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第期品艺术 作者简介蔡阗阗,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东营市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基于“互联网”的儿童美育策略蔡阗阗 摘要“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随着家长对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儿童的审美素养值得关注。基于当前儿童美育重视技能技巧的传递、忽视儿童的审美感知和将美育作为智育的途径的现状,本文从提升教师审美素养,更新美育观念、构建互联网美育教学平台和尝试美育场馆线上美育新形式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关键词互联网美育儿童 基金项目 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基于 互联网 的儿童美育实践
2、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指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 互联网 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关系个人幸福和国家未来。年教育部颁发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领域提出指导要求:“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
3、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年颁布的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探索如何将岁儿童的美育与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结合值得关注。二、岁儿童美育的现状(一)重视技能技巧的传递教师过多地关注艺术技能的传递,儿童没有太多的时间感受艺术作品本身的美育价值,美育活动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很多幼儿园老师在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时,只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完成任务,没有自己的创新,仅限于让儿童“完成”作品,常常是教师示范,儿童机械模仿,没有启发儿童自己的想象力。甚至会因为要向家长证明儿童在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
4、代替儿童“完成”作品。美育重视人的内心感受,陶冶情操和心灵,不仅能丰富人的审美体验,对人的胸襟、气质和言行也有很深的影响。腾守尧认为审美知觉不是知识的判断,不是科学的归类,而是需要透过事物以达到对自身情感表现性的把握。如今幼儿园的美育活动内容和形式过度僵化,教师过多强调通过技能的再现让幼儿模仿教师的手法,忽视儿童自身审美体验的获得。技能技巧的机械灌输,特别是以模仿得“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艺术作品的标准,扼杀儿童创造力,影响审美知觉的养成,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忽视儿童的审美感知儿童作为审美主体,需要与审美客体在感知、理解、想象、创造等过程中相互吸引、相互促进,不是简单的单线性审美因
5、果链条式反应,而是需要在接受美育的过程中投入自己或沉醉,或享受,或悲伤的情感。岁的儿童处于“符号认知”阶段,没有办法像艺术家那样准确定义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却有着很强的艺术审美天赋和感受力,很容易将自蔡阗阗基于“互联网”的儿童美育策略己所见到的直观形象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并运用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加工再创造新的形象。现在的幼儿园美育中,教师大多将儿童视作被动的学习者,美育教学活动脱离儿童的年龄、兴趣和心理发展特点,只是简单地将自己掌握的相关美育知识灌输给儿童,忽视儿童自身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美育变成了简单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儿童失去了思考、感受、涂鸦、想象的主动权,审美能力的培
6、养成为一纸空谈。(三)将美育作为智育的途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都可以作为美育活动的场地,户外踏青、社区活动、游学活动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美育旨在通过审美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培养儿童的直觉、想象等感性能力,在拓宽儿童知识视野和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丰富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儿童的审美素养。很多教师对美育的认知不全面,把美育作为儿童德育、智育的从属,强调美育的辅德和益智功能,缺乏审美素养,忽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认为美育就是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对艺术作品背后深含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知之甚少。还有教师把艺术作品分割为各自独立的部分,重视所谓的艺术活动中包含的“概念”和“理论”,忽视对作品整体意
7、蕴的感知和体验,使得艺术作品成为与儿童生活不相联系的纯“知识”,不能用独立、正确的审美态度来感染熏陶儿童,儿童不能从美育活动中获得审美感悟。三、基于“互联网”的儿童美育实践策略(一)提升教师审美素养,更新美育观念教师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接触最多的人,担负着帮助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儿童心理尚未成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尚未形成,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明确美育活动对儿童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改变重智育轻美育的观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和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涵盖了儿童在艺术领域所能达到的水平,教师要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美育活动的教学目标,针对幼儿园小、中、大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分解
8、美育目标,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选择美育活动的教学内容。“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注重内在美,了解新时代最新的文化动态,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体验。例如可以在普遍意义上重智育的教学活动中挖掘美育内容,利用绘本开展环创活动。高质量的绘本巧妙地借助艺术构思将启迪人性的故事情节进行铺排陈述,其所蕴含的丰富艺术价值能给予幼儿强烈的美感体验。(二)构建互联网美育教学平台互联网时代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学校传统的教育形式也伴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更新开始向更多元、更开放、更便捷的方式迈进。作为学校美育对象的“后”“后”的儿童,更关注自我感受和自我体验,思维方式更新颖、开阔
9、,基于“互联网”的儿童美育活动应在更智能化、个性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传播范围广、涵盖资源多的优势。杨文悦利用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和家庭、社区相比,幼儿园能更系统、科学、高效地开展美育活动。幼儿园可以建立互联网美育的教学平台,尝试美育实践新模式,随着课程游戏化、民间游戏、生态教育等等理念在幼儿园的渗透,幼儿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家园共育的机会,整合家庭、社区的资源,通过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挖掘美育资源,利用公众号及短视频平台,搭建具有自身幼儿园特色的“互联网美育平台”,让儿童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接触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游戏活动中的美育。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
10、游戏冲动是人的一种艺术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收获。在游戏中,儿童会通过各种感官接触世界,发现美、品味美。丰富多彩的游戏会拓宽儿童的思维深度,在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中丰富儿童的审美认知,获得游戏中独有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搭建“游戏活动中的美育”线上资源板块,首先向家长宣传美育知识,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鲁迅先生曾说过文学家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先认识斧锯;军事家的孩子先会摆弄刀枪。家长重视美育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美育活动,会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效果,提升儿童的审美感知,这对儿童形成自己的审美体验极其重要。其次,帮助家长理解
11、游戏中的美育价值。幼儿园可在“互联网美育平台”上传班级的日常游戏、活动,并着重把其中蕴含的审美蔡阗阗基于“互联网”的儿童美育策略教育价值发布至平台,帮助家长理解游戏中独有的美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锻炼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共情能力,还可以获得美学上的熏陶。幼儿园也可以发掘包含美学价值的亲子游戏并上传到“互联网美育平台”,帮助家长与儿童在家里获得审美体验,当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审美体验时,家长不要过多进行干预,让儿童在日常游戏中提升审美素养。再次,指导家庭亲子游戏审美教育,帮助家长科学把握审美教育时机,例如可以准备卡纸、海绵纸、彩泥、彩色布料、水粉颜料等,让儿童装扮自己的
12、玩具屋,既可以获得装扮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又可以体验色彩搭配和空间构图的独特美学价值。教学活动中的美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儿童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没有考虑到家长也是儿童美育课程的一部分,家长无法正确地理解课程核心以及课程的教育目的,从而导致美育活动开展不充分,与课程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互联网时代,幼儿园可建立“互联网美育平台”,丰富美育资源,教师要对美育课程的内容进行筛选,挑选适合儿童与家长共同学习并便于在线上开展的美育内容,以“尊重天性、培养兴趣”为指导思想,内容有趣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教师需要着重挖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用学前儿童可以理解
13、的语言进行讲解,探索儿童亲身操作的方式,录制美育活动视频,上传至幼儿园的“互联网美育平台”。例如音乐活动欣赏世界名曲,教师首先讲解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帮助儿童理解音乐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快慢,发动家长搜寻同种类型的曲子,与儿童共同欣赏,启发儿童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动作或语言或表情进行,与经典进行“对话”,并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美育平台。将“抽象”的美变成“具体”的美,使儿童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将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家长可以借助幼儿园的“互联网美育平台”,打破时空界限,陪伴儿童利用在线美育课程资源板块的多媒体资源,借助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观看、欣赏、操作,丰富儿童的审美体验。(三)尝试美
14、育场馆线上美育新形式文化馆、剧场、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场馆作为社会美育的途径可以从各个方面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前几年的新冠疫情,各个场馆的公众号纷纷发布闭馆或者减少入馆人数的公告。这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是社会美育资源的缺失,对于场馆来说,是自身功能发挥的极大障碍。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可为美育场馆提供在线游览的新功能,将场馆里的实物展示“搬上”云端,借助数字化的展示方式,拓展线上新型美育模式,实现智慧场馆,对于弥补现场社会美育的缺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各类美育场馆可以借助“云上”平台,建立公众号或开发手机 ,将讲解语音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云体验”。比如家长可通过手机“云上文化
15、馆”“掌上博物馆”“线上剧场”带领儿童领略文化与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享受,展现生活乐趣,丰富家庭生活。通过 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化、可视化、信息化将展品活化,实现展厅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增加观展的趣味性,以吸引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沉浸在艺术、人文、自然与科技碰撞的互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把机械、被动的接受式体验变成主动思考、自觉参与的行为模式。【参 考 文 献】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彭丽媛幼儿园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本土化问题研究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杨文悦,曾彬 当前幼儿园美育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教育导刊(下半月),()张玉能 席勒审美人类学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繁仁 美育十五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南岭“后疫情”时代美术馆社会美育数字系统构建公共艺术,()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