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81.54KB ,
资源ID:266886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668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外国教育史Word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外国教育史Word版.doc

1、(完整版)外国教育史Word版第一专题奴隶制国家教育制度古希腊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专题 第一阶段:荷马时代的教育-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过度时期 第二阶段:古风时代的教育-奴隶制城邦时期 第三阶段:古典时代的教育-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确立,文化和教育全面繁荣 第四阶段:希腊化时期的教育-希腊文化向周边扩散荷马史诗 你总还记得,除了我一个人外,你无论出外或是在家里都不肯跟任何人一起吃饭的;总还记得,我一径都抱你在膝盖上疼着你,从我吃的肉上切下小片来喂你,拿我的酒杯凑上你的嘴唇.当初那老战车将士珀琉斯(阿喀琉斯的父亲-引注)送你从佛提亚来帮助阿伽门农的时候,不是要我做你的监护人吗?你还

2、是个小伙子呢,在人家可以大显身手的战场上和辩论会上都是没有经验的。他所以要我和你一同来,就要来教你这些事情,叫你做一个演说家和行动者。 一、斯巴达的教育(一)教育的所有权:斯巴达的教育完全为国家控制,教育被视为国家的事业。 (二)教育目的: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儿童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三)教育的实施07岁: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的养育。7-18岁: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 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神话、传说。此外,儿

3、童也参加祭神竞技和各种仪式。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青年军事训练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正规 的军事训练,其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是所谓的“秘密服役”,即在夜间对希洛入进行突然的袭击. 20-30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 30岁后:正式获得公民资格。二、雅典的教育(一)教育所有权:私人办学(016岁)和国家办学(1620岁)并举.(二)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和谐教育或文雅教育)(三)教育的实施 07岁: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713岁: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 1315、16岁:到13岁左右,公民

4、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又称角力学校)。目的:培养健全的体魄和顽强、坚忍的品质(身体锻炼、技能技巧的训练、精神意志的锻炼、道德教育)。 15、16岁后:大多数公民子弟不再继续上学,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则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美育. 从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 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于公民称号.三、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比较相同之处:1。重视教育;2。学校教育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3。教育不与生产劳动直接相联系;4。把军事体育操练放在头等重要地位。不同之处: 斯巴达的教育是片面教育培养武士。 雅典的教育是比

5、较全面的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雅典教育所具有的特色,即实施体、智、美、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雅典教育最显著最突出的特征。这在斯巴达的教育中是找不到的。) 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从孩提时代起,斯巴达人即受到最艰苦的训练,使之更为勇敢;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一切这些限制,但是我们和他们一样,可以随时勇敢地对付同样的危险。我们是自愿地以轻松的情绪来应付危险,而不是艰苦的训练;我们的勇敢是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国家法律强迫的;我认为这些是我们的优点.我们不花费时间来训练自己忍受那些尚未到来的痛苦;但是当我们真的遇到痛苦的时候,我们表现我们自己正和那些经常受到

6、严格训练的人一样勇敢。第二专题 奴隶制国家教育思想第一章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主张。 他在从事教育活动时从不收费。他的教育活动是以讲演、交谈的方式在各种场合进行。教育对象广泛,有穷人也有富人,学生中包括具有各种思想的人.他在哲学史上和教育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二、哲学思想一、伦理研究转向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一种“道德哲学”、“伦理哲学。 在他以前,哲学家们探索的主要是宇宙本原问题,而苏格拉底认为,哲学不能仅单纯研究自然,更应该研

7、究人事。(“认识你自己)他把研究道德作为哲学的主要任务,他的道德哲学的一个主要命题就是: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表明道德是可教的,教育在培养德行中重要作用。教育意义: 1.由于哲学家的目光从自然转向社会、人类生活,与人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关注,从而引起思考。 2.苏格拉底思想中,政治问题、哲学问题和道德问题相互联系的,这就使得教育问题真正进入思想家的视野。二、知识观 知识作为知识应该有一种绝对的永恒的本质 “如果万物都在变动,没有确定不变的东西,那便根本不可能有知识,因为知识本身没有改变它才是知识,如果这种变化继续下去,便不会有任何知识,这样既没有能知的人,也没有被知的东西” 知识观

8、美德即知识 美德是一种善,美德就是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最终达到完善道德的人. 真知必行三、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意义: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 “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不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都必须勤学苦练。”(二)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是专家治国论者,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因为在战时,整个城邦都交到将军手中,他的成败影响到城邦的成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治国人才.)(三)教育的任务教育的任务:培养道德(伦理

9、、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 1。实践的哲学-道德 2.寻求道德的“一般” 3.教人学会做人 4.智慧即德行(知识就是美德) 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6.守法就是正义 7。身教重于言教(四)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治国者必需具有广博的知识.“在所有的事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 苏格拉底除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以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学习这些学科的目的在于实用,而不在于纯理论的思辨。五)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助产术”) 苏格拉底法( “产婆术、“助产术”

10、、问答法) 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包括:1。讥讽(不断提问题使对方自陷矛盾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2.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3。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4.下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苏格拉底法 :相当于孔子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后世许多名著都是以问答体形式出现.第二章 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体系

11、化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从师于苏格拉底8年。公元前386年在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在此讲学达40年之久,培养出了很多有学术成就的学生.在西方教育史上,其代表作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 二、哲学观和政治观(一)哲学观:两个世界的划分 现象世界:不完善、不真实、暂时的。 理念世界:完善、真实、永恒的。 1.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区别(1)单一性。“理念是单一的、同一的,不是组合而成的;而具体事物是组合或混合而成的,不是单一的、同一的.(2)永恒性。“理念

12、”是永恒的,不朽的;具体事物不是永恒的,是要毁灭的。(3)纯粹性。“理念”是纯粹的、完全的;具体事物是具体的。4)超感性。 具体事物是感觉的对象,“理念”却只有思想(理性)才能掌握,是知识的对象。(5)客观性。 可见世界虽然可感知,但却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而 “理念世界”虽不可感知,但却真实存在。2。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联系(1)摹仿说。“理念”是事物的原型,事物是 “理念的摹本,事物得以存在,是由于摹仿 了 “理念” 。(2)分有说。个别事物的存在,乃是分有了“理念”的存在。(3)工匠说.与摹仿说相似,只不过在相同的个别事物之间增加了一个制造者。(为他的神创造世界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对基督教的

13、产生也有一定影响)(二)认识论 1.灵魂不朽 凡是灵魂都是不朽的 ,因为永远运动的东西是不朽的。由他物引起运动的都可以说是无灵魂的,只有由自己内在运动的才是有灵魂的,因为这是灵魂的本性。2.“学习就是回忆 “既然灵魂是不朽的,可以不断重生,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以及别的世界中获得一切事物的知识;所以他能回想起先前已经知道的有关美德和别的事物的知识.当某人回想起某一件东西-通常便叫做学习时,便没有理由怀疑他不能发现所有别的东西,只要他有足够的勇气去寻求;因此寻求与学习不是别的,不过就是记忆。”三)政治观:理想国 只有用哲学指导国家,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国家才能走向正义。 “看看我们所有现存的城邦,我意识

14、到他们都处于极坏的统治下,他们的法律已经败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除非来一场剧烈的变动和极大地运气,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利,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中的罪恶将永远不会停止.”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一)教育目的:培养哲学家和军人,即培养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保卫者. 他们能够接近于“理念”世界,认识最高主宰-永恒真理。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训练确认奴隶占有制的永恒性、进而捍卫这种制度、并为此而奋斗的人。(二)教育的实施建立公民教育制度 儿童出生后至3岁在家中由经过精心挑选的女仆代替国家护养. 3至6岁的儿童要被送到附设在神庙附近的儿童游乐场,在国家“委派

15、”的女公民的监督下接受教育。(讲故事、游戏、歌唱) 6岁以后(情感教育-节制的美德)。男女儿童分开居住、生活,进入初等教育,如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初步的读、写、算、唱歌、音乐,特别重视 体操、骑马、射箭等体育训练)-劳动人民的教育。 17岁(意志教育-勇敢的美德)银质奴隶主子弟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体育训练、“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军人的教育。 20-30岁(智慧教育-理智的美德),少数具有金质的奴隶主子弟继续进行第三阶段教育。(“四艺、哲学(或辩证法),并且“四艺”以哲学为中心。)-哲学家(或官史)的教育. 继续研究“辩证法”到35岁-任官. 经过各种“考验”,5

16、0岁时达到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举起心灵的眼睛去凝睇这照耀着一切事物的光看到善的本身).四、“第二理想国”中的教育观从理想国的“人治转向法律篇的“法治” 法律篇规定了学校的兴建。 对专职教师有了明确规定. 课程设置上,最高级的课程限于三门:算术、几何与天文. 首次提到强迫教育。 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 对早期教育规定的更具体。 更详细介绍了埃及人“寓学习于游戏方面的经验。 对儿童的管理更加严厉。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世界观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博学的思想家。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具有“

17、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兴趣”.他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和美学各方面,都留下了著作。在雅典吕克昂创设一所哲学学校,名叫“吕克昂”。他的教育观点,散见于他的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两部著作中。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四因说事物是由四个原因而形成的:(1)质料因,即事物构成的根基,构成事物的“最初本质,事物形成的原因,如铜像的铜、银碗的银等(2)形式因,即事物何以是的原因,事物的“基本定义”,(其实指事物本质)(3)动力因,即运动自何处来,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生命源泉。4)目的因,即事物何所为的原因,事物运动的目标和运动发展终点。 动力因、 目的因可归为形式因.

18、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质料”的结合。 宇宙是由“形式和“质料”多寡不同的事物所构成的由低到高的阶梯。 灵魂也是由低到高.2.“潜能”和“现实说 “潜能”是指具体事物中处于潜在状态的一种能力,它还没有获得现实. 亚里士多德用“潜能”和“现实这一对范畴来说明“形式”和“质料”的关系。 “潜能和“现实”是事物存在的两种方式. “现实”是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实现了自己本质或目的的事物。 “潜能”变为“现实”,也就是事物完成了、达到了它自身的目的。 现实”是一种达到了“目的的活动,而没有达到目的的活动则只是运动,运动是由潜能向现实转化的中间过程。 事物的变化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潜在的有到现实的有,是从“

19、质料”到“形式,从“潜能”到“现实的过渡。质料是形式的潜在,形式是质料的潜在性的实现。质料追求形式使其实现目的,达到目的,潜在的形式成为现实,形成了具体的个别事物。(因此,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可以说是发展中的关系。这是对辩证法的贡献。)3.灵魂论 “灵魂是一个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躯体的完全现实性. 这个定义一方面肯定了灵魂是非物质性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提示灵魂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灵魂的作用是理性和思维,比其它灵魂有更大的优越性.(亚里士多德著名定义: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与柏拉图理念论不同,亚里士多德不但重视理性认识,还认识到了感性认识的作用。理性灵魂的内容从感觉中得来。 感性获得表面、现象性知识

20、。理性获得事物一般的、真理性的知识。所以他又提高理性而贬低感性。三、教育理论一)和谐教育论 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理论是以其灵魂学说为基础。(灵魂学说是与其 “质料”与“形式”统一说相对应的) 非理性灵魂)植物灵魂,即人的身体的生理部分,是灵魂的最低级部分-体育.动物灵魂,即人的感觉部分,是灵魂的中级部分-德育。*理性灵魂(人的生命),即人的理性部分,是灵魂的高级部分-智育。意义: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 (1)人也是动物,教育不能违反人的本性。 (2)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 (3)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

21、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二)论教育的作用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言行的人。 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这三个因素不能经常统一,要使它们互相协凋并服从于理性,除了依靠法律外,还要依靠教育。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在这三个因素中,教育有其特殊作用。 意义: 亚里士多德关于形成人的三素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雏形,也是卢梭划分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的张本。(三)白板说 人的灵魂(意识)正如一本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书

22、,或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一张白纸,一块白板,它能接受对象的知识. 这种观点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这是古希腊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成就。四)普遍的公立的教育与教育立法 教育应由国家来掌管。 教育是城邦要务,惟有教育才能使城邦公民团结统一. 由国家创建统一教育制度。 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既然为全邦所共同,则大家就该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案。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 把教育纳入法制轨道,通过法律规定,要求全邦公民受教育.(五)自然教育论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并要求教育要顺应人本身自然发展原则.第一时期:幼儿教育(07岁)(婚姻和育人以健康和天赋(本能)为主,重视体格教育-体育

23、) 这一时期里,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注意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要引导儿童多做适宜肢体发育的游戏和活动。 5岁之前要让儿童多听一些神话故事,而不要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此外,还要组织儿童观察和模仿日后从事的活动,但要防止环境中的不良习气影响儿童的道德。 2。少年儿童教育(714岁)(以情欲和习惯为主,重视行为教育-德育) 这一时期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儿童要在国家办的学校中接受和谐的教育,主要内容有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 由于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对儿童情感道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他主张要让儿童多接触音乐,以去除人的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冲动和欲望. 3。青年

24、至成人教育(14-21岁)(以思辨和理性为主,重视哲学教育) 这一时期以智育为主,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为此目的而设的学科有数学、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 至于21岁以上的青年,(根据他在”吕克昂哲学学校中的教学范围来推断)可能要研究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心理学与哲学等,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学科既能体现以智育为主的要求,又能进行纯哲理的探索,并进而发展理智灵魂,以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 (六)伦理思想(德育论)1.幸福即善行 人所追求的最境界是幸福,幸福就在于善行。 至善: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实际生活中一切具体的行动和职业都在追求某种目的,实现某种具体的善。至善是具体的善积累

25、而成,通过德行的活动而实现。 善,有不同等级和层次,最后的善就是至善,至善本身就是目的,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手段。 善行又可分为实践的善行和理智的善行。实践的善行:包含在每一种具体的技艺和职业活动中,这种善行也是幸福,不过它是有限的幸福。理智的善行:是一种更高级的善行,与思辨活动相联系。思辨活动使人自身得到满足,享受幸福,所以最高幸福与理智的、思辨的、哲学的活动相一致.(在他那里,理性即善,即神,思辨活动即神的活动,它自满自足,无需外在的任何东西)2.中庸(中道) 在人类情感和行为中,存在着不及、过度和中间三种状态。德性从本质上说就是中道,寻求不及和过度二者之间的中间性,是达到幸福的正确途径。四

26、、总结 亚里士多德教育理论是西方历史上继柏拉图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出现的许多重要教育思潮,就其历史基础而言都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1。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提出,标志着西方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思想传统的形成。(自然主义、进步主义、新教育运动,一直到今天) 2.体、德、智、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思想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第三专题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中世纪: 公元5世纪后期 (西罗马灭亡) 公元14世纪上半叶 (文艺复兴之前)第一章 封建社会早期的基督教教育(一)修道院西欧最主要的教育机构。“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

27、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教学内容-“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管理:纪律严格,体罚盛行。(二)主教学校: 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同修道院,学校的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整齐,但数量有限.(三)

28、堂区学校: 设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是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中世纪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课程以灌输宗教知识为主,同时进行读写算等简单世俗知识的教学。 与上两种教育机构相比,堂区学校的教育范围更大、培养目标更为宽泛,但条件和水平较低。第二章 封建社会早期的世俗封建主教育一、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中世纪早期教俗封建主往往两者合一,世俗官吏教育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科目与教会学校一样,主要是七艺; 教育方法也采用教会盛行的问答法.二、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与封建等级结构相适应,主要目标

29、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1。出生到七八岁(家庭教育阶段) 儿童在家庭中受母亲的教育,主要内容为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2。七八岁以后(礼文教育阶段) 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通过在贵族家庭中与主人的朝夕相处,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同时也包括一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更多的是吟诗、唱歌、奕棋等。 3。从14岁至21岁(侍从教育阶段) 重点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 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如果发生征战,要以生命保护主人和主妇.4。年满21岁,通过授职典礼,

30、正式授于骑士称号。特征: 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女子教育: 封建领主的女孩受教育极少,主要是在贵族官邸中进行,目的在养成贤妻良母,内容除编织、缝纫等家务外,也包含一些礼仪训练,音乐舞蹈等,尤其注重的是如何持家、管理财产的训练。第三章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拉丁语“universitas”本意是“组合” 、“行会、“团体” 的意思,后来这个词才专指由教师和学生结合成的团体-大学。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11世纪后,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1。王权强固,社会稳定;2.

31、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3。由工商业者所定居的城市开始形成。4。城市市民阶层开始形成。 5。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目的 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主要由文、法、神、医等四科进行。三、管理体制分为两种:1。“学生”大学.由学生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2。“先生”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由教师决定。四、大学的特权 1.大学具有内部自治权 2。大学师生可以免除赋税和兵役 3.大学教师有参政权 4。大学有罢教和迁移的权力五、课程开始并不固定,13世纪后趋向统一: 文科一般学制六年,属大学预科性质,结束后分别进入法

32、学、神学或医学科。六、学位: 已有学位制。大学课程修完,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七、大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2.突破了基督教、神学教育独霸讲坛的状况 3。中世纪大学为一流学者的活动提供舞台,为新一代学者的培养创造条件。 第四章 城市学校一、城市学校的兴起 十一二世纪后,西欧城市重新形成。这些城市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主,从事这些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等构成了城市中的市民阶层。 新兴市民阶层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需要,一种为本阶层服务的新型学校-“城市学校”应运而生.二、类型 行会学校:由手工业行会开办。 基尔特学校:由商人联合会开办。三、领导权 起初,由行

33、会和商会开办; 后来,由市政接管。四、内容 虽然课程内容包含许多宗教知识,但更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以及与商业、手工业有关的各科知识.五、目标 培养符合新兴城市需要的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六、社会意义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第四专题外国近代教育制度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一)“迟到”的义务教育 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很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教育,使工人阶级子女能接受一定的初等教育,从经济上看是符合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这是促使资产阶级政府涉足教育的最根本原因。初等教育法(1870年,又称福斯特法案) (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

34、与监督权; (2)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3)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 (4)在缺少学校地区设公立学校,每周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民办学校学费数额不受限制; (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等等。 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二)“绅士”的中等教育 17、18世纪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 文法学校:强调古典语言和文法的教授,使用拉丁语,以满足上层社会职业,如医师、法官、律师以及一般乡绅秘书等对拉丁语和文科知识的需要. 公学:并非“公立学校”,而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一种“私立学校

35、”,事实上也是一种文法中学。师资和设备昂贵,目的在于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 文法学校和公学修业年限通常为五年,以升学教育为宗旨,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同时为适应上层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注重体育和军事训练,养成绅士风度。(三)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 19世纪初,产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大学研究、教学这些学科,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仍然恪守古典教育的传统,只有上层人士和国教徒才能入学。 -高等教育相应地发生变革:新大学运动: 成立伦敦大学学院(1828)、英王学院(1829) 合并为伦敦大学(1836)- 许多城市学院纷纷成立. 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贵族和上层阶级的特权,

36、中产阶级也有机会进入高校大门.大学推广运动: 主要是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 在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子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推动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二、德国近代教育制度(一)普及义务教育 1763年,普鲁士曾颁布普通学校规程,强迫5至13或14岁的儿童入学。 教学内容主要是“4R”,即读、写、算和宗教。 教学方法上,开始提倡直观教学。 进入19世纪以后,德国初筹教育发展的速度加快,一些公国进一步颁布初等义务教育法。 1885年,普鲁士实行免费初等义务教育.19世纪末,德国初等教育的入学率达100%。(二

37、)中等教育1.文科中学: 文科中学相当于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是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文科中学既保持了古典传统,更把升学预备教育和培养上层职业者作为重要任务。2。实科中学: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生活日渐丰富,实科教育随之兴起。19世纪,实科中学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德国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实科中学主要传播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这种学校在中学的古典主义传统的控制下要获得人们的普遍重视实属不易。(三)高等教育柏林大学:大学职能第一次突破:教学教学、科研 传统大学主要是教学机构,1810年洪堡(德)创立柏林大学,采用新的办学思路:1。具有充分的自治权;2。聘请学术和教学水平都高的

38、教授;3. 重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至此,德国的大学就成了哲学、科学和学术的中心.洪堡所倡导的德国大学办学方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有很大影响。三、美国近代教育制度(一)公立学校运动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2。强迫入学。3。免费教育.二)学术型大学的创建 取法德国经验,建立学术型大学。 19世纪,大批美国人赴德留学或考察,回国后,他们竭力提倡按德国的传统办学.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它以学术性研究为主,在全国首创研究生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都以德国为榜样,向学术型方向发展。四、日本近代的教育制度(一)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明治维新使得教育管理权由幕府

39、及各地藩国集中到了中央,确立了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 明治政府成立的第二年,即1872制定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二)学制令(1872)1。教育领导体制 教育领导体制仿效法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 在文部省之下,全国共划分八个大学区,各设大学一所;每个大学区又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中学一所;中学区又各分为210个小学区,每区设小学一所。特点:1.文部省所颁布的教育法令,对全国具有强制性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地方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均须无条件执行;2.上、下级学区之间存在紧密的层层统属关系。2。关于初等教育的规定 依据1872年的学

40、制令规定:小学6岁入学,分上、下两等,学制各为四年,以使入学者接受八年的普及义务教育. 1880年八年制的初等学校被划分为“三三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三年为义务教育。 1886年4月颁布的小学校令: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确定为八年,共分两段实施。前四年为寻常小学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后四年为高等小学阶段,实行收费制.同时,在一些贫困地区设三年制简易小学。高等小学的年限亦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实际确定为二、三或四年。-这样日本现代教育改革完成 第五专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知识窗:文艺复兴 一、实质 1、为什么称这场运动为“文艺复兴”? 2、主张 3、实质 二、文艺复兴的巨大成就(14世纪初-17世纪中期

41、) 1、第一阶段:14世纪初叶-15世纪中叶 主要成就文学艺术的萌发 2、第二阶段:15世纪中叶16世纪末叶 主要成就造型艺术 3、第三阶段:17世纪初叶17世纪中叶 主要成就-近代自然科学和近代哲学思想第一阶段:十四世纪初到十五世纪末 主要成就:文学艺术的萌发 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的鼻祖 薄伽丘十日谈特点: “文学三杰”的著作标志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既反对禁欲主义、封建专制主义,但又不能完全同封建的宗教传统观念决裂;既高举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大旗,又留有中世纪旧文化的痕迹;既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愿望,又脱离、鄙视群众。这种矛盾反映出中世纪过渡到新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

42、.总之,既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又带有中世纪旧文化的烙印。第二阶段:15世纪中叶16世纪末叶主要成就:造型艺术“艺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拉斐尔雅典学院艺术特点: 以生活现实表现出人的内心感情,以人的美妙面容及刚劲有力的体魄来代替中世纪的丑陋面容.代表作有维纳斯等,充分体现了人体美,复活了数百年来被放逐的自然界绘画,强烈反映了大自然的美. 第三阶段:17世纪初叶17世纪中叶主要成就:近代自然科学和近代哲学思想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日心说” 伽利略-“天空的哥伦布” 特点: 是科学领域发生的巨大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

43、上战胜封建制度,在思想意识方面已战胜旧文化.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证明了宗教蒙昧,为近代唯物主义新的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天文学家的发现对教会、教条是致命的打击,“ 日心说” 推翻“ 地心说” ,从此自然科学不再受神学控制,脱离出来,向前迈进 第一章 人文主义教育一、人文主义世界观新兴资产阶级在发掘、“复兴古代灿烂文化和艺术的基础上,开始了资本主义新文化的创造,用以作为论证、宣传资产阶级新的思想意识与政治要求的武器,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它打击神的权威,讴歌人的能力与作用,在一切领域中都贯穿“抑神杨人”的原则。 要体现在:第一,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第二,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第三,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第四,提倡学术,尊崇理性。三、人文主义教育特征第一,人本主义第第二,古典主义三,世俗性 第四,宗教性第五,贵族性 第二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简介夸美纽斯(Joha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杰出教育家.他被称为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