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灵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将答案填在题后的方框中) 1、中国古代的社会架构充斥着虚拟的血缘关系。如君是君父,臣是臣子,地方官是父母官。这种社会架构产生的根源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度,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导
2、异计,十家有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十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不养兄者比比也。”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的家庭( ) A.结构复杂 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 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3、撰写历史必须客观、科学、准确。编修历史是历朝历代的一项重要工作,统治者总想把自己的功绩流芳百世。同时,这些留存的历史书籍也成为后人研究前代历史的重要依据。但梁启超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这说明中国古代的正史( ) A.记述的内容虚假不可信
3、 B.编写体例不合历史规范 C.编写动机背离修史原则 D.选材记事有自己的好恶 4、《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一条款体现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所有人都得到成文法的保障 5、《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
4、各主要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的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了( ) A.小农经济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共产党领导人拥有如此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5、 A.认为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B.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还很弱小 C.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各平的舆论 D.中国共产党认同国共两党合作方式 7、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了我们的沉重负担。”“这一失败”指的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B.苏联工业化建设C.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8、“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人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也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缺少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
6、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9、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用旧称,殊为共各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
7、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点根深蒂固 10、2011年12月11日,胡锦涛同志在某论坛上高度评价某事件,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该事件是指( ) A.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1、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 ) A.唐之中书省 B
8、.元之中书省 C.明之内阁 D.清之军机处 12、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 ) (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1)(2)(3)(4) B.(1)(2)(3) C.(2)(3)(4) D.(2)(4) 13、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内阁 B.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 C.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 D.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南书房 14、15
9、16世纪的种种迹象似乎都预示着英国这个大西洋边缘岛国,将注定成为未来几个世纪的文明中心。而加速这一进程的制度性保障因素是( ) A.新航路最终开辟 B.君主专制的形成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圈地运动的出现 15、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学者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 A.具有稳定性 B.具有脆弱性 C.具有顽强的再生性 D.生产工具简陋 16、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10、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17、美国学者E·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工业革命以来,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相似“前提”是指( ) A.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外部世界的冲击与挑战 C.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入 D.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 18、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
11、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19、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再版导言》中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可靠办法之一是( ) A.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
12、 B.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工人当家作主 C.选举公社委员,可随时撤换 D.公职人员工资随物价指数变化调整 20、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共产国际代表萨发洛夫发表讲话,指出:“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比如把督军推倒,把土地收归国有。”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
13、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21、(18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 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1895-1913年 463 90 801 86 28 469 136 103 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
14、以下未做统计) (1)依据材料一,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4分)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2)依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15、 22、(22分)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进步的潮流,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
16、上的讲话》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新德意志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生活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6分) (3)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的,那么新时期我国民主制度建设有何创新?(4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社会追求民主的认识。(4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