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78.02KB ,
资源ID:2788415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7884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苏教版四案一体.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苏教版四案一体.docx

1、 1 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词句,激发爱师之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活动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学案 1.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课文。 2.搜集有关尊师的故事 二、导学案 活动一: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尊师的故事,而后老师再讲一则关于老师为了学生成长奉献生命的故事。揭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吗?生交流。古往今来有许多诗歌、文章描写赞美了老师,你能说说吗?生自由说,可长可

2、短。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抒情诗,板书:老师,您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课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可在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语、句子可打上小问号。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 (1)字词读准前鼻音“浸”、平舌音“塑”注意“浸”、“塑”、“霞”的字形。理解部分词的词义。如:“崇高”“蕴含” (2)指名分节读课文。 活动三:再读课文,交流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四:指导写字。 1.讲

3、解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上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第三笔是横,第六笔是竖撇,右边的“月”略微小一些,下边的“土”下横长一些,托住上边。 2.学生描红、仿影。 三、巩固案 1生字描红。 四、实践案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后第三题中十个词语。第二课时 一、预学案 1.练习背诵老师,您好!。 二、导学案 活动一:自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教师事业的崇高与美好。 1.师范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思考教师的事业是怎样的? 2.学生回答,并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3.这首诗的第一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活动二:细读第一小节,理解“心血、辛劳”。体会两句

4、反问句。 1自由读 ,思考哪一句话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 ,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按顺序找。 3讨论归纳,读懂了什么? (第一节) 4指导朗读,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对教师的强烈感情。 活动三:细读第二小节,领悟“春蚕、丝线”。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这一节又是哪句话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 ,思考 :这一节哪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 讨论归纳 。指导理解句子: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3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4指导朗读 活动四:联系实际理解“笔尖飞舞,笑语盈盈” 1.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

5、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指名读句子:谁来表现一下? 3.理解词语:“笔尖飞舞”指老师在干什么?“春蚕”指谁? 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笑语盈盈”指什么?“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指谁? 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4.指导朗读: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过渡: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 三、巩固案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补充习题中部分题目。 四、实践案 1背诵课文。 2补充完成小诗:。老师,我想对您说: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崇高

6、辛劳美好 祝愿【教学反思】 主备人: 组长: 审核人: 2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活动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学案 1.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课文。 2.查阅关于苏轼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苏轼 字号 籍贯 代表作 “三苏” 二、导学案 活动一: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苏轼的资料,老师做适当

7、补充。揭题。 1.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 2.交流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2但愿人长久) 活动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活动三:再读课文,交流主要内容。 1.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活动四:指导写字。 三、

8、巩固案 1.生字描红。 2.多音字组词。 朝(cho zho) 奔(bn bn) 埋(mi mn) 四、实践案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后第三题中八个词语。第二课时 一、预学案 1.搜集苏轼的水调歌头。 2.练习朗读水调歌头。 二、导学案 活动一:自读课文,找到情感线。 1.学生自读圈画(读的形式可多样化)。 2.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引导学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活动二:结合插图,感受“心绪不宁”,理解“手足情深”。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

9、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活动三:细读4、5自然段,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

10、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 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 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5配乐朗读。

11、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活动四:诗文对照,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 交流讨论。 2.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

12、: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6.出示词文,师范读。 7.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活动五:出示原文,了解相关内容,通过朗读,感受意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三、巩固案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水调歌头。 2.语文补充习题中部分题目。 四、实践案 1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开展苏轼诗词诵读会。 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埋 怨 宽 慰 千里共婵娟 【

13、教学反思】主备人: 组长: 审核人:3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准备:小黑板、活动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学案 1.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古诗。 2.搜集一到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二、导学案 活动一: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古诗,适时提出今天要学的是两首描写秋天夜景的古诗。揭题。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

14、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2.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两首描写秋天夜景的古诗。揭题。 活动二:学习古诗第一首,简介洞庭湖美景及刘禹锡诗人。 1.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2.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3.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

15、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活动三: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领悟诗人要表达的诗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理解这句诗意,指名说说。 潭面: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指名说说。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二

16、)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

17、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活动四:指导朗读、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三、巩固案 1生字描红。 2多音字组词。 磨(mo mo) 四、实践案 1.背诵洞庭湖。 2.课后再背诵一首刘禹锡的诗。第二课时 一、预学案 熟读峨眉山月歌 二、导学案 活动一:学习第二首古诗,介绍李白。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活动二:理解“半轮、夜发、向、思君”等词,以达到理解整首诗。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18、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活动三:看图想象。 1.简介“峨眉山”。 2.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4、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5、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

19、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四:指导朗读、背诵峨眉山月歌。 三、巩固案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四、实践案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开展古诗诵读会。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遥望 思君 美景【教学反思】主备人: 组长: 审核人: 4 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20、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小黑板、活动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学案 1.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课文。 二、导学案 活动一:由秋天想到哪些词语?用上些词语来说说话。简介作者王宜振,揭题。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

21、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活动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了解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

22、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活动三:细读第一小节,体会“更红更娇”、“更甜更好

23、”这两个词。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2.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3.引导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活动四:指导写字。 三、巩固案 1生字描红。 四、实践案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

24、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预学案 熟读秋天 二、导学案 活动一:学习二五小节,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在那儿_ 1.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板示:秋风飘到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

25、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

26、、四、五小节)朗读。 活动二: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学习诗歌的第六小节,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

27、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活动三:“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1.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2.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3.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三、巩固

28、案 1. 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 2.语文补充习题中部分题目。 四、实践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4 秋天 更红更娇 更甜更好【教学反思】主备人: 组长: 审核人: 习作一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时间

29、: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

30、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

31、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教学反思】主备人: 组长: 审核人:练习一 教学要求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

32、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 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动物标牌,懂得我们“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主动识字、语言表达等多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三.教学准备:创设情景、出示插图。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星期天,我们来到动物园游玩。小芳和她的爸爸也来了。 (2)听小芳和

33、她的爸爸在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练读“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3)“爸爸”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自由交流) (4)听了“爸爸”的话,让学生猜猜小芳以后会怎样做的? (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可以学习语文。) (5)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以后的打算。 2.教学第二部分。 (1)离开了观察水獭的河边,我们继续往前走。啊!这儿的动物可真多啊!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 (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动物标牌。 (3)指名交流,集体认读。 (4)小结:平时要随时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3.教学第三部分。 (1)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有趣!回家后,小芳写了一篇日记。 (2)学生自由读一读小芳写懂得日记。

34、 (3)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起来不顺口。 (4)学生试着修改。 (5)改好后再读一读。 板书设计: 认识动物标牌 细心观察 处处留心 学习语文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好钢笔字。 2熟记八个成语。 3熟记古诗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老师的点拨讲解相结合,在大体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教学准备:有关成语、相关古诗。 四.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学生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练钢笔字的重点。 2.老师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次”、“吟”、“珍”。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比较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5、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次”、“吟”、“珍”都是左右结构;三个字的右边都是撇、捺。 (3)示范描写“次”,提醒学生每个字的右边都有撇和捺,撇要收一点。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写得好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学生背背学过的成语。 (2)请学生说说性怎样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大致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联系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难理解的学生查字典,再不

36、理解老师讲解) (4)部分理解: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于前人。 后继有人:后面继续跟上来,后来继续前头。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古诗风。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及时纠正读音。 (3)理解诗句的意思。 A学生再读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当风吹过时,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B.结合插图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C、全班交流,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37、,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拓展练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风的诗,没有搜集的,课后收集。 三.作业: 1、抄写成语。 2、背诵成语和风 板书设计: 文思敏捷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二.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学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引入:我们同学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了多年,大家相处非常愉快。当同学为你解决疑难问题时,你是否想过向他们感谢呢?如果还没来得及

38、感谢,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办法向他当面感谢。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帮助、关心等等。 (2)想想应该怎样感谢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感谢呢? (3)分小组练说,互动共享。 (4)每组选代表到讲台上说。 3.反馈。 (1)请两位同学表演。 (借给对方学习用品的) (2)另一小组也请两个同学表演。 (同学摔倒,同学扶他起来的) (3)自己创设情景表演。 4.老师对同学的表演、对话进行点评,并让学生明白,感谢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感谢。 板书设计: 学会感谢 表达感情 礼貌真诚20 20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