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497.35KB ,
资源ID:27317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731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分类培养视域下1+X证书制度推进策略_刘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分类培养视域下1+X证书制度推进策略_刘锐.pdf

1、第 25 卷 第 2 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ol.25 No.2 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r.2023 收稿日期:2022-11-14 基金项目:浙江省“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 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类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JG20190943);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分类培养视域下的 1+X 证书制度校本实践和对策研究”(XJZD2003)第一作者简介:刘 锐(1982-),男,浙江天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和数字化改革。分类培养视域下 1+X 证书制

2、度推进策略 刘 锐1,张作为2(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摘要:1+X 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X 证书是对学历证书的补充、提升和扩展,旨在培养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难复合、产教融合难深入、教学实施难落地的困境。针对困境提出了以分类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政企校共同体为载体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推进三教改革,确保 1+X 证书制度的有效落地。关键词:分类培养;1+X 证书;三教改革;数字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

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23)02-0077-06 一、1+X 证书制度逻辑起点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 证书制度是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制度设计1,该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为了培养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希望通过该制度深化三教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1 是指学历证书,隶属于教育系统,

4、具有基础性、主体性作用,是教育系统内为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学习者颁发的文凭,是对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从业者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引导性、补充性和拓展性的作用,是由政府授权、认可的机构按照既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对学习者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和鉴定,为通过考核者颁发的凭证2。该制度的逻辑起点以及覆盖面决定了该项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该制度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策制定主体、政策实施主体和政策对象。政策制定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负责政策的制定和指导,对工作推进质量和成效进行监测

5、和评估;政策实施主体主要包括培训评价组织、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负责证书及标准开发、考核,证书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等具体工作推进和落实;政策对象是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等学习者,通过培训、考证获取证书3。二、1+X 证书制度实施困境 目前已经分四批发布了303家评价组织的447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有5600多所院校参加 1+X 证书制度试点4,1+X 证书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困境。DOI:10.13970/ki.nbjyxyxb.2023.02.00378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一)人才培养难复合 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 1+X 证书制度的重要目标,实施 X 证书,是

6、为了更好对接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接生产服务一线关键岗位、对接就业市场需求,是对学历证书的补充、提升和扩展。补充是指对学历证书的查漏补缺,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可以通过 X 证书的时效性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补缺;提升是指对学历证书的纵向深化,学生可以通过考取更高级别的 X 证书进一步强化知识、技能和素养;扩展是指对学历证书的横向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考取其他职业领域的 X 证书,进一步掌握其他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以拓宽就业领域,扩大就业机会1。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对接单一证书、单一级别或单一领域的证书,出现“补充有余而提升和扩展不足”的状况,与 1+X 证

7、书制度设计的初衷不一致,更无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二)产教融合难深入 1.氛围缺失:“政、企、校”协同难。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将校企合作简单化为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这种片面、不正确的认知降低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各主体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缺少“管、奖、惩”具体制度,对各主体缺乏约束力,造成产教融合氛围缺失,“政、企、校”难协同的困境。而 1+X 证书制度是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相关培训评价组织主动制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破解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难的问题,必须建立紧密性的“政、企、校”三方协同机制,才能确保目标有效达成5。2.手段缺乏

8、:“岗、课、证”融通难。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与产业需求缺乏沟通平台,课程无法及时响应产业变化与职业发展需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产业的需求,与 1+X 证书制度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去甚远6。而“岗、课、证”融通是 1+X 证书制度实施的基础,要求企业岗位的职业标准、院校的课程标准、行业的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相互融通,生产过程、教学过程、认定流程相互融通,企业考核形式、课程评价方法、证书鉴定方式相互融通7。(三)教学实施难落地 1.教学团队适应难。X 证书代表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其内容更加凸显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团队存在校

9、内专任教师来源单一、双师素质不够,企业兼职教师缺乏保障、教学参与度不够,无法适应 X 证书育训并举的要求。2.教学内容更新难。教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1+X 证书制度对教材的时效性、开发性提出新要求。而目前职业教育的教材以传统纸质教材为主,教材开发缺乏对工作岗位的现状、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教材编写缺乏企业能工巧匠的参与,教材组织形式缺乏创新,使得教材无法支撑 X证书的需求。3.教学模式创新难。课堂教学实施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而目前职业院校的课堂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没有呼应产业发展需求,

10、没有适应产业数字化新形势,没有运用数字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制约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8。三、1+X 证书制度推进策略(图 1)(一)以分类培养为导向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和招生录取模式多元化趋势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方面仍存在统一性过多、多样化不足等问题,有学者提出“基本型+提升型”的高职教育分类人才培养目标,即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本型”培养目标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职第 2 期 刘锐等:分类培养视域下 1+X 证书制度推进策略 79 业发展目标、个性特长等,提出了技师型、复合型等“提升型”分类培养目标,制定相适应的

11、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产教融合等,构建了基于“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尊重选择、多样成才”的培养模式及其解决路径9。为更好地把 X 证书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帮助学生考取不同的 X 证书,以分类培养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重新梳理基本型、技师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志。基本型是指学生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专业基本理论、实践操作技能、岗位职业能力等能够达到专业教学标准的合格质量水平要求,并考取本专业领域对应的 X证书(中级),基本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实施技师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技师型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就某一专业领域达到熟练、高超的技术水平,具备岗位职

12、业能力“一技之长”,其技术水平或得到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考取本专业对应的 X 证书(高级),能够体现其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水平;复合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所有课程基础上,根据自身爱好或职业发展规划,跨专业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考取其他专业对应的 X 证书(中级),形成一专多能职业能力。(二)以政企校共同体为载体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针对 1+X 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氛围缺失、手段缺乏和制度缺位等问题,通过职教集团等政企校共同体构建“政、企、校”三方协同机制、“岗、课、证”三者融通机制。1.基于职教集团的“政、企、校”三方协同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开放式新型关系,

13、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实现院校对接产业行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企业岗位的三层对接机制,不断满足产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宏观(学校)、中观(学院和专业群)和微观(专业和课程)三个层面打造政校企命运共同体,完善“管、奖、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发展机制,营造“政、企、校”三方协同的氛围。2.基于学徒制的“岗、课、证”三者融通机制。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等政企校共同体优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探索“岗、课、证”三者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和产业特点将构建

14、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构建校企“双导师”育训体系,完善基于“双身份”招生招工方案,构建“岗课证融通、能力递进”的“双体系”课程结构,健全基于“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需求的管理制度,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三)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推进三教改革 针对 1+X 证书制度下教学团队适应难、教学内容更新难、教学模式创新难等问题,以数 图 1 1+X 证书制度推进策略 80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 字化改革为手段推进三教改革,实现 1+X 证书制度对时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1.以数字化能力为突破优化教学团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只有构建与时俱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才能有效破解

15、教学团队适应难的问题。(1)专兼结合优结构。教学团队既要熟悉专业教学标准又要了解 X 证书等级标准,既要掌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又具备 X 证书的培训能力和鉴定能力,因此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快速提数量、优结构的有效途径。第一是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将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建立激励制度引导专任教师主动了解技能等级鉴定标准,尽快完成教师、培训师、考评员、技能鉴定师等多种角色转变10。第二是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建立政企校三方协同的教师互聘共用制度,加快兼职教师选拔、培养,选择思想素质过硬、熟悉技能等级鉴定的能工巧匠,参与

16、X 证书的育训、鉴定等工作。(2)研训结合促质量。X 证书的生命力能体现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把握产业和教育的数字化发展规律,开展研训结合是教学团队促质量、蓄能量的有效途径。第一是针对专任教师开展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将专任教师选派到培训评价组织,学习 X 证书技能等级标准及其教材、资源的开发建设,X 证书的考核和鉴定11。第二是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将兼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纳入院校的师资培训计划,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融合创新能力,确保兼职教师的发展活力。第三是提升教学团队的数字化能力。面向专兼职教师启动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确保教学团队适应数

17、字化改革升级的需要。2.以在线课程为突破完善立体化教材。教材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要兼顾课程教材和培训教材的需求,还要协调专业知识的稳定性和内容迭代的时效性。教材的开发既要遵循专业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又要符合 X 证书的考核标准要求体现补充性和拓展性,帮助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证书鉴定考核,获得相关专业的 X 证书 12。(1)课程教材与培训教材相融合。课程教材一般由职业院校牵头编写,而培训教材一般由培训评价组织牵头开发。全新的职业教育教材应该是原有课程教材和培训教材的融合,兼具基础性、补充性和拓展性。第一是构建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评价组织”分工合作、共同参与的教材开发主体,

18、职业院校按照教育逻辑,负责基础专业知识模块的编写工作,充分体现教材的稳定性;行业企业应将职业岗位中所需要的技能素养、新技术知识和生产经验融入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教材的补充性;评价组织则负责将 X 证书标准整合到现有专业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教材的拓展性;从而实现 1 与 X证书的有效衔接,通过对现有学历教育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对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重新构建教材内容,实现课程教材与培训教材在内容上的融合13。(2)纸质教材和在线课程相融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提出:“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1+X证书制度对教材的时效性、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都提出新的要求。第一是活页式教材

19、。其本质是对教材内容组织模式的变革,是为了在不破坏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稳定性的情况下,解决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更新频率的差异,及时更新新技术和新工艺,补充新案例和新规范,保证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第二是手册式教材。其本质是对教材内容结构的完善,是通过借鉴手册文字与图片相互补充的呈现方式,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流程与说明独立完成实践操作14。第三是立体化教材。随着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推进,依托互联网和数字第 2 期 刘锐等:分类培养视域下 1+X 证书制度推进策略 81 技术出现了采用“纸质教材+二维码”的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是对活页式教材和手册式教材的拓展和深化,立体化教

20、材拓展了教材的功能、增加了教材的内容、丰富了教材的资源。构建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对应在线课程为平台的立体化教材,集中体现了教材的时效性、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在线课程的课件、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丰富了教材形式,增加了教材的趣味化和情景化;在线课程的线上教学活动增进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提高学生学习黏性和积极性;在线课程的学习数据以及基于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为教材的更新和修订提供数据支撑。3.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构建课堂新生态。教育部提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指出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课

21、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育人的主渠道,1+X证书制度要求的“书证融合、育训结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落地。早在 20世纪 30 年代,美国就有学者把生态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并提出了“课堂生态学”,因此利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和数字方法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新生态,才能完成 1+X 证书制度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教学模式创新难的问题。生态原来是指生物与环境及共同生活于环境中的各个体间或种群间的所有关系,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流通,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课堂生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课堂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客体性课堂生态环境、派生性课堂生态环境和客体性课堂生态主体15。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院

22、校的课堂有其特殊性,结合 X 证书制度的需求,职业院校智慧课堂生态如图2所示。智慧课堂生态的主体除了教师、学生还应该包括企业导师,课堂生态中的各主体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流通都围绕学生学习进行,根据数字化改革和产教融合所带来的影响,智慧课堂的生态环境也有了进一步扩展:客体性课程生态环境除了教室等物理空间外,还要扩展到企业的车间、教学平台、课堂教学 APP、教学资源和虚拟仿真等内容;派生性课堂生态环境除了人际关系、班级管理制度外,还要扩展到教学模式、X证书等内容;客体性课堂生态主体除了教师专业素养和个性倾向、学生家庭背景和知识结构等因素外,还要扩展到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企业导师

23、的实践能力等。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平衡性和共生性,就能实现技术赋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与重构,契合“数字原住民”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依托职教集团等载体,校企合作共建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利用视频连线将企业导师引入课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企业车间搬入课堂。突破传统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时融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传统沉默单向的课堂变为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智慧课堂,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 1+X 证书制度的落地。图 2 职业院校智慧课堂生态 82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

24、参考文献 1 唐以志.1+X 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2 韦莉莉.1+X 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及其价值指向J.职教论坛,2020(1):150-153.3 黄娥.“1+X”证书制度体系构建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成人教育,2020(4):42-49.4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平台面EB/OL.2022-11-10.https:/ 王江清,杨承阁.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1):43-47.6 孔蕴雯.“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5、2022(21):31-33.7 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8 祝士明,王帆,梁裕.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21(6):57-63.9 潘菊素,祝志勇.基于分类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17-20+25.10 丁馨.从 1+X 证书制度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1):78-82.11 张更庆,王萌.1+X 证书制度下“三教”改革:意蕴、困境与突破J.成人教育,2022(1):80-86.

26、12 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 1+X 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9-32.13 张晓津,郑沁心,张棉好.1+X 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专业教材开发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2):74-76.14 李政.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涵、特征与编写策略J.职教论坛,2020(4):21-26.15 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55-60+79.Promotion Strategy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fica

27、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LIU Rui1,ZHANG Zuowei2(1.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enter,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Ningbo 315100,China;2.Faculty of Business,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Ningbo 315100,China)Abstract:Abstract: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 major insti

28、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X certificate is a supplement,enhance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academic certificate,aiming to cultivate composite technical skills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is system,there have

29、 been difficulties in integrating talent cultivation,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and implementing teaching.In response to these difficulties,a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riented by classification cultivation has been proposed,and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

30、nd education has been promoted using the government,enterprise,and school communities as the carrier,and the reform of three education systems has been promoted using digital reform as a mean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Key words:Key words:classific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1+X certificate system;three teaching reform;digital reform(责任编辑 何 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