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单元:在阳光下在阳光下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研究主题不是将太阳作为一个天体来研究,而是将太阳作为一个能量来源来认识。主要的研究活动是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来展开的。本单元的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主要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结构上的安排是,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然后从“光”和“热”两个角度出发,认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为形成太阳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搜集事实,最后教材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形成本单元研究的高潮和最后成果。 “我们知道的太阳”是以一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关于太阳的已有知识,通过学
2、生们的相互交流和启迪,使他们对太阳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种了解既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学生的兴趣会因此而提高,他们会发现我们生活在阳光下,我们的生活原来与阳光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 “阳光下的影子”、“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美丽的彩虹”三课是以学生的眼光研究太阳下一个个光的自然现象,为他们呈现一个个美妙的科学画面,引领学生们经历一个有关光的探究历程,体验到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与混合等性质。 “阳光下的物体”、“光强与光弱”等活动,目的是指引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太阳也是一种热量的来源,物体在阳光下吸收到的热量与物体本身的质地、表面光洁度、颜色以及照到物体上的阳光的强弱是有关
3、系的,这样的研究也为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积累了素材,找到了科学依据。教学中可设计信息交流会、设计大赛等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这无疑将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好机会。1 我们知道的太阳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 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 3、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4、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5、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6、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 7、
4、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在教室或活动室里进行教学活动,采取先分组再集中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课前搜集关于太阳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或图片资料等。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一、引入。(5分) 1、请两个学生主持人上台:“同学们,清晨窗外鸟儿的第一声歌唱和缕缕阳光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大地万物几乎同时从梦中醒来,大自然微型机勃勃的一天又开始了!是什么在精心呵护这世间万物?是什么让这个蓝色星球显出它的美丽和青春般的朝气呢?它就是万物之灵太阳!请听我们关于太阳的故事吧!”。二、讲一个关于太
5、阳的故事。(20分) 1、任选两幅插图,在小组内讲讲你知道的太阳的故事。 我所选择的两幅图片 我认为它们的联系是 我编的故事 2、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缶全班同学讲讲小组收集的关于太阳的故事。 3、简单地为这些故事分类。(如分为:科学家的故事、太阳与人类生活的故事,太阳奥秘的故事等。) 三、交流感受。(5分) 1、讲故事的同学谈谈自己是怎样搜集到这些资料的,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讲故事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与收获。 2、听故事的同学对听到的故事做出评价,谈谈自己在听了关于太阳的故事后的启示与收获。 四、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5分钟) 1、拓展视野,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关于太阳的诗歌、传说、图片等
6、资料。 2、按自己喜爱的方式整理资料(如剪贴、音像解说、图画、故事等)。 3、交流收集的资料。 4、各组设计一张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并举办一次小报展。太阳的数据:太阳风 100万度 太阳的寿命还有 50亿年(青壮年)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太阳的表面温度是6000摄氏度 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500万摄氏度2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 1、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 2、能进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 4、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5、通过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相关联的; 6、认识到阳
7、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 7、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 8、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适合在室外进行,要注意学生的组织和安全。 教师课前要考察好教学地点,事先布置好场地。 分组材料:竿子、尺子、学生活动能够手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一、引入(5分) “太阳的光线以大约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到地球上,太阳给我们送来了阳光,同时也带来了影子。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作一番科学的探究吧!” 1、讨论 (1)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的哪些秘密?(2)关于影子,我们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观
8、测影子 (1)讨论观测记录的方法。(2)到户外进行观测记录活动。 将观测的影子长度记录在表格中。 竿子的长度 开始时影子的长度 半小时或影子的长度 2小时后影子的长度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3)将竿子和开始测量时影子的长度表示在方格内,用直线把竿子和影子的顶端连接起来。能有什么发现? 二、观察影子(30分) 学生对影子进行观测 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 一、记录一天的影子变化轨迹。(5分)请同学出示相关的记录图表或数据,并说说记录的过程,对孩子的相关表现予以肯定。二、集体观察记录操场上的立杆的影子变化(20分) 带领全班孩子(特别是课外尝未亲自测量一天中物体影子变化轨迹的孩子)到教师每隔二小
9、时在操场上所做的影子变化轨迹,请孩子们测量、观察、记录、思考! 三、阳光下影子的特点(10分) 1、讨论 (1)比较、分析各组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 (2)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 2、交流新的发现 (1)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和问题?(2)你们发现了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3)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 3、拓展思维 (1)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问题吗?(2)你还有什么想法?3 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设计一种让阳光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的方法; 2、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4
10、、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进行科学探究; 5、意识到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6、认识到借助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7、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 8、知道一些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教学准备: 本课可以在室外利用阳光进行教学,也可以在室内利用白炽灯或手电筒光代替阳光开展教学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小木板1块,纸板1块,塑料板1块,玻璃板1块,平面镜1面,乒乓球1个,自制观景箱套材1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一、引入。 (5分) “白天,当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世间万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各
11、显风姿。” “阳光照射到物体后会自然产生影子。你们有办法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照亮阴影里的小球吗?” 二、照亮阴影里的小球。(20分) 1、讨论 (1)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2)选用什么工具? 2、探究活动。 (1)用平面镜照亮小球。(2)交流探究活动的体会和想法。 3、拓展活动。 (1)什么是平面镜的反光作用?(2)利用平面镜的反光作用,设计一件物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自制观景箱。(10分) 1、看图了解制作方法。 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观景箱。 3、解释从观景箱中看到的现象。 4、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光线在观景箱中走过的路线。 5、利用这一原理在课后制作其他玩具。 资料 汇编 光
12、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位于法线和入射光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教后反思4 美丽的彩虹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阳光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4、能大胆想像阳光的色彩; 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 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 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白色卡片纸、
13、学生活动手册、制作牛顿盘的工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一、引入(5分) “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充满诗意,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二、做一个水棱镜(25分) 1、教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在室内可用投影仪射出的光代替阳光。 (1)认识分解阳光的方法、工具。 (2)认识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赤、橙、黄、绿、蓝、靛、紫)。 (3)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 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 (1)用小镜子、水槽和水制作水棱镜。 (2)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 (3)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 3、拓展活动。 (1)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
14、(2)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 (3)试试在课余时间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 三、制作牛顿盘(5分) 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了多种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混合后还会形成白光吗? 1、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2、制作牛顿盘。 (1)用7张彩色纸板、圆珠笔、剪刀等完成牛顿盘的制作。第 二 课 时 一、补充制作牛顿盘(10分) 让学生补充制作完成牛顿盘,对已做完的小组请他们尝试着以不同组合的片数观察光合成的变化规律。红 绿 二、设计表格,进行实验记载。(10分) (1)逐一选择两张至多张彩色盘,探究各种组合产生的效果。 (2)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疑问和有趣的发现。 三、根据不
15、同的组合尝试旋出白色来。(10分) 拓展活动。 (1)讨论并设计一至两个小实验,研究如何由单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 (2)创造条件试验自己的想法。 (3)可请学生从片数、大小、角度等多方面考虑实验方案。 请学生按照以下实验过程探究: 制作表格设计组合猜测转动记录重组合找规律 四、交流成果,分享快乐。(5分) 不同颜色卡片混合 相同卡片不同比例混合 教 汇 编 光与色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由不同的波长组成。通常的白光,如太阳光,是由400纳米700纳米不同波长的连续光波混合而成的,它也是我们常说的可见光。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波,使人产生不同的色感。在光谱中,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转变是逐渐过度
16、的,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色,由两种以上单色混合而成的叫复色。5 阳光下的物体 教学目标: 1、会连续观测不同颜色的纸筒在阳光下的温度变化; 2、经历对纸筒温度变化的预测、观测、比较、分析的过程;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4、能够对纸筒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能作好观测记录; 5、能坚持观测、记录; 6、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连续的探究活动; 7、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差异的; 8、知道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的多少有关。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温度计、白纸、黑纸等多种彩色纸、木板、铝
17、箔、垫子、钥匙、剪刀、玻璃杯、塑料杯、平面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一、引入(3分) “太阳是人类光明的使者,在大白天即使没有太阳光直接照射的室内,也是亮的,这是 为什么呢?这些光是从哪儿来的呢?”二、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20分) 1、讨论。 (1)商讨研究物体反射光的方法。(2)如何记录物体反射光的强弱? 2、探究活动。 (1)根据预测将多种物体按反射光的强弱排序。(2)探究物体反射光的强弱。 (3)科学、准确地记录。 (4)找找实际结果和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物体 预测 实际结果 3、交流。 (1)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 (2)物体
18、的什么特性影响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三、测量温度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12分) 讨论。 (1)为什么要选用白色、黑色的纸筒?(2)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还需要什么工具?(4)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实验探究? 教后反思 5 阳光下的物体 ( 第二课时 ) 一、测量温度变化的实验探究(20分) 1、探究活动。 (1)研究并制作纸筒。(注意在纸筒底部放石子等重物,使纸筒能够稳定。) (2)让两个纸筒同时在阳光下工作。 (3)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两个纸筒温度的变化。 (4)预测多种彩色纸温度变化的情况。 (5)用手感知多种彩色纸在阳光下的温度。 (6)用表格或柱形图分析整理数据。时间 黑色纸筒的温度
19、 白色纸筒的温度 开始时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总的温 度变化二、测量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讨论(10分) 交流汇报。 (1)经过探究和数据整理,得到什么结论? (2)多种彩色纸中,哪种纸的温度上升得快? (3)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 (4)用其它材料做的实验有哪些结果? 请学生去摸西边教学楼下的绿门、白墙壁、白地砖、棕色扶手的不同温度,并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 三、小组评价(5分) 自我评价,实验态度及实验结论共享。 教后反思6 光强与光弱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阳光下和背阴处地表的温度,并进行比较; 2、能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根据的解释; 3
20、、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4、爱护环境和测量工具; 5、认识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烈程度有关; 6、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温度高、阳光越强烈温度越高; 7、意识到将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温度(增加热量的吸收)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两支温度计,架温度计的支架、学生活动手册、挖土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一、引入(5分) 1、“在操场上,你喜欢站在向阳处还是背阴处?” 2、“不同季节,同学们的选择不同,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20分) 1、讨论。 (1)测量地温的正确方法。(2)应注意的事项和使用的工具。 2、
21、测量。 (1)科学、准确地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数据。 组别 地点 向阳处 背阴处 楼房 大树 组别 地点 向阳处 背阴处(2)整理数据。将全班的数据汇总后分析整理。 3、交流。 (1)交流测量活动中的体会。(2)整理数据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光的强弱与温度(10分) 1、讨论 (1)如何控制光的强弱这个条件?(2)可以选用哪些材料和工具? (3)判断温度差别的方法有哪些?(4)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2、测量。 (1)按设计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分析探究的结果。用自己设计的条件进行实验和记录,亮度和温度用柱状图表示。亮 温 亮 温 亮 温 亮 温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2)分
22、析探究的结果。 3、交流。 (1) 设计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有效? (2)可以改进的措施。 (3)探究出了什么结论? 4、拓展活动。 (1) 使用多面镜子会怎么样? (2)创造条件试试看。教后 反思7 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会整理科学探究所获得的信息; 2、能从分析搜集的信息中得出正确的解释; 3、通过整理、分析、解释等,形成科学探究要重视科学证据的品格; 4、学会在探究中与同学愉快合作; 5、意识到我们研究的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被应用; 6、认识阳光下的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热,反射光越强的物体吸热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也越强; 7、了解物体反射光、吸收
23、热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8、了解科技的进步。 教学准备: 学生探究活动的全部原始记录表。 搜集各种光的反射、吸收热等性质应用的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一、引入(5分) “大量的信息摆在我们面前,它们告诉我们什么?科学记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科学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会整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吧!” 二、整理获得的信息(15分) 1、学习必要的研究步骤。 第一步:获取原始资料; 第二步:科学地推理、大胆地假设和猜想; 第三步:做出合理的判断或结论; 第四步:用更多的事实验证判断或结论。 2、整理有关阳光与影子的信息。
24、(1)找出所有阳光与影子的科学记录资料。 (2)讨论与交流。 (3)得出结论: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后就形成照射不到的阴影 方向及长短与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 阴影的 3、整理有关物体对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信息(以下可以逐渐让学生分组自行整理汇总)。 (1)找出物体对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科学记录资料。 (2)讨论与交流。 (3)得出结论: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光滑程度有密切的 关系,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强。 4、整理有关强光弱光照射下物体温度变化的信息。 (1)找出强光弱光照射下物体温度变化的科学记录资料。 (2)讨论与交流。 (3)得出结论:强光携带的热量多,
25、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5、整理有关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不同的信息。 (1)找出相关的科学记录资料。 (2)讨论与交流。 (3)得出结论: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浅色物体反射光能力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6、整理汇总全部信息。 (1)物体对光的反射或吸收与吸收热有怎样的关系? (2)讨论与交流。 (3)得出结论:阳光下的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在吸收热。反射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热本领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好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也越强。 三、科学道理的应用(15分) 1、合作与讨论。 (1)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太阳有关的问题? (2)夏季和冬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适宜? (3)为什么宇航员的
26、宇航服外层要用有金属光泽的材料制作?我们穿着的太空棉为什么要将有金属光泽的一面贴近身体? 2、设计活动。 (1)对我们感兴趣的问题详细分析。 (2)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为特殊环境里的人设计合理、安全的服饰。 3、讨论。 (1)日常使用的照明电灯、车灯、手电筒发出的光是否与太阳光的性质相同?什么事实 可以说明? 教后反思 8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交流和修改完善的过程;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3、能够写出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 4、能认真负责地承担自己的设计任务; 5、能与同学友好交流,分享智慧; 6、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
27、 7、了解制造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要求; 8、能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一、引入(5分) “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光从中获得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 太阳能的具体案例。那么,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二、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25分) 四、 设计前的准备。 四、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尝试从网络查询资料了解,或者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资料供学生学习。 四、 熟悉设计方案的写作
28、格式。 提供一个初步成型的设计方案供同学们学习,主要是学习设计方案的写作形式。 2、明确设计要求。 这是对学生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四、 能够装200毫升水; 四、 要利用容易得到的材料; 四、 能够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使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上来。 3、讨论并撰写设计方案。 四、 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四、 采用哪些有效的措施7 (3)按要求的格式撰写设计方案。 三、交流与设计方案(5分) 四、 交流设计方案。 2、优化设计方案。 四、课后准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工具和材料(5分) 对一些粗浅带来的热水器进行当场评价,指出符合方案的部分,以及需要修改的部分。 教后 反思 9
29、制作和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太阳能热水器; 2、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调试实验;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制作方法和实验工具; 4、能对自己或他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5、愿意与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 6、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效能与多个因素有关系(材料、颜色、放置方式等); 7、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简单原理。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备材料,温度计,学生活动手册、手表。 教师准备太阳能热水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图,以便指导学生制作一个性能更加优良的太阳能热水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30、教师活动 一、引入(5分) “有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要将它制作出来。并想亲自看看它的效果吧?”二、制作太阳能热水器(5分) 1、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制作材料。2、按设计要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3、交流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三、检测太阳能热水器(15分) 1、讨论。 (1)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太阳能热水器性能的优劣?(2)需要测定哪些指标或参数? 2、检测。 (1)开展严格控制条件下的检测活动。(2)科学地记录。 每隔5分钟测一次水温,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开始时的气温 开始时的水温 5分钟后的水温 10分钟后的水温 15分钟后的水温 20分钟后的水温四、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1、(5分) 1、整理检测参数。 (1)汇总所有的科学数据。(2)分析、整理这些检测参数。 (3)汇报分析结果。 2、研究影响的因素。 (1)材料性质的因素;(2)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的方式; (3)太阳能热水器颜色的因素。(4)交流。我们认为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的因素有哪些?五、设计活动(5分) 1、性能更良好的太阳能热水器应该是什么样的? 2、设计性能更良好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后反思10 利用太阳能 教学目标: 1、对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未来提出大胆的预测; 2、能对本地区利用太阳能的情况开展调查; 3、体验到太阳能的利用也有一些困难(科学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技术在科学推广中是重要的); 4、意识到
32、人类还需要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5、了解太阳能的基本特点; 6、了解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准备: 太阳能的相关资料或科普读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一、引入(5分) 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如何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却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讨论(15分) 太阳能有哪些优点? 将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相比较。 太阳能的利用遇到了哪些难题? 有哪些办法能解决这些难题? 我们所在的地区对太阳能是怎样利用的? 三、查阅资料(15分) (有条件的学校本课可以在现代教育网络环境下进行) 学生将查询到
33、的资料进行收集,可以展评的方式相互学习。 (1)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概况。 (2)世界各国利用太阳能的现状。 (3)我国利用太阳能的概况。 (4)利用太阳能的各种技术。 四、展望人类利用太阳能的美好前景(5分) 解决人类能源缺乏的办法。 我们对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最新认识(包括同学们对利用太阳能的想法、建议等) 板书设计 太阳是能量的源泉 新太阳能产品 技术与科学 教后 反思 资 料 汇 编 太阳能简介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但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这两大缺点大大限制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20 2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