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 论一、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持、提升和传播,人们逐步产生了政治、军事、伦理、经济、历史、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但是尚未分化成为独立的学问。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的前提,“天启真理”至高无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的自主意识。资本主义的出现呼唤着理性的觉醒,文艺复兴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要求人们对抗神权,以人权取代神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主义成为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
2、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实证性方法扩展到人文领域,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了社会人士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人士的一种重要思潮。(二) 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
3、学观、技术观。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一定地位作用,但因狭小生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一旦踏入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心主义。2.19世纪中,马恩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吸收人类数千年的思想认识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
4、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并科学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据此说明政治、法律、哲学和宗教观点,即用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样,唯心主义就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被驱逐出去。达尔文:自然界的规律马克思:社会历史的规律。4.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认识视野应该“从天上回到人间”,聚焦于现实生活。因而,认识的出发点应该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生产和生活是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由此才
5、产生了生产关系、交换关系,产生了市民社会、国家关系和意识形态。“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论费尔巴哈的缺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列宁论唯物史观的意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最大成果”“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么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6、”列宁(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具体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构成一个科学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原则和合理途径,并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
7、人类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和社会,以理论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更新不断达到对人类社会本来面目的真理性认识,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标准;历史观上,坚持生产力标准;价值观上坚持人民利益标准。2.主体性原则:从人追求真善美的内在要求出发,在真理性认识、公正性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认识与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系统,期间各种现象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因而主张把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统一的大系统中,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考察人类社会的运动,把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
8、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放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放在与其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中去认识去理解、去评价。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5.发展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各项社会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而主张,在社会运动中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因和条件,全方位勾画社会有机体立体和动态结构,以对现实的把握为基点,不但要回溯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还要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三、坚持和发展
9、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积极推动其与时俱进,是自觉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要求,是深化社会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兼具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严格的科学性,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人与群众等范畴的关系,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为
10、人们正确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二)正确对待西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以及结构功能主义等不同流派。1.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构建人文社会研究方式和体系。2.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否认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4.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5.
11、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与机制。(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展现出自己所特有的开放性。我们应当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直面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种理论和方法,深入探索和研究之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经济全球化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深刻的改变了当今世界的面貌,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大变化。面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
12、中国的新发展,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缜密的思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2)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3)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总之,实践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二)
13、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1.理论的价值能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实践的发展。2.理论工作者“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
14、代的发展相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师弟啊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于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1.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毛泽东
15、2.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且要有社会担当意识、历史责任意识,重视研究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问题的挖掘和确认比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对一个决策者来说,用一个完美而优雅的方案去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比用较不完整的方案去解决一个正确的问题大得多。” 美J.S.利文斯顿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思想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提出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科学文化实
16、践中来。“一个新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邓小平2.怎样总结与概括经验?(1)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吸取失败的教训:只有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举例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两起两落胜利经验形成毛泽东指导思想)(2)既要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现实的经验,才可以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总结经验的任务,在于经过思考,将感性的经验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在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
17、究的结果总结经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的自然界和历史时才是正确的。”恩格斯2.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要求,坚持观察的客观性,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而不附加外来成分。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定义或者主观想象出发,而应当从实际出发。“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
18、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恩格斯2.怎样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
19、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列宁搜集资料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主要的和次要的、越丰富越好。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总和,抓住本质,抓住规律,抓住全局。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一)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毛泽东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20、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确定性的含义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不能以本本论是非圣人、权威长官意志自我感觉(2) 不确定性的含义不能立即证实 具体的 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的或证伪一个理论3.二者的关系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时间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统一起来。凡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的加以坚持,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就坚决的加以纠正,凡
21、是尚未被证实或者伪证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既要防止主观盲目化又要防止思想僵化。“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墨子.贵义“万物纷纭,则悬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汉)扬雄(孔子的观点亦非)“万世之至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明)李贽“凡是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并使我们获得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美)詹姆斯诸客观标准“谚云:百闻不如一见,未经目击,而以口舍争,以书数传,虽唇焦笔秃无益也”。徐光启集卷8,日食分数非多略陈义据以待候验疏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英国谚语“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22、,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FactsActiona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中国谚语(二)在实践中发展真理1.实践不但是认识的来源,还是认识,包括真理性认识的动力。(1)实践不断提供新经验供人们进行总结;(2)实践不断提高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供人们利用;(3)实践还不断提高着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象,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的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每一时代人们的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东西,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东西多得多。”恩格斯(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与迷信是相
23、对立的,坚持科学就必须破除迷信。“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就不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毛泽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科学精神,否则就会丧失方向、迷失方向,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吧自己的思想认识从哪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
24、会科学工作者:1.尊重本本,但不本本主义;2.尊重别人的经验,但不照搬;3.尊重自己的经验,但不固执己见。加以分析 独立思考 择其是者从之 其不是者不从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与“从实出发,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第二章 社
25、会系统研究方法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一)生产力系统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2.生产力的构成A.劳动者;B.劳动资料(以劳动工具为主);C.劳动对象经典论述“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劳动者是)“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马克思(二)生产关系系统1.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构成(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相互关系(3)产品分配关系3.生产关系三要素的作用(1)指归谁占有,由谁支配决定着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通过人与物的关系反映人与人
26、的关系,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2)指所有者与劳动者及不同分工的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3)指社会产品归谁占有,由谁支配。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本质与特征,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三)上层建筑系统1.上层建筑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2.上层建筑的构成(1)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制度构成。(2)思想上层建筑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由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形式。3.两部分的关系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又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思
27、想和政治制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政权是核心力量。(四)人口系统1.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2.构成要素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3.人口因素的作用(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2)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社会发展水平就要受到制约;(3)人口增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五)自然环境系统1.自然环境系统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2.构成要素(1)自然资源(2)气候条件“在文化初期,第一类
28、自然富源(提供生活资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提供生产资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马克思(1)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等。(2)气候是长时间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一般状态,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内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一)社会有机体1.“(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马克思2.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含义:(1)社会是由各相关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2)社会系统处在自我运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3.社会各主要构成要素的作用(
29、1)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3)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整体。(二)经济社会形态1.社会形态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按照一定的结合方式而构成的体系。2.社会形态的类型(1)经济社会形态(2)技术社会形态3.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生产关系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地位。“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
30、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三)技术社会形态1.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2.按生产力水平,主要可以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3.按产生结构来划分,大致有: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4.技术时代和经济社会时代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社会,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既要勇于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又要大力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一
31、)整体性原则“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城市本身的单纯存在与仅仅是众多的独立家庭不同。在这里,整体并不是由它的各个部分组成。它是一种独立的有机体。”“(协作是)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如果我们把数学上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这一原理应用于我们的主题上,那就是大错特错了。”马克思(二)结构性原则1.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2.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3.马克思
32、研究社会规律时,非常重视社会结构的变化如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就使社会划分为不同形态,是社会结构的变化直接表明了社会形态的变化。(三)层次性原则1.层次是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2.系统和要素(子系统)的划分是相对的。在系统的任何一个层次上,都有组成它的要素(子系统)不具备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因而,每一系统功能的涌现,都不是构成它的要素的性质与功能和简单相加。所以,不同层次的系统有各不相同的活动规律。3.科学研究既要研究既要研究各层次系统的共同规律,还要研究各层次系统的特殊规律。4.社会科学研究既以社会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所有社会系统的共同规律,更要研究不同层次社会系
33、统的特殊规律,才能发挥社会科学研究最大功能和整体效应。(四)开放性原则1.系统的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属性。2.正是开放,才使系统得以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如果开放性造到破坏,系统结构就会混乱无序,直到最终消亡。3.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每一个系统与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可以看到事物的全貌,通过了解它的过去,更好的判断的它的现在和预测其未来,从而发挥社会科学研究在认识社会和引领时代的功能和作用。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1.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社会矛盾
34、存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1)政治领域:国家、民族、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以及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2)经济领域:生产与消费、投入与产出、计划与市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社会领域: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精英与大众;(4)文化领域:不同的意识形态、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2)社会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1)社会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每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和矛盾运动;(2)社会过程与阶段的不同,只是矛盾类型、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而非有无矛盾的不同,无矛盾地境界,只是一种幻想;2.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
35、的发展,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二)社会的基本矛盾1.社会矛盾系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体现在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决定着社会性质与面貌,规定着社会发展方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首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然后经由生产关系变革和上层建筑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形态的运动。所以,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经
36、由矛盾解决再到基本适应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只是同旧社会相比,矛盾性质与解决的方法不同而已;2.而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改革既是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为前提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3.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同样是以正视矛盾解决矛盾,进而充分发挥社会矛盾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为前提的。只是和谐社会中的矛盾不是处于相互折损的状态,而是处于相互助益的关系之中。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一)不同领域(事物)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领域的特殊矛盾构成某一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如果不
37、重视研究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事物的特殊本质,无从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动因,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特殊领域,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1)哲学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经济学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投入与产出生产与消费(二)(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过程。如,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大过程。其中,每一过程都包含有不同于他过程的主要矛盾,它规定了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人类社会的每一过程往往又都包含若干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阶
38、段上,虽然社会其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都没有变化,但被它们所规定或影响的非根本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有些激化了,有些暂时或局部解决了,有些消失了,有些矛盾产生了,因此,同一社会过程才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来。(三)(特定阶段上特定事物的)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社会矛盾系统中,不同矛盾及同一矛盾两个不同方面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1.其中,有的矛盾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有的则居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后者是社会的非主要矛盾。2.而同一(社会)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有的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则居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
39、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4.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会弹钢琴,反对单打一;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安排;既要抓住重点,还要兼顾一般;不能只抓一点,不计其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四)性质和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种社会矛盾中,其性质和解决方式也各不相同:1.有的矛盾是根本利
40、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表现为激烈的冲突,通常只能采取对抗的方式加以解决;另一些则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不表现为激烈的冲突,通常可以通过非对抗的形式解决。前者是对抗性矛盾,后者是非对抗性矛盾。2.在社会主义社会,就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也是两种性质和解决方法不相同的矛盾:前者主要通过专政的方法解决;后者则应视具体情况,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民主的方法、利益调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去解决。三、阶级阶层分析与利益分析方法(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1.追求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始动因。2.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社会革命和改革都是一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利益矛盾一
41、定程度的解决。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也无不表现为具体的利益矛盾。分析研究各种利益矛盾,探求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的途径,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3.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要求:科学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分析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群体)的形成过程、经济地位、政治主张、力量对比以及变化趋势;研究建立完善的利益评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4.利益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与人类社会历史相伴始终。社
42、会主义社会,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利益矛盾不复存在,但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局部利益、暂时利益的矛盾仍然存在,利益关系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待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利益分析方法仍然是认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1.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阶级矛盾,利益矛盾是阶级矛盾的根源,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马克思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的基本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求:科学分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由其阶级利益所决定的政
43、治立场、政治主张及其思想倾向,分析各阶级的差别、矛盾、斗争以及阶级力量变化的趋势,分析各种社会思想的阶级实质,揭示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3.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阶级分析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江泽民(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1.阶层的含义(1)同一阶级内部按照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相关标准划分成的社会群体;(2)是按某种特定标准如谋生方式、从业范围、社会地位等而区分的不同社会群体。2.同一社会阶层的人,由于相近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谋生方式和从业范围,会产生共同
44、的利益诉求、利益关切和利益驱动,而不同社会的阶层的人,由于利益诉求、利益关切、利益驱动的差别,便会造成阶层之间的矛盾。3.社会科学研究中,不仅要进行阶级分析,还要进行阶层分析:要求分析各阶层的经济地位、思想状况、政治主张、利益诉求,分析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力量对比及其变动趋势,分析社会阶层的现状、历史及其社会影响,寻求有效化解其利益矛盾与冲突的途径与方法。4.阶层分析,一定意义上,就是社会阶层中的利益分析,是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只有把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观察和正确认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和现状,为认识各类社会现象、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提供必要基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
45、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凡是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有限的、有始有终、不断变化的具体事物,构成了无限的、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我们周围的世界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
46、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恩格斯(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阶段,社会面貌总体说来是稳定的,表现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质变、飞跃,新质代替旧质,渐进性过程“中断”,表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所以,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只有不间断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毛泽东:实践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不同的两个时期,如何看待?(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新事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