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58.59KB ,
资源ID:278605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7860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8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8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docx

1、识 字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个维度的训练。在“贝”的故事课后练习中,看图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在中华美食课后练习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在“我的发现”板块,发现带“心

2、”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情感”有关,带“刀”和“刂”的字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灬”与“火”、“心”和“忄”、“刀和“刂”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

3、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神州谣21认识6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炸”,会写36个字,会写37个词语。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4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5朗读神州谣,能背诵传统节目,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6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传统节日2“贝”的故事2中华美食2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

4、么1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2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4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2认读“甜津津、酸溜溜”等词语,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3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记住这些部首字, 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5能发现“火”与“灬”、“心”与竖心旁、“刀”与 立刀旁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6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7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合计131 神州谣

5、 教材解析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的愿望。 全文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第二小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4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了神州大地之美;第三小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第四小节写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精诚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儿歌句式整齐,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和“on”有规律交替出现,第一、三节押“”韵,第二、四节押“on”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中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

6、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既表现了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要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分组强化训练。本课要认的l5个字中,“涌、耸、浓、荣”都含有后鼻韵母on,可以放在一起拼读;“涌”和“荣”声母易混淆,“奋”和“峰”分别是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州”和“耸”分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浓”和“陆”分别是鼻音和边音,可以引

7、导学生分组对比拼读。要注意“谊”不要读成第二声。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偏旁归类识记。如,“涌、湾、浓都有三点水,“隔、陆,都有左耳刀,“峰、夹”都有山字旁,可以进行归类识记。 (2)利用熟字识记。“耸、湾、峡、浓、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涌、峰”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通一涌;锋一峰。“与”可联系“写”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浓、陆”二字可利用意思相对的词语“浓一淡”“水-陆”来识记。 (3)字理识记。“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4)生活识字。“湾、峡、州、峰、齐、奋、隔”7个字可充分调动

8、学生经验识记。如,结合地名识记,湾台湾、大亚湾;峡三峡、刘家峡;州广州、苏州、兰州;结合山名识记,峰珠穆朗玛峰、香炉峰、飞来峰。 (5)语境识字。一些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如。齐一齐心、齐读、齐唱;奋一奋斗、奋发图强、奋战;隔一隔开、隔音、隔壁。有的生字比较难理解,如“耸、涌”,可结合上下文,补充描绘“危峰耸立” “波涛汹涌情景的图片,在情境中识记。“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理解。 2写字。 本课要写9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字的与写规律与不同点:左右结构的字“湾、峡、族、谊”,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9、,“峡、族”最后一笔为捺;上下结构的字“齐、奋”都要写得上大下小,两个字上部分的主笔横要写得平直,撇、捺要写得长而舒展;“岛”是半包围结构,注意该字和“湾”都有竖折折钩,书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民”是独体字,主体居左半格。 本课9个字书写要占:州 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湾 右上两竖较短,两点呈八字分开;右下“弓”三笔写成。 ;岛 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围住下方的“山”字。峡 “山”靠左上,“夹”得到两点呈八字形,最后撇、捺舒展民 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族 “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

10、撇。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谊 右边“宀”稍扁,覆盖“且”,最后一笔横较长。齐 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侧,竖收笔较低。奋 “大”要写得宽,“田”要写得小,稍扁,“大”罩住“田”。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神州、台湾岛、海峡、民族、奋发;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海岛、人民、情谊、友谊、齐唱、奋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内涵却极为丰富,宜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会。 注意读出恰当的停顿。要注意每一小节内句子间的连接要流畅,小节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小节间停顿的时闾长短要

11、依据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来处理。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联系紧密,朗读时停顿的时间应较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在内容上有承接,朗读时候的停顿时间也应较短;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问,意思由“山川美”跳转到隋意浓”,停顿时间应稍长。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 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可以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第四句“各民族,情意浓,齐奋发,共繁荣”,可读出奋发向上的气势,表现出盼望

12、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2理解运用。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说一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如,从第一小节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二小节中读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从第三小节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小节中读出各族人民正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注意课文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 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不要做过细的讲解,教师可适当补充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和反映祖国繁荣昌盛的图片、视频资源,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

13、腾不息,一泻千里;长江之水惊涛拍岸、汹涌澎湃;“长、耸”写出了长城蜿蜒盘旋,珠峰巍峨峻拔;“繁荣”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再适当予以点拨。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可贯穿于本课教学过程逐层落实,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可结合第二小节的学习完成,详见“理解运用”。 第三题为学生提供了4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四字词语,每组的两个词语,或意思相近,或承接紧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可引导学生采用轮读、对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

14、2个字。 2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1导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学生齐读课题,识记“州”字。 (1)指名认读“州”字,注意读准翘舌音。 (2)比较“州,和“川”:“州”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州和“川”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出示古文字“州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州 甲骨立 金文 小篆 楷体 教师补充“州”字的字源解说:“州”是象形字。“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教师:在生活

15、中,你听过、见过这两个字吗?说一说。 (如州广州、苏州、杭州、扬州。 ) 教师相机补充:“州”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 (5)指导书写“州”。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1)涌、荣、耸、浓;(2)奋一峰;州一耸;浓一陆。 4识记生字字形。 (1)教师:哪些生字可以利用熟字来识记?(教师出示15个生字,学生交流。) (2)出示3组字:“涌、湾、浓” “隔、陆” “峰、峡”,让学生联系生活,组词识记。 (3)认读“繁荣”。借助近义词理解,如“兴旺

16、、富强”。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神州 奔涌 高耸 分隔 参与 陆地 友谊 浓雾 看齐 民族 海峡 山峰 繁荣 奋发 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放手让学生个性化识记生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再读课文,感受特点 1教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句话都有3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3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发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课文,随文理解字义 1朗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神州”和“中华”都指的是中国。(板书:

17、我神州 山川美) (3)齐读第一小节。 2朗读第-+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 (2)学生交流,教师范读。说一说:从“奔、涌、长、耸”几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资料,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神州大地,多么壮美! , (4)男女生对读第二小节。 3朗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地图,让学生指认台湾、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3)看图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组词。 (4)指导书写“湾”和“岛”。 4朗读第四小节。 (1)全班齐读。(板书:各民族

18、情谊浓) (2)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繁荣”: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四通八达2 传统节日 教材解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19、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按时间顺序写了7个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活动相关的生字分散于全文,可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字音方面,“传、舟、赏”是翘舌音,借助词语“传统、龙舟、赏菊”帮助学生读准;“乞巧”一词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在语流中“乞”的变调。“巷、祭”二字易误读,可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和“祭扫”加以巩固。

20、“重”是多音字,在“重阳节”一词中读“chon”,这个字的字音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出示词语“重复、重新、重合” “重要、重量、轻重”让学生辨读。 字形、字义方面,要根据本课生字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识记。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传、宵、饼、菊”,可以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来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2)利用熟字识记。“贴、赏、宵、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站、粘一贴、常一赏、消一宵、朗一郎。“祭、乞”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如察-祭、吃-乞。(3)生活识字。可以借助地名识记,如巷-北京的“南锣鼓巷”。可以借助物品识字,如艾艾灸、艾草。 (4)语境识字。一些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

21、导学生读一读,巩固识记。 统:总统、统帅、统一、统治 堂:课堂、礼堂、澡堂、大堂 乞:乞丐、乞求、乞讨 巧:巧妙、巧手、花言巧语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贴、敬、转”是左右结构,3个字左右两部分的高低一致,“贴”左右宽窄一致,“敬”左宽右窄,“转”左窄右宽。“街”是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和笔画的穿插。“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国字框和门字框要写的大而方正。“舟”是独体字,要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艾、热”是上下结构,“艾”上部扁,下部长,“热”上部长,下部扁。本课9个汉字书写要点:贴 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

22、避让“占”。街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舟 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是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艾 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敬 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舒展。转 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团 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的竖钩压竖中线。热 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闹 先外后内。“门

23、”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字加以巩固,如龙舟、转眼、团圆、热闹;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街头、敬爱、转身、团结、热心、打打闹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节奏轻快,富有韵律美。在学生自主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对朗读的停顿、重音做适当点拨。要注意停顿适当,句子之问的停顿稍长,句子内的停顿稍短。全文共8句话,前7句话每句分别介绍了一个节日的习俗,对佳节的名称可适当重读,以加深学生对节日的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正确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这7个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清明节,雨

24、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可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本课要求背诵,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表演读、同桌拍手读、师生对读、生生接力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2理解运用。 传统佳节源于生活,学生一读句子,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文中一些词语,如“传统、乞巧、祭扫”,内涵丰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可采用联系生活、联系语境、借助图片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联系生活理解“传统”。在朗读课题环节,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和家人年年都过哪些节日?是怎么过节的?引导学生感知“传统”的意思: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些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

25、“过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在适当环节,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除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代代相传的?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与节Et有关的古诗,让学生知道古诗、谚语等是中华传统文化。 补充资料理解“乞巧”。乞巧节对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介绍乞巧节的习俗,让学生理解“乞巧”的意思是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借助图片理解“祭扫”。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借助字形理解字义: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再出示祭祀、祭扫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帮助理解“祭扫”的意思。 3课后练习。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

26、语言、积累传统文化常识,可贯穿本课教学过程逐层落实。(详见“朗读指导”)第二题可分两部分落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可在课文学习结束后作为巩固环节运用;“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么过节的”,可于随文识字环节落实,让学生联系生活,讲讲自己怎么过节的。第三题旨在引导学有余力或对此主题感兴趣的同学拓展学习,不做统一要求。对愿意选做的同学,可指导其搜集图片、文字,采取办个人小报的方式进行,并为其提供展示机会和平台。3 “贝”的故事 教材解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

27、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课文用4幅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4幅图从左到右依次是:贝壳实物图、甲骨文“贝”字、小篆“贝”字、楷书“贝”字。图画与课文内容映照,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9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

28、示的意思。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可将平舌音、翘舌音和前鼻韵母的生字归类认读。“珍”和“贫”是前鼻音的字,可借助熟字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珍”可与同音字“真、针”联系起来;“贫”可与“平、苹、萍、评”4个后鼻音的字进行对比。“珍、饰、赚”是翘舌音,“随、损、财”是平舌音,可分组出示,对比认读。“甲骨”一词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在语流中“甲”的变调。另外,“漂”是多音字,在本课读“pio”,在“漂浮、漂流”中都是读“Pio”。 针对生字特点,可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利用图片或实物识记。出示甲骨文的图片或视频,认识“甲、骨”;出示由贝壳做的饰品,认识“饰、品”

29、;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2)随文归类识记。“财、赚、赔、购、贫”5个字都是贝字旁的字,联系课文,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然后读一读课后练习第二题中由“财、赔、购、贫”组词的词语,并继续扩词,如“发财、网购”。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如,房子、汽车都是家里的“财”产;做生意可以“赚”钱,也可能“赔”钱;“购”买东西要花钱。 (3)利用熟字识记。“甲、币”两字可以用“加一笔”的方法识记:日-甲、巾-币。“品”字则可以对比熟字“晶、森、众”3字,采用相同结构归类的方法识记。“易、损”可以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识记:容易简单;损坏破坏、破损。 (4)语境识字。有些生字可采取组词的

30、方法识记,如: 类:人类、分类、种类 随:随身、随手、随从 珍:珍惜、珍爱、珍宝 贫:贫苦、贫穷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贝、甲、币、与”4个是独体字,注意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骨、关”是上下结构,“骨”上宽下窄,“关”上窄下宽。“壳”可以认为是上中下结构,“士”要窄,中间要扁,“几”要宽。“钱、财”是左右结构,“钱”左窄右宽,“财”左右宽度相等。 对于笔画有变化的字可做重点指导:“骨”字的偏旁“月”处于底部时,撇变成竖;“贝、财”可进行对比,注意“贝”字最后一笔是长点而不是捺,用作偏旁时,长点变短点。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贝 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

31、笔是长点。 壳 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伸展。甲 “曰”要写得扁而宽,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骨 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钱 第五笔是竖提。注意右边是两短横、一短撇,而不是三横。币 起笔是撇, “巾”的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与 第一笔是横,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在横中线上;上横稍短,下横稍长。财 “贝”末两笔撇尖低,点高。关 第二笔是撇,第二横长,写在横中线上,擞、捺要写舒展。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字加以巩固,如贝壳、甲骨文、钱币、钱财、有关;可以和熟字

32、组成常用的词语,如宝贝、骨头、财产、关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平实却内涵丰富,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读好难读的词语。如甲骨文、漂亮、饰品、随身携带、损坏,要注意示范引导。 (2)读好恰当的停顿。本课出现了较多的顿号,如,“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一句,要注意顿号与逗号停顿的区别,顿号停顿时间较逗号略短。 (3)注意语速。本文名为“贝”的故事,却没有具体生动的情节,以说明的方式介绍了“贝”字的相关知识。读这篇文章要像说话一样不疾不徐,让人能听清楚、听明白。 2理解运用。 (1)学

33、习第一自然段。可先向学生展示几幅美丽的贝壳图片,让学生对贝壳的样子有基本的认识,接着出示“贝”字演变过程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贝”字的由来,再出示关于“甲骨文”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理解“甲骨文”就是古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再展示几个其他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一“类”汉字的特点,理解“类”的意思。 (2)学习第二自然段。建议在朗读后,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用换词、组词、举例子等方法理解文中生字的意思。组词时,教师可有意识融人课后练习第二题“珍贵、珍惜”等词语的读、记。再通过抓住两组关键词(漂亮、珍贵,当作饰品;随身携带、不

34、易损坏,当作钱币),指导学生讲述“贝”字的故事。可以尝试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 落实泡泡的内容,要尽量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如,说说你知道的汉字故事。也可以列举其他有趣的形声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建议在学习课文时分步落实,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讲故事。具体方法见“朗读指导”和“理解运用”。 篇二题旨在指导学生拓展生字词,积累语言,可融人识字中去落实。 第三题建议先指导学生观察图文,猜猜金字旁和王字旁与什么事物有关,教师相机点拨: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做的,所以“镜”是金字旁;王字旁与珍贵的玉石有关,所以“珠”是王字旁。最后,还可以拓展其他金字旁和王字

35、旁的汉字,深化学生对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 以“汉字故事”为主题开展活动,可以讲汉字故事,也可收集汉字故事图片、文章,剪贴制作小报。4 中国美食 教材解析 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主要包括“艹”“火”“灬”3个偏旁。美食包括7种菜肴和4种主食。以图片配汉字的方式呈现菜肴名,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主食名。 7种菜肴名,每种包含着一种烹饪方法,表示烹饪方法的有“煎、烤、煮、爆、炖”54个生字,表示蔬菜名的有“菠、茄、蘑、菇”4个生字,都是需要识记的形声字。每种菜肴均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片,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识菜名的同时又能了解制作方法、理解字义,一举多得。4种

36、主食名包含需识记的“蒸、炸、饺、酱”等形声字。 泡泡“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美食种类拓展,是对第一、二部分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利于学生自主朗读以及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形声字,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炸”是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zh”,建

37、议结合词语“炸酱面”让学生识记,也可拓展“油炸、炸鱼、炸糕”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加强识记。还可出示读音为zh的词语,如“爆炸、炸药、炸弹”,让学生对比辨读。其他字音训练可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分组强化训练。如翘舌音的字“煮、蒸、炸、粥”;上声的字“腐、煮、饺”;音节含介母的字“煎、饺、酱”等。可以将生字组成词语反复认读,加强字音识记。 根据生字的特点,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识记。 看图识字识词。将菜肴图片和主食图片直观呈现,结合图认读7种菜名、4种主食名;相机补充植物图片“菠菜、茄子、蘑菇”,帮助直观记忆“菠、蘑、菇”3个字;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煎、烤、煮、爆、炖、蒸、炸、炒”等烹饪方

38、法,引导学生发现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再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一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如清炒白菜、烤羊腿、红烧肉、爆猪肝、牛肉炖萝卜、炸鸡腿、煎鸡蛋、蒸肉、煮饭。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本课偏旁为“灬”“火”和“艹”的字比较集中,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识字经验帮助识记。“煎、煮、蒸”3个字和“烤、爆、炖”3个字在字义上有内在的关联,可以与课后练习第二题结合,通过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烫、煲”“焦、烹”,发现偏旁“灬”与“火”在意义上的联系。 利用熟字识记。“腐、饺、粥、菠、茄、煎”等字都是由熟字加偏旁构成,可采取“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强化字形识记。 利用菜名识字

39、。还可进一步找与生字相关的菜名和主食名,如,腐臭豆腐、麻婆豆腐;酱豆酱、芝麻酱、辣椒酱;粥白粥、青菜粥、八宝粥,通过说名称和读词语加深记忆。 联系生活识字。利用泡泡“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引导学生交流,相机选取部分词板书,或者出示相应的配有文字的图片,鼓励学生利用美食多识字。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9个,“烧、烤、炒、饭、鸡、鸭”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不同比例,6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烧、烤、炒”3个字左边的“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捺要变成点。“茄、蛋”是上下结构,“茄”上收下放,“蛋”上下两部分均宽而扁,结构匀称。“肉”是三包围结构,先外后内,注意内外的协调。 本课9个

40、字书写要点:烧 斜钩从竖中线起笔,要舒展, “兀”的一撇穿插到“火”的下方,竖弯钩要写舒展。茄 “艹”的横要长,两竖往内收, “加”的“力”和“口”在竖中线两边左右对称。 烤 “考”的长撇要穿插到左边“火”的下方,第九笔短横压横中线,最后一笔为竖折折钩。鸭 “鸟”的短撇落笔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不与右边笔画相连。肉 外面的框要写方正,能包住里面两个“人”。 “人”的两撒均从竖中线起笔,捺变点。鸡 “又”的第二笔是长点, “鸟”的竖折折钩的竖笔压竖中线,左右写紧凑。蛋 上部笔顺:横钩、竖、横、撇、捺,捺要写得平而舒展。下边是一个虫字,稳稳托住上方。炒 右边“少”第一笔落笔在横中线上,右点稍高,最后

41、一撇要舒展,穿插到左边“火”的下方。饭 “饣”的撇长、横钩短, “反”的第一笔撇短、第二笔撇长,末笔捺从中心点起笔,写舒展。 ,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字加以巩固,如红烧、茄子、烤鸭、羊肉、蛋炒饭;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全文由11个美食名称组成,词语的字数、结构不尽相同,词语间彼此独立,没有意思的关联,朗读好词语是重点。 (1)读正确。 课文词语均为常见美食名,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比较容易达到读正确的要求。可以创设互助合作学习的情境,鼓励相互听读,相互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读得快。 (2)读流畅。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

42、读好词语。词语要读得干净利落,不破词,不拖长音。词与词之间要适当停顿,有一定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读、对读等方式,强化词语读连贯,不唱读。也可将菜名与主食名分类朗读,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积累语言。 2理解运用。 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煎、煮、蒸”和“烤、爆、炖”等字的意思,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能发现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 建议在教学导人部分,利用丰富的美食图片或短片,带学生进入中国美食世界,直观感受中国美食品种多样、烹饪手法变化多端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图文,说说自己了解的制作方法,采取两两对比的方法,理解“煎、烤、煮、爆

43、、炖、蒸”等字的不同意思。也可以说一说还有哪些菜肴含有这些字,是怎么做的。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补充图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也可在课前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自己学做一道菜。如蒸鸡蛋、煎鸡蛋、炒鸡蛋、煮鸡蛋,或观察自己家饭菜的制作步骤、烹饪方法,相互交流。 在理解“煎、炒、烤、爆、炖、蒸”等字的不同意思后,可开展说美食大赛,要求美食中用上课后练习第一题列出的烹饪方法,增进学生对这些字的理解,感受中国丰富而独特的美食文化。 三、课后练习 第一题旨在结合生活中的美食,正确运用“炒、烤、烧”等字。建议在随文识字环节落实。 第二题,先引导学生观察3组字的特点,再让学生猜猜火字旁(底)和“灬”的字有什么联系,然后通过查字典印证之前的猜测,总结出带有火字旁(底)和“灬”的字,都与“火”有关,为语文园地三中“我的发现”奠定基础。也可提供更多此类字让学生进行查字典练习。如“焖、煨、煽、烩”“熏、熬”。 四、实践活动 分小组以“家乡的美食”为主题制作一张小报。可以收集家乡美食的图片,按制作方法分类并附上美食的名称,也可以把介绍家乡美食的制作方法的文章剪贴在小报上,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示,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烤”等6个字。 2能运用部首查字法理解字义,发现偏旁“火”和“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