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的教学案例与评析人教课标版2.5.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的教学案例与评析|人教课标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50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情感目标 :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的好朋友,请看是谁?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哪两类?21元=( )角 1角=( )分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5角;可以换( )张2角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评析:在教学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声形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新课堂。】二、结合情境,自主学习: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聪聪:拿那么多硬币,
3、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评析:创设情境对话,以此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交流学习,解决问题: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可以去换钱。师:那该怎样换呢?学生讨论后发言: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师:为什么?生3:因为10角=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教师带头鼓掌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
4、,谢谢你们。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出示:3元8角=( )角 6元4角=( )角26角=( )元( )角 78角=( )元( )角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评析:根据儿童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杨梅干 葡萄干 冬瓜条 花生 糕点1.50元 3.00元 1.20元 2.00元 0.80元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
5、学生交流后发言: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学生汇报: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教师夸奖:你真棒!教师说明:1.20中
6、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杨梅干 葡萄干 冬瓜条 花生 糕点1.50元 3.00元 1.20元 2.00元 0.80元1元5角 3元 1元2角 2元 8角【评析: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可。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给以热情的表扬、鼓励,营造了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竞争意识的促动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个性发挥的淋漓尽致。】5、简单的计算:(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
7、,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
8、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师
9、:谁来计算一下?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