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学习贯彻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4篇文讲话心得体会文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深刻阐述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时代主题、重要使命和努力方向,为新时代
2、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重要遵循,必将激励和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奋勇前行,不断推动文艺事业迈向崭新历史阶段。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为増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更需要用文艺来吹时代前进的号角,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
3、气。要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既要用优秀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热情讴歌时代,用心用情从时代之変、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素材,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要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创新是文艺生命之树的长青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能接住地气、増加底气、灌注生气。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
4、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以最新的超高清视频技术演绎传统戏曲经典,就是在守正创新上的主动作为,深受年轻人喜欢。要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实现文艺育人,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文艺工作者身上出现了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的现象,部分演艺明星行为不端,引发社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强烈批评。文艺工作者应严肃和认真地抵制不良风气,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好作品来磨炼技艺,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营造
5、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努力创作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荣光。2021年学习领会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270字文12月14日,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
6、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中国文联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文艺精品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精神
7、的火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翻开中华文明史,历史上每一次社会进步,都伴随和催生着文化艺术的繁荣。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气贯长虹的奋斗豪情,都为文艺创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投身于时代,为时代放歌,是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以文弘业、
8、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把握和跟上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人民的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怀,不断提升人民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使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充盈起来。“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着眼于原则性的大问题,也对当前文艺界所存在的具体问进行了强调,体现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深切关爱。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
9、这一系列的表述,都有着鲜明的现实指向性。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领会,弘扬行风艺德,不能在“做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许。相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让新时代文艺百花园繁花盛景、更加馥郁芬芳。2021年认真学习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稿两篇讲话心得体会文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
10、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民族要振兴,文化必振兴。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指明了行动方向。当好“文者”。古人云,“文者,贯道之器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当好弘扬伟大旗帜、高擎复兴使命的“文者”,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以文弘道
11、,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考验和挑战中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斗造美好生活的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站好“文场”。人民是历史的的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一部人民的史诗。茅盾说,“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广大文艺工作者将论文写在祖国广袤大地,要站好文艺的人民立场、
12、扎根深厚的人民土壤、把好兴文的人民方向。如此,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造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涵养“文义”。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筋骨道德、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铸就“文魂”。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
13、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现实中,不凡少数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严重影响了文艺的社会性、原则性和引导性。筑牢“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魂精神,歌颂真善美、针砭假丑恶,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注入文化自信。2021年乡村基层部学习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1110字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
14、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没有乡村文艺的振兴,乡村振兴就无处谈起。广大基层党员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坚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让大美乡村更有“文艺范”。弘扬优良传统,扎牢乡村文艺“根基”。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村庄历史都非常悠久,有一定的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为此,要深挖村史,可通过挖掘古树、古建筑等硬件依托,结合传奇故事,赋予爱国主义、孝老爱亲等精神实质,形成独有的乡村文化特色。通过活化乡村文化,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价值,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筑牢文化之魂,推动乡村文艺可持续发展
15、。要以文化底气带动经济发展,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注重乡村文化的融合与形成,借助新型文化创意、科技手段、市场化发展机制,打破乡村文艺发展的“瓶颈”,全面发展乡村特色文化经济,推动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丰富乡村文艺“枝叶”。当前,有不少乡村在文化建设上盲目跟风、项目雷同,热衷“人造景观”,同样的“农家菜十农家院”的模式,甚至有的忽视风土人情,直接让商家来经营,商业气息浓厚,失去了乡村原有的质朴和淳朴的民风,失去了应有的“味道”。为此,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紧扣“乡村”二字上做文章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利用乡村的“景”和“魂”留住美丽乡愁。要以科学规划为抓手,借助
16、“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让乡村文化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带动乡村文艺向更高层次升级,与生态宜居美丽绿色的乡村环境相得益彰,让乡村特色文艺枝繁叶茂。坚持创新发展,结出乡村文艺“硕果”。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在当前的农村里,有的地方“摸着石头过河”,看到其它农村干得风生水起,就会按下“复制键”千篇一律的建设风格、一成不变的特色小吃、古不变的低端民俗,让乡村文化品牌的创新无从体现。为此,要在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实现乡村文艺的融入和创新发展。要按照农业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乡村文艺特色。要以农造景、以景带游、以游促收的发展理念,拓展乡村特色文艺外延,不断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让乡村文艺结出共同富裕的累累硕果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