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与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发言材料深入学习贯彻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对症下药、全力攻坚,努力为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扫除障碍、破除梗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优化经济布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件事做好了,经济建设才能有序铺开。要按照*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安排部署,抓紧行动起来,该出台的规划抓紧
2、制定,该调整的规划抓紧完善。在人口布局、水网规划、交通网络规划、国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各方面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张弛有度、循环通畅、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各地各部门要凝心聚力,不断将优化经济布局的“路线图”“施工图”变为“作战图”“实景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资源富集,但没有一点是多余的,也经不起浪费。去年以未,我区制定出台了推进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的指导意见,发布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低质低效、闲置浪费问题开展了“五个大起底”行动。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部分领域的工作进展缓慢。要拿出
3、硬举措、打出“组合拳”,抓紧建立起能够直观反映资源节约工作成效的“体检表”,结合深入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推动节能、节水、节地等工作有效地运转起来,用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扬长补短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发展的最大优势是资源,但受制于一些“卡脖子”问题,在新能源、稀土和煤化工、农牧业等方面,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发展胜势,迫切需要破解长板不长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消费不振、物流产业“有名无实”、产值和税收外流等发展短板。这些问题和短板,既是差距所在、弱项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重,点所在。要杨长补短,在抢抓机遇中锻长板、强优势,在应对挑战
4、中补短板、蓄后势,因势利导、培优增效,把短板变长板、长板变跳板,让*经济在“长个子”的同时,“体形”更好、“体魄”更强。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安全出了问题,一切都要归零。惨痛的教训一再警示我们,安全生产的弦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要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创新科技监管手段,把安全生产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对政府债务、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也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在脑子里要有一幅全景图”,经常分析研判,想方设法解决,决不能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构建大安全格局和社会治理新格局,筑牢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铜墙铁壁。春风浩荡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只要我们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
5、问题,用心用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堵点,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就定能把问题清单变成效果清单、把既定蓝图变为美好现实。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发言材料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一、经济目标总体稳健,更加依赖内生动能修复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与我们此前预期一致。2023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美联储加息进程仍未结束,欧、日夹行距离加息终点更加遥远,宏观政策紧缩仍将压制世界经贸需求,出口马车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将明显弱于前两年,政府将着力扩大内需,但内外需分化、没有合力,
6、经济反弹的空间受限。叠加外部打压過制不断上升,不确定性加大,相对稳健的目标是更为合适的。此外,从方向上看,在2023年全球经济尤其欧美国家走弱的预期下,我国经济在疫后逐步向好的方向是确定的。从增速上看,我国5左右的经济增长也将全球一枝独秀,IMF预计美国GDP增速为1.4,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我国明显领先的增速将使得经济体量和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抬升。因此在具备趋势和增速双重优势下,我国亦无必要制定过高增长目标,出台过大力度政策,稳中求进、兼顾多元目标更为合适。相应地,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由去年的“5.5以内”修改为“5.5左右”,更加灵活。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20
7、0万人左右”,高于去年的“1100万人以上”,主要是近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与近年表述一致。二、政策表述延续中夹经济工作会议,增量信息主要在财政赤字专项债提升财政方面,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上年上调0.2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比上年多1500亿元。我们认为去年在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结存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撑下,较低的赤字率也可以保障可用财力明显增加。但今年上缴、调入规模预计比去年减少,因此赤字率、专项债合理上调符合预期,不一定意味着财政
8、总量有明显扩张。在减税降费方面,提到要“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并未提及新增减税降费举措,因此相比去年“增值税留抵退税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的力度来看,今年减税降费空间预计有所减少。财政的后续看点预计还有准财政工具的扩容。货币方面,强调“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虽少了“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本次通稿较为简洁,货币政策如何更加精准也未展开阐述,因此我们并不认为货币政策取向发生
9、变化。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主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三、重点工作围绕扩大内需、产业升级、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防范风险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八项重点工作,与中夹经济工作会议涵盖的内容基本一致。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
10、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其中,也有个别新增阐述,如在扩大国内需求中,提出“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在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提出房地产要“防止无序扩张”,地方政府债务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在推动绿色发展中,提出“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
11、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城节能降碳”。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四、后续关注预算草案公布、新任总理见面会、政治局会议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因此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更多篇幅以回顾过去五年工作为主,对2023年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且仅提纲挈领表述,并未详细展开闸述,故而增量信息有限。供参考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第十次聆听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
12、有所压缩,李克强总理用53分钟宣读完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摘要内容,当他念到最后一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后,全场掌声长达37秒。我统计了一下,在总理报告期间全场掌声30多次,充分表达了全体代表、委员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府工作成绩的肯定!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李克强总理在报告的一开始,就肯定了去年中国经济面对着各种压力调整,仍然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这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是稳定的,中国经济是有韧性的。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信心所在,也是全世界看好中国经济的判断点所在。关于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李克强
13、总理强调了八点,其中第七,点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指出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今年我提交了关于高度重视煤炭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作用的提案,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促进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推动煤炭与清洁能源技术、产业与模式的有机融合,实现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为支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为此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中长期煤炭供需形势的研判:二是发挥好煤炭资源优势,加强能源系统一体化整合:三是建立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四是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新能源发电与煤电的供电组合。春风送暖,生机盎然。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参与国是履行职责,做一名有担当、有作为的政协委员,与国家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