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8 ,大小:414.54KB ,
资源ID:2669357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6693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

1、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 概述 11 任务来源为满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的需要,受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的委托,对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进行1:500航空摄影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本项目工期紧迫,而航摄工作受天气影响无法照常进行,不能保证1:500航空摄影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工期,为此成图方法改为全野外数字采集成图。 12 测区范围测区位于.测区包括经济开发区东、西两个片区,以*红线为界,呈现不规则形状,约18。5 km2(以最终成图面积为准)。2 测区概况*镇地处区的北面,距离区约10km,沿万红路向北可直达

2、*镇。测区主要居民点包括*。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方便.测区周边地形为高山,中间形成洼地,主要种植龙眼、蔬菜及水稻.3 已有资料 3。1 控制点成果测区周边有*控制、*水准点,高程属1985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3.2 地形图资料 本测区有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工作用图。4 基本技术要求 4.1作业依据 (1) 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2)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4)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5) GB 21

3、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6)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8) CH/T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9)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1) 本技术设计书 4。2数学基础及等高距 (1)平面坐标系:控制点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成图基准采用市城市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市城市坐标系: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等高距:测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0。5m. 4。3 产品内容(1)控制点成果表,包括D、E级G

4、PS、四等水准及图根控制点成果表。(2)按街坊分幅的全要素1:500数字线划图(以下称街坊图)数据; (3)根据验收合格的街坊图数据编制标准分幅(50cm50cm)的全要素1:500数字地形图数据; 4.4 图幅分幅及编号 (1)采用5050cm 的正方形分幅。 (2)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图幅分幅编号采用1:2000地形图50cm50cm的基本图幅的西南角坐标的X、Y为行列数作为基本编号,如X=2952。0km,Y=464.0km,其1:2000地形图图幅编号为952464,1:1000地形图图幅编号952464-A、952464B、952464C、952464D,1

5、:500地形图图幅编号为95246401、95246402、95246403、 、952464-14、95246415、952464-16。具体详见下图(图例):45成图精度 4。5。1。平面精度(1)图上地物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所列中误差。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地形类别平面位置点位中误差(mm)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mm)平地(丘陵地)0。50。4山地0.750.6注:特殊困难地区的平面中误差可按上表规定放宽50。 4.5。2高程精度(1)基本等高距为0.5米,高程注记点注至0.01米(2)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的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点中

6、误差不得大于0。15m。(3)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等高线)0.33m0.5m0.66m1m注: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中规定值放宽50。 4.5。3 接边精度 相邻图幅地物平面位置和等高线接边较差一般不得大于上述列表中误差的2倍,属性方面应保持一致。 46工作流程准备工作(制定工作计划、资料收集与分析、编写技术设计书、表册与器材准备、人员培训)首级控制测量(D级GPS、E级GPS及四等水准)图根控制测量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编写

7、技术总结和自检报告甲方组织1:500数字地形图验收5首级控制测量51 首级控制测量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项目首级控制测量包括D级GPS、E级GPS及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每平方公里布设不少于2个首级控制点(包括D级GPS、E级GPS)。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D级GPS在C级GPS控制点的基础上,在测区的东、西部片区以边连式均匀布设。其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E级GPS在D级GPS控制点的基础上,沿道路、居民地以及测区外围以边连式布设。其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5.2 D级GPS控制测量5。2.1 D级

8、GPS控制布网D级GPS控制测量以*省C级GPS点*、为基础,采取边连式布设约6个D级GPS网(点),平均边长不大于3.0km,其中联测C级GPS点Q003、Q011,便于数据转换和检核.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级别闭合环或复合路线边数相邻点间平均距离D级8条3。0km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5。2.2 D级GPS控制网选点D级GPS控制网选点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设计书的要求;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等环

9、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2)GPS待定点预先在11万图上圈定,至少应保证有一点与其他点两两互相通视,以满足一级导线布设的要求。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土质坚实的地面上或高大稳固的建筑物上,以便长期保存利用,点位目标要显著突出.(3)应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4)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5)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

10、响。(6)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7)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点联结.(8)选点时应设计水准联测路线,对于要联测等级水准的GPS控制点,尤其是当点位处于河流、湖泊、水库的边缘时,在其位置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其水准联测的可能性。(9)点之记:在埋石工作完成后按照统一格式绘制和整理点之记,采用标准A4纸张打印输出,确保点之记内容完整、格式统一、整齐美观。点之记中的交通路线图、交通情况、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找点信息,以便查找点位,并力求简单明了、语言精练。位于测图范围内的D级GPS点无需绘制点之记。5.2。3 D级GPS控制网埋石(1)埋石点的埋设规格见下

11、图:(单位:cm)(2)控制点中心标志要求:GPS点中心标志均为:5cm0。5 cm的不锈钢顶盖,中间焊接10cm长0。8cm的实心不锈钢螺丝,底部有螺丝帽。不锈钢顶盖中间有球面隆起,并刻有“”字,不锈钢标志面上部刻有“*市*局”,下部刻有“GPS控制点”字样。(3)GPS点的埋设要求: 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0cm20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0.5 cm,宽0.5 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 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20cm20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

12、致. 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标石面与岩石表面高度保持一致。 在房顶表面浇灌房标时,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浇筑前应将与屋顶的接触面打毛,再打入3-4颗水泥钉并清洗干净,使标石底面与房顶接触牢固,房标禁止浇灌在隔热层上; 在土质地面埋设标石时,标石规格为20cm40cm40cm的混凝土标石(可以是预制的混凝土标石,也可以现场浇注)。标石面高出地面12cm,便于找点和利用。 控制点埋设时,不锈钢标志面与标石面高度保持一致,以利于水准联测时标尺的自由转动。5。2.4 D级GPS控制网点位编号 D级GPS点的点名冠以WA*

13、D加流水编号,如:WA01D、WA02D、WAnnD,点之编号尽量做到顺序连号,不得有重号。当与旧点重合时,尽量利用旧点标石,采用原编号,并在点之记和控制点成果表中加以备注说明。5。2。5 D级GPS网(点)观测5。2。5.1 观测前的准备工作(1)本次GPS网(点)的观测采用经计量单位检定合格的6台套以上中海达HD8200G 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同组卫星。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观测仪器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级别接收机类型观测量同步观测接收机数标称精度D级单频或双频L1载波相位2(10mm+5106d)(2)作业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并根据作业的接收机台数,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

14、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5.2.5.2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D级GPS控制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目 级别 D 级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平均重复设站数 1。6时段长度 min静态45采样间隔 s静态1030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 min静态15注:本次D级GPS网的观测全部采用静态定位方式。5。2。5.3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一定要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天线定向线应指向磁北,定向误差不得大于5。(2)天线高量测时,应量测互为120天线的三个位置,当互差小于3mm后,取中数

15、采用,否则,应重新架设、整平仪器,量取天线高.在每时段的观测前后应各量测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1mm。(3)GPS接收机开机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4)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严禁10m以内使用对讲机和手机.5.2.5.4 D级GPS测量记录(1)D级GPS测量记录手簿应采用统一印制的观测手簿进行记录,并应根据点位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更新点之记,观测手簿应用2H铅笔或碳素墨水填写.(2)观测原始数据要转换为RINEX格式文件,且RINEX文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保证数据文件中测站点名及其它信息的正确性; 保证数据文

16、件中天线高的正确性,要求与手簿记录中的一致; 确保文件名的正确性和唯一性。(3)无论原始观测数据,还是RINEX格式数据均要求做备份,应在现场复制一套,另一套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中。(4)测站上所有规定作业项目经认真检查均符合要求,记录资料完整无缺,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5.2。6 数据处理(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数据处理宜利用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按原码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外业观测采集的数据通过随机软件输入计算机内,应转成RINEX格式进行备份.(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 = 式中: -标准差(基

17、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 固定误差=10mm b 比例误差系数=20ppm d 相邻点间距离(km) 同一时段观测值得数据剔出率,其值宜小于10%.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要求:等级类型D级E级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6PPM9PPM全长相对闭合差10PPM15PPM 独立环闭合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要求:Wx3 Wy3 Wz3 Ws3式中:n为独立环边数;Ws=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两两比较应满足:ds2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5。2。7 平差计算在基线向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按照全球定

18、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的要求,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平差计算宜采用中海达公司的HDS2003 10。34版随机软件进行.(1)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x 3;Vy 3;Vz 3-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2)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在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

19、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 dVx2 dVy2 dVz2-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3)精度指标 D级GPS控制网平差后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D级GPS网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45000.5。2.8 GPS高程拟合位于楼顶及高差比较大的山地上等不便于进行水准高程联测的D级GPS点,其高程采用二次曲面拟合

20、方式求得.平差时利用已联测等级水准的C、D级GPS控制点进行高程约束,所选择的约束点一般应在4点以上且须分布均匀。5.3 E级GPS控制测量5。3。1 E级GPS控制布网E级GPS控制测量以D级GPS点为基础,采取边连式线的形式布设E级GPS网(点),平均边长不大于1。0km。E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复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级别闭合环或复合路线边数相邻点间平均距离E级10条1.0km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5。3。2 E级GPS控制网选点E级GPS控制网选点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

21、S测量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设计书的要求;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2)GPS待定点预先在11万图上圈定,应采用一级导线直接通视法保证相邻点通视,以满足甲方以后日常测量使用方便的要求。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土质坚实的地面上或高大稳固的建筑物上,以便长期保存利用,点位目标要显著突出。(3)应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4)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电

22、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5)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6)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7)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点联结。(8)选点时应设计水准联测路线,对于要联测等级水准的GPS控制点,尤其是当点位处于河流、湖泊、水库的边缘时,在其位置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其水准联测的可能性。(9)点之记:E级GPS点位于测图范围,无需绘制点之记。5。3.3 E级GPS控制网埋石(1) 埋石点的埋设规格见下图:(单位:cm)(2)控制点中心标志要求:GPS点中心标志均为:5cm0.5 cm的不锈钢顶盖,中间焊接10cm长0.

23、8cm的实心不锈钢螺丝,底部有螺丝帽.不锈钢顶盖中间有球面隆起,并刻有“”字,不锈钢标志面上部刻有“*市局,下部刻有“GPS控制点”字样.(3)GPS点的埋设要求: 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0cm20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0.5 cm,宽0.5 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 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20cm20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 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标石面与岩石表面高度保持一致. 在房顶表

24、面浇灌房标时,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浇筑前应将与屋顶的接触面打毛,再打入34颗水泥钉并清洗干净,使标石底面与房顶接触牢固,房标禁止浇灌在隔热层上; 在土质地面埋设标石时,标石规格为12cm20cm60cm的混凝土标石(可以是预制的混凝土标石,也可以现场浇注)。,标石面高出地面12cm,便于找点和利用。 控制点埋设时,不锈钢标志面与标石面高度保持一致,以利于水准联测时标尺的自由转动。5.3.4 E级GPS控制网点位编号 E级GPS点的点名冠以WAE加流水编号,如:WA01E、WA02E、WAnnE,点之编号尽量做到顺序连号,不得有重号。当与旧点重合时,尽量利用旧点标石,

25、采用原编号,并在控制点成果表中加以备注说明.5。3。5 GPS网(点)观测5.3。5.1 观测前的准备工作(1)本次GPS网(点)的观测采用经计量单位检定合格的6台套以上中海达HD8200G 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同组卫星。E级GPS控制网的野外观测仪器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级别接收机类型观测量同步观测接收机数标称精度E级单频或双频L1载波相位2(10mm+510-6d)(2)作业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并根据作业的接收机台数,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5。3.5。2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E级GPS控制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目

26、 级别E 级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平均重复设站数1。6时段长度 min静态45采样间隔 s静态1030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 min静态15注:本次E级GPS网的观测全部采用静态定位方式。5。3。5。3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一定要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天线定向线应指向磁北,定向误差不得大于5。(2)天线高量测时,应量测互为120天线的三个位置,当互差小于3mm后,取中数采用,否则,应重新架设、整平仪器,量取天线高。在每时段的观测前后应各量测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1mm。(3)GPS接收机开机经检验有关指示灯

27、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4)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严禁10m以内使用对讲机和手机.5。3.5。4 E级GPS测量记录(1)E级GPS测量记录手簿应采用统一印制的观测手簿进行记录,并应根据点位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更新点之记,观测手簿应用2H铅笔或碳素墨水填写。(2)观测原始数据要转换为RINEX格式文件,且RINEX文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保证数据文件中测站点名及其它信息的正确性; 保证数据文件中天线高的正确性,要求与手簿记录中的一致; 确保文件名的正确性和唯一性。(3)无论原始观测数据,还是RINEX格式数据均要求做备份,应在现

28、场复制一套,另一套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中。(4)测站上所有规定作业项目经认真检查均符合要求,记录资料完整无缺,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5。3。6 数据处理(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E级GPS控制网的野外数据处理宜利用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按原码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外业观测采集的数据通过随机软件输入计算机内,应转成RINEX格式进行备份。(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 = 式中: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 固定误差=10mm b -比例误差系数=20ppm d 相邻点间距离(km) 同一时段观测值得数据剔出率,其值

29、宜小于10%.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要求:等级类型D级E级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6PPM9PPM全长相对闭合差10PPM15PPM 独立环闭合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要求:Wx3 Wy3 Wz3 Ws3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Ws=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两两比较应满足:ds2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5.3.7 平差计算在基线向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的要求,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平差计算宜采用中海达公司的HDS2003 10.34版

30、随机软件进行。(1)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x 3;Vy 3;Vz 3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2)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在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

31、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 dVx2 dVy2 dVz2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3)精度指标 E级GPS控制网平差后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E级GPS网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20000。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5.3.8 GPS高程拟合位于楼顶上等不便于进行水准高程联测的E级GPS点,其高程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方式求得。平差时利用已联测等级水准的D、E级GPS控制点进行高程约束,所选择的约束点一般应在4点以上且须分布

32、均匀.5。4 四等水准测量5.4.1 四等水准网布设四等水准网布设以二等水准点0063(C级GPS点)为基础,沿处于平地的GPS点采用闭合路线和结点网的路线形式布设。5。4.2 四等水准观测四等水准观测使用不低于DS3级的水准仪及三米区格式双面木质标尺,四等水准观测以中丝测高法进行单程观测。视距可直接读取,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作业开始后的第一周内每天应检验i角一次。当i角稳定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i角不得大于20.5。4.3 水准观测前必须对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按下列项目进行检验。(1)水准仪检验项目: 检视水准仪及脚架的完好性; 圆水准器(概略整平用的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验; 视准轴与水平轴相

33、互关系(交叉误差与角)的检验.(2)水准标尺检验项目: 检验水准标尺是否牢固无损; 水准标尺水准器的检查及改正; 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矢距)的测定; 水准标尺分划线每米分划间隔真长的测定; 一对标尺基辅分划及零点差测定。5。4。4 四等水准外业记录四等水准外业记录使用PCE500配以相应的记录程序进行记录,外业记录要确保成果真实可靠,最后打印各站观测值以及各测段汇总,并装订成册.水准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按规范规定条款执行,主要技术要求按附表二规定执行。5.4。5 四等水准各项改正水准高差应进行尺长改正及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此项改若不影响至0.001m,免于计算,可按最大纬差估算).5。4。

34、6 内业平差计算(1)内业平差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提供的NASEW95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平差计算前应先将每米真长改正及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加入观测高差,并对原始观测成果录入应进行200检查,确保起算数据正确无误后再进行平差计算。成果取位按照规范第 2.5。10 及第3。6.5条执行,四等水准抄录至0。001m。(2)四等水准计算资料单独装订成册,资料整理要求参照我中心“范例执行。6图根控制测量61 图根控制测量的方法与基本要求图根控制采用GPS RTK的形式布设,直接测定三维坐标。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05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m。6.2 图根控制点布设图根导线布

35、设在D、E级GPS点的基础上加密,布网密度要满规范第 8。2。1的需要,并在控制测量阶段一次完成,确保地物点整体数学精度.为了方便测图和检核,图根控制点必须满足两个点以上通视。6。3 图根点选点、埋石、编号6。3。1 图根点位于沙、土质地上的普通图根点,须打入木桩,木桩顶面规格不小于33cm,其中间钉入铁钉作为中心标志;木桩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以保持稳固为原则.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普通图根点,在其中心标志位打入水泥钉,并以红漆绘出方框及点号,如下图所示:6.3。2 图根埋石点标石规格见下图:6。3。3 图根埋石点密度以基本图幅为单位,1:500数字测图每幅应不少于1个,包含高等级级GPS点,小

36、于二分之一的图幅可不埋石,应注意均匀分布,并保持两个以上方向通视。6。3。4 埋石具体要求参照上述5。2之规定.6.3。5 测区图根点号:普通图根点号冠以英文字母“T加流水号编之,如T01、T02Tnn。图根埋石点号冠以英文字母“N”加流水号编之,如N01、N02Nnn。6。4 图根控制GPS RTK测量差分GPS(DGPS)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测量技术,也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GPS RTK测量得到

37、了广泛应用,非建成区可以采用GPS RTK的形式布设图根控制,直接测定三维坐标,GPS RTK高程经大地水准面精化作为最终成果直接用于测图.但由于现行的测绘规范、规程未对GPS RTK应用作出相应规定,为了保证该测区GPS RTK图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现就GPS RTK图根控制点的测量技术要求规定以下: 6.4.1 基准站的安置应满足的条件(1)基准站应有正确的坐标(含1980西安坐标和WGS84坐标)。(2)基准站应选在地势较高、交通方便,天空较为开阔,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0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的位置.(3)为防止数据链丢失以及多路经效应的影响,周围无GPS 信号反射物(

38、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无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站、微波站等干扰源。6.4。2 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不得超过3km。流动站应使用三脚架,在对中、整平、开机后30秒开始观测,获得固定解的时间不得超过30秒,观测两次,间隔不小于30秒,双观测值的点位坐标差5.0cm,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6.4.3 观测待定点之前设置机内精度。机内精度指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3.0cm,高程中误差3.0cm,观测时注意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应不大于6。6.4。4 对测区内已有高等级控制点、其它GPS RTK控制点应进行联测进行比对。7 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7.1 1:500外业数据采集基本要求本区测图

39、比例尺为1:500,作业前各作业员应对相应的规范、规程、图式、及本设计书认真加以学习,细心领会,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图质量。7。1。1外业数据采集个小组以划定的街坊为单位进行地物、地形要素全野外数字采集,所有地物点、地形点均需实测坐标、高程.7。1.2测站点应以控制点为基础,作业过程中,仪器应认真对中、整平。每一测站工作,自始至终加强测站起算数据(核对测站坐标、高程、定向点坐标)的检查,并检核两点实测距离与计算距离是否一致。采集方式采用有码操作.7.1。3地形、地物要素点的测量,边长以全站仪单程测定,水平角、垂直角测半测回。最大视距不宜大于80m,无棱镜仪器最大视距不得大于50m。7.1。

40、4要素点棱镜位置安放,应保证与图式符号的定位点或定位线严格一致。为了减少棱镜常数对细部点的误差影响,应根据棱镜规格不同在全站仪加常数设置中考虑加入棱镜改正常数。当棱镜无法摆到点位(凹角)的情况下,要量测棱镜后侧至点位距离,此时,水平方向要严格照准点位(凹角线),距离改正数要记载在观测手簿中,并在草图上加上标记,以便图形编辑时予以纠正。为保证精度应采用特制小棱镜或无棱镜仪器进行。7。1。5 测绘内容及取舍,除按照规范第四章第五节、第六节以及省技术规定第6条执行,符号按图式相应符号表示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测绘内容及取舍,除按照规范第四章第五节、第六节执行,符号按图式相应符号表示。7。2 1:50

41、0外业数据采集内容及表示方法7。2.1 控制点地形图上应表示所有基本控制点和图根点,各等级控制点在图上的表示,按图式符号执行。7。2.2 居民地和垣栅(1)居民地是外业测绘的主要地物要素,要求准确反映实地各个房屋的外围轮廓和建筑特征,应逐个表示,一般不得综合,且特别注意庙宇、祠堂(祖厝)、土地庙等的表示,有名称的应注记名称,村委会位置更应突出注记。(2)房屋测量以墙体角点为准,房屋角点是指房屋勒角以上墙体(或墩、柱)的角点,房屋、围墙等转角有突出墩(柱)的,墩(柱)的角点和房屋墙体应依实测绘(见图1);成排突出墙体的墩(柱),两端墩(柱)和墙体依实测绘,中间墩(柱)可略(见图2);有柱走廊两端

42、的柱依实测绘,中间各柱宽度大于0.5米的依实测绘,小于0.5米的以柱外侧中点测定,并以“侧面的中点定位不依比例柱符号表示(见图3)。(3)祠堂及老区的房屋以及破坏房屋均应认真调绘,不能随意合并;祠堂及老区四合的房屋一般有一个主房,两个副房,一个门房组成,均应分开单独表示,天井周围的柱廊、檐廊及门房外的门廊要实测分出,不能合入房屋主体;实地面积小于6 m2以下的天井、庭院可进行综合表示。 (4)底层架空房屋以上层外围轮廓投影为准,四角及转角支柱依比例测绘,支柱虚线表示.(5)房屋相邻有伸缩缝时,不论其相邻间距大小,都应如实表示.(6)被悬空建筑物覆盖的地物除消防栓外一律不表示,因装饰而突出的建筑

43、物不表示。(7)底层已成形的建筑中房屋,要求准确测绘表示。按建筑中房屋编码给定,加注“建字;仅有基础的,按地基外围测绘其形状大小,按建筑中房屋给定编码,但其中加注“基”字。若外形已确定,并能调注材料、层数者,则按建成房屋相应编码给定.(8)临时性房屋、活动房屋及正在拆迁的房屋不表示。已拆除或正在拆除的房屋,绘制地类界边线,注记“施工区”。街道两侧不正规的石棉瓦小雨棚、临时建筑物、售货亭等不表示。街道两侧、村庄内部实地面积小于6 m2的简易房、棚房(包括厕所及牲口房)不表示。(9)机关、企事业单位内正规的停车棚实地面积大于6 m的,应用棚房符号表示。(10)阳台、吊楼不予区分,统一以外虚线表示。

44、悬空阳台与围墙和房边线重叠或交叉时分别表示。落地阳台两端的耳墙采用围墙符号表示,阳台线应绘制完整。(11)阳台以下完全遮盖的简易房和棚房可舍去不表示;阳台与简易房和棚房交叉时分别表示;阳台与简易房和棚房重叠时,房屋边线可舍去不表示。(12)多层住宅的单个悬空阳台可不表示。(13)门廊以柱或围护结构外围为准,独立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柱石的位置应实测.檐廊、挑廊、门廊等加注记简称檐、挑、斗等字样。(14)柱廊以柱外围为准,图上表示四角和转折处位置.依比例表示的门墩,其外形应如实表示,当转角缺角尺寸小于0。1m时可不表示出来。(15)一层房屋的挑檐、雨罩宽度小于1.2米时可不表示,大于1.2米应予以表示。一层平顶房的挑檐随着以后层次增高有可能成为阳台的应表示.(16)雨罩下有台阶的只表示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