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诊者身份辨认制度和程序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对的辨认身份,涉及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辨认标记。2、腕带佩戴规范 目:(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对的辨认(如加床、转床、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的记,随时提示,以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对的辨认;(4)医生查房时精确迅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要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辨认标志。腕带填入辨认信息必要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当,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
2、认尸体后才去除)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附:国际病人安全目的管理规程(一)目保证医院有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的规定,通过有效监控办法,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得到执行,以保证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发生。(二)原则1、对的辨认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辨认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她临床检查标本、给病人进行其她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辨认码。(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辨认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急救室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对于身份不明昏迷病人,由接诊医护人员暂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标记码,在病人进行急救
3、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辨认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人辨认补充信息,当使用辨认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在核对病人辨认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3)放射科、检查科等辅助科室容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她符合规定号码作为病人标本辨认码,但科内必要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4)在病人、药袋和标本标签上要写明进行病人辨认码,以便与病人进行核对(5)在给病人治疗、用药、输液、输血、抽血或留取其她标本时要对病人辨认码进行核对。(6)病人床号和房间
4、号不能作为病人辨认码使用。2、有效改进互相沟通(1)在工作只能需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接到各类紧急口头报告时,必要有一种口头确认过程,护士或接听报告人一方面要把别人告诉你信息写下来,要有书面记录,然后大声复述一遍口头医嘱所有内容、各类检查紧急口头报告内容,对方确认无误。(2)医院容许在病人急救、中深度镇定治疗、手术时使用口头医嘱。在紧急状况下,在医师不能及时到达又需要及时解决时可以使用电话医嘱,其她状况不准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原则上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医嘱,患者浮现病情变化,下级医生请示上级医生后,上级医生在电话中下达医嘱要由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下达书面医嘱后护士才干执行,并且要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有
5、关内容。(3)口头或电话医嘱下达后,护士即要及时书面记录(可记录在口头医嘱单或其她记录纸上),并依照书面记录内容大声复述给下达医嘱医生后,听到复述医嘱后,医生要明确示意,经确认无误后护士执行。在特别紧急且人手紧张状况下,护士记录口头医嘱会影响到病人急救时,可先按规定在保证对的用药前提下执行口头医嘱,事后及时补记医嘱内容。口头或电话医嘱要在病人急救完毕后六小时内在电脑系统内补录,并打印签字。(4)所有急诊检查成果、危及到病人安全异常检查、检查成果(简称危急值)需要及时告知临床医护人员。检查科和其她辅助检查科室要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原则,原则中要涉及检查、检查危急值得项目名称、临界值、报告流程和报告
6、负责人。并以书面形式确认,同步要对全科人员、新入职工工进行培训。检查危急值得报告可以通过LIS系统自动控制,并提示检查师。所有急诊检查项目成果和/危急值成果书面报告要在审核后及时发送,并电话告知临床科室,以便医师及时得到有关报告。(5)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涉及医师和护士在接听到急诊检查成果、危急值成果报告后,要有书面记录,并将记录内容大声复述一遍给报告人听,要得到对方确认。记录内容涉及病人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名称、检查成果、接听电话时间、报告给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时间等。各科要有记录本登记,以便职能部门检查。(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到检查项目高危报告后,要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和解决,必要时向上级
7、医生或科主任请示报告,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7)在急诊病人入院前与接受科室进行电话沟通时,需将收治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生命体征、基本病情、病人也许需要特殊医疗设备(氧气、心电监护、呼吸机能)以及病区问其她有关信息等告知病区,病区接电话人员要有书面记录并大声复述给打电话人员,要得到对方确认,同步医护应互相告知。其她状况下进行电话沟通要按医疗工作电话沟通记录管理规程进行记录。3、减少病人跌倒风险(1)建立可靠和有效评估工具来测定和拟定病人跌倒危险因素,对高危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2)门、急诊病人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和记录,如有跌倒风险要进行防止跌倒健康教诲,并采用相应防范办法。(3
8、)住院病人每位住院病人初次护理评估中必要涉及对病人跌倒风险评估(新生儿除外)。跌倒风险评估内容涉及病人年龄、意识状况、走动能力、自我照顾限度、跌倒病史、药物使用状况、环境设施状况等引起跌倒风险因素,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防止跌倒宣教,且要有记录。所有跌倒高危病人均须进行动态评估,病人浮现下列状况需随时评估:转入病人、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顾能力等变化)、使用镇定/止痛/安眠/利尿/降血压/、调血糖等药物时、跌倒后、分值发生变化时、更换陪人或家属时;同步对病人家属进行防止跌倒教诲,并有书面记录。对于跌倒风险病人要在床头挂标记医院牌,并依照医院有关指引制定切实防止病人跌倒筹划,并且这些
9、筹划要得到执行。病人跌倒发生后护士要对病人与否受伤、受伤限度进行评估,如有受伤及时告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对病人伤情进行进一步评估,并进行相应解决。同步要对病人进行有关健康教诲和采用防止再次跌倒筹划,同步要按流程和规定报告。报告内容涉及:跌倒发生时间、地点、伤害限度、引起跌倒危险因素、事件解决通过及详细建议总务、基建后勤要拟定哪些环境因素和设备因素是引起病人跌倒高危因素,定期巡逻评估,同步要培训和教诲医务人员,特别是病区护士发现病人跌倒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存在时,及时告知后勤进行解决。护理部、医务科每月对导致病人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院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有关部门执行。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对员工,涉及新入职工工进行防止跌倒培训,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防止跌倒健康教诲。护理部、医教科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防止病人跌倒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