光混合和颜色混合,取得相关知识,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法。v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v观察、试验以及探究学习
34、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科观察、试验以及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学态度。v经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取得成功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经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取得成功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第42页v【教学重点】光直线传输【教学重点】光直线传输.v【教学难点】用光直线传输来解释简单【教学难点】用光直线传输来解释简单光现象光现象.第43页【说明与提议】v(一)光源v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光源。能够让学生们搜集相关资料,不论图片、文字、实物都能够。因为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学习兴趣会很高。经过对资料和实物分析,得到光源共同特征发光体。第44页v(二)光
35、是怎样传输(二)光是怎样传输v学生已经知道一些光直线传输知识,教学仍应重视试验,学生已经知道一些光直线传输知识,教学仍应重视试验,使学生感性认识更丰富一些。使学生感性认识更丰富一些。v教材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图,示意性地展示了光直线教材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图,示意性地展示了光直线传输应用。在这里未包括光沿直线传输条件,是因为学生对传输应用。在这里未包括光沿直线传输条件,是因为学生对介质均匀是否缺乏思索基础。在后续教学中,研究折射规律介质均匀是否缺乏思索基础。在后续教学中,研究折射规律时再包括介质均匀性。时再包括介质均匀性。v教课时对光沿直线传输应用还可补充一些实例。提议让教课时对光沿直线传输应
36、用还可补充一些实例。提议让学生做个学生做个“小孔摄影机小孔摄影机”,在简单科学制作中能够学习科学,在简单科学制作中能够学习科学知识和体验成功高兴,同时也为第四章内容知识和体验成功高兴,同时也为第四章内容摄影机学习摄影机学习作一些铺垫。作一些铺垫。第45页v(三)光传输速度(三)光传输速度v教材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大小为基础,从教材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大小为基础,从“光光传输比声音快传输比声音快”感悟中,学习光在真空或空气中速感悟中,学习光在真空或空气中速度。为了使学生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两幅图度。为了使学生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两幅图加以注解,形象生动地说明光速非常快。教课时应加以注解,形象
37、生动地说明光速非常快。教课时应使学生了解真空中光速是宇宙间最快速度,并记住使学生了解真空中光速是宇宙间最快速度,并记住c3108ms这个主要物理常数。这个主要物理常数。“我们看到了我们看到了古老光古老光”作为作为“科学世界科学世界”内容给出,以弘扬科学内容给出,以弘扬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用光速知识了解自然世界,拓展教育中人文精神。用光速知识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最大长度单位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最大长度单位光年。光年。本文能够让学生自己阅读。本文能够让学生自己阅读。第46页v(四)色散v应尽可能给学生足够感性认识,要做好演示试验和进行“分解太阳光”学生活动。要让学生了
38、解光合成,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在现象感知基础上,再介绍色光三原色。第47页二、光反射二、光反射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v1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v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能够发生反射。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能够发生反射。v认识光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入认识光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含义。射角和反射角含义。v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性。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性。v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v2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v经过试验,观察光反射现象。经过试验,观察光反射现象。v体验和感悟我们是怎样看见不发光物
39、体。体验和感悟我们是怎样看见不发光物体。v经历探究经历探究“光反射时规律光反射时规律”,用试验方法取得反射光线、,用试验方法取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总结探究结论,取得比较全方面探究活动体验。与法线夹角,总结探究结论,取得比较全方面探究活动体验。v经过观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主要差异和原因。经过观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主要差异和原因。第48页v3情感、态度、价值观。v在探究“光反射时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v亲密联络实际,提升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意识。v勉励学生主动参加探究
40、活动。第49页【说明与提议】v(一)反射规律(一)反射规律v探究探究“光反射时规律光反射时规律”活动前,学生作探究计活动前,学生作探究计划时要明确每个探究步骤主要活动内容。要让学生划时要明确每个探究步骤主要活动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探究结果。能够让不一样组采取不自己归纳总结出探究结果。能够让不一样组采取不一样一样3组入射角,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总结规律组入射角,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总结规律时,要取得多组数据。为了使学生更相信试验事实,时,要取得多组数据。为了使学生更相信试验事实,最好有学生自己设计入射角度。光反射规律一定由最好有学生自己设计入射角度。光反射规律一定由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学生
41、自己探究得出。v教师应该对学生得到正确结论及时给予必定;教师应该对学生得到正确结论及时给予必定;还要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参加水平以及科学还要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参加水平以及科学态度方面表现;要把握探究活动情况,出现问题要态度方面表现;要把握探究活动情况,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认真主动学生给予勉励。及时纠正,对认真主动学生给予勉励。第50页v(二)光路可逆性(二)光路可逆性v应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来介绍。应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来介绍。v(三)漫反射(三)漫反射v能够从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和白纸上产能够从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和白纸上产生不一样效果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引发生不一样效果提出问题,让学
42、生思索,引发学生学习愿望。如能够演示太阳光斜射在平学生学习愿望。如能够演示太阳光斜射在平面镜上,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光斑;射到面镜上,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光斑;射到白纸上则不会产生光斑。白纸上则不会产生光斑。第51页三、平面镜成像三、平面镜成像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v1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v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形成。v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现象。v初步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了解它们应用。初步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了解它们应用。v2过程与方法。过程
43、与方法。v经历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统计。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统计。v经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作用。经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作用。v3态度、价值观。态度、价值观。v在探究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美妙与友好,中,领会物理现象美妙与友好,取得取得“发觉发觉”成功喜悦。成功喜悦。v培养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科学态度。v平面镜、球面镜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平面镜、球面镜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第52页v【教学重点】v1、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探究v2、平面镜成像特点v【教学难点】v虚像概念及平面镜
44、成像原理第53页【说明与提议】v(一)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v找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找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关键。这个试验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像特点关键。这个试验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总结出规律来。试验时选取玻璃要薄些,假如用厚总结出规律来。试验时选取玻璃要薄些,假如用厚玻璃做,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像。为了准确总结玻璃做,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像。为了准确总结出出“物像等距物像等距”特点,能够在纸上事先画好坐标。特点,能够在纸上事先画好坐标。试验前教师可先演示一下,教给学生怎样判断玻璃试验前教师可先演示一下,教给学生怎样判断玻璃板
45、后面蜡烛与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像是否完全重合;板后面蜡烛与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像是否完全重合;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一样位置看起来蜡烛和像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一样位置看起来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试验也能够用相同两支铅笔或完全重合为止。这个试验也能够用相同两支铅笔或两个跳棋子来做。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重做几遍试两个跳棋子来做。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重做几遍试验。这么要求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因为为了节验。这么要求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因为为了节约时间而缺乏必要试验步骤,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研约时间而缺乏必要试验步骤,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研究习惯,或形成以偏盖全片面思维方法。究习惯,或形成以偏盖全片面思维方法
46、。第54页(二)平面镜成像做图v平面镜成像是光反射形成,教师也能够引导学生经过作图来认识。v也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画。第55页(三)凸面镜和凹面镜。(三)凸面镜和凹面镜。v在在“STS”中简明地介绍了凸面镜和凹面镜对中简明地介绍了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作用和它们应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光作用和它们应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镜面为何有凸和凹两种。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面为何有凸和凹两种。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作用,是了解应用基础,教师应作演镜对光作用,是了解应用基础,教师应作演示试验,给学生展示基本试验事实。示试验,给学生展示基本试验事实。第56页四、光折射四、光折射v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v了
47、解光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了解光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偏折规律。中时偏折规律。v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性。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性。v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v经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经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v体验由折射引发错觉。体验由折射引发错觉。v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v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美妙,取得对自然现象热爱、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美妙,取得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情感。亲近情感。第57页v【教学重点】了解光折射现象和规律【教学重点】了解光折射现象和规律v【教学难点】解释简单折射现象。【教学难点】解释简单折射现象。第58页【说明与提
48、议】v(一)折射现象(一)折射现象v试验现象比图片更真实,教师最好现场做试验引入课题。试验现象比图片更真实,教师最好现场做试验引入课题。用试验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现象前,先让学生猜测:用试验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现象前,先让学生猜测:进入水中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假如改变方向,是向界面进入水中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假如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引发学生观察和注意,明确观察目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引发学生观察和注意,明确观察目标和观察对象。试验时,应改变入射光线方向屡次,使学生标和观察对象。试验时,应改变入射光线方向屡次,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方向来检验自己猜测是否正确。
49、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方向来检验自己猜测是否正确。v筷子在水面好像被折断试验,应选取碗底较深、开口较筷子在水面好像被折断试验,应选取碗底较深、开口较大碗,筷子要斜插到碗底部,让学生从侧面斜视水面,这么大碗,筷子要斜插到碗底部,让学生从侧面斜视水面,这么观察效果才显著。教学中能够将光垂直入射时光折射光线方观察效果才显著。教学中能够将光垂直入射时光折射光线方向不改变现象,给学生演示一下,以加深印象。向不改变现象,给学生演示一下,以加深印象。第59页(二)折射光路可逆性v能够请学生先做猜测,并用光路把自己猜测能够请学生先做猜测,并用光路把自己猜测表示出来。然后进行试验演示,给出明确折表示出来。然后进行
50、试验演示,给出明确折射光路可逆性试验现象。给学生做这个演示射光路可逆性试验现象。给学生做这个演示试验时,光先由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试验时,光先由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位置,光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位置,光再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让学生观察光线再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让学生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把观察到现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把观察到现象用图示出,总结出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性。象用图示出,总结出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性。第60页(三)折射现象v用光折射观点解释现象,能够亲密联络实际。对于叉鱼问题,许多学生用光折射观点解释现象,能够亲密联络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