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1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内容是省教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 识中的第二课时。先让同学认识角,再让同学认识直角。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教材,先让同学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同学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笼统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 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 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 础。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H4115页的内容和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
2、的第 一项内容是借助同学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 让同学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 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 比。最后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布 置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和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 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协助同学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同学的 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第1题的模仿 练习,练习二十二第7题是“做做画画”第3题的模仿练习,练 习二十二第6题是画直角标志,练习二十二第8题是让同学找直 角,练习二十二第9题是让同学指出各个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看一看、
3、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 直角。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同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 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同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 识。4、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 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 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 角和画直角。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 学。第一局部是复习引入:
4、首先,让同学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 明理由。其次,让同学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同学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局部的教学通过 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第二局部是探索求知: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 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发现 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 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笼统出直角的图 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志。接着让同学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 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同学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 同学在自主探究的活动
5、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同学的 观察能力,发展同学的实践能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同学判断哪些是 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 起争论。那么就让同学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一个角 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同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同学在 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考虑、讨论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 方法,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 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同学对新知发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 同学能积极
6、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同学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 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再次,让同学试着自身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 方法,教师组织同学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 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同学用三角板 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 沛体现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同学体验了解决问题战略的多 样性,发展同学思维的灵活性。第三局部是实践应用。首先,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让同学拿出一张纸,动手 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交流自身折的方法。培养同学动手操作 能力。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 角判断直角的方
7、法。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志不只可以看 出同学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 的角,发展同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并安排作业,完成第7题。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 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同学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 使同学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 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乘
8、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 的基础,也是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乘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认知的内容,如 果将抽象的概念意义湛透到形象、直观、简单的操作活动中,那 就能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了。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十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 景,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 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揭示出生 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相同数量。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 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生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每 种游乐项目的人数,从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
9、开始,结合具体的事 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 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在学生活动中由相同 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 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 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解决问题。4、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 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
10、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 加数。四、教法和学法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 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 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 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 取成功。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标 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 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
11、一种 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 课一开始我就利用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的 过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数,感受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 是让学生用小棒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摆出自己 画的图形需要准备多少根小棒;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观察加法算 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 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 多好”的
12、愿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 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个层次是 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这环节中落实乘号、乘法算式中各数字 表示的意义、算式意义,感受乘法计算比加法计算简便,突出加 数相同情况下才能写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亲 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 来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 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 功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3、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接着 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写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由学生独立 写出乘法算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 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 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 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训练。因此,在练习时我始终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 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建 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出示游乐场图时,引导学生观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教师把问题强
14、加于人,而是开放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着通过拍手游戏、找朋友 游戏等练习,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在玩中 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4、指导总结,巩固新知。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对全 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 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 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培智教育数学课出生日期。一、说教学内
15、容出生日期这节课是根据智障学生智力的特点,结合智障 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编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 融入社会起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 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出生日期的含义,知道自己的出 生日期。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以 及生活等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 成遇到困难勇往直前、依靠智慧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 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4、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常识技
16、能来补偿缺陷。以学生为主体,让 学生自主学习,用适合每个学生的目标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三、说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四、说教学难点:能熟练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五、说教法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相结 合的教育方法。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 出生日期。2.遵循个别化教育理念个别化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针对智障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堂要求。例如要求学生会说出自 己的出生日期时教师需要向每个学生逐个进行指导。3.体现数学课堂生活化。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提取数学内容,再将其语 言化
17、、知识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将学习生活 化,将生活学习化。这也是我从事七年培智教育一直实验的教学 方法。六、说学法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动一动等自主学习方法来掌握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等能力,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七、说教学过程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 晰、紧凑合理地安排各项学习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一,)导入新课: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唱数、认数、认
18、识日历等知 识,已为本节课学习内容起到了过渡、铺垫的作用。所以用学过 的知识导入新课。根据智障学生对知识形成缓慢、模糊,学得慢、遗忘快等的 特点,在复习时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抢答,以小礼品为奖励,从而唤起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此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二)学习新课: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 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观察。以教师为例,卡片出示出生日 期,引导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三种颜色,启发学生得出:出生日期 是由年、月、日三部分内容组成,使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2、进行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19、。让学生看卡片反复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使学生初步了 解自己的出生日期。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指导学困生读,加 深学生记忆。同桌两个互相说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让学生分别到讲台上 说一说,不仅突出重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合上卡片,闭上眼睛,心里说一说自己的出生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记忆出生日期。(三)巩固练习第一个练习:利用“比一比谁最棒”,激发学生在黑板上找出自己的出生 日期卡片。这个活动分两组进行:第一组:学生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后,我采用逐个点评 的方法,检查学生找的卡片是否正确。第二组:学生找到卡片后,教师采用第一组同学帮助第二组 同学检查所找卡片是否正确地方法,让全
20、体学生动起来。第二个练习:利用去动物园看马戏表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 要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是哪一天,就能得到马戏表演的门 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门 票,而且还让学生又一次记忆、加深巩固了自己的出生日期。这 个活动突出重点,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熟练自己的出生日期,突破了难点,使课堂 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一、说课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 均分二、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
21、 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 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 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 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 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 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 地理解除法含义。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 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 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
22、作、合作交流的能力。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 际问题的成就感。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 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 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 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 象。(转载数学)三、教学设想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2、通
23、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 学的建模过程。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 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 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 的形式加以呈现。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 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24、: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 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 果。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 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 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 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
25、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 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 能力的培养。四、教学实施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 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 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 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班的、分别取 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 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2)这三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在数
26、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 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 说吧。(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 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 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
27、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 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1、创设情境新学期,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 备好的奖品送给你们组结对的小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 几件?要求平均分给几个结对的小朋友?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
28、小朋友分到()把。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寒假里,X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 的招待他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1)10个香蕉:4、6(2)12 个面包:3、3、3、3(3)8 盒年奶:3、3、2(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 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29、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 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 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 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3、每人动手分一分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 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大队部还准备了 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 班分到()个(四)全课总结(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六一节的时候,我们
30、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 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 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 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问:仔细观察结
31、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 呢?(总数不变)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 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 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 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 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 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 标
32、。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 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 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 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活动L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活动L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整 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
33、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 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 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接下来,师生共同 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 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为了培养 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 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 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 中都是无序排列。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 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
34、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 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 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多角度进行观 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 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 自主交流会发现: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 竖列的商相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横 着看,当一个数除以
35、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这样,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 会愈来愈浓。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运 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1.()+()=1。这道题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教师还可 以将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说出表内除法以外的等于1的算 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不完全归纳概括的 能力。2.()+5=()。在这一题中,学生可以根据5的乘法口诀按照被除数从小到 大的顺序来填,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个别学生可能填出50 4-5=10.55+5=H等这些表内除法以外的算式。这一题既能
36、巩 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62=3:(6X3)4-(2X3)=();(6X4)4-(2X_)=3o结合前面所发现的规律,这一题渗透了要到四年级才学习的 商不变的性质,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里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只要能感悟到这一性质就行。4.生活中的应用。1瓶钙片24片,1个小朋友吃,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2瓶同样的钙片,2个小朋友吃,每人每天吃3片,可以吃 多少天?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往下编,3瓶同样的钙片呢?这一题是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培 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也只需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行了,不要求全 面掌握。活动3
37、:课后实践,延伸兴趣为了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平台,在课 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选择其他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表内除法”表。对于学生的课外作业,我会抽时间将他们的优 秀作品进行分析并展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 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 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整 理知识、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到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乐 趣,学会了整理和归纳知识的方法。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说课内容:说教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
38、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 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 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 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 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 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 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课本编排了 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 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 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 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
39、尾 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 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 据。说本节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 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 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 的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 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
40、关系。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程序设计:(一)准备练习: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O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 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 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 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
41、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 读法。(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例如:30750801000020_7303800 等等。(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 现由)分3类:中间有0:301208末尾有 0:100007303800中间末尾都是0:5080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 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 数也就不同的含义。(3)读中间带0的数。请一生读一读中间带0的数,强调:如3013008为什么30
42、1 中间有一个3 3008中间有两个0,他们都读一个零呢?请学生概括出: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试着写几个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三、四位数。(4)读末尾带0的数,强调:如100007303800为什么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找出草稿纸上这种类型的数。(5)掌握中间或末尾带0的读数方法。(6)通过读数找出读数的方法。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 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7)试读例 5:568472590320_400305010000(8)结合读数的方法:看题、讨论、回答。A、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B、千位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
43、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OC、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意图:这样安排迁移自然,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 基础上归纳出读数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明白不但怎么读,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在引导学生总结,归 纳过程中还要丝丝入扣,学生积极性就高,参与意识就强。(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再次巩 固读法。(四)巩固练习:1、说出计数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 一组成的,并读出来。例:372120439300强调若数位上没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 上数的组成就不用说。2、读出下面各数,并抽几个说说是由几个
44、千、几个百、几 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例 386709450820_20_000905098003、先把三个数808300读一读,再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填空:803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呢,有什么不同?4、填表。最小最大三位数四位数提问:比最大的三位数大的数是几?999个后再加1个数是 多少?你还能提出几个什么问题?5、书P72页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6、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六单元中
45、的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 法、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是设计进行阐述。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 义。能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2.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 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确定此目标基于以下三点:一是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课标中指出,数 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二是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
46、小学数学二 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 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 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巩固 这个知识点,在新知授完以后,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及练习 册中的题目。三是对学情的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 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除 法竖式进行学习,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 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 习惯用乘法口
47、诀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 商,学生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基于以上几方面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知道什 么是余数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余 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二、教法课标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 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使学 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引导观察法、直观操作法进行教学。三、学法课标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逐 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将指导学 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知识迁移等方法进行新知
48、的探究。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引入,通过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为学习新 知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 谈话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余数”然后在交流中确定表 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在 学生感受以后,直接出示算式,并引导学生读出算式。再指导学 生说出算式个部分的名称。第三个环节为巩固练习,新知运用。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学 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总结,理解升华。课堂总结是学生对知识 系统掌握的情况,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五、课后反思本节
49、课在处理分一分的环节时,学生出现了多一个和少一个 的两种说法,课前预设不够充分,处理得有点仓促。其实可以问 学生分几份多一个,分几份少一个,多一个少一个都叫剩余,由 此引出了余数。这样处理水到渠成,容易理解。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8猜一猜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数学广角的 内容,是继排列、组合之后的又一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新增课 程,是学生接触逻辑推理的第一堂课。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 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儿童在 生活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的知识经验,自己不过没有意识到 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只能是初步 的,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
50、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 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 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 的信心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对于课的目标和重难点的理解,在这节课中我设计各个环 节,接下去我就来说说自己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第一层次:激趣引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动 画人物柯南是推理的高手,也是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以他引入 课题,使学生对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