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院系名称科学与经济管理系姓名 李宏涛学号 112602010156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 张炳振 2015年4月15日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我国,据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2005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2140亿元,同比增长2.7%,占当年GDP的6.7%。而物流业增加的提高是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等方式实现的,在这些方面,物流信息作用功不可没,它是现代物流最重要标志。物流信息网络为各物流环节物流企业,物流相关部门能够更有效,更迅速的利用电子手段
2、,记录和交流各种信息创造了条件,充分发挥物流设施的功效,使得物流费用和客户服务水平都能得到改善。物流信息网络的潜在价值,仅仅还只是冰山一角,有待人们更进一步的挖掘。一方面物流行业的信息需求正在不断激增,物流信息创造的价值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物流网络已逐步得到发展但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信息资源格局现象仍较为普遍,尤其是至今还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物流信息网络,物流网络整体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所以提高物流网络整体效率不高,除了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上创新,而且还要重视物流信息网络作用,从技术支撑的角度,练好内功。本文主要从中国现代物流及贸易的发展历程、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并且针对自身的存
3、在的一些问题,从企业自身和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关键词: 现代物流 物流产业 信息网络 跨国公司 第三次利润革命 目录1 引言.42 中国物流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5 2.1 物流业的概述.5 2.2 物流与外贸的发展历程.53 中国现代物流与国际贸中的联系.8 3.1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8 3.2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84 对于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建议.12 4.1具体分析说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及问题.12 4.1.1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阶段.12 4.1.2我国物流产业的国内环境.12 4.1.3我国物流产业面
4、临的国际环境.12 4.1.4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3 4.2分析并借鉴他国(美 日 欧)经验.14 4.3提出建议.15 4.3.1 完善立法.15 4.3.2 加强引导.16 4.3.3 积极鼓励.17 4.4对我国物流业及外贸发展做出展望.17参考文献.18致谢.191 引言 由于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取对外贸易利益的基础和源泉,不管他是比较优势还是要素禀赋优势,这种逻辑上的合理性,使得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跨国公司由此产生,随着现代技术 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很大一部分包括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容置疑。贸易自由
5、化,全球资本市场的成长和统合,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创造出一个正在增长的全球市场。与此同时,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加速,跨国企业为了实现竞争优势和增加盈利,在全球范围内分配利用资源,必须协调其生产和流通活动,通过采购制造流通等方面的规模经济效应,寻求降低成本,并通过开拓新市场和深耕现有市场来扩大销售,这可能导致巨大的物流成本,因此协调和整合全球供应链的物流活动显得十分重要。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宝洁公司最先发现需求放大效应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该效应一直困扰着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供应链成员。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物流网络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可以
6、从技术上克服供应链上的这种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代物流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呈现出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现代物流产业已经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2中国物流行业与对外贸易发展概2.1 物流行业概述物流的概念最初来自美国然后经日本到中国。不同国家对其定义都有不同的理解,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给出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日本企划厅定义为,物流是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的组成。我国物流行业,从引进概念、普及知识到起步
7、发展,初步奠定了新兴产业地位,根据国家标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时有机结合。无论从哪个国家对其的定义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物流是一项管理技术,是对物的流动进行计划,实施,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少的费用安全、快速、及时地将物送达目的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2.2 物流与外贸发展历程2.2.1物流发展历程在人类早期社会,就有了不同形式的物流活动。中国古代的物流,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中欧丝绸之路,隋唐京杭大运河上的南粮北运,虽然具有一定的物流意识但是没有形成明确的物流概念和理论。
8、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军的军事物资装备制造的制造供应,战前配置与调运,战中补给与养护等军事后勤活动,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进行管理,于是产生了物流的概念,并形成的军事后勤学。在战后这些概念理论和方法被用于民用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随着物流,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经济领域,依据物流内涵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两个发展阶段。而根据物流区域的划分,物流可以分为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是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而发生的物流活动,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国际贸易也是伴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9、。根据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物流分合同物流和自营物流。合同物流即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指的是 由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完成工商企业的物流业务的运作模式。根据作用领域的不同物流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商业领域的物流。根据物流的范畴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根据业态的发展特征来分,物流可以分为物源地物流与非物源地物流。根据物流的流向不同还可以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20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萌芽阶段。进入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竞争加剧,市场营销观念进一步加强,企业意识到了,尽可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而物流在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方面起到了重要
10、作用,这一时期物流特别是物流配送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物流的研究也获得了极大推动。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些学者开始从系统和企业角度对物流进行分析论述,同时欧洲和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都是50年代由美国引入但发展比较快形成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物流经济价值研究方面更加深入。70年代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提出著名“第三利润学说”,随后人们开始从价值和利润的观念上认识物流。现代物流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这一阶段提出的物流概念基本上具有成熟的思想跟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物流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从配送部门到生产部门再到服务部门,现代物流
11、已经涉及社会活动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系统的最优集成。因此,现代物流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管理制度 管理组织 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在物流中的应用,并且呈现出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时,进出口总贸易额刚刚突破1000亿而且每年的增幅有限。虽然贸易量逐年增加,但是九十年代中期发展比较缓慢,总体保持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后,2001年是一个高速腾飞的开始,进出口贸易总额从刚突破五5000亿美元,迅速发展到2004 年和 2007 年以及2010年分别突破10000亿美元20000亿美元和 30000亿美元的关口。2000年到 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变化如图1所示。2000年
12、我国各类商品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250.84亿美元和2492亿美元,2001年进出口总额只增长了8.2和6.8至2435.53 亿美元2660.98亿美元。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的九年进出口我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1.41和21.87%。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3960亿美元和16777.64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及时出台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措施。如: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贸易融资环境,在稳定外需的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鼓励增加出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
13、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577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进口总额为 13948.3 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进口总额同比增长34.7。2011年前五个月,我国进口总额达140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7.4。 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总体上改善但进口形势依然复杂,影响外贸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特别是原材料价格、工人工资持续大幅上涨,将不同程度挤占企业利润,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增大,物流成本是外贸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想提高物流运作效率。3 中国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的联系3.1 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是世界贸
14、易的大宗商品供应者和购买者,又是国际资本的拥有者和借贷者,同时也是全球性生产的组织者。目前,国际贸易 国外直接投资 国际货币直接流通 国际技术转让无不通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公司是现代世界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承担者,当然也是国际间商品贸易最有力的推动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各个国家和公司除了抢占技术、人才、市场的份额外大家也都瞄准物流链这块肥肉,只要能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自己产品的物流效率,就能在竞争中抢的优势。从而也不断推动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海尔自创的“一流三网”模式就是一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一流”即订单信息流;“三网”分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全球供应链网络、全球用户资
15、源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海尔物流通过他的“一流三网”实现了零库存、零距离、零运营成本的品牌运作升华。 传统管理下的企业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采购,是为库存采购,企业里有许许多多“水库”。海尔打破过去仓库的概念,把仓库变成一个只为下一站配送而暂停的站,所以也称作是“过站式物流”。海尔在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三个JIT(JIT采购、JIT原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打通这些“水库”,把它变成一条不断流动的河。使得公司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力,在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起着先驱模范带头作用。3.2 两者之间关系得出结论 国际物流是国
16、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的发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的两个和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实质上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是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的,所以说,国际贸易的存在是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商品的国际间流动,因此也就不需要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的产生,是国际物流的产生的前提,同时国际物流也是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国际物流的支持,商品无法在国家之间应进行移动国际贸易就无法完成,因此国际贸易必然会推动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双方对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一体化要求加强
17、,使得国际物流由早期的仅仅是将货物由一国供应者向另一国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发展成今天的综合型系统,可以说国际贸易产生了国际物流并促进了其向现代化国际物流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给企业和社会的物流运筹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促使物流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很激烈竞争,虽然质量在消费者眼中比较重要但消费者 跨国公司是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供应者和购买者,又是国际资本的拥有者和借贷者,同时也是全球性生产的组织者。目前,国际贸易 国外直接投资 国际货币直接流通 国际技术转让无不通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公司是现代世界资
18、本国际流动的主要承担者,当然也是国际间商品贸易最有力的推动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各个国家和公司除了抢占技术、人才、市场的份额外大家也都瞄准物流链这块肥肉,只要能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自己产品的物流效率,就能在竞争中抢的优势。从而也不断推动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海尔自创的“一流三网”模式就是一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一流”即订单信息流;“三网”分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全球供应链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海尔物流通过他的“一流三网”实现了零库存、零距离、零运营成本的品牌运作升华。 传统管理下的企业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采购,是为库存采购,企业里
19、有许许多多“水库”。海尔打破过去仓库的概念,把仓库变成一个只为下一站配送而暂停的站,所以也称作是“过站式物流”。海尔在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三个JIT(JIT采购、JIT原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打通这些“水库”,把它变成一条不断流动的河。使得公司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力,在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起着先驱模范带头作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的发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的两个和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实质上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是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的,所以说,
20、国际贸易的存在是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商品的国际间流动,因此也就不需要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的产生,是国际物流的产生的前提,同时国际物流也是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国际物流的支持,商品无法在国家之间应进行移动国际贸易就无法完成,因此国际贸易必然会推动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双方对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一体化要求加强,使得国际物流由早期的仅仅是将货物由一国供应者向另一国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发展成今天的综合型系统,可以说国际贸易产生了国际物流并促进了其向现代化国际物流的方向发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给企业和社
21、会的物流运筹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促使物流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很激烈竞争,虽然质量在消费者眼中比较重要但消费者关注的不仅仅是质量,价格仍然是一个取胜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从各个方面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订单成本运输价格,库存成本等等,这就对国际物流的各个环节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国际贸易的推动下国际物流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有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要求,人类需求层次提高:一方面使得国际贸易取得长足发展,贸易种类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使得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总之,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将推动国际物流
22、的各个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和突破。当今世界各固定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的贸易量不断上升,这必将给国际物流提供更大的发空间,也会给国际物流的发展更大的推动力。高效率的国际物流系统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跨国贸易中不可忽视的是,货物跨国转移所带来国际物流量的增加,贸易量势必带来更多的物流量,这就要求国际物流为货物转移在货物运输、装卸、仓储、信息传输等各个环节提供便利。现代物流与时点的信息快速准确反馈,采用和流通最优渠道将产品按消费者的需求产出来,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了服务质量刺激消费需求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在货物的国际转移中对物流的要求更高,以运输为例,与国内运输相比,国际运输
23、涉及的环节多风险大线长面广情况更复杂。国际运输主要是供应及销售物流中的海运陆运空运管道,以及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运输路线,并对运输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使用多种工具变换不同运输方式,中途还要经过装卸搬运,经过不同国家地区,与各国货主,保险公司,银行,海关,各种中间代理人打交道。各国政治、法律、金融货币制度不同,可变因素非常多,其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便会影响整个物流效率,所以要符合国际贸易对运输的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运输的整合国际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实现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的目标。高效的物流系统为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各国参与贸易的利益提高,使更多的非贸易品变为
24、贸易。由此可见,国际物流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的步伐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也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世界贸易的飞速增长与国际物流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由上述分析得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国际物流的支持,如果国际物流的发展无法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步伐将会大大阻碍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除了政策支持全球合作等促进国际贸易的传统方法外,必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促进国际贸易的持久发展。4对于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建议 4.1具体分析说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及问题 4.1.1 我国
25、物流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8年是“萌芽时期”全社会对物流的认识较少,管理思想还没有出现。第二阶段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是物流管理的起步阶段,物流管理的思想开始引入学术研究和实践领域,但对于物流的认识和理解仅限于物质流通等相对狭小的领域。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是物流管理的发展阶段,物流管理的理念迅速普及,全社会兴起了管产学研的物流热,物流管理理念开始渐入人心。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国内物流产业增加值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我国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有两万多家。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东三省
26、,中部地区都在积极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4.1.2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国内环境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9.5%进出口总额超过1.15万亿美元,增长35.7%,200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进出口总额增长23.2%,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总量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化步伐加快外贸依存度高,必然带来物流总量急剧增长,与中国现有物流能力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外实践证明,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
27、相应的物流能力基础之上,没有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能力,将不足以支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给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什么要求,中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现代物流发展中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要有利于建设节约社会,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3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国外环境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不仅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更多数量的流动,同时企业之间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中国物流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
28、这一趋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上知名大型物流企业也基本上进入中国,并且进入战略扩张阶段,他们在服务对象上,向国内生产和流通企业延伸,在活动领域上,将中国西部和中小城市拓展,在经营模式上,独资倾向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不甘示弱,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发的物流竞争新格局,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与世界一流经营能力的国际化企业竞争,对中国物流企业来说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科技进步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工业化时期到来,要求高质量的货物流系统为之服务。此外,互联网普及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为物流管理实现高效全球范围的运
29、作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物流业必须做好应对全球化市场的准备。 4.1.4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 物流管理观念落后。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商品匮乏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只知交通运输,不知物流”。企业无论大小从生产、供应、销售到储存、加工、装卸、搬运、包装、运输等样样俱全,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与浪费。第二,我国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我国物流企业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大都由原来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改进而来,这些物流企业在服务功能上非常有限。离综合物流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近些年虽然涌现一些民营物流企业等规模小往往只能在一个固
30、定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由于受到原来行业范围和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第三,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政权并存。管理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了国内物流产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发展。第四,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几乎每个工业企业都有仓库车队负责仓储运输等业务,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仍然没有摒弃过去那种五脏俱全的粗放型物流管理,导致许多企业物流费用占产品价格比重比较高,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而国内生产企业真正寻求第三方物流的比例还比较低。第五,从业企业众多而繁杂专业化程度不高,使得物流也陷入局
31、部的市场混乱之中。铁路运输海运和空运一般垄断程度比较高,公路运输方面,各运输企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不但影响正常市场秩序,同时也造成了超载和疲劳驾驶屡禁不止,是较为规范的物流企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市场冲击。第六,专业化人才缺乏。目前我国各种物流专业教育规模在十万人左右,但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达六百万多人,同时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是需求如此,至少需要高级人才二十万到三十万,由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教育职业培训以及上岗资格培训没能普遍有效的开展,导致当前物流人才稀缺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第七,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现代物流业是管理和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基础应用层面有互
32、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条码射频(RF)技术。环境体系层面有电子数据交换(EDI)。作业管理层面有(JIT)技术。销售时点管理层面有POS系统,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ACEP),快速响应(QR)等。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科技含量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第八,我国物流产业法规体系存在如下问题:缺乏物流市场准入条件、从业资格的统一标准我国现有的民房和工商注册法仅仅对运输代理企业开业作了若干规定和详细要求。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物流业务逐渐增多,牵扯到资金和责任都很大,物流从业者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代理方,而成
33、为合同的当事人,他需要对自己行为负责,不能只以佣金作为自己的利润;现行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相关法律法规效力等级低,我国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大多由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制定颁布,在形式上多表现为办法,条例,通知,甚至是内部规定的,层次比较低可操作性不强法律效率也比较低,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有力的制约作用;现行法律法规滞后于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大多数的物流法律法规,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或者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经济环境下制定并被沿用下来的,难以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更难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立法方面现有法律
34、法规非常不完善,我国在信息技术地方方面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几部管理规定,法律效力的保护力度小,极其不利于物流中信息流安全顺利流通。第九,中国物流业面临巨大挑战。根据加入WTO时的承诺,2002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对外商开放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控股权。至此,在道路运输货运代理仓储快递辅助服务等物流领域涉及的主要行业中,我均已按照WTO承诺对外商开放控股权,而且我国已经在2005年对外全面开放物流行业。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上的跨国物流公司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空运速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UPS TNT等,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的,以马士基和美集为代表
35、。 综上所述,宏观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物流要素呈现部门格割据状态,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尚未形成。微观方面,物流企业自身缺乏战略意识。整体战略规划部了一下,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十分落后,同时由于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差,运作效率低下,基本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当然,我国物流企业也有一定的本土优势。物流运作需要一定的载体我国物流设施设备尽管并不是十分先进,但是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价格低廉。第一 资源优势,第二 网络优势。物流的网络续集强我国物流企业经过长期运作,业务网络初具规模,而且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门槛。第三 文化底蕴优势。国内
36、物流企业更容易了解客户需求行为方式和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而国外企业则需要这方面付出更多。4.2 分析并借鉴他国(美 日 欧)经验目前,我国国内的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已经相当可观,虽然其资源利用率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真正的物流网络。鉴于我国物流产业以上的现状,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组织网络、物流信息网络中抓主要矛盾,即重点分析借鉴他国物流信息建设方面的经验。美国强调“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的物流网络”的概念。美国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一直把物流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将企业物流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以发展。1954年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经营管
37、理的目的,是创造顾客的观点。在德鲁克的管理理念影响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意识到,顾客创造顾客满意,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美国企业特别强调物流的服务保障职能并且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以顾客满意为理念的企业物流深深地影响的美国物流实践跟研究,导致美国的物流发展成为一部以企业物流发展为核心的历史。美国全社会的物流系统是由各个企业按照自身资源优化配置而形成的,其发展过程决定了美国的物流系统中不存在中国的现实问题。相对的,中国市场经济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目前的大量存量物流资源,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的,而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近年来面对国内市场化经营的现
38、实问题,一些被剥离出来的物流职能部门、物流资源、物流资产,呈现出典型的分散性,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行业的重组,这与美国市场经济下按市场规律,由企业自行建立的物流系统有很大不同。日本强调“物流系统”的概念。日本物流概念形成的时间比美国晚,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物流概念的提升和物流功能的整合进程很快,现代物流发展十分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经验和方法,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国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通产省开展了“流通活动系列化”工作,提出了,适应流通活动高度化和效率化把整个流通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七十年代运输省发表了走向物流系统化的,认为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子系统提出了构建理想的物流系统
39、的思路,从此日本从政府层面到行业层面再到企业层面都在全面构建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在日本的物流发展过程中物流系统作为经济社会的子系统超越了企业的行为空间,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利润中心发展物流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日本所强调的物流系统的概念是基于日本的国情提出来的,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和消费市场都有限,大量的产品需要进行出口和进口,因此,以贸易立国的日本必须需要强大的物流系统支撑。在欧洲的物流观念中,始终强调综合的观念,重视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提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理念,此外,成本中心观念带来的欧洲供应链管理的盛行,供应链理论和技术应用都相当广泛,提高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之间的效率成为欧洲
40、物流发展的重点。综合物流服务是指,物流企业不仅向顾客提供和联系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等交通运输工具,而且还向顾客提供仓库出租等其他配套服务。随着欧盟的诞生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欧洲物流呈现出企业物流社会化国际化的趋势,第三方物流的应用水平高于美国,近几年来欧洲物流市场发生就五百多起收购或结盟的商业活动,经营范围覆盖欧洲六个国家的五大欧洲物流集团,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阿扎卡物流集团、意大利的巴托里尼公司、英国的毕业配送集团、法国的MGF物流集团和德国的里纳斯集团。在大型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趋势中,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供应商制造商中间商和相关服务商有机结合的完整网链结构正在欧洲逐渐形成
41、。各类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密切合作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是欧洲物流发展重要趋势也是国内物流组织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欧洲大力发展的综合物流中心其实质是由众多物流基础设施节点通过网络化合作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 4.3 提出建议4.3.1完善立法 我国物流立法,依现行法规体系为基础满足现实需要为原则,也就是说,我国物流行业法律体系虽不完善但对于许多问题已经在相关规定中做了必要的规范,无需再单独立法重复立法,只用理顺不同单行法之间的层次结构和逻辑脉络,确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运行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避免各个部门之间法律相互矛盾,在此基础之上,发掘目前我国物流法律和法规方面的漏洞不完善之处,做出修订和适当的
42、补充,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完善了严谨的法律体系是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物流产业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的第一步。同时,一个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保持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要充分考虑已有法律法规的地位和作用注意协调与衔接,而且也要具有前瞻性保持容纳新法律法的能力。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深化,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必须要制定修改并废除一些物流法律法规使之于国国际接轨。这就有必要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思想、立法技术和普遍适用的交通运输与物流法律法规来进行立法。具体说来,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外国先进经验我国物流法律体系框架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物
43、流基本法,物流主体法,物流行为法,物流宏观调控法,物流标准法,物流环境法。物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我国在发展物流产业同时还应注意绿色物流问题。 4.3.2加强引导(政府引导性政策体系)物流产业在我国仍然处于导入期,各地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引导性政策体系旨在为物流产业提供一个理性发展平台,具体体现在,引导不同区域物流产业的合理分工,引导物流节点的合理规划,解决工程题“大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体制带来的问题,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水平,是引导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轨,指导物流企业在政府宏观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发展。 1必须明确现代物
44、流作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各级政府和个人一起经营,给于足够的重视,积极寻求适合本地区和本企业特点的物流发展政策,寝室和措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效率、效益和竞争能力为中心,推进现代物流的稳步快速发展。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组织管理技术及设备,以建立全国,区域,城市,企业有机结合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为总体发展目标。2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鼓励物流运作与服务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模式多样化,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积极鼓励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其成为首会物流资源的整合者,运作的和高质量物流服务的提供,提高全社会现代物流整体水平,为满足物流需求提供服务资源。3营造良好现代物流发展环境强调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和谐社会发展态势。5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改善和提高物流运作相关技术管理及技术装备,全面提升中国现代物流技术水平。工商企业应该积极围绕主业发展电子商务,为企业组织物流和依托物流企业组织物流创造信息条件。重视物流的标准化工作,抓紧编制适合中国特点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设备利用水平。6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应该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物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