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什么是大众文化 (2)什么是落后文化 (3)什么是腐朽文化 理解: (1)大众文化的内涵 (2)发展大众文化的举措 (3)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4)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5)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6)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避免文化发展的误区 分析 (1)联系实际,分析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2)通过事例,正确看待文化生活 (3)结合现实比较、鉴别一些文化现象 (4)通过事实分析落后、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危害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 (2)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课程标准】: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如何看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
3、涵;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回顾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3)回顾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多元文化存在的意义。 (4)回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回顾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 (6)回顾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方法点津】: (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文化生活的复杂性、多样化。 (2)结合本地文化生活的具体事例,全面看待文化中的“喜与“忧”。 (3)体会一下本地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影响。 (4)搞一次社会调查,了解当
4、地人们的精神生活,撰写调查报告,为当地政府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5)结合经济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打击非法出版物、非法音像市场的意义。 (6)结合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理解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7)结合地理知识中的文化扩散,理解中外文化的交流。 (8)结合地理知识中的旅游知识,分析旅游文化。 六、【课文导语】: 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如何看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怎样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郑重思考的问题。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课程标
5、准】: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新课教学】: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当我们驻足在五颜六色的广告前,留意于书摊上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当我们在各种电视节目之间选择,在网络世界徜徉我们就已经面对着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场,步入社会文化生活。 课堂探究:(1)你能否对上述某一观点提供具体例证? (2)在你看来,当前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还有哪些特点? 探究提示:(1)“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们迅速认同和接受。”例如,借助于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传遍大街小巷;手机短信被众多人接收和传播,
6、并且产生了“拇指经济”。 (2)文化生产的个性化、盈利性、规模化、产业化,文化消费的从众性、时尚性;文化生产的民族性,文化消费的趋同性、选择性,等等。 2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的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表现在: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
7、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2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表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课堂探究:根据你的切身体验,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探究提示:应全面地
8、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如网上算命等。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国际互联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网上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巨大助推器 B它是目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
9、、公众关注度最高的通讯网络 C它会促使社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但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影响不大 D国际互联网能推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A、B、D项正确,故不选。 2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使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传播开来。低俗文化造成的文化污染,将比环境污染更可怕。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低俗文化泛滥( ) 是市场机制自发性的体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国家必须加强对文化消费的引导急需文化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 A B C D 答案:A 解析:均错误,应舍去。 课堂探究:你赞同上述哪种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可否提出自己的建设? 探究
10、提示:我赞同家长C的观点。因为重友情,并不是要进行“人情消费”,中学生自己并不挣钱,所花费的钱都是家长给的,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到饭店请客吃喝容易导致攀比,把友情庸俗化,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之间互赠礼品应围绕有利于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世故化、成人化。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什么是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课堂探究:(1)如果你支持第一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由外,还请你思考: 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什么样的流行文化作品; 年轻人追“潮”有哪些原因; 历史上存在过的
11、流行文化作品,它们后来的命运如何。 探究提示: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港台流行音乐,金庸、古龙等一些人的武侠小说,崇拜明星、歌星。年轻人追“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赶时髦,有的羡慕明星的生活方式,也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以明星为榜样进行自我塑造,等等。历史上存在过的流行文化作品,留下来的并不多,它们后来大多被人们遗忘了,因此,流行的未必是长久的。 课堂探究:(2)如果你支持第二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由外,还请你思考: 经典文化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作品是否过时了; 现在的流行作品能否成为经典。 探究提示: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是经过了时间老人筛选过后
12、能留下来的东西,如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并不过时,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现在流行的作品有的能成为经典,有的如过往的烟云。 课堂探究:(3)如果你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赞成,可否就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意义阐述自己的见解? 探究提示: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时尚,而经典文化也并不是曲高和寡的,经典代表着高层次的文化。流行文化有着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她快速、直接,极易导致人们感官的刺激,形成兴奋点,流行文化主要由年轻人倡导、推动、消费,有激情。经典文化像贮存了多年的美酒一样醇厚,经典文化是绿色文化,因为智慧之树
13、是常春的,经典唯美,有着高贵的气质,经典文化使人回味无穷。有时候流行文化也就是经典文化。 2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做到: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小辞典
14、: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牺牲。 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女排精神: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第二框题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课程标准】: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5、的重要性。 二、【新课教学】: (一)、阳光下的阴影 课堂探究: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现象? 探究提示:如,打着研究周易的旗号,搞封建迷信活动;个别有险恶用心的人组织邪教组织;等等。对待这些现象,应当坚决给予取缔,因为它与我们弘扬的社会主义文化格格不入,背离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课堂探究: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文化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 探究提示:生活中,类似的文化现象还有: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生产盗版光碟,生产黄色书籍;文化消费中的庸俗化倾向、崇洋风气;有些人盲目追求所谓的“名人”效应;等等。对这些现象,要加以正确地引导,区别对待。对生产盗版
16、光碟、黄色书刊要依法予以打击,对文化消费中的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国家要加强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进行科学消费。 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然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海洋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我们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17、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课堂探究:在你看来,这些现象有哪些危害?它们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提示: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宣扬了男女不平等,歧视妇女,毒害了人们的心灵;婚事、丧事大操大办,既浪费了钱财,又败坏了社会风气;及时享乐思想使人们丧失了奋斗目标,游戏了人生。 之所以存在这些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二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精神生活中来,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 (2)腐
18、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危害: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课堂探究:你能否就如何抵制“法轮功”邪教,提出自己的建议? 探究提示: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等等。 课堂练习: 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 电脑算命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婚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挥霍性消
19、费“法轮功”邪教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腐朽文化的正确理解,必须把它与落后文化区别开来,不能等同。属于落后文化,应舍去。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
20、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注意:国家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政策是不同的。对落后文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课堂探究:你能否结合“网络文化”的事例,根据上述观点,对当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表现方式进行辨析? 探究提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迅速发展,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借助于网络;经过包装也迅速地蔓延开来。如,网上赌博、购买六H彩、网络算命、预测未来、寻找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进行交友、在网上散布反动言论、淫秽网站以论坛的形成出现等等,这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经过精心包装,往往以正常的面貌出现,必须加以鉴别。随着互联网的发
21、展,多种腐朽文化的变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道德修养,依法进行管理。 课堂练习: l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娱乐、音像、演出、艺术品市场和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 ) 优化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弘扬传统文化,提倡超前消费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A B C D 答案:C 解析:提倡超前消费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2互联网是影响力极大的新媒体,它的存在和发展利弊同在,我们不应因看到网上有许多负面内容而“关闭网络”。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不利影响,除了要从改变内容传播人手外,最主要的还应该
22、( ) A排除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B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自觉趋利避害 C为未成年人寻找心灵寄托的替代场所 D举报违法信息,拦截和抵御“黑信息”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的规定性“最主要”,应选B,其余选项与这一要求不符。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冲击、交汇、融合奔腾向前,永不停息。今天,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这种文化发展的大
23、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弘扬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这样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文化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进行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
24、建设的重要内容。只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中不懈耕耘,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 课堂探究:你能否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对其中某一点的理解? 探究提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就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就是更加丰富而且感染力强,除了原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外,伴随着电视、手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电视相声、电视小品、手机短信、网络小说、网络歌曲也应运而生,且获得了飞速发展。有的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再创作,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使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如,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的舞蹈千手观音就是其中的一例。舞蹈千手观音主要运用了手
25、的变化来表达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千变万化。21位演员通过手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组合,在绚丽多彩的灯光辉映下,给观赏者带来极大的关的感受。广大观众都对这支近乎完美的舞蹈作出了“震撼、激动、流泪”的评价,可见作品的感染力之强。 小辞典:绿色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信息浪潮正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尤其足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由梦想变为现实,同国外进行频繁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所难免。在大量文化信息面前,就像物质生活中倡导绿色食品一样,对于精神食粮,也应该倡导绿色阅读。 绿色阅读,是一种无污染的有利于人健康文明生活的阅读。文化就像大自然那种绿色带给我们永久愉悦一样,它是高科技竞争中源
26、源不断地给我们充电的高效营养库,是一个沙漠中穿行人身心交瘁时望到的一片绿洲,是一个人葆有的、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永远都清如许的“半亩方塘”。 课堂练习: 在我国,必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些基本道德规范( ) 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体现 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唯一精神动力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公民道德规范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这些规范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唯一精神动力。故选A。 本课小结 1本课宏观把握捷径:本课从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人手
27、,首先,分析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进而揭示大众传媒与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发展态势。然后,描述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和怎样建设人民大众的文化。最后,说明了怎样在文化生活中进行选择,即提高辨别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能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之,本课在文化发展、交流的背景下,说明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运用全面的观点分析人们的文化生活。 3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应从各自的概念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上加以区分。 4对“经典文化”应从多角度进行阐释。经典代表着先进文化,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典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经典文化对社会、对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5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20 2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