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280KB ,
资源ID:266570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6657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毕业论文.doc

1、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On the Developing Problem and Measures of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2、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 此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

3、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2.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3. 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包括接受学士学位论文成绩不及格、缴纳学士学位论文重新学习费、不能

4、按时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等),与论文指导老师无关。作者签名: 日期: 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新兴的银行业服务方式网上银行应运而生了,网上银行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底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的建立成为了这一新的银行组织形式诞生的标志。十几年来,它以其成本低廉、方便快捷、服务功能强大等优势日显生机,并将成为未来银行业最具生命力的服务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网上银行在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网上银行概念、模式与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国内外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防范控制风

5、险,进一步发展网上银行的对策。具体如下:营造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网上银行的经营管理;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有效监管;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理念及产品,取其精华,洋为中用。关键词:网上银行,发展,问题,对策On the Developing Problem and Measuresof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 new service pattern of banking emer

6、ged as the times demand. Internet Banking originated in the mid 1990s. As the symbol of its establishment, 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was found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end of 1995. During the recent ten years, Internet Banking has achieved its superiority in low cost, convenience, expeditious

7、ness, and important function. Apart from that, people now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ternet Banking which will be the vital service pattern of banking in the future. Meanwhile, Internet Banking brings both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tremendous challenges to banking in China.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

8、efinition,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Banking, this thesis has dissec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Internet Bank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Moreover, it has also put forward five measures of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 aimed at developing problem as follows: create favorable de

9、veloping surroundings; shift ideas actively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et Banking operation; intensify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CBRC) on internet financial risks; improve incentive system and cultivate and attract talents; introduce advanced ideas and

10、 product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o serve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KEY WORDS:Internet Banking, Development, Problem, Measures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目 录论文诚信声明摘 要引 言1第一章 网上银行的模式与特点2一、网上银行的概念和模式2二、网上银行的运行特点3第二章 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前景与面临的问题5一、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5二、网上银行的发展前景8三、我国网上银行发

11、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9第三章 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13一、网上银行的发展环境与对策13二、网上银行的经营理念及产品与对策15三、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分析15四、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6五、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理念及产品,取其精华,洋为中用17结论18参考文献19谢 辞20On the Developing Problem and Measuresof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DIRECTORYFaithful Statement of ThesisAbstractIntroduction1Chapter 1 Patterns a

12、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Banking2Section 1 Definition and Patterns of Internet Banking2Section 2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Banking Operation3Chapter 2 Current Situation, Prospect and Developing Problem of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5Section 1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 Banking5Section 2 Pro

13、spect of Internet Banking8Section 3 Developing Problem of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9Chapter 3 Developing Measures of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13Section 1 Measures on Developing Surroundings of Internet Banking13Section 2 Measures on Ideas and Products of Internet Banking Operation15Section 3 Supervi

14、sion of CBRC on Internet Financial Risks15Section 4 Improve Incentive System, Cultivate and Attract Talents16Section 5 Introduce Advanced Ideas and Product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o Sever Internet Banking in China17Conclusion18Reference19Acknowledgement20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引 言

15、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变,社会成员获得信息和取得服务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低成本的网上服务和结算已被广泛接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比2007年6月增加4800万人,2007年全年增加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第10页。,而且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网上银行这一新兴金融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为网上银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还处于初

16、级阶段,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总体来说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环境不够完善、市场需求不足、网络安全漏洞、风险防范不足、监管不力、法律法规建设落后、业务品种匮乏等,阻碍了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表明了我国网上银行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一些必须逾越的障碍,本文拟就此方面做些思考与研究。第一章 网上银行的模式与特点一、网上银行的概念和模式网上银行(Online Banking)名称各异,有互联网银行Internet Banking和E-Banking。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网络银行的定义为:网络银行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

17、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的银行 岳意定,吴庆田网络金融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86页。网上银行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这一媒介开办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业务,包括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新兴业务。目前,综观世界各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大致有两种模式,即纯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与传统银行相结合的网络银行发展模式 杨力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第39页。纯网络银行是狭义的网络银行,指仅仅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储蓄、查询、转帐等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此类银行出现在美国和欧洲,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

18、行美国第一安全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就是一家典型的纯网络银行。但在中国,纯网络银行目前没有生存的法律环境,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和习惯以及各大商业银行在网上银行业务方面的积极态度,纯网络银行在中国也同样缺乏生存的商业空间。与传统银行相结合的网络银行是指依托已有的银行网点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是目前网上银行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传统银行服务的补充和延伸。传统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即建立自己的网络银行和收购现有的纯网络银行。前者是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网上银行发展模式,也是传统大银行最乐于接受的网络银行发展模式

19、。开办活期、定期存款、支付、账户查询和转账是传统业务中最为常见的网上银行延伸业务,其它传统柜台业务延伸到网上的还包括网上投资、网上股票买卖、网上保险和网上按揭等。收购现有的纯网络银行是一种能迅速建立起网络银行的模式,在发展网络银行的竞争中,这一常见的竞争模式往往容易被西方大银行所接受。二、网上银行的运行特点网上银行是建立在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的,这种银行是电子技术与银行业的高度融合,是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手段。相对于传统银行,它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一)银行机构虚拟化。随着高科技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其运作模式趋向虚拟化、智能化。与传统银行那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不同,网上银行没有任何

20、分支机构,银行客户只需要通过国际互联网便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其提供的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业务都可以自主式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二)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相对于传统银行,网上银行具有开办和经营成本低、效率高的巨大优势。有关资料显示:建立一家网上银行所需费用相当于开立一家传统分行所需费用的5%左右。另外,网上银行可以通过因特网将银行业务伸向世界任一角落,为大量客户同时提供服务,使经营成本大大减少,而这降低的成本使网上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向顾客让利。花旗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息为4.8%,网上银行则为6%,花旗银行的储户必须在活期存款账户上留有6美元的余额,才能获得1%的年息。而

21、网上银行规定的最低限额虽然是100美元,但年息高达4% 岳意定,吴庆田网络金融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87页。(三)银行服务“三A”化。当以因特网络为基础的银行业发展成熟时,网上银行突破了传统的经营和服务模式,摈弃了从柜面开始的传统业务流程,借助因特网的优势,向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AAA”式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因此,网上银行也被称为“不下班的银行”,它比传统银行所提供的业务量更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办事更方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申请办理银行业务。(四)业

22、务运作自由化。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全面自由,金融市场全球开放,网上银行业务的运作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不受时空、地域及员工精力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业务规模。然而,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五)金融业务创新化。由于网上银行业务的运作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因此其金融业务的创新同样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网上银行可以通过因特网丰富的资源信息和渠道,为理财投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强化银行的信息中介职能。同时,利用其低廉的成本和因特网的即时、快速、便捷,发展更多的新型金融产品,如:网上证券、基金、理财产品的交易,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等,从而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20第二章 我国网上银行

23、的发展现状、前景与面临的问题一、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应用,银行的经营方式也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网上银行这一新的组织形式迅速在全球扩张,绝大部分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陆续建立自己的网上银行,其发展势头之快、影响面之广令人匪夷所思,展现出了强盛的生命力。(一)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目前,网上银行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比较好,尤其是美国,本文主要介绍美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概况,并辅以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网上银行发展现状的概述。1. 美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美国是网络技术发展最早和最快的国家,是网络经济的发源地,也是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的诞生地。目前,美国网上银行发展迅速,主

24、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美国网上银行交易量增长迅速据艾瑞统计,美国不同渠道的零售银行业务中,目前网上银行业务交易量的增长速度最快,艾瑞预计未来4年内每年交易量将以超过20%的增长率继续高速增长(如图2-1),这个增长速度远高于ATM、银行网点、电话银行等渠道业务的增长。(2)美国网上银行用户稳步增长据艾瑞统计,2006年,美国成年网民中网上银行用户已高达7280万人,艾瑞预计未来5年内用户数将持续稳步增长,2011年将突破1亿(如图2-2)。网上银行在美国成年网民中的渗透正在逐步加深。2. 欧洲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欧洲的网上银行起步比较慢,但发展速度却相当迅速。到2006年末,欧洲已出现了上百

25、家纯网络银行,业务量已占到银行全部业务的25以上 新华社网络银行冲击传统银行深圳商报,2007年7月30日。在欧洲,英国和瑞士率先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但发展最好的却是瑞典,它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跨国兼并收购,在欧洲各银行中名列第一,在世界居第二,仅次于美国。3.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相对于欧美,亚洲网上银行的起步缓慢,但同样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网上银行发展较为成熟,而新加坡政府对网上金融交易非常重视,在金融电子商务方面有着巨大的投资,其通过政府行为推动网上银行的发展。图2-1 2006-2010年美国不同渠道的零售银行业务交易量资料来源:艾瑞咨询集团中国

26、网上银行行业发展报告(20072008年简版):第7页。图2-2 2006-2011年美国网上银行用户规模资料来源:艾瑞咨询集团中国网上银行行业发展报告(20072008年简版):第8页。(二)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外银行业掀起了网上银行的大潮,这对于我国银行业而言犹如惊涛拍岸。我国内地网上银行的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网上银行的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营销都处于落后的水平。尽管如此,我国依然有着发展网上银行的有利条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20042006年的年均GDP增长率均在10%以上 中国国家统计局200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

27、07年9月第一版。,网络用户数快速上升;除此之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国外网上银行成功运作提供的宝贵经验也为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始于1997年4月,招商银行率先正式建立了网上银行,推出网上企业银行和个人银行业务,接着,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内老字号也不断地完成各自的“E”化之路,同时,网上银行的业务种类和服务品种迅速增加,其在中国发展的各项条件日趋成熟。根据艾瑞统计,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总体达245.8万亿元,较2006年增长163.1%,目前已连续三年保持超过20%的比例高速增长。艾瑞预计,未来4年内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将

28、继续稳步增长,2011年将突破1000万亿元(如图2-3)。图2-3 2005-2011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资料来源:艾瑞咨询集团中国网上银行行业发展报告(20072008年简版):第9页。在国内网上银行高速发展的同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市场基本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外资银行的挺进必然会对国内网上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不过由于外资银行刚刚进入,目前还没有形成很大的力量。我国正在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网上银行服务也已经开始赢得国际声誉。二、网上银行的发展前景目前,网上银行已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对国

29、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不断地提高,从而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市场前景广阔。(一)从竞争到合作,“银企综合服务”成为发展主流。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验网络经济的魅力,传统的消费方式受到了网络消费的强烈冲击。网络消费者的增加,使众多的网络企业从开展电子商务转向与网上银行相结合,相互持股和参股,大企业集团将与传统银行合作共同建立网上银行,提高网络金融综合服务业务,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网上银行的经济效益。(二)从业余到专业,网上银行的使用将更加便捷。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各大网上银行相继对网站进行了改版,使浏览更快捷、版面更专业、图表更适当、服务器传输速度更快、

30、在线申请更方便。总之,对客户来说,未来网上银行的使用将会更加方便快捷。(三)从单一化到多样化,网上银行业务将向创新化发展。网上银行的出现使传统银行的业务受到了挑战,网上银行具有灵活多变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通过因特网继续发展传统银行业务,而且可以设计新的业务品种,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在大力开展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清单业务的同时,拓宽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并利用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推出如理财产品、信贷、证券交易、保险、资金托管等高级业务,拓宽技术创新的空间和领域。(四)从地域化到国际化,网上银行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浪潮的到来,世界各国的银行业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拓展

31、业务,占领世界市场。网络的发展使全球的金融市场融为了一体,缩短了国与国之间遥远的距离,模糊了国与国、洲与洲之间的地域界限和文化传统,近年来,与传统银行相结合的网上银行模式将会有明显的发展。总之,网上银行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然会给银行业的业务与管理带来巨大变革。三、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网上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优化了经营过程,降低了交易成本,所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但我国网上银行起步比较晚,在目前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一)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1. 发展环境有待完善就目前发展形势看,我国的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网

32、上银行在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明显落后,而且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在一些发达城市中,互联网设施发展水平在国内领先,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基本上实现了门到户的宽带连接,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网络设施的发展还很落后。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也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相对滞后,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客户对网上银行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悠久的历史,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因此,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而是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这

33、一现实的信用环境问题给网上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2. 市场需求不足,盈利模式尚未出现与一般企业一样,网上银行的发展也必须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寻找盈利增长的机会。网上银行只有达到一定的客户规模,才能在创造客户价值的同时获得企业价值。然而,由于受虚拟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网络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小,效益差,这对网上银行的发展形成了制约。(二)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1. 经济金融立法不健全,执法环境权威性欠缺迄今为止,我国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已经有10多年了,但我国规范网络金融参与者行为的网络金融立法还处在酝酿和发展中,没有形成明确规定。目前国内对网上银行业务新的立法正在酝酿之中,

34、除了安全法、保密法以外,关于网上银行的法律规范非常有限,不能给网上银行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刘鸿彬论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7月,第14卷第4期:第4849页。,致使银行在可能与客户发生的纠纷中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此外,各银行网上的支付标准和安全协议各不相同,这也直接增加了跨行支付的难度。随着网络化的纵深发展,各银行、高科技企业必然为了争夺市场和客户展开激烈的竞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而导致金融秩序遭到破坏,甚至造成一些不可预料的后果,网络立法的问题显得愈发迫切。2. 金融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监管主要实行“多元化”分业监管体

35、制 分业监管体制是指根据整个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一般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因而又称为“多元化”监管体制。,但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尚缺乏有效的制度。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年7月出台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但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向金融监管体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叶永玲浅析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Commercial Accounting,2007年2月,下半月刊:第5152页。我国目前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还仅停留在审批环节,因此有必要在完善现有监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条例,从而降低网上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网上银

36、行特殊的跨国界运行特征无疑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漫长。(三)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1. 网络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目前网上银行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既包括银行内部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网络故障,也包括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安全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指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意图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的一种攻击方式。、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在我国,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令所有网银用户担忧不已,也日益成为了社会的焦点,盗窃事故接连不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世界上网络钓鱼网站有约15%位于我国境内,2004年底以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37、的网站先后在互联网上被克隆,尽管域名不尽相同,但对许多人来说,这些似是而非的假银行网站极具欺骗性,行标、栏目、新闻、地址,样样齐全。呼和浩特市的一位市民,因登陆了假的中国银行网站,卡里的2.5万元不翼而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名在校大学生采取网上作案,攻击某网上银行,成功地将网上别人账户资金转到自己办的灵通卡账户内,竟偷窃银行资金53万余元 刘文艳网上银行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济南金融,2006年第10期:第5557页。网上银行安全事故的频发,一方面固然与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网上银行本身存在隐忧。虽然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长,网上银行已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熟知,但这却不代表

38、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据艾瑞调研统计,“担心安全性”仍是2007年网民不使用网上银行的首要原因,调研用户中68.3%均选择了此项(如图2-4)。由此可见,保障网络安全己经成为了网上银行发展需要面对的一个终极命题。图2-4 2007年网民不使用网上银行的原因资料来源:艾瑞咨询集团中国网上银行行业发展报告(20072008年简版):第12页。2. 产品创新少,功能相对单一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产品的竞争,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金融产品更有必要不断创新,向全能型、组合化发展,这也是网上银行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其所提供的产品只是传统银行业务在网络

39、的再现,网上银行只起到了一个增加传统银行业务渠道的作用。查询、转账、代缴费老三样成为各网上银行的主流业务,那些科技含量高、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网上银行新产品和新服务却难见踪影,这样的网上银行产品缺乏对客户的吸引力,难以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3. 缺乏适应网上银行发展的人才网上银行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其发展需要既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人才,而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此类复合型人才。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新业务中的广泛运用,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高尖端人才将严重不足。综上所述,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在市场、政府和银行多方面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40、和弊端,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推动我国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章 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网上银行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种趋势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网上银行开户数量和交易额都数倍于传统银行业务的增长速度。然而,正如上一章中所分析的,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然会影响网上银行的健康发展,从而导致我国错过赶上发达国家银行发展水平的最佳时机。因此,针对这种种问题,我国政府、银行以及全社会应未雨绸缪,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促进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和完善。一、网上银行的发展环境与对策(一)大力推进信息化,加

41、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上银行的基础就是信息网络,离开了网络,网上银行根本无法生存。所以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进一步加大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投入,对我国政府而言,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在这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功能强大的金融通信网络。鉴于此,在世界银行和英、美等计算机公司的支持协助下,中国人民银行在网络基础设施建成的基础上早已开始大力实施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的建设 张园园,粱乐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11期:第3132页。这为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付平台,也为人们体验电子支付的优越性,接受电子货币打下基础。当然,这

42、样的网络信息基础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进一步完善电子化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应尽快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感觉到网上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优势,感受到网上银行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转变传统的消费和理财观念,使更多的人愿意享受网上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成为其永久的客户。(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网上银行是基于因特网的虚拟服务手段,银行和客户之间可能会产生不信任感,不愿采取电子化的信用结算方式,有时甚至可能引发经济问题,给社会带来损失,因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的全社会个人信用体系

43、。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对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三)加强防范,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是客户信任度的关键,目前网上银行普遍陷入客户需求激增和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未解决的两难境地,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放在首位的任务。因此,本文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 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技术保证网上银行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其支持力量,在硬件方面,需要有功能强大的电子设备;在软件方面,需要网络安全系统、管理系统等。各商业银行应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来保护已经建立的网上银行的实验成果,另一方面采用最先进的数据传输加密、数字证书认证、密码管理、防火墙等安全

44、技术构筑起强大的安全屏障,并追踪技术发展动态,不断加以更新完善,防止黑客对网上银行所储存的信息进行非法访问和干扰。2. 制定有关制度和法律,确保网络安全我国政府应及时制定有关制度和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扩大现有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将各种以网络为媒介的违法行为包括在内,使各种网络犯罪分子,特别是网上银行犯罪分子受到严惩、严打,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3. 提高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感银行的规范管理除了银行本身的制度管理外,还在于对人的管理。有了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才能保证银行网络化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因此,在内部管理上,要求管理人员熟悉网上银行业务,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内

45、部人员违规操作或恶意破坏。同时,加大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感,降低我国网上银行金融犯罪的风险。(四)制定和规范网上银行业务运作的统一规则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尽管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仍需尽快建立统一的业务运作规则和技术标准,尤其是电子认证证书的统一,这将使网上跨行交易成为可能,客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网上银行,同时也能促进网上银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服务系统,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因此,电子认证证书的通用,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客户而言都是双赢的。二、网上银行的经营理念及产品与对策(一)打造卓越的网上银行品牌网上银行业务的推出,不仅标志着银行业又开辟了一种新型的销售

46、方式,更重要的是网上银行还成为了一种具有革新精神的品牌形象的媒介。品牌对于网上银行而言尤为重要,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不仅是可观的无形资产,更是网上银行持续创造利润的来源,打造品牌成为培育网上银行竞争力的杀手锏之一。网上银行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不断创新,以优秀产品承载优秀品牌;做好营销工作,使品牌之花到处绽放;不断提升服务,使品牌之树常青。(二)充分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产品服务据调查,网上银行也存在明显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带来80%的网上银行业务和利润 李茸招商银行因您而变百家企业文化工程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因此,网上银

47、行应充分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网上银行增值服务,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快网上银行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如线上市场销售、电子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等,以达到吸引更多稳定的客户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三)增强交互性增强交互性,即加强内部机构之间及与客户、协作商、同业的密切沟通。成功的网上银行服务是交互式的,不仅传递产品和服务信息,更需要得到客户及其他参与者的有效反馈。然而,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的交互性普遍较差,网站上提供的服务互动性不强,内部机构之间及与客户、协作商及同业缺乏有效沟通,这严重阻碍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因此,建议通过论坛、留言板、E-MAIL等方式增强网上银行的交互性,为网上银行更好地向上发展服务。三、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分析我国的网上银行监管机构是银监会,但目前银监会对网上银行的建设和发展的监管缺乏相应的法规,传统的监管方式和程序已不适应于新的金融业务。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针对现有的相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