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教学难点: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时:13课时 乡下人间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以乡下人家为载体,以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体现“美术、人文”融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引领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培养学生热
2、爱家乡,善于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创美热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乡下人家文本的细谈、赏析。结合自己生活的环境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家乡。再通过作品展评。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以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难点:感知文体,学
3、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让学生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观察家乡,了解家乡。 2.绘画工具材料。 3.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2.田园小诗:(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二、探究学习最美乡下人家。 1.生:交流:你认为小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2.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田园风格的家园(自然环境的优美,花草树木、鸡鸭、小动物、房屋、生活方式,返璞归真、健康环保
4、等) 3.揭题:美丽的家园。 三、分小组创作 描绘美丽的氛围,创作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1.创作指导:工具、材料;创作方式;构图、添加;方式(蜡笔画、水粉画、剪贴等) 2.学生创作、教师巡导。(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评 生:介绍画中的新园。(小组中有特色一点的作品) 五、课外延伸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张。 教后记:学生学会了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
5、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
6、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
7、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8、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教后记: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
9、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
10、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
12、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
13、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
14、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
15、”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
16、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语文园地六
17、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
18、,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19、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20 2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