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 学 语 文 备 课 用 笺课题 1、燕子 使用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2、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地表达,以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方法。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3、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理解文末那句话的意思。教学具准备及辅助
2、活动: 课件主要板书计划外形活泼机灵板书: 燕子 飞行轻、快休息音符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抄写字词,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目的:读好课文中的长句、难句,感知语言文字的美。教学难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师:1、冬天过去,春姑娘又来了,你能说说大地有什么变化吗?(自由说)2、谁能背背赞美春天的诗歌?师:由古到今,春天是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赞颂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燕子(齐读课题)你们看见过燕子吗?它和春天有什么关系呢?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
3、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二、范读课文。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观察,训练顺序表达,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师:这是一幅美丽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来了?(生表述) 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2、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生机勃勃。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3、生读课文四、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课件“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
4、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1、指名回答,全班齐读。 2、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1)小组内部交流看法。(2)集体反馈。(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多方面的妙处)(3)教师归纳总结。a“毛毛细雨”写出了春雨的细、密。b“吹拂”写出了春风的柔和。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色彩斑斓的世界。d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你们觉得怎样?教师小
5、结:这拟人的手法,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出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五、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读的方式多样,比较、个别、范读、男女比赛,以活跃课堂)六、总结: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七、作业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羽毛( )的翅膀( )的细雨( )的柳丝( )的燕子( )的天空2、比一比,组成词语。俊( ) 拢( ) 粘( )峻( ) 扰( ) 沾( )3、写词语、摘抄你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
6、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目的: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地表达,以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自读课文,回忆主要讲了什么?(自读后,回答)二、激趣引入: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2、师: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将小燕子图贴在黑板上边)三、讲读课文:(一)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1、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指名读、齐读。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燕子的特点)课件:(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
7、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课件配乐朗读(二)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1、师: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2、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课件:(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2)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4)读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
8、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5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鸟飞得快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三)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过渡:同学们,上文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你是怎样理解的?(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小燕子比作音
9、符。)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1、总结文章的内容。2、学了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收获?(要求学生各抒己见)3、师归纳总结:(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作业:背诵全文。小 学 语 文 备 课 用 笺课题 2、古诗二首 使用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绝”字,认识“鹂、行
10、、鹭”等字。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3、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联系图文等方法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要板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绝”字,认识“鹂、行、鹭”等字。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3、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联系图文等方法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思,体
11、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杜甫,唐代,写这首诗时已平定了安史之乱,人们又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杜甫回到了四川成都定居下来,心情较好,看到的春景也格外美丽。小朋友也有同感,心情好了,花儿会( ),天空会( ),鸟儿会( )。二、指导方法,自学古诗1、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2、学生自学古诗三、精读古诗,明了诗意,体会情感,感情朗读1、学生读诗,教师范读。2、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读懂前两句,如不懂则相机辅导,授以句、逗、释、补、连等法,作者心情怎样?(轻快、喜悦)读之,想象白鹭飞翔的姿态,然后配上动作作展翅
12、状,眼睛注视天空,再读之。3、还有什么字词不懂?教师相机圈出,问:是老师讲呢?还是同学们再思考?对自己有信心吗?有信心,就会赢!但也要讲究方法,方法是再读,联系诗句读,联系画面读,联系生活读。4、你又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千秋”、“万里”,一指时间长,一指路途远。5、你还有什么不懂的?(1)先析“岭”、“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含糖”、“含泪”,师画一口,在口中画一糖,问,“窗含西岭千秋雪”该怎么画?引导学生画出,联系生活,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 ),析“含”为包含之意,老师用彩笔勾窗边,画上挂线,嘴含糖为甜,诗人说“窗含西岭千秋雪”
13、,诗人品味到的又是什么呢?(含笑、含泪、含情)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2)请同学说“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师先画门,用写繁体字门即可,让学生接着画船,相机提问:这是哪来的船?写上船的标识“东吴成都”,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师为这幅画镶上边,画上挂线,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之。6、读全首诗,配上动作,想象画面,想象诗人倚窗之状,你从“含”中还读懂什么?(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7、如学生有疑则释疑:为何要写“东吴”?一是“东吴”与“西岭”相配,二是诗人有东吴的情结。四、利用游戏,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1、讲解游戏规
14、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窗含雪对( ),黄鹂两个对( ),青天白鹭飞对( ),迟日江山丽对( ),泥融飞燕子对( )。相机简析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诗意。联系生活仿对:窗含南山千亩竹海,门停北京万里客车。五、情感表达把诗描绘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春天的画面。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15、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他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二、释题感知大意:1板书课题,读课题。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
16、州西边山间涧水的景色)2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西涧正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这滁州西涧究竟景色如何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三、自读自学,交流修正,理解内容: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2这首诗写了什么?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3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参见教师用书)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四、品读诗文: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A. 感受到“美”。(1)从“幽草”感受到美。想象一下“幽草”
17、是怎样的?低声吟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鼻端又仿佛嗅到什么气味吗?(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此句写的就是“怜涧边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反复读读,玩味玩味。(“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生”写出了草的动态,这静静的草茂盛的样子,生命力展现了出来。)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2)“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细细读读,想象出画面来。(指名读)用你的朗读,将大家带到你想象的环
18、境中去B. 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从哪个词,想到什么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交流理解“野渡”“舟自横”。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来。C. 感受到“动态的美”。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比较:换一个字“春潮伴雨晚来急”行不行?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带”:表现了春潮夹带着雨势,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伴”则显得缓、闲适得多。不适合后面的“急”。)把句子换成“春潮伴雨晚来涌”,行不行呢?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闲适的情境呢?(春潮的“急”才冲击着“舟自横”,如果“涌”,则感觉的多是不安,诗词的意境大不相同。)过渡:其实,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遣字
19、用词。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来。生可能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3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有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此时的心境。(补充资料: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无人”“舟自横”“幽草”)总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
20、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让我们再好好的诵读一番,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感情诵读)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再读这首诗,能不能感悟到诗人语言的妙处?(生自由发言。如: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炼,字字关情等等)总结:这一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确实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玩味。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师生同背诵)小 学 语 文 备 课 用 笺课题 3、黄鹤楼送别 使用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6
2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要板书计划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李白孟浩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2、课文内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 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提问解题。黄鹤楼在哪里?(位于湖北武汉长江江畔,名胜之一。)谁送别谁?(李白送别孟浩然。)教师板书:李白孟浩然3、教师介绍背景。李白年轻的时候住在湖北一代,和同住在那里的大诗人孟浩然结成了忘年交。出示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教师解释。有一天,孟浩然决定“顺江东下,前往扬州”,李白就在黄鹤楼上为他“饯行”,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句,请学生质疑,并提醒学生:这篇课文是“文包诗”,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二、初读。1、提出要求。大声朗
23、读,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2、检查。出示容易读错的词:饯行伫立凌空远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指名读,齐读。请学生选择难读的句子互相读,互相纠正。三、再读课文,质疑解答。1、提出要求。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提出来。2、指名逐节朗读,学生质疑,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指导理解,相机进行朗读,加深理解。四、学生自答原来质疑的问题。1、教师提问,读了文章,对于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哪些?2、学生回答。4、 对于较难的“西辞”,教师画简笔画解释。五、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2、 学生自提要求,选择一个小节练习。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六、初读感受。1、教师提问,读了课文,你们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
24、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回想当年,李白一定也怀有这种种感受,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家人听,请他们为你打分。2、完成习字帖,写好字,争取得“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2、 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根据回答出示并齐读第一
25、自然段,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自读古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课件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学生交流(板书:依依惜别之情),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
26、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
27、了什么?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李白)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
28、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孟浩然)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指名表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引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出示句子: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时李白有些
29、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齐读第四节。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脍炙人口”?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指名交流: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不少了。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
30、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师生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小结并布置作业: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回去请同学们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小 学 语 文 备 课 用 笺课题 练习1 使用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短文,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2.继续学习写好钢笔字。3.积累成语。4.结合“春节”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重点独立阅读短文,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教学难点独立阅读短文,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要板书计划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依依惜别 形影难分管鲍之交 推己及人情同手足 促膝谈心教学过程教学随笔
3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独立阅读短文,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2.继续学习写好钢笔字。3.积累成语。教学重点:独立阅读短文,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教学难点:独立阅读短文,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教学过程:一、 教学学和用1.第一部分。 (1)同学们,课下让大家搜集了表示颜色的词语,谁来说- -说。(指名回答) (2)下面请同学们读教材第15页的短文,文中有好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能找出来吗?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4)指名说出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5)教师引导总结:湛蓝 金灿灿墨黑银亮亮(6)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在练习本上写-写。2.第二部分。 (1)多媒体出示词语:湛蓝 墨黑 金灿灿 银亮亮
32、 (2)读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 (3)教师指导:第一组是状态形容词,第二组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4)请你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例如:粉红.碧绿、浅紫、玫红、雪白;黄澄澄、黑乎乎粉嘟嘟、白花花、紫莹莹) (5)把每一类词在书 上横线处写写,看谁写得又对又多。第3部分,(1)课件出示教材单16页的一段话,(2)读请过段话、填上表示色彩的间。(3)教师指导:黄色)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湛蓝)的天空(载線)的柳树(4)镇上这些表示颜色的间,你是不是觉得景色更美了9再美美地读,遍吧,(5)把这段话摘抄自自己的摘抄本二、写字有方1.观察图中田字格里的范字,看看
33、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横画较多的字。)2.这种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这样的字书写时横画之间,均匀和谐。)3.自己先描写,然后独立练习。4.互相评价,要学会学习别人的优点。三、读读背背1.自己读读书上的八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大家交流。课件出示成语: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依依惜别 形影难分管鲍之交 推己及人 情同手足 促膝谈心2.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3.说说这些成语的含义。4.从这些成语中选择几个练习说话。依依惜别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情同手足形容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间的感情好,感情深。 就好像是手足一样亲近,离不开,不可缺少。
34、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成语吗?(形影不离 情同意和。)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用下面的字组成表示颜色的词,看谁写得多。黄: 。绿: 。红: 。二、填一填带有表示颜色的字的四字词语。( )里透( ) ( )天( )地 姹( )嫣( )平步( )云 面( )肌瘦 ( )草如茵三、把词语补充完整。烟雾( )蒙 繁( )似锦 依依( )别 形影( )分( )鲍之交 推己( )人 ( )同手足 促膝( )心参考答案:一、黄:橘黄、浅黄、嫩黄、黄灿灿、金黄绿:翠绿、深绿、浅绿、橄榄绿、绿油油红:粉红、深红、暗红、紫红、红艳艳二、白里透红 昏天黑地 姹紫嫣红 平步青云 面黄肌瘦 绿草如茵三、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35、 依依惜别 形影难分管鲍之交 推己及人 情同手足 促膝谈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结合“春节”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一、审题。1.谈话揭示话题:聊聊春节。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3.老师指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二、指导。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时的感受。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三、练习。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3.同桌互说。4.请学生到讲台上来说。四、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