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罗马道路的分析认识14061096 苏致远提到古罗马的道路,很容易使人想到“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古老的谚语。虽然这条谚语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还是能从其中领会到古罗马那四通八达的道路曾经有多么辉煌。虽然在当时有很多国家的道路比罗马道路更具规模,但能够像古罗马道路这样历经历史风沙腐蚀,沿用至今者却是寥若晨星。(一)道路的建筑过程古罗马兴建道路的初衷是为了便利军事征服,因而对道路的设计工艺提出了很严格精密的要求。针对不同的道路环境提出的很多有创意性的筑路方案在现代社会仍然具备应用价值,例如在某些山区的“之”字型筑路以减缓上下坡度这一方案就曾被我国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先生在修筑京张铁
2、路时借鉴。在实现其设计方案时,古罗马工程师将携带日晷,量角仪,水准测量仪等工具进行异常精确的测量来调准路线并用木桩做好标志,之后便开始道路的铺筑阶段。首先用犁松土,标道路边线,然后向下挖掘11.5米,从下至上大致分为四层:最下层用一些小石块,砂浆和粘土作地基;第二层是不透水层,用小卵石,碎石子,砖块和混泥土混合夯实,以保证道路的坚固和高度;第三层用掺有石灰,沙子,水泥的优质混泥土铺在地基之上,并用机器碾压结实;最后一层,也就是车骑直接接触的路表面,用凿刻平整的石块和碎石铺就,而且中间略为凸起,以便于雨水流向两旁,减少其对道路的腐蚀。大道两旁设有水沟作为排水之用。了解道路的铺筑过程后,我们大可不
3、必惊叹于道路的结实耐用程度。曾有人赞叹道:“把它比作埋葬在地下的墙,经常持续100年无需维修。”而且在道路修建中,有一些小细节也同样是令人佩服的,古代的车辆比较笨重,且多采用木制车轮,因此罗马人专门在道路转弯处的路面上刻下车辙,以引导轮子更加容易的前行。关于罗马道路的命名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共和国时期,罗马道路根据负责修建这条道路的官员的名字来命名,这些人通常是检察官或执政官。例如:公元前312年修筑的阿庇安大道是由检察官阿庇安克劳狄乌斯凯库斯(Appius Claudius Caecus)的名字命名的。这或许也为罗马道路坚固耐用提供了一些保障,毕竟没有哪位官员希望自己死后再背上玩忽职守修路
4、失职的罪名。公元6世纪时期,拜占庭的历史学家Procopius仍对阿庇安大道羡慕不已:“阿庇安大道,他是世界上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阿庇安开采出很多石灰石和硬石,有的甚至从远处运来,所有的石块都整齐地切割成多边形,它们用混泥土连接,异常坚固结实,以至于给人一种印象是,它们不是连接在一起而是长在一起似的。许久以来,这些石头经过无数行人,车辆,牲畜的踏磨而不曾分离损坏。不,它们不曾失去任何光泽,因为它是阿庇安大道!”而在我们现代社会的某些小县城里,道路问题却颇为严重,与千年之前的道路相比,筑路时仅仅刷上一层薄薄的水泥,导致路面斑驳打满“补丁”。而且雨季普遍道路上洪水蔓延,给大家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
5、。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这些古老的艺术成就还是需要当代人的注意力,有很多优异之处,仍然具备参照价值。(二)道路的合理规划早期的一些罗马城市受到原来老城区的束缚,导致城市道路相对狭窄。Javenalis曾经抱怨罗马城说,车子在夜间颠簸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使人无法入眠,摩肩接踵的人群,让昼夜的出行宛如作战。“尽管我们十分匆忙,仍被前面涌来的人群阻挡,被后面一层密密的人群所挤。有一个人把手肘刺到我的身上,另一个人把轿杆忘我身上捅,一个人用柱子,另一个人拿酒桶,往我头上碰。我的双腿沾满了污泥,大脚四面八方向我践踏”之后的罗马人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上非常注重城市道路的修建。维特鲁威曾向人们介绍了如何合理
6、的规划城市道路:“在周围筑起围墙,接着便是在城里划分建筑用地,按照天空的各个方向订出大街小巷。正确的设计应该是由小巷挡住风向,风如果冷的话就会有害身体健康,热又会使人懒惰,含有湿气则会致伤”城市道路规划好后,剩下的工作就是修筑道路,罗马城市根据作用大小和人群密集度不同,建筑了质量和规模不同的道路。在多雨曝晒地区的城市,人行道上面还设置有顶盖,用柱子支撑联成柱廓。次要的街道或小巷往往在表面铺一层厚厚的小卵石和碎石子。这样也很有利于合理地分配资源,提高道路的使用率。(三)里程碑的设置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一般设置在比较醒目的地方。碑身上有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刻写的碑文,上面记载着道
7、路的名称,道路归属于那个城市管辖,该城与罗马城之间的距离,沿路将要到达下一个城市的名称和距离,还有道路的创立者或修建者的名字,帝国时期,还刻有在位皇帝的名字和在位时间以及一些对皇帝歌功颂德的赞语等。目前保留下来的里程碑约有4000多个。除了里程碑外,道路两旁还会有一些界碑或木制标牌,给行人们提供了沿途的各种信息。这和我们现在的高速路上的指示牌也是十分类似。为行路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结语:通过了解学习古罗马的道路建设,从某些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道路的建筑思路并对之做出改进。以及古罗马这种以人名为路命名的责任绑定在当今仍有采用价值。老家那边经常会有大规模的修路等所谓福利工程,但是新修的道路往往持续不到半年便又坑坑洼洼起来,十分不便,人们也无处问责。回首关注古代的艺术设计,往往能让我们领会到艺术背后的精神内涵,毕竟现代技术远胜古罗马,造不出好的路想必不是技术资金不到位,要追责,还是问问修路时是不是能继承古罗马人那一丝不苟的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