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如何抓住机遇,广揽人才、吸纳资金、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环境,从而加速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将人民生活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扩大*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形成社会经济、城市乡村、环保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政府和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做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决策、实施大手笔的城市发展规划,选择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举措,以逐步推进*经济圈的不断扩充和发展。针对*的城市现状条件,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了*产业聚集区,以聚集区为依托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积极打造全省工业强县和*市副中心城市,
2、尽快使*成为现代化城市,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城市道路网作为城市骨架,对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对城市的发展及其定位目标的实现,起着首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城市交通架构的规律性,多数大城市的具体作法是整体加局部的“环路加放射”路网格局,并据此构筑大城市交通布局,完善城市多中心组团与外围城市交通,从而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功能和区域性功能。*产业聚集区道路建设既要与现有城区的放射及环形道路相联系,又必须与聚集区内的城市结构轴线相结合,采用不同交通功能的区域性“环路加放射”路网格局,共同架构城市道路网。以期形成城市总体骨架和城市路网构架,有力促进产业聚集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本项目
3、拟建道路是*产业集聚区规划中需修建的主干道和次干道,是产业聚集区逐步开发建设产业新城区街道,连接区域公路网,拉大城市框架,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决策的前奏,对*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的实施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战略部署,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受项目业主委托,*金宇工程咨询服务公司承担了*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接到委托书后,我单位立即成立了由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组,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市*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
4、性详细规划)(20092020)、*人民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等有关文件,明确本项目在*县城总体规划的定位,确认本项目的使用性质。随后项目组认真研究了*县城道路交通规划图,编写了研究报告的工作大纲,并认真地进行了外业踏勘及资料收集工作。 外业期间,项目组与项目业主、县政府、发改委、住建局、文物旅游局、环保局、交通局、铁路、国土、水利、文化、林业、电力、电讯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充分了解和征求他们对项目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对城区规划、沿线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及将来的开发情况、文物分布、现有城区道路的建设和运营现状、旅游资源分布及周边公路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5、,实地踏勘道路方案的主要控制点及走向。对项目起终点、各交叉口、与城市规划结合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收集了项目影响区域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资料,掌握了区内交通客流及道路技术现状、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规划、综合管线规划、文物分布、水文地质、地震、矿产分布等方面的资料。 项目组经实地踏勘,在充分尊重地方政府意见的同时,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符合*县城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为原则,最终形成厂*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业道路方案。 外业踏勘结束后,项目组及时进行了资料整理和外业工作总结。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迅速全面展开编制工作,并顺利完成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与
6、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法人代表: 1.1.3建设地点 河南省*北部*产业集聚区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金宇工程咨询公司1.2编制依据 l、*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人民政府,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06); 2、*市*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 4、*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 6、城市绿地分
7、类标准(CJJT852002);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8、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第(1993)784号); 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I)602004); 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 16、其他相关规范、法规以及编制人员调有的有关资料、数据。1.3编制原则及范围 *产业集
8、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在*县城总体规划、*产业聚集区总体发展规划及*道路交通规划的指导下,结合*产业集聚区给排水规划和其它市政管线的规划,并依据*产业集聚区开发时序规划方案,由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结合集聚区城市开发建设和城市道路工程及其它市政管线的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其目的是完善路网结构、优化交通布局、增大完备市政管网覆盖面、改善区域环境、构筑城市骨架、加快城市发展及加大城镇化规模。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充分结合工程所属城市区域道路总体规划所涉及各市政管线的布局,满足道路红线要求,同时符合项目委托书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其主要建设内容和设计范围包括:道路、桥梁、雨水、污水、给水、
9、交通工程及绿化等工程的主要研究和规划,道路照明、燃气、热力、电信、有线电视和电力等工程的次要研究及管线预留。*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是*县城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中的主、次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88.8204Km(详见下表)。表1-1规划建设的道路一览表序号道路路名走向起讫点长度红线备注等级(米)宽度1主干道淇园路南北泰山路淇水西路8226.540m2主干道*大道南北泰山路淇水西路7582.3350m3主干道经三路南北*五路-淇水西路4365.3140m4主干道卫都路南北泰山路-*三路1390.6740m5主干道永达路南北新安路-现状支路3170.2440m铁西6主干道中
10、华路南北新安路-京广铁路5467.1340m铁西7主干道淇水西路东西经三路-现状107国道2488.3940m8主干道新高西线东西经三路-现状107国道2897.4240m9主干道*十一路东西经三路-现状107国道3038.3640m10主干道*八路东西经三路-经一路1507.9440m11主干道*六路东西经三路-现状107国道3042.1340m12主干道*二路东西古烟路-现状107国道2734.9740m13主干道泰山路东西古烟路-现状107国道2912.4250m14主干道泰山路东西现状107国道-振兴路1884.1550m铁西15主干道工业路东西现状107国道-振兴路1506.1450
11、m铁西16主干道鹿台路东西永达路-振兴路1226.8540m铁西17主干道新安路东西永达路-振兴路1172.4240m铁西18次干道经一路南北*五路-*六路818.3730m19次干道经一路南北*七路-淇水西路3178.8630m20次干道经二路南北*五路-*九路2545.5730m21次干道小庄路南北泰山路-*二路1266.3330m22主干道淇水路南北泰山路-*二路1053.3730m23次干道古烟路南北泰山路-*三路1410.1330m24次干道腾飞路南北新安路-现状支路3393.3330m铁西25次干道振兴路南北新安路-泰山路3002.3430m铁西26次干道*十三路东西淇水西路-现状
12、107国道911.5630m27次干道*十路东西*大道-现状107国道1602.1330m28次干道*九路东西经三路-*大道1001.4530m29次干道*七路东西经三路-淇园路2104.9330m30次干道*五路东西经三路-现状107国道3030.3530m31次干道光伏路东西*大道-现状107国道1544.4130m32次干道*三路东西古烟路-现状107国道2557.7130m33次干道*一路东西古烟路-淇园路2322.5830m34次干道太和路东西永达路-振兴路1264.6930m铁西35次干道金牛路东西永达路-振兴路1198.8730m铁西合计88820.4 本工程拟建道路35条,其中
13、主干道17条,次干道18条,全长88.8204KM。淇水西路、新高西线、*十一路、*八路、*六路、*二路、泰山路、工业路等连接G107线、京港澳高速公路、*大道,是*产业聚集区内的主要东西向主干路;*大道、淇园路南接*县城,北连*市新区,是加快*一体化发展的两条主干道,其它主次干道相互连通,是形成*产业集聚区内路网骨架的主要道路。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产业聚集区的城市道路交通网十分重要,将大大提高*产业集聚区的道路通行能力,对*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4城市概况1.4.1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远在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在今花窝村附近居住,在南王庄、
14、石河岸、靳庄、耿庄等35个村发现有距今5000年前龙山时期先民的居住遗址。诗经桑中云:“爱采唐矣,沫之乡矣”,所指“沫乡”,即此地。 *最早叫沫乡,也称沫邑,即景色优美之地。(诗经淇澳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古代淇地竹木茂盛,水草蓊郁,景色秀丽,气候宜人,谓之淇园,既是游猎之所,又是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好地方,又系交通要冲,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西汉开始先后为朝歌县、朝歌郡、临*,隋代设卫县,清至民国间一直为*。新中国国成立后,*归新乡专员公署领导,1954年9月20日,撤销*并入汤阴县,原*县城改为朝歌镇,*归安阳市管辖,1985年划归*管辖至今。198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
15、文化名城。 据*有关史料记载,约公元前50世纪先民已在淇河沿岸繁衍生息(今*花窝村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后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今淇滨区刘庄有仰韶文化遗址)。到约公元前28世纪至约23世纪,生活在淇河沿岸的先民已进入龙山文化期(今淇滨区辛村有龙山文化遗址)。到约公元前22世纪时,尧命鲧治水无功,鲧子禹奉命治平洪水,尚书禹贡载:“禹疏河东过洛内,至于大坯”,这里述及的大坯,即今浚县境内的大侄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载淇河儿女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最早史料。到约公元前21世纪时,黄河流域部落间商品交换己具一定规模。尸子载:舜“顿丘买贵,于是贩于顿丘;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这里所述的顿丘,其位置约在今浚县
16、屯子乡的蒋村附近。到约前17至前11世纪时,商帝武丁曾建都于沫,后迁到北梦(今安阳市小屯)。帝武乙复迁于沫,历四世至纣。至帝纣时,改沫邑为朝歌。这里所述的“沫”与“朝歌”,其位置就在今*境内。周灭殷后,封纣子武庚为帝,周诛武庚后把朝歌以东与淇河之间地区封给武王少弟康叔名叫卫国。其国都仍为朝歌。春秋时改为朝歌邑,战国时属魏国,秦灭魏统一中国后,归三川管辖,秦末汉初仍为朝歌,西汉时设朝歌县于旧址,自汉时一直延续至民国初年。 民国时期的*自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仍归卫辉府管辖,不久废州府设道尹,*改属河南北道,民国十三年归河南新乡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解放,*人民政府迁驻县城,又先后划归安
17、阳、*至今。 在县城的建设发展历史上,县城自古系本地区水陆交通之要道,地处漳德,卫辉之间,有驿道南北通过,*城为驿道中转站。1897年-1906年,平汉铁路建成通车,*县城是该铁路的一个停车站。城池规模在殷末帝都时曾有三道城墙,外城北到高村桥,南到常屯附近。第二道城在老车站之三海一带,秦汉以后的朝歌县城基本上均是在第三道城墙遗址上。三道城墙:外城西依太行,东临淇水,二道城墙即纣王城,第三道城(内城)为纣王宫城。西周至西汉城池建设变化不大,明正统十二年,知县董英重修,四门各建城楼,四角各建角楼,修土城垛2300多个,城外修护城河,栽护堤柳,引折胫河水灌入护城河。民国时期旧城犹存,城墙上主城门四处
18、,各门俱有城楼,南为朝阳门、北为拱极门、东为润泽门、西为起秀门,四门各建石拱桥一座,东门北边另有一处小东门,为普通拱券门,拱极门北有过街棚一座,西门外另有一处高大的影壁墙,西门外常为处决死囚之所,故处决犯人俗称“出西门”。 总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县城面貌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解放后城墙大部分已不复存在,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县城己向北发展到三海村,铁路以西己发展为工业区。北门外沿护城河建设了红旗路,大街两旁建筑了县委政府大楼及百货楼,已成为*的政治文化中心。1964年*人民委员会组织人员作了“*市镇建设规划”,此次规划因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又无科学依据,加之多种原因而未能实施。1981年,*人
19、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草案和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对*道路建设进行了规划,此次规划共规划了二十二条道路,1984年“*城镇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于1985年通过了省市技术鉴定。 改革开放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民营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城区内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致使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市规模再次得以扩张。目前*城区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达,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穿越县城纵贯南北,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大运河傍县城西而过,柏油路密度名列全省前列。30000门程控电话与国内外并网直接,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方便快
20、捷。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运作机制的完善,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建设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和政府经营城市意识的增强,并且农民剩余劳动力这一大群体经营意识的提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商或从事第三产业,这使城区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上得到了较大的增长。至2010年*城用地规模达到1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 县域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567.4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人,辖9个乡(镇、街道办),175个行政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达。北距首都北京567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28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县城而过。 改革
21、开放后,*的经济等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发展迅速,至2009年末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08个县级单位名列第17位。1.4.2城市性质及规模 *地处河南省北部,在北纬35o300至35o4826,东经113o5923至114o1754之间,县域西依太行与林州市连山,东临淇河与浚县共水,北与*市区毗邻,南与卫辉市接壤。其行政隶属*市,辖1乡4镇4街道办事处。北、东、南三面有淇、卫、沧三河环绕。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及安新段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县城位于县域东南部铁路两侧,南距省会郑州128公里,北距首部北京567公里。 *县城位于县域中南部的朝歌街道办事处(原为朝歌镇)。*城的城市性质定位为:全县的政治、
22、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域旅游业发展的一级支撑城镇,以轻纺、旅游、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县域中心城市。 *县城现状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城区人口为8万人。现状建成区主要在京广铁路和G107以东,向北沿路发展。近年来,*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城市框架初具雏形。2近两年,启动了上关村、下关村、西街、东街等城中村改造,新开工住宅小区8个;淇北*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一批汽车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光伏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朝歌集团商务中心建设进入装修阶段,2个机关单位办公楼竣工入驻,5个机关单位启动建设。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了城区零星建设控制,临街建筑丁地实现经
23、常性管理;垃圾处理场一期建成投用,县城卫生整治力度加大,城区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009年县城人口8多万人,2003年县城人口7万人,近5年年均增长率为9.5,19932003十年的自然增长率在7.58.7,之间。增长速度很高,主要是县城工业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的茁壮成长,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许多剩余劳动力;另外,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使城市人口迅速扩张。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城乡体制的转变,大量农业户口转成非农,造成县城人口的快速膨胀。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县城将吸引更多投资项目,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从而使*城的人口持续快
24、速增长。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 2010年县城城区总人口达8.5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县城城区总人口达15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1.4.3社会经济及市政基础设施 *地处河南省北部,隶属*市。依太行,傍淇水,素有“东临淇水观龟跃,西依太行听鹿呜”之美誉。总面积567.4平方公里,辖1乡4镇4街道办,175个行政村,总人口25.8万人。*农业生产的优势十分突出,是一个以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县。 *历史悠久,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商朝在此建都,称朝歌,作为殷商和战国文化遗址,这里有许多名胜占迹,例如:华夏第一座皇家园林淇园、摘心台、纣王墓、中华第一古
25、军校云梦山战国军校等。淇河水哺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如被孔夫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军事家鬼谷子王禅,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剌秦义士荆轲等。 *地貌多姿,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花椒、核桃等优质产品。淇河鲫鱼、缠丝鸭蛋、软核蜜枣,被誉为*“三珍”。煤、石膏、大理石、花岗岩等矿藏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穿越县城纵贯南北,正在修筑的南水北调大运河傍县城而过,柏油路密度名列全省前列。程控电话与国内外并网直接,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方便快捷。 改革开放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形成了以纺织
26、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建材等行业为支柱的生产体系,随着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光伏等产业已成为发展势头迅猛的两个新兴产业,工业成为*的支柱,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75%以上。农业基础稳固,粮食连年丰收。畜牧养殖业发达,人均肉蛋产量居全国前茅,全省第一,是河南省食品出口创汇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0年,初步预测,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7、见表12表1-1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年份人口(万)CDP(亿元)产业结构(亿元)人均GDP(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22.22.61.40.60.61189199122.83.21.50.90.81408199223.141.81.40.81736199323.35.82.22.41.12504199423.48.533.91.53639199523.812.83.56.92.35405199624.117.44.69.63.27253199724.4174.78.346998199824.817.25.27.94.16983199925.318.15.48.34.4723820
28、0025.520.75.710.14.98155200125.722.46.110.95.58763200225.324.66.212.55.99748200325.228.87.315.26.411416200425.339.51022.37.215652200525.448.81031.37.519213200625.560.723804200725.674.5200825.893200925.999.9201026115 县域内有220KV灵山变电站一座(市属),容量1180MVA,位于高村镇花窝村;有110KV变电站两座(市属),即高村桥变电站容量l31.5MVA,袁庄变电站容量231
29、.5MVA,分别位于高村镇内和铁西区袁庄村;另有铁路110KV变电站(牵引站)l座,容量231.5MVA位于工业路北0.5公里,紧临铁路西侧;局属35KV变电站七座;城关站、朝歌站、镁厂站、西岗站、北阳站、庙口站、庙水站。各乡镇都有高压线路,供电条件较好。城市供水为自来水公司供水,水源为深水地下水,供水能力1.6万吨日;日前*县城建有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管网基本健仝,通信设施较为完善,消防设施基本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而*产业聚集区刚刚开始开发建设,之内的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总的来看,*城的现状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但*产业聚集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加大资金投
30、入,加快建设。1.4.4*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1、发展定位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城乡融合、生态稳定、统筹发展的战略措施,建立一个: “生态型产业新城” 主导产业:以光伏、先进制造业及食品加工为主导,并配套发展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产业集聚区。 2、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日标通过十年时间建设,到2020年,*产业集聚区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并将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新城,*市的副中心城市,体现为: 彰显*地域文化特征,田园、水系、城市和谐发展的生态新城;代表*形象、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业集聚区; 安全舒适、城乡和谐的综合社区。 作为生态新城,新城建设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的
31、稳定性,尽量不毁树填水破坏环境。继承和发展区内的人文生态,尽量保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古村庄、古建筑,维护历史的延续性; 作为产业集聚区,更加注重对产业集群的培育,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及相关产业的引进,强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并且提高产业服务水平,使集聚区更加安全高效: 作为和谐社区,需要建设高标准、人性化、安全舒适、环境优美的园区环境及配套居住社区,农村居民点应集中建设,按城市社区标准完善配套,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缩小城乡差别,强调城乡和谐发展,满足未来多元化的居住要求。 (2)主要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目标: 至2020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人口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人口总量为16.4
32、万人。 用地总指标: 规模期末总建设用地达25平方公里。 (3)分阶段目标 1)近期(20092012) 启动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总数达到45家,落地项目总投资达到60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7亿元; 2)中期(20132015) 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总数达到135家,落地项日总投资达到175亿元,就业人数达到6.5万人,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0亿元; 3)远期(201620201)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入同企业总数达到300家,落地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1.4.5自然条件
33、 1、地形地貌 *地处太行山区与豫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地貌多姿,山、丘、平、泊均有。境内地势总的特点足: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在*、汲县、林县三县交界的山峰上,海拔高程955.2米。 西部山区总面积247平方公里,均在海拔180米以上,占全县总面积的41.8。特点是:山峦叠障,青石嶙嶙,岩石裸露,沟谷纵横。共有大小山峰125座,著名的有云梦山、方山、老寨、尖山、老虎寨、恶鱼脑等。相对高程在100400米之间。 丘陵区位于京广铁路以西至山前,由石层、岗丘、土壤洪积扇相互交错、叠压而成,面积15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而积的25.4,特点是:西高东低,有大量石岗、砾石,土地贫脊。 平原区位于京广铁路以东
34、,面积14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本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泊洼区集中在县境东南部良乡泊,海拔在67米以下,面积52平方公旱,占全县总面积的9。县域内的主要沟河淇河、卫河、共产主义渠均交汇于此,是豫北主要滞洪区之一。 县城地形的特点和全县地形一致,西高东低,西北高,东南低。以京广铁路为界,铁西工业区为岗丘地,铁东居住区是平原,城区西部海拔高程88米,城区东部海拔高程68米,高差为20米。 2、水文 *地形复杂,河流沟渠较多,均属海河流域。地面径流除蒸发、入渗外,均经淇河、卫河、共产主义渠入海河。全县共有河流10多条,总长222.9公里。其中界河有淇河、沦河、共产主义渠和卫河,流经本县内
35、河有11条,总长166.2公里,其中思德河贯穿全境,控制流域402平方公里,朱小河控制流域面积138平方公里。 (1)降水与地表水:*平均每年降水量为634.9毫米,降水总量为4.1亿立方米,平均径流162毫米,径流总量为9437万立方米。由于目前条件所限,这些径流可利用量仅有1100万立方,只占11.7,特别是汛期,除一部分入渗补充地下水外,大部分顺思德河、淇河、朱小河等河沟流出境外,每年实际利用量只有1088万立方米。 (2)地下水:据调查,全县地下水资源沿思德河比较丰富,山前丘陵次之,泊洼区除个别区域外其他区域及山区地下水比较贫乏。地下水埋深,丘陵区一般在565米,平原区一般在320米左
36、右,泊洼区只有15米深。平均浅层地下水补给量为9482万立方米。 (3)过境水:*过境河有淇河、沧河、共产主义渠、卫河四条。平均每年有过境水10.6亿m3。沿河乡村一般年可引水0.5亿m3。 (4)主要水利工程、河流 a、河流情况 思德河,流域面积402平方公里,全长41.5公里,京广铁路以西属宽浅式漫滩形河床,坡降大,两岸地势高,承受泄洪能力强,排涝任务小。铁路以东崔庄以下则变成窄深式河床,坡降平缓。支流折胫河、赵家渠、杨吴沟、良相沟蜿蜒左右,在铁路以东依次汇入。形成一个闭合小流域。该河下游经过良相泊滞洪区,所以不仅排涝、排洪,还兼排地下水。同时该河也是良相泊滞洪区的退洪河道,共产主义渠是该
37、河的承泄河道。泄洪区的位置在良相、东裴屯等村附近。泄洪区面积47.9平方公里(包括淇河、共产主义渠泄洪)。该河为二十年一遇控制,设计流量为449.33秒立米,日前实际泄洪能力为119秒立米(入共渠泄洪能力为222.23秒立米)。 赵家渠,是思德河的主要支流河道,发源于山区小春花,全长21公里,流域面积61平方公里,该河上游为陡峻的深山区,中游为高低起伏的丘陵区,下游为平原泊洼区。铁路以西坡陡大,铁路以东坡降缓,皮革厂以上河床宽而浅,皮革厂以下河床窄而深。特殊的地势往往造成上游来水凶猛而集中,下游泄水缓慢,水位爆涨,洪水从三里桥附近漫溢,向南入三海,蔓延县城,泛滥成灾。据测算,该河扩宽后最大过水
38、能力为85.17立方米秒。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70.4立方米秒。 折胫河,折胫河发源于城西的泉头村,京广铁路以西多为山丘洪沟区,汛期洪发沿卵石滩下泄至京广铁路分一孔桥、五孔桥、六村渠三个小流域入良相坡。该河特点是:干流两侧地形低洼,基流大,流程短。出口位于思德河下游,在共产主义渠倒灌思德河23公里,同时,其支流大都是山前区的洪水沟,坡降大,山洪来势猛,挟带大量河砂下泄,洪水受顶托而停止,造成大量泥砂沉淀于丰收桥以下。另外,一孔桥东地下道处河道断面狭窄,一遇大汛,洪水便会沿朝歌南路漫溢,殃及全城。据测算,城内折胫河过水能力为28.02秒立方米秒,二十年一遇一孔桥处洪水为418立方米秒。 淇河,
39、发源于山西陵川县境内,属卫河水系,流域面积2163.9平方公里,河道总长161.5公里,经过*长度45.5公里,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已治理堤防24公里,有18.3公里达到五化标准。防洪能力800-1000m3s,防洪标准达到十年一遇。目前有涵洞等构筑物85处,有险工20处计5228米。 b、水库 夺丰水库,位于*西北部,思德河上游,距京广铁路9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总库容1132万立米,大坝为砌拱形重力坝,溢流坝高34.5米,长72米。兴利库容720万立米。百年一遇最大泻洪量为1275立方米秒。 红卫水库,位于*桥盟乡小滹沱村,赵家渠上游,流域面积约30平方
40、公里,设计库容360立方方米,兴利库容270万立方米。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最大泄量1373立米秒。 c、防洪堤 城关防洪堤,总长13872米,从城西钢窗厂开始向南,由三海大楼东墙外向东1000米接赵家渠右堤。该堤共有涵洞22处,防洪闸处,堤项高程在73.42567.55之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孔桥东防洪堤坡起,汛期极有可能洪水满城。三处防洪闸起闭不灵,一遇超标准洪水或滞洪区蓄水,就可引起洪水倒灌,危及城区。三里桥以西堤坡起平,虽经复堤,但仍未达到设计要求,一遇赵家渠发大水,洪水便会由此向南通三海入城关,造成损失。穿堤路口多处,但没有一处路口闸,给防汛带来很大困难。 西岗防洪堤,始建于1
41、956年,保护堤以东11个村庄的安全,1984年加固3.27公里,堤顶高6768,堤身不完整,对保护西岗堤以东的村庄有一定的作用。 d、良相坡滞洪区 良相坡滞洪区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最近处不足2.5公里,蓄水面积47.9平方公里,滞洪区东有淇河,南有共产主义渠和卫河,思德河从正中穿过,担负着淇、卫、思德三河和共产主义渠的泄洪任务,是豫北地区主要滞洪区之一,全区包括西岗、北阳两乡镇的2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包括行洪区部分),人口3.2万人,耕地6.28万亩。现有围村堤12条14.3公里,救生台17处(完好4处),路口闸11个,个体避水楼46座,集体避水楼2座。防汛撤离路3条15.9公里,过堤
42、涵洞24个。 3、土壤 *土壤总面积72万亩,分褐土、潮土、水稻土3个士类、7个亚类、14个土属、32个士种。 (1)褐土类 面积约65万亩,全境均有,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90。含褐土、潮褐土、碳酸盐褐土、褐土性4个亚类、11个土属、25个土种。理化性状为:有机质不足1,PH值7.7至8.3,质地多为轻壤。褐土类土壤全县均有分布: 1)山区:山坡土壤薄,多砾石,属灰石土、淡石土、砾砂土,是幼年性土壤,养分脊薄,水土流失严重,只能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沟谷梯田多为红土、堆垫褐土,面积较小,为山区主要耕作土壤。 2)丘陵区:北部多为赤金土,南部多褐土性黄土。坡度大,土层薄、砾石多、耕层浅,土壤养分缺
43、乏,有机质含量不足1。 3)平原区:平原区大部和丘陵区东部为立黄土,PH值为7至8,有机质含量11.5,土壤肥沃,适耕性好,为*主要土壤资源和粮棉高产区。 4)平原东部和洼泊大部:均为潮褐土。其中壤质潮褐土主要分布在泊洼区周围,微碱性,易耕作,土壤较肥沃。黑底潮泸土主要分布在泊洼区,土质粘重,因长期施肥少,土壤养分不足,通透性差,排水不畅,可多施有机肥改良,生产潜力较大。 (2)潮土类 面积7万亩,约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10。有黄潮土、褐土化潮土两个亚类、3个土属、7个土种。主要分布区: 1)淇河沿岸:古城至西岗乡淇河沿岸,地势稍高处,属两合土和褐土化两合土,PH值78,疏松易耕,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结构良好,养料丰富,发苗拔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2)泊洼地:多为淤土,PH值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