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托物言志
积累并运用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常被称为借物抒怀、借物喻人、托物寓意等,是作者通过对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的褒贬来含蓄地表达志向或抒发对世事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一、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的特点。
1.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
2.特点归纳:
(1)咏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二、解题步骤归纳
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
B物与
2、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
三、例题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物:石灰被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清白的特点
志: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物":由柳枝的随 风摇摆、披拂不定。
“志":讽刺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说明人间终有正义的道理。
蝉 唐代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
问: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2、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练习:
1、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4、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托物言志。借白梅不与凡桃俗李争高低的高洁品格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物:画眉锁向金笼,声音不及林间自在啼
情: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
3、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
5、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