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用统计软件 课程教学大纲Applied Statistical Software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必修适用专业:统计 开课学期:6总学时数:72 总学分数:4.5编写年月:2007.5 修订年月:2007.7执 笔:徐圣兵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现代统计学家和计算机程序员使用计算机实现统计分析功能所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和工具。本课程主要介绍统计软件(SAS,SPSS,S-PLUS三者选其一)界面和可以实现统计分析的功能,内容包括:软件使用基础知识和利用图形、统计量进行数据探索的知识和方法;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假设检验、决策树、聚类分
2、析、实验设计,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模型的使用情景和软件实现方法。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统计软件简介及其基本操作(18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本章要求初步了解统计软件功能及其图形界面,懂得统计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熟悉统计软件的数据整理和数据接口。重点是要懂得统计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熟悉统计软件的数据整理和数据接口。本章知识点为:数据对象,函数、程序控制结构、数据整理、数据接口第二章 探索性数据分析(18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 本章要求掌握一维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多维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多维数据图及样本检验。重点是懂得统计软件常见计算结果分析。本章知识点为:描述性分析,统计量,数据图,
3、Trillisl图,二维图,三维图,单样本检验((One-Sample Tests),两个样本检验(Two-Sample Tests)。第三章 回归分析(12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线性回归、逐步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广义线性回归,对数线性回归等统计回归模型。重点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软件分析。本章知识点为:线性回归,逐步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对数线性回归。第四章 聚类分析(10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各种常见聚类分析方法及评判聚类好坏的标准,会利用统计软件对事物按一定要求进行分类。本章知识点为:聚类分析,层次聚类,计算相异度,K-平均算法,PAM算法,模糊聚类,合并层次聚
4、类,分裂层次聚类,单一聚类。第五章 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技术(8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本章要求会利用因子设计和正交设计对话框创建实验设计,懂得设计图、因子图和交互图对话框生成设计的各种探索图。懂得常见的方差分析技术。本章重点是会利用因子设计和正交设计对话框创建实验设计。本章知识点为:因子设计,正交表,设计图形,因子图形,交互图,方差分析。第六章 时间序列分析(6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本章是简要介绍时间序列分析的使用和相关统计分析。本章知识点为:自相关函数,偏相关函数,ARIMA模型,滞后图频谱图。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统计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与计算机密切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5、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实验等教学形式。(一)课堂讲授本课程属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涉及理论较深的统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采用较多的实例教学,不要陷入复杂的数学推导之中。在教学中要求同学重点懂得如何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技术。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二)课后自学为了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对相关功能进行介绍,不作详细讲解和操作,课后学生自学。(三)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开拓思路。教师应认真组织,要求同学们事先预习并查看相关资料,可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好总结。(
6、四)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统计知识,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题以实用性小题为主,强调综合性。(五)平时测验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六)实验实验以巩固所学各种有关统计分析方法为主,验证理论为辅。通过实验要求同学们会自己去探索统计软件的使用。(七)考试考核形式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可采用闭卷、开卷、上机实操或写报告等形式,建议采用上机实操考试。闭卷和开卷试题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的输入输出,探索性数据分析,图形功能,统计模型,题型可采用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简答等方式;上机可就两个或三个统计模型分析进行实操考核;报告考核可布置两到四个案例进行应用统计分析方面的考核。总评成绩:课外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占30%;期末考核占70%。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程序设计基础后续课程:实用统计软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杨晋浩编,S-PLUS实用统计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王小明 韩小亮编,S-Plus应用统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