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1.54KB ,
资源ID:2778086      下载积分:3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7780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doc

1、(word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会(第一章):P13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

2、,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第一章):P13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

3、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新月社与新月诗派 (第一章):P141923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

4、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 湖畔诗社(第六章):P9719

5、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鸳鸯蝴蝶派(第四章):P71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

6、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问题小说(第三章):是“五四”时

7、期,小说创作的排头兵,主要在19191923年兴盛一时.一般说来,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主要作家:冰心、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主要作品:狂人日记1918、药1919、阿Q正传1921、是爱情还是苦痛罗家伦、这也是一个人?叶圣陶、两个家庭超人斯人独憔悴冰心.乡土小说(第三章):P52指20Y初出现于文坛的一股文学潮流,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重要作家: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寓居京沪的青年作者。主要作品: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蹇先

8、艾水葬、许杰惨雾。抒情小说:P56在“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相继出现的同时,自叙传抒情小说也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大发溢彩。自叙传抒情小说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理,侧重作家对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重要作家:以郁达夫为主的创造社抒情作家群体、王以仁、庐隐、 dan女士(冯沅君)、浅草社与沉钟社作家、语丝社的冯文炳、废名及具有抑郁色彩的许地山等。主要作品:郭沫若漂流三部曲:歧路十字架炼狱;郁达夫沉沦;王以仁孤雁;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命命鸟.小诗:P98是从国外输入的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

9、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短小的篇幅包容了广阔的空间,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觉、感受的表现,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趋于简约化。零余者:P57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大都是“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己,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漓,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 经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象征诗派(第六章):

10、象征诗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诗流,出现于20年代中期,代表诗人为“诗怪”李金发,这时期连出三本象征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以象征、暗示手法营构意象表现内心感受。同时还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创造社诗人,这时期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冯乃超红纱灯加强了诗的色彩感,被称为“轻纱诗人”.穆木天、王独清还发表谭诗等文阐述自己的象征诗理论见解。 初期象征派几乎与新月派同时出现,他们并没有结成一个团体,也没有专门的刊物,只因都师法于法国象征诗派,才形成有共同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的流派。 闲话风:P3940闲话也称“漫笔,不仅指题材上的“漫无边际,而且是行文结构上的兴之所至的随意性

11、。“闲话风”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作者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闲话风”的散文就具有平等、开放的品格,充溢着真率之气,弥漫着自然、亲切、和谐、宽松的氛围。语丝社:192411成立,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冯炳、俞平伯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林语堂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 鲁迅的许多杂文及散文诗集野草各篇均发表于此,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语丝小说家有冯文炳(废名)等

12、。语丝于1930年停刊.新青年“随感录”:P11419184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首创“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议论时政、社会批评、文化批评的短小精悍的论文杂文。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当时带动了许多杂志、报刊,开辟了杂文园地,推动了现代杂文的写作热潮,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言志派散文:P116、117周作人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话体为主要体式的“言志”小品文的理论,形成了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派散文。内容: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即抒我之情,把叙事、说理、抒情都浸在自己的性情

13、里; 更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苦雨斋”阴郁如雨的古典氛围里玄思、冥想,表达“凡人的悲哀”,“在文学上寻找慰安”。形式:追求自然而隽永,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语言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耐人咀嚼。冰心体:P118“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 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语丝文体(第七章):在语丝周刊上刊载的散文,内容以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为主.内容上“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形式上主张“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在艺

14、术上主要以文艺性短论、随笔为主要形式。文笔幽默、泼辣,时称“语丝体”.分为两大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文,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在现代散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春柳社:P12619072,由中国留学生组织,在东京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主要成员: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搬演了茶花女;改编并演出五幕剧黑奴吁天录,这是中国最早改编的话剧。春柳社在公开发表的演艺部专刊里宣称,他们所要创造的,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以语言、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当时称之为“文明戏。1912年,春柳社成员陆续回国,组成了“新剧同志会”.1914年在上海建立了“春柳剧场”,大张

15、旗鼓地组织职业性演出活动。文明戏:P127“天知派新剧”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与演出模式。因形式新颖和内容贴近现实,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为表达对新剧的夸赞,人人纷纷称之为“文明戏”。欧阳予倩在谈文明戏一文中说:“文明戏的文明二字用热情的观众赠予的美称,以示进步或先进的意思。”天知派新戏:P1271910年底,由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进化团。他们打着“天知派新戏”的旗帜,以血蓑衣、东亚风云、新茶花一炮打响,演遍大江南北.“天知派新戏”是“广场戏剧”的先河.内容上反映现实,具有教化功能,有功利性。形式上不在固定的剧场内演出。

16、民众戏剧社(上海民众剧社):P13119215,成立于上海,汪仲贤首先提议,并联合了陈大悲及新文学界中的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等人。这是“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同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也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理论主张:第一次在中国倡导了民众戏剧的观点;极力主张创作自己的、适合我们社会的戏剧;在舞台艺术方面,要求建立新的戏剧观念、表演技巧、导演制度等;在剧团体制方面,倡导非营业性质,不受资本家操纵,并独立于国家的支配存在,具有艺术实验性质 自由喜悦.19221,民众戏剧社的活动中心由上海转移到了北方,扩建为新中华戏剧协社。上海戏剧协社:P1301921冬1933,是接受“爱

17、美剧”理论的影响,在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演剧团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成员最早有应云卫、谷剑尘等,后来欧阳予倩、洪深加入,增添了活力。19221,民众戏剧社转移到北京后,上海戏剧协社成为南方“爱美剧活动的主力军,直到1933年,长达12年之久。其中洪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女演员登台演出;提出严格的剧场管理制度。洪深是早期中国戏剧奠基人之一。爱美剧:P131汪仲贤在192010,演出箫伯纳华伦夫人之职业失败后,于1920。11发表了优游室剧谈。1921。1提出了“仿西洋的Amateur”,“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主张。Amateur音译成“

18、爱美剧,正式提出了“爱美剧”的理论主张。陈大悲参加上海民众剧社后,受到汪仲贤的启发,也受到学生演剧活动的鼓舞,于1921。4至8月,在晨报上连载了爱美的戏剧长文.1922。3,编译出版了爱美的戏剧一书,对“爱美剧”的兴趣、起因、剧本、导演、表演、舞台艺术设计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与介绍。“爱美剧”理论提出后,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南、北分别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爱美剧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是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小剧场运动:P131132起源于19C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以后风行于英、德、荷兰、俄、美、日等国,这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

19、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它揭开了西方(与日本)现代戏剧的帷幕,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蹈、美术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业余的、非营业性的取代职业的、商业化的戏剧革新运动.倡导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戏剧体制,使中国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科学化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与建立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创造出了“剧场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模式,即“大剧场运动。 第四堵墙:P132强调再现人生的真相,自然的生活的原态:“舞台上的生活,正如你透过一垛墙看到人家屋里那样”,因

20、此,戏剧的最高目的是创造充满真实生命的“舞台的幻觉”:舞台美术追求逼真的、生活化的效果.南国社:P1341926年,田汉与唐槐秋合办“南国电影剧社”;1927年,又将其扩大为“南国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话剧团体,先后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等,开展话剧运动在1928至1929年,多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特色。 革命文学论争:P150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后期太阳社、创造社之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

21、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性质: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结果: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影响: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文艺大众化论争:P152-153“左联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开展了三次文艺大众化的讨论:1930年,“左联”成立前后,提出了“大众化-到工农群众中去”,基本上只是个空泛的口号; 1932年前后,涉及到作家生活

22、要大众化,培养工农作家,重点讨论了采用通俗形式的问题,鲁迅写了论旧形式的采用、拿来主义; 1934年,夏天发生过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讨论,主要针对文言回潮,围绕文字改革,讨论大众语的改革.目的在于缩短文学与群众的距离,多创作大众文艺作品。“两个口号”论争(第九章):指的是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原因: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过程:“国防文学”按周扬的说法,指的是:号召一切民族作家,不问他们的阶层,都来创造抗敌救国的作品。这个口号团结了一批抗日爱

23、国的艺术家.缺点是,有些作品只强调民族矛盾,忽视了阶级矛盾。为了补充“国防文学”的不足,由胡风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鲁迅抱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以“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为总口号,以“国防文学”为具体口号,两个口号并存。但是,因为鲁迅派与周扬派宿来不睦,所以引起了周扬等人的误会,并引发了一场论争。性质: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 下围绕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影响: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自由人”和“第三种人”:P154“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

24、胡秋原, “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胡秋原在193112勿侵略文艺一文中自称“我是一个自由人”,说“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 在阿狗文艺论一文中反对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他尖锐批判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也批评左联。在左联和胡秋原进行论辩时,苏汶著文以“第三种人”身分声援胡秋原,说“第三种人”是“死抱住文学不放”的“作者之群,反对文学上的“干涉主义,要求给作家充分的创作自由.左联和他们开展了关于“文艺自由”的论战.这是一场复杂的论争,一方面,胡秋原、苏汶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另一方面,左联对文艺与阶级、政治有着简单化、机械论的倾向.通过论争,左联也检讨了自

25、己“机械论的和左倾宗派主义的错误。“左联”:P15015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3.2成立于上海。出席成立大会的有:鲁迅、冯雪峰、冯乃超、柔石、蒋光慈、田汉、阳翰笙等。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等,接办和该组了大众文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性质:“左联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明确宣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之一翼。理论纲领:“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的倾向”,并表明要“援助并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做了后来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

26、话,总结了革命文学倡导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指出“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友翼作家的。影响: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1936年春,为了服从旨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左联”解散。剧联:P328、32919308,以上海艺术剧社为基础,集合了辛酉、南国、摩登等进步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在“演剧大众化的口号下,努力不戏剧向

27、大众普及。主要剧团:“大道剧社、“春秋剧社、“光华剧社”、“蓝衣剧团”。强调演剧是“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的艺术、斗争的艺术。”他们突破了话剧只能在都市剧院演出的狭小圈子,开始走向“广场戏剧。中国诗歌会:P27127219329,成立于上海。性质: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等。上海总会有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内容: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主张:反映大众、时代的社会现实; 反映无产阶级的认识。这是一个与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

28、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但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倾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东北作家群:P238形成于30Y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 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

29、罗烽、白朗、李辉英等,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作品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作品有: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社会剖析小说:P237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

30、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京派:P24230Y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沈从文是“京派第一人”,还有周作人、废名、芦焚、林徽因、萧乾、朱光潜等。所以称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品较多地在京津刊物上发表.林徽因、朱光潜组织的2个京派文学沙龙,把北大、清华、燕京几个大学的作者松散地组合起来,具有“学院派”的眼光。几代的京派文人活跃于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这些报刊上。主张:关注人生,但是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世俗化。多数是现实主义手法,也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散文化、诗化。小说特点:创作题材是乡

31、村中国; 追求人文理想,人的尊严,和谐生命的境界; 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讽刺体样式。海派:P247248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集中表现在30Y的上海。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等。特点: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是一种“轻文学”; 过渡性地描写都市。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夜总会、赌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 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新感觉派:P25130Y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小说流派,以现代杂志为主要刊物,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作家为穆时英,

32、被称为“海派大将”,还有刘呐欧、施蛰存、叶灵凤等。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源于20C20Y日本的新感觉派。内容:多表现半殖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是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的生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特点: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即在世俗化、商业化的都市中,极力捕捉新的感觉意象,挖掘心理、潜意识、瞬间体验和感觉,把主观感觉投射到描写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影响: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在形式技巧上翻新花样。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心理分析小说:P252253出现于30Y,以施蛰存为代表,运用弗洛伊德精

33、神分析学说进行创作.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开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表现人物的变态心理、梦幻心理,表现任务的性压抑、苦闷、变态。施蛰存在30年代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代表作品:历史题材:将军底头、石秀、李师师等; 对现代都市女性心理的分析的小说:梅雨之夕、狮子座流星、春阳、善女人行品等,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内容和手法。 现代派:19C末20C初,广泛流布于欧洲。现代派思潮是破坏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思潮运动,它使人们放弃熟悉的内容和形式。它首先是人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或不合理,对知识、理性、个性、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

34、语言本身都产生普遍的怀疑,于是,现代派作家发掘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追求梦境和抽象的瞬间感觉.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想象、意象、通感等。布局谋篇往往颠倒,时间没有了先后顺序,空间也失去了清晰的界线。现代诗派:P27930Y,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Y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的,同时还受到欧洲现代派影响。代表诗人: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路易士、李白凤、金克木等。戴望舒1929年创作的我的记忆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1932。5现代杂志创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冯

35、至主编的新诗月刊出版,扩大了现代派诗的影响,在1936、1937年间达到了创作的极盛期。现代编者概括现代诗派特点: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现代派诗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特点。 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莽原社:莽原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5年,由鲁迅发起和领导,以创办莽原周刊、半月刊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等。莽原以提倡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多发表杂文、散文为特色。鲁迅的著名杂文灯下漫笔、论

36、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及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各篇均发表于此。 未名社:未名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5年),由鲁迅发起和领导,刊物有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等.主要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等。未名社以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创作上以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为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浅草社、沉钟社:浅草社、沉钟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文学社团。主要成员陈翔鹤、冯至等。1922年创办浅草季刊,1925年停刊后,冯至等浅草社同仁和杨晦又成立沉钟社,创办沉钟周刊、半月刊,至1934年停刊.沉钟社文艺思想接近创造社,致力于创作,被鲁迅评为“中国的最

37、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论语派: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性灵小品,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独语体: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P简称“文协”。1938、3,成立于武汉。这是一个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38、,包括了除汉奸以外的各派文艺家。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期间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文协在团结作家抗日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与现实、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孤岛”文学:P从地域而言,是指上海租界,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11上海沦陷-1941。12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历时4年多。“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文载道、周木斋等发表了许多密切联系现实、是非爱恨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

39、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 戏剧特别活跃。业余剧团遍布于各学校、行业.于伶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及上海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注意和民族气节,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七月派和七月诗派:七月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文艺刊物而得名.七月于1937年10月创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停刊,并出版“七月文丛”、“七月诗丛”,1945年后,又出版希望、 泥土等刊物.七月等刊物培育了一批青年作者,小说方面有路翎,代表作有百万字长篇财主的儿女们.诗歌方面以艾青、田间为首(他们后来进入解放区),培育了绿原、阿垅、曾卓、鲁藜、邹获帆、彭燕郊、冀汸、牛汉等一批青年诗人,称为七月派或

40、七月诗派。七月诗派以战斗的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诗为主要形式,是贯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P448449成立:抗战结束以后,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到了北平、天津,继续发表诗作与诗论。同期,南方的杭约赫曹辛之、唐湜、陈敬容、唐祈因成为上海诗创造的“四人核心”,以后又加入了辛笛。1948年,从诗创作中分离出来,创办中国新诗,与北方的穆旦等诗人联合起来,组成中国新诗派,提倡“新诗现代化”,即“新传统的寻求”。主张:中国新诗派的诗歌观念中的一个基本观念:“综合,即“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 强调“诗的思维与语言的根本改造,这集中体现了中国新诗派诗

41、人的反叛性与异质性。他们的“现代诗”的定义:“现代化的诗是辨证的、包含的、戏剧的、复杂的、创造的、有机的、现代的”,“现代诗接受了现代文化底复杂性、丰富性,而表现了同样的复杂与丰富”。当代文学 政治抒情诗:P149-150 是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在这种诗体中,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身份,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思潮的评说与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是强烈的革命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这种诗体,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加以铺陈。代表诗人:郭小川、贺敬之。“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赵树理

42、等山西作家因创作上有某些共性而被称为“山药蛋派”。马烽、西戎等的共性:地域: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作品写的也多为山西农村生活; 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主张在生活中“不作旁观者”; “写实”的风格,作品的思想、形象,来自“当前生活的底层”; 重视故事性、语言通俗。新生代诗歌 :“第三代诗人”或曰“新生代诗人”、“后新诗潮”的集体亮相是在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以“现代主义诗歌大展”的方式集中介绍了由100多名第三代诗人分别组成的60余家自称诗派及其实验诗歌代表作品,如南京的“他们”,上海的“海上诗群”,四川的“莽汉主义、“非非主义”、“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等等.内容上,反英

43、雄、反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 艺术上,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原生态口语化倾向构成了对新诗潮经典性的意象语言规范的颠覆。第四次文代会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

44、的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复苏期的发展态势,是与这一阶段里一系列文艺观念的基本问题和创作中具有倾向性问题的热烈争鸣连在一起的。这些争鸣活动,既是理论界对新的创作成果的及时评价,又是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和升华,真实地记录了文艺观念拨乱反正的历程. 反思文学: 还是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如王蒙、李国文、从维熙、张贤亮、方之、高晓声等,就率先突破了一般地提倡“恢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口号的局限,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 茹志鹃于1

45、979年2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寻根文学: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创作, 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综览寻根小说,这一批作家对自己所寻的根”究竞是什么,”文化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等并不甚了然,其对根或文化的态度也较矛盾,概括地说大致有

46、这样三类:一是持肯定态度,代表作主要有阿城的棋王。二是持否定态度,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三是持辩证态度,代表作有冯骥才的神鞭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杨炼、芒克、方台、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

47、诗歌宣言。朦胧诗迅即成为一段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先锋小说: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初露潮头,这便是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1984)、冈底斯的诱惑(1985)和西海的无帆船(1985)等小说为肇始的“先锋小说”潮流。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当下”的创作,以及作为本世纪文学发展进程中层后一次功利主义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