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507.50KB ,
资源ID:272424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7242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学位论文.doc)为本站上传会员【胜****】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学位论文.doc

1、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 课 程 名 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院 部 名 称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学 生 姓 名 孙炜 学 号 1004202030 课程设计地点 C214 课程设计学时 1周 指 导 教 师 陈丽换 目 录1、绪论31.1相关背景知识31.2课程设计目的31.3课程设计任务32、设计过程52.1确定校正传递函数52.1.1确定52.2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52.2.1、校正前Bode图52.2.2第一次超前校正后的Bode图62.2.3、第二次超前校正后的Bode图:73、三种响

2、应曲线103.1单位脉冲响应103.2、单位阶跃响应113.3、单位斜坡响应134、特征根155、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166、系统的稳态误差197、根轨迹208、系统的Nyquist图239、课程设计结束语2510、参考文献261、绪论1.1相关背景知识自动控制原理作为自动控制系列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程,是新世纪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系列课程改革教材之一。该课程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要求学生具有工程数学、电路等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计算能力。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控基础知识,并结合电路、电子技术,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自动控制原

3、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2.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1.3课程设计任务设计题目:设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试求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要求: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须写清楚校正过程),使其满足工作要求。然后利用MATLAB对未校正系统和校正后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每一问题分析时应写出程序,输出结果图和

4、结论。最后还应写出心得体会与参考文献等。具体要求如下: 1.首先, 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等的值。 2.利用MATLAB函数求出校正前与校正后系统的特征根,并判断其系统是否稳定,为什么? 3.利用MATLAB作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分析这三种曲线的关系?求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动态性能指标%、tr、tp、ts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并分析 其有何变化? 4.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根轨迹图,并求其分离点、汇合点及与虚

5、轴交点的坐标和相应点的增益值,得出系统稳定时增益的变化范围。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Nyquist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5.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Bode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2、设计过程2.1确定校正传递函数2.1.1确定 = 2.2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2.2.1、校正前Bode图利用matlab进行编程,用程序:num=0 0 0 10;den=0.1 0.7 1 0;bode(num,den);可得到Bode图 图1、矫正前系统Bode图2.2.2第一次超前校正后的Bode图程序:

6、phy=65; phy1=phy+10;phy2=phy1*pi/180; (选取校正装置时,设定要达到的相角度为65度。取5度的补偿)a1=(1+sin(phy2)/(1-sin(phy2) (求校正网络传递函数中的参数a1)M1=1/sqrt(a1);m1,p1,w1=bode(G);wc1=spline(m1,w1,M1);T1=1/(wc1*sqrt(a1) (求校正网络传递函数中的参数a1) gc1=tf(a1*T1 1,T1 1) (求校正网络的开环传递函数) sys1=G*gc1; (求经过一次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m1,pm1,wcg1,wcp1=margin(sys1)

7、 (求经第一级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中幅值裕 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输出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及其参数:a1 = 57.6955T1 = 0.0153Transfer function:0.8821 s + 1-0.01529 s + 1输出经一次超前网络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相角裕度、穿越频率、剪切频率gm1 = 4.7519pm1 = 28.1721wcg1 = 19.6895wcp1 = 8.6214 margin(sys1) 【输出一次校正后 的bode图】2.2.3、第二次超前校正后的Bode图: wc2=18.5;m2,p2,w2=bode(sys1);M2=spli

8、ne(w2,m2,wc2);a2=M2(-2)T2=1/(wc2*sqrt(a2)Gc2=tf(a2*T2 1,T2 1)sys2=sys1*Gc2;Gm2,Pm2,Wcg2,Wcp2=margin(sys2)输出经二次超前网络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相角裕度、穿越频率、剪切频率a2 = 17.5862T2 = 0.0129 Transfer function:0.2267 s + 1-0.01289 s + 1Gm2 = 7.4523Pm2 = 65.1847Wcg2 = 72.6839Wcp2 = 18.4914 margin(sys2) 【输出二次校正后 的bode图】可求得校正后的传递函

9、数为= 分析:把程序中输出的值与校正前的bode图相结合,可以看出原传递函数可以看出系统是很不稳定的。 通过bode图及程序计算系得的统参数分析一次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由前面算第一级网络的传递函数以及第一次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程序后的输出结果可得,与校正前相比稳定了很多,但还是没有达到题目的要求,仍需进一步校正。因此还需第二级超前校正网络对其进行校正。通过bode图及程序计算系得的统参数分析二次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由前面算第二级网络的传递函数以及第二次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程序后的输出结果可得,与一次校正后的系统相比更为稳定,并且

10、已经满足了题目的要求。根据课本上的介绍可知,经过两级超前网络的校正后,系统已经达到了稳定状态。3、三种响应曲线 3.1单位脉冲响应校正前的单位脉冲响应:程序: num=10;den=conv(1 0,conv(0.5 1,0.2 1);G=tf(num,den);closys=feedback(G,1);impulse(closys)系统校正前单位脉冲响应: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程序: num=conv(10,conv(0.8821 1,0.2267 1);den=conv(1 0,conv(0.5 1,conv(0.01529 1,conv(0.01289,0.2 1);G=tf(num

11、,den);Gc=feedback(G,1);impulse(Gc) 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图如下: 3.2、单位阶跃响应校正前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程序: num=10;den=conv(1 0,conv(0.5 1,0.2 1);G=tf(num,den);closys=feedback(G,1);step(closys) 系统校正前的单位阶跃响应图如下: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程序: num=conv(10,conv(0.8821 1,0.2267 1);den=conv(1 0,conv(0.5 1,conv(0.01529 1,conv(0.01289,0.2 1);G=tf(num,de

12、n);Gc=feedback(G,1);step(Gc);系统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如下:3.3、单位斜坡响应校正前的单位斜坡响应:程序: num=0 0 0 10;den=1.125 1.125 1 0;step(num,den);grid;title(校正前单位斜坡响应);校正前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图如下:校正后的单位斜坡响应:程序: num=0 0 0 100 10;den=12.5 112.625 101.125 1 0;step(num,den);grid;title(校正后单位斜坡响应); 系统校正后的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图如下:4、特征根校正前的特征根程序:num=10;den=co

13、nv(1 0,conv(0.5 1,0.2 1);G=tf(num,den);Gc=feedback(G,1);num,den=tfdata(Gc,v);r=roots(den);disp(r)输出结果: -7.4572 0.2286 + 3.6548i 0.2286 - 3.6548i根据程序计算得的校正前的特征根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由程序输出结果可知系统校正前有三个特征根,且有两个特征根的实部为正值。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具有负实部,或者说都位于s平面的虚轴之左。所有校正前的系统是不稳定的。系统校正后的特征根:num=conv(10,conv(0.8821 1,0.2

14、267 1);den=conv(10,conv(0.51,conv(0.015291,conv(0.01289,0.2 1);G=tf(num,den);Gc=feedback(G,1);num,den=tfdata(Gc,v);r=roots(den);disp(r) 1.0e+002 * -0.3343 + 3.1692i -0.3343 - 3.1692i -0.0441 -0.0113 5、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校正前的动态性能指标:程序代码如下:num=10;den=conv(1 0,conv(0.5 1,0.2 1);G1=tf(num,den);G2=feedback(G1,1,-1

15、);y,t=step(G2);C=dcgain(G2);max_y,k=max(y);tp=t(k) (求峰值时间)tp = 11.2802求超调量: max_overshoot=100*(max_y-C)/C输出超调量:max_overshoot = 1.1573e+003求上升时间: r1=1;while(y(r1)0.1*C)r1=r1+1;endr2=1;while(y(r2) s=length(t);while y(s)0.98*C&y(s) max_overshoot=100*(max_y-C)/Cmax_overshoot = 71.5721 r1=1;while(y(r1)0.

16、1*C)r1=r1+1;endr2=1;while(y(r2) s=length(t);while y(s)0.98*C&y(s) num=10;den=conv(1 0,conv(0.5 1,0.2 1);G=tf(num,den);closys=feedback(G,1); ess=1-dcgain(closys)输出稳态误差:ess = 0.1求系统校正后的稳态误差:程序代码如下: num=conv(10,conv(0.8821 1,0.2267 1);den=conv(1 0,conv(0.5 1,conv(0.01529 1,conv(0.01289,0.2 1);G=tf(num,

17、den);Gc=feedback(G,1);ess=1-dcgain(Gc)输出结果:ess = 0对求出的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阶跃响应的动态性能指标%、tr、tp、ts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分析其变化:从上述程序计算得的校正前后的动态系能指标可看出校前的峰值时间tp、超调量%、上升时间tr、调节时间ts等均过大,尤其是超调量%,可看出系统校正前系统是相当不稳定的。而经过两级超前网络校正后的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中可看出,校正后的峰值时间tp、超调量%、上升时间tr、调节时间ts等均变小了。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变小了说明系统响应的初始阶段变快了。调节时间ts变小了,说明系统过度过程持续的时间变小了

18、,系统的快速性变好了。超调量%变小了,反应出系统响应过程的平稳性变好了。7、根轨迹校正前的根轨迹程序:num=10;den=conv(1 0,conv(0.5 1,0.2 1);G=tf(num,den); rlocus(G)输出的校正前的根轨迹图如下:求分离点及该点的增益:程序: num=10;den=conv(1 0,conv(0.5 1,0.2 1);G=tf(num,den); rlocus(G) k,p=rlocfind(num,den)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输出结果:selected_point = -0.8839 - 0.093

19、2ik = 0.0410p = -5.2412 -0.8794 + 0.0930i-0.8794 - 0.0930i由上述程序可知,当将十字光标点在图示中的分离点时,程序会自动生成该点的坐标,以及该点出的相应的增益K*。在校正前的根轨迹中选中分离点,程序中输出该点坐标(近似于分离点的坐标)为(0.0118,-0.0311i),该点的增益为K*=1.1075e-004。校正后的根轨迹:程序:um=conv(10,conv(0.8821 1,0.2267 1);den=conv(10,conv(0.51,conv(0.015291,conv(0.01289,0.2 1);rlocus(num,de

20、n); k,p=rlocfind(num,den)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selected_point = -49.5235 + 0.6429ik = 3.2829p = -49.6631 + 0.6250i -49.6631 - 0.6250i 13.4620 +22.2267i 13.4620 -22.2267i k,p=rlocfind(num,den)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selected_point = 0.0922 - 0.1001ik = 1.8736e-004p = -65.4

21、018 -5.0997 -1.7365 -0.1641输出的根轨迹如下:8、系统的Nyquist图求系统校正前的Nyquist图:程序:num=10;den=conv(1 0,conv(0.5 1,0.2 1);G=tf(num,den);nyquist(G);系统校正前的Nyquist图如下:分析:根据所得的Nyquist曲线图可知,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包围(-1,j0)点,开环传递函数已知,可以得出,开环传递函数s右半平面极点个数为零,即P=0,而R0,所以Z=P-R0,所以闭环系统不稳定。求系统校正后的Nyquist图:程序:num=conv(10,conv(0.8821 1,0.2267

22、1);den=conv(1 0,conv(0.5 1,conv(0.01529 1,conv(0.01289,0.2 1);G=tf(num,den);nyquist(G);图形如下:图片放大后: (图中红色十字架为(-1,0i)点)9、课程设计结束语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条件,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所做的题目是串联超前校正设计。对于串联超前校正,理论知识很容易理解,但真正的要去解答实际问题,总是会遇到很多我们在课本上没有遇到

23、的问题,经过查找资料和回忆老师上课的讲解,尝试多种方法,求出校正后满足要求的系统,如果没有通过课程设计,没有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是很难发现的。不仅如此,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还对仿真软件matlab的强大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比如绘制根轨迹、bode图等,这为我以后更好的应用这款软件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学期对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自动化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我对自动化专业的兴趣。课堂学习主要注重于理论知识,而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在此阶段,课程设计便是最好的选择了,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可以温习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为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如

24、此,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知道了在当今的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世界中,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渠道,去学习研究。并要很好的运用计算机和一些软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精确地、快速地解决问题。还有就是提高了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参考文献 1、程 鹏 .自动控制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徐薇莉. 自动控制理论与设计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黄忠霖.控制系统MATLAB计算及仿真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5、张静 MATLAB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6、张德丰. MATLAB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6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