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26.50KB ,
资源ID:2785335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7853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历史8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素材人民版必修2.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一历史8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素材人民版必修2.doc

1、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节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素材1欧盟的历史发展进程A关税同盟的建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是建立统一欧洲的第一块基石。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次年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5年4月8日,六国又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所在机构合并为单一的机构,统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该

2、条约自1967年7月1日生效。但三个共同体仍各自独立存在,有时仍以各自的名义活动,各自具有法人资格。欧共体的目标是推动西欧一体化。1968年7月1日欧共体实现了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不再征收关税。B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关税同盟的建立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成员国间的商品自由流通,但与罗马条约人员、劳务和资本三方面自由流动的目标相差甚远。1985年6月,欧共体发表了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次年2月正式签署了欧洲单一文件(又称欧洲一体化文件),决定于1992年底建成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其目标是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包括有形障碍(海关关卡、过境手续、卫生检疫标准等)、技术障碍(法规、技

3、术标准)和财政障碍(税制、税率差别)。为此,欧共体最高权力机构欧共体委员会于1990年4月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282项指标。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如期建成,成员国的商品、资本和劳务基本可以自由流动,但人员尚未完全实现自由流动。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启动,大大促进了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是欧共体内部资源重新组合、合理配置,推动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重组和生产规模优化,为欧共体经济带来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提高了欧共体作为一个团体抗衡美、日的力量。欧洲统一大市场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为欧盟成立单一货币,并向经济联盟递进创造了条件。C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建设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是欧

4、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从欧盟内部充分实现统一大市场的需要,还是对外形成强大实体、振兴欧洲,同美、日抗衡的需要,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都是必经阶段。1989年4月17日以执委会主席德洛尔为首的委员会提出关于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这份“德洛尔报告”经过欧共体首脑会议的多次讨论,最后在1991年12月910日召开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得以正式通过,并写进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中去。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分三阶段实行。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开始到1993年12月31日止。这一阶段要求所有成员国货币都要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取消外汇管制,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通;在制定货

5、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方面加强协调。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开始。该阶段建立了欧洲货币局,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为建成货币联盟做好准备。1996年12月14日在柏林召开的首脑会议,是通往欧元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对使用欧元的法律框架,稳定和增长公约,保证欧元区参加国的预算纪律及程序,采用新的汇率机制,处理欧元区和非欧元区之间的货币关系等,均作出了原则规定。1999年1月1日欧元的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建立欧洲中央银行,欧元成为首批成员国(除英国、丹麦、希腊、瑞典等11个欧盟成员国外)的统一货币。该阶段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统一的欧洲货币政策,开始实行“泛欧支付清算网络”,将分

6、阶段过渡到2002年1月1日发行“欧元”货币硬币和钞票,各国货币将于同年7月1日退出流通。D欧盟的东扩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欧盟巨大的经济活力深深吸引了原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争取加入欧盟一度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外交努力。对于欧盟来说,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对增强欧盟的经济、政治、外交实力和对抗俄罗斯可能的军事干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不谋而合,成为欧盟实施东扩政策的基本基础。欧盟为了实施东扩计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于1991年和1993年分别与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订了被称为“欧洲协定”的联系国协议。随后,波罗的海国家拉脱

7、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以及斯洛文尼亚也被纳入欧洲联盟一体化的计划。1993年6月欧盟在哥本哈根召开的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洲联盟的具体条件。这些条件是:是否建立了民主的政治体制和尊重少数民族;是否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具有融入统一市场的能力。从1994年1月起,原中、东欧国家陆续提出了加入欧洲联盟的申请。1994年12月10日,欧盟埃森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吸收中、东欧联系国入盟的先期战略”,确定欧盟与中、东欧联系国建立定期对话制度,加强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帮助中、东欧联系国在市场立法等方面与欧盟接轨。1997年1月20日,欧盟决定对援助中、东欧国家的“法尔计

8、划”进行深入改革,帮助中、东欧国家更快、更有效地加入欧盟。同年7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了2000年议程,提出了欧盟首批东扩名单。欧盟的东扩计划还包括向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渗透。发展与俄罗斯紧密的伙伴和合作关系,符合欧洲联盟的战略利益。1994年6月,欧盟与俄罗斯签订了“伙伴关系和合作协议”,双方同意保证相互间的最惠国待遇,并规定了保护关税的措施。与此同时,欧盟分别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签订了“伙伴合作协定”,并提出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确立共同立场的报告。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历程及特点关于

9、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最早出现在1979年美国国会关于贸易协定的法案提议中,1980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总统竞选的有关纲领中再次提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设想一直未受到很大重视,直到1985年才开始起步。A美加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985年3月,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在与美国总统里根会晤时,首次正式提出美加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实行自由贸易的主张。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生活习俗相近,交通运输便利,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程度很高,所以自1986年5月21日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协商与谈判于1987年10月3日达成了协议,次年1月2日,双方正式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美国国会和加拿大联邦议会批准,该协定于198

10、9年1月1日生效。美加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10年内逐步取消商品进口(包括农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服务业的关税限制和汽车进出口的管制,开展公平、自由的能源贸易。在投资方面两国将提供国民待遇,并建立一套共同监督的有效程序和解决相互间贸易纠纷的机制。另外,为防止转口逃税,还确定了原产地原则。美加自由贸易区是一种类似于共同市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萌芽。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和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墨西哥开始把与美国开展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列上了议事日程。1986年8月两国领导人提出双边的框架协定计划,并于1987年11月签订了一项有关磋商两国间贸

11、易和投资的框架原则和程序的协议。在此基础上,两国进行多次谈判,于1990年7月正式达成了美墨贸易与投资协定(也称“谅解”协议)。同年9月,加拿大宣布将参与谈判,三国于1991年6月12日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行首轮谈判,经过14个月的磋商,终于于1992年8月12日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南北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既有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区内成员国的综合国力和市场成

12、熟程度差距很大,经济上的互补性较强。各成员国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自由的贸易和投资,推动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国主导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自由贸易区,美国的经济运行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加拿大虽是发达国家,但其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79%(1996年数据),经济实力远不如美国;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方向与进程在很大程度体现了美国的意愿。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由于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在经济体制、经济结

13、构和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自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而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只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战略的过渡性美国积极倡导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只是美国战略构想的一个前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整个美洲建立自由贸易区。美国试图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来主导整个美洲,一来为美国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促进其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来为美国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势力,与欧洲争夺世界的主导权。199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提出了开创“美洲事

14、业倡议”,随后美国于1994年9月正式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同年12月,在美国迈阿密举行了由北美、南美和加勒比海所有国家(古巴除外)共34个国家参加的“美洲首脑会议”,会议决定于2005年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进程及特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影响最大的地区合作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增进成员国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交往,推进区域内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该组织现有21个成员国、地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和合作

15、的重要组织之一,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亚佩克。A进程1980年9月成立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可以说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雏形,它是由亚太地区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界、学术界和以个人身份参加的政府官员组成的,探讨、协商区域经济合作的半官方性质的论坛。虽然该组织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协调工作,但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其作用越来越有限。为此,1989年1月,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在访问韩国时提出“汉城倡议”,建议召开亚太地区各国部长会议,以讨论加强地区经济合作问题。经过磋商,同年11月5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首届亚太经济合

16、作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随后,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智利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成为成员国。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和越南也被吸纳为成员国,从而使亚太经合组织拥有21个成员国及地区。1990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届部长级会议首次明确将“贸易自由化”作为APEC的中心议题;翌年11月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3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亚太经济合作汉城宣言,强调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APEC的宗旨、目的、活动范围和合作方式;1992年9月的曼谷第

17、4届部长级会议决定在新加坡设立秘书处,从而向建立合作机制化方面迈进了一步;1993年11月在西雅图召开了第5届部长级会议,发表了贸易与投资框架宣言,将合作的重心开始定位在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同时还召开了第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决定APEC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使组织级别有了重要的提升;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召开的第6届部长级会议以及随后在茂物举行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实现贸易自由化问题进行磋商,通过了茂物宣言,各国领导人对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技术合作做出了承诺,发达国家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目标。可

18、以说,茂物会议是APEC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为APEC确定了合作的方向和长远的目标;1995年11月,大阪会议通过了实施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把茂物会议确立的APEC蓝图具体化,使合作中的一系列原则得以明确;1996年11月,马尼拉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各成员提交的定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单边行动计划,通过了经济技术合作的原则框架宣言。至此,在贸易和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领域,APEC由磋商论坛转为行动的监督执行机构;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9届部长级会议和第5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决定APEC进入10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同时还决定建立经济技术合作高官会分委会以指导和加

19、强APEC经济技术合作。1998年11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10届部长级会议和第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制止金融危机蔓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和经济技术合作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和突破,但部门“自愿提前自由化”(earlyvoluntarysectoralliberalization,EVSL)问题被搁置。B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由于地域辽阔和复杂的政治经济情况,其经济合作形式不同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松散性APEC是一个松散的、论坛式的协调机构,其各种活动均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的,各成员拥有完

20、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它是通过成员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主要原因是亚太地区地域广大,社会制度不同,经济运作体制相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相互间还存在着不少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纷争及现实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分歧,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类似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的相对紧密的经济合作组织。开放性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发展起来的,相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它们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亚太经合组织自建立开始就始终将“开放的地区主

21、义”奉为行动准则,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尊重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力求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的体制接轨。同时,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1994年的茂物宣言在确定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目标时,还强调应与关贸总协定保持一致,强烈反对建立封闭式的贸易集团。正如大阪行动议程所说的“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结果将不仅仅是APEC经济体之间,也将是APEC经济体与非APEC经济体之间障碍的实际减少”。区域内次区域边缘性亚太经合组织由于覆盖面广,各成员组织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政治经济结构复杂,其经济合作多层次,呈现次区域边缘性发展的态势。在一个相对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内次区域合作构成了相对紧密的合作

22、关系,如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澳新紧密经济联盟(ANZCERTA)、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增长三角区”等。除了内部成员次区域的重新组合外,APEC还面临各成员已经建立或正在积极寻求和区外国家或区域组织达成优惠贸易安排的问题。从而使该区域形成了次区域安排交叉的相互依存与合作的态势。4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新格局90年代世界经济中所呈现出来的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局面,将随着地区主义和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的加强而有新的发展,但相互间的关系和相对地位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东亚的崛起将是决定着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当今仍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

23、过程中。跨世纪的世界经济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更多地反映在区域化的发展。近10年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关税同盟已成为世界潮流。80年代的10年里,全球只缔结了6个地区经济协定,而进入90年代,已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增加到78个。除俄罗斯和印度外,没有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国家中只剩下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欧盟在经历市场统一之后,正向着货币和政治统一的方向迈进。随着欧盟的扩大,前东欧国家也将陆续成为欧盟成员国。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圈”将扩大到中南美地区,形成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地区内部相互依存正在深化。东盟正在形成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也把到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

24、资的自由化作为目标。尽管东亚地区各国间仍存在政治上的分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较大,不大可能以美洲和欧洲同样的形式组成区域性集团,但由于中国和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东亚地区不仅作为生产基地,而且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性也将不断加强。东亚的崛起将给世界经济版图带来变化。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暂时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部门和地区,但是会再次转移到另一个或另一些部门和地区。在1800年以前的几百年时间里,东亚经济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由于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广泛开展的工业革命,使得欧洲支配了19世纪,美国和欧洲共同支配了20世纪。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家一直将西方的兴起,归因于所谓欧洲特有的而其

25、他地区缺乏的独特性质。认为在某些关键性的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里,世界其他地区与西方相比是有欠缺的。正是这些“其他地区”欠缺的东西,使欧洲拥有了一种主动的、内生的发展优势,使欧洲人身负了文明开化的使命,把这种发展优势向外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但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地区在经济上的兴衰,归根到底是取决于它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东亚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也说明了所谓的欧洲中心论是没有多少依据的。1965年,东亚地区只占世界经济的9%,到1995年,它所占的比重已经跃升到25%,跟美国所占的比重一样。1980年时,东亚地区的商品出口额尚不足1000亿美元,

26、但1998年已超过了5000亿美元。从1980年至1998年,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超过75%,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1997年东亚地区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次始于东方,然后向西方蔓延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表明东亚的暂时虚弱,不如说是表明东亚基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它恰恰说明了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转回到它在西方兴起前的位置,预示着世界经济格局未来的发展方向。3学术观点1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个理论A大市场理论当经济一体化演进到共同市场之后,区内不仅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其要素可以在区内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一种超越国界的大市场。一方面使生产在共同市场的范围内沿着生产可能线重新组

27、合,从而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应。另一方面,区内生产量和贸易量的扩大使生产可能线向外扩张,促进了区内生产的增长和发展。对共同市场的理论分析发展出了大市场理论。有代表性的说法(丁伯根)是“消除障碍最合理运营的各种人为障碍,通过有意识的引入各种有利于调整、统一的最理想因素,创造出最理想的国际经济结构”。大市场理论是从动态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取得的经济效应,其代表人物为西托夫斯基和德纽。西托夫斯基在分析西欧国家高利润率的问题时,认为只有共同市场和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才能够打破西欧国家高利润率、高价格、狭窄的市场和低资本周转率的恶性循环。通过组建共同市场,竞争加剧,而且技术革新的速度加快,使企

28、业转向大批量生产,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另外,共同市场建立后,内部市场趋于统一,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边际生产力低的地区流向边际生产力高的地区,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要素闲置的可能性降低了。除此之外,还促进了区域内新技术、新观念、新的管理方式的传递,减少成员国之间的歧视性政策和措施。B相互依赖理论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相互依赖是指一国的经济对另一国的经济运动双向的、相互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相互依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产物,具有如下特征:任何国家都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只是程度有所差别;依赖是双方面的传递和影响,不是单向的、片面的;相互依赖程度随着

29、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相互依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依赖程度的衡量指标。一般是用出口贸易、资本流动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及其变动作为衡量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定量分析指标;考察相互依赖的内容。这主要是从两国或多国之间的经济结构、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诸方面的矛盾及协调加以分析;探讨相互依赖条件下外生干扰因素的冲击及其传导机制、传递渠道、作用方式及其后果,以趋利避害;分析相互依赖的利弊。运用相互依赖理论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主要是美国耶鲁大学卡尔多伊奇提出的。相互依赖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正向或积极的一面,也有反向或消极的一面。正是由于其正向或积极的作用促使一些国家成立区域经济一体化

30、组织,以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相互依赖的反向或消极的作用,会加剧区域内部的竞争,使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所以,需要各成员国之间进行协商,以协调各自的政策,达到更好的结合。当然,相互依赖理论过于强调各国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但从现象上看,似乎比较接近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政策协调,因而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理论依据。2经济区域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们日益取代国家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主体状态及其过程。这是在世界范围内国际经济关系的重新调整和组合,表明国家经济加入世界经济运行的方式,日益从个体参与走向集团参与。当前的世界经济格

31、局是由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所构成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即以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而且,在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一些实力较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成为主要的“极”。世界经济格局的基础主要是经济实力及相应的影响力,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极”,至少要具备相当巨大的国民经济总量规模和相当密切的国际经济联系。若无巨大的经济总量规模,就谈不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若无密切的国际经济联系,就谈不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目前世界上具备以上两点的只有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从而可谓世界经济格局三大极。世界经济将形成分别以西欧、日本和美国为中心,以三大自由贸易区为骨

32、架的主格局。3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中国参与APEC进程,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1)参与APEC进程,有利于中国把握全球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做出规划。APEC的目标是2010年/2020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贸易壁垒。中国可以根据APEC的进程,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持续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事实上,自参加APEC以来,中国已经在改善市场准入条件方面做出了很多承诺。1995年的大阪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宣布中国将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的决定。过去几年中,中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已经数次降低了平

33、均税率。到2001年,中国的进口商品平均关税已经下降到15%左右。(2)参与APEC进程,有利于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外部环境。自由化进程是没有例外的。市场的开放是相互的。现在中国的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外市场的扩大,将会为中国的企业和产品提供更多的商机。(3)参与APEC进程,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市场体制建设。中国虽然搞了这么多年市场经济建设,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完善。APEC提供了一个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让中国了解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最近几年来,中国在政府采购制度、国际电子商务管理、海

34、关程序等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4)参与APEC进程,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与APEC成员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把握和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提高中国的技术发展水平。2001年10月21日,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1年10月21日在上海落幕。APEC上海会议发表了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反恐声明等一系列文件。以此APEC上海峰会是一次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会议。它所取得的进展将对APEC组织的未来、亚太区域政治与经济的未来发挥深远影响。4中国在APEC进程中的贡献自加入APEC以来,中国积极参与APEC组织的各种活动。在促

35、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APEC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自加入APEC后,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参与APEC基本原则的讨论和制定。1991年11月,在出席加入APEC后首次部长级会议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代表钱其琛和李岚清就提出,亚太经济合作应坚持三项原则:多样性、互利性和开放性。在1993年西雅图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指出APEC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生动活泼的、较为宽松的经济合作论坛和磋商机构,而不应成为一个封闭的、机制化的经济集团;提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原则。1994年,在茂物会议上,江泽民对亚太经济合作的未来提

36、出五项原则性建议:相互尊重、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相互开放、不搞排他;广泛合作、互利互惠;缩小差距、共同繁荣。1995年,在大阪会议上,江泽民提出了开展经济合作的五项主张:要把亚太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展开合作的根本目标;要为发展中成员经济秩序增长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要坚持自主原则;要尊重差别,把握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合理速度;要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并重的方针。(2)参与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行动。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对于国内产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但中国在加入APEC后还是积极参与了APEC的主要贸易投资自由化行动。1995年,在大阪会议上,江泽民宣布了中国对A

37、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首次投入”,包括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平均关税水平从359%降至23%)等内容。1996年11月,中国与其他APEC成员一道提交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单边行动计划。到1998年,中国也同其他原17个成员一样提交了三次单边行动计划。中国还积极参加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集体行动,加强与APEC其他成员的协调和合作,以共同推进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3)积极推动APEC的经济技术合作。在APEC成员中,中国一贯主张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均衡发展,强调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对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尤其是对发展中成员的重要性。在1997年温哥华会议上,我国领导人

38、建议,要充分开放技术贸易市场;鼓励和加快高新技术向所有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转移;促使知识产权制度更加合理化;并倡导制定走向21世纪的科技产业合作议程。1998年的吉隆坡会议通过了这一文件,中国政府专门援款1000万美元,设立“中国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基金”,用于资助我国与其他成员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并提出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建议。在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众多领域中,我国积极参与了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科学与技术、能源、贸易和投资数据、贸易促进、海洋资源保护、农业技术合作、技术设施建设等项目,并根据领导人会议的承诺,选择了五个对APEC开放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在各成员高科技工业园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39、。这些方面的具体行动,发挥了我国作为发展中成员的优势,是对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积极贡献。(4)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地区经济。中国是APEC成员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亚太地区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是APEC成员中表现最出色的经济体之一。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即使在1998年对亚洲出口比上年减少了9075亿美元,降幅达125%的情况下,我国仍然承担了巨大压力,避免了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使地区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对于中国市场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APEC各成员有非常充分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从APEC成员的进口年增幅保持在11%左右,为各成员的资金提供了安全的、可预见的、具有巨大盈利潜力的投资环境。因此,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于稳定亚太地区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推进APEC进程所必需的宏观经济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