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者感知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印象(Image),这种印象可以反应在很多方面。不过从营销的角度而言,消费者感知的结果常常表现在认知的价格、品质、风险与定位等几个部分,而这也是营销人员所应该特别注意的部分。感知(感知(PerceptionPerception)是消)是消费费者者进进行行选择选择、组织组织及解及解释释外界的外界的“刺激刺激”,并,并给给予有予有意意义义及完整及完整图图像的一个像的一个过过程。程。消消费费者每天都会面者每天都会面对许对许多的多的刺激,刺激,这这些刺激包括商些刺激包括商业业上上的刺激(例如广告、价格或的刺激(例如广告、价格或推广活推广活动动等等)和非商等等)和非商业业上上的
2、刺激(例如新的刺激(例如新闻报闻报道、流道、流行的行的讯讯息伙同被群体的消息伙同被群体的消费费示范等等)。在示范等等)。在这这么多的刺么多的刺激中,有些刺激消激中,有些刺激消费费者会加者会加以以处处理,而有些刺激消理,而有些刺激消费费者者会予以略会予以略过过。1.消消费费者在者在购买购买手机手机时时会受手机的定位、品会受手机的定位、品牌广告、牌广告、产产品的价格、品的价格、产产品的品的质质量、量、产产品的品的功能、功能、产产品的售后服品的售后服务这务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几个方面的影响;同同时时消消费费者的者的爱爱好、好、年年龄龄、性、性别别也是影响也是影响消消费费者消者消费费的一个重的一个重要因
3、素。要因素。2.手机品牌的地位是让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感知”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步步高音乐手机的定位是放在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这一消费群体上,所以它的产品走的是潮流路线手机品牌定位手机品牌定位3.手机的广告手机品牌的知名度是影响手机销售量的重要因素,而广告是打响手机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手段。4.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不过消费者不一定能够以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产品的品质,真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往往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主观认知。消费者往往会用许多信息的线索来认知产品的品质,这些线索有内在的线索,也有外在的线索。消费者所常使用的产品内在线索,系指产品本身实际的属性,这包括功能、颜色、口味、
4、气味、外形等等。消费者所常使用的产品外在线索,系指产品本身以外的属性,这包括价格、品牌、制造商、零售商、参照群体的评价,甚至产地等等。5.现在我国的手机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现象的品质和厂商的有所不同。新增加功能的手机不断地开发出来,但是消费者的心理却并没有随之变化。6.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消费者认知的手机品质,主要考虑内在的线索因素。目前关于手机产品本身以外的价格、品牌等外在的线索研究已经相当多,但是缺乏消费者对手机产品本身的认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上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设计为了消费者的产品认知的测量,本文使用由陈述句构成的量表。陈述句量表通常消费者行为研究时使用。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5、设计陈述句量表。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消费者的手机认知。测量工具采用问卷方式,分别用来测量消费者认知的手机的属性,利用 Likert 量表,每个句子有5个刻度,分别代表被调查消费者对每一句子的反应情况。问卷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测量消费者的手机认知的陈述句组成。第二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的个人资料情况,其中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第一部分,消费者的手机认知的测量指标从以前的研究中挑选,包括以下的8个属性:基本属性、附加属性、沟通渠道、便利性、流行性、象征地位性、娱乐性和障碍。这8个属性按陈述句量表测量的句子有25个(见表1)。这25个句子有些选自前人对韩国手机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工具。选择这些句子的标准
6、有两个,一是在以往的研究中用过;二是与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方式密切相关。7.研究结果及分析收集的资料来自上海市的18岁以上的消费者。调查进行的时间是2010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街上随机拦截的方式进行。经过问卷调查后,排除填写明显不正确的和无效的问卷14份,总获得了264份有效问卷。我们的样本有 54.2%是女性,45.8%是男性。样本的年龄结构是1825岁之间44.7%、2635岁之间28.8%、3650岁之间18.9%、50岁以上为7.6%。消费者的手机认知分析调查的数据中对25个测项进行了聚类分析,25个测项分成四类。按照聚类分析结果,重新组成上海消费者认知的手机属性(见表2)。聚类分
7、析的结果与原先的8个维度不一样,因为先行的研究时在韩国做的,而本调查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两个国家的人们对手机的认知有所差异,这是文化差异和手机使用习惯的差异导致的。8.第一类是手机的基本性能,消费者对这类的认可度很高,其平均值是3.896。第三类是消费者是否认为手机是一种障碍,上海的消费者不认为手机是障碍,而且也不认为手机是奢侈品。附加属性,这个维度的测试结果大致分两块。一是第二类 手机的基本附加功能,包括手机的显示时间功能、闹钟功能等。消费者对这项功能比较同意。还有消费者看成手机是一个办公用具。二是第四类 手机的更进一步复杂的附加功能,包括手机的拍照、mp3和游戏等功能。手机能代表个性与身份
8、这个测项也属于第四类。这说明消费者对这两个方面的想法是相同的,同意手机是照相机、mp3的消费者也同意手机代表身份,或者说认为手机是代表身份的消费者偏好多功能手机。消费者对第四类的认知很低,其平均值是2.706而已。9.不管什么年龄都对基本属性和基本附加功能同意,但是对障碍和其他属性方面不太认可。不过越年轻对其他属性的分数越高、对障碍的分数越低,所以1825岁之间的接受手机的新功能的可能性更高。年龄段分两段,1835岁之间和36岁以上之后,再分析结果,就发现两个年龄段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年轻的一代,也就是1835岁之间的消费者赞同手机能表现出个性(V12)、身份与手机是时尚(V16)。反而年龄3
9、6岁以上的消费者更喜欢手机原来的功能,他们把手机看成沟通手段。不同年龄之间差距最大的测项是“手机只能打电话就行(V6)”,它的总平均值是2.73,但是1835岁之间的消费者对这个测项的分数是只2.55而已,36岁以上的对此分数是3.4,基本上同意这个测项。这结果跟上面提到的相吻合,36岁以上的消费者比较重视手机原来的功能。年轻的消费者不认为手机只能打电话就可以,因为他们使用手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发短信”。年龄对手机的认知的影响10.被调查者所在的行业分布很分散,被调查的行业总共17种,一个行业的样本平均数只有15.5。所以不能很确切地说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对手机产品认知上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不同行业 学生、传统加工业和金融业,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在金融业的消费者对手机的通话质量(V5)分数比其他行业高,而且对手机能代表个性(V12)的测项也比较高的分数。在传统加工业的消费者对手机是跟外界联接的手段(V14)测项分数很高。学生对手机的认知是和总体平均差不多,只是对办公用具这个测项分数明显低。职业对手机的认知的影响11.1324谢谢观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