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标准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目 录1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和分值标准71.1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71。2旅游度假区等级分值标准72旅游度假区等级具体评定方法73标志74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的强制性前提条件8附录A(规范性附录)9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强制性指标9附录B(规范性附录)10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10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B1101度假资源条件10说明:101.1主干资源的丰度(专家组)111。2主干资源的质量(专家组)111.3主干资源的独特性(专家组)111。4主干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专家组)111。5其他资源(专家组)121.6度假资源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
2、)122区位条件122.1区位吸引力122.1。1区域度假氛围(专家组)122.1。2区域知名度(专家组)132.2交通可达性132.2。1航空班次(技术组)132.2.2列车或轮船班次(技术组)132。2。3高速公路数量(技术组)132.3交通便捷度132。3。1机动车程(技术组)142。3.2公共交通(技术组)142.3.3便捷度专家组主观评价(专家组)142.3.4便捷度游客主观评价(游客问卷)143市场条件143.1市场结构153。1.1。年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天数(技术组)153。1。2.年过夜游客人天数与年游客总人数的比例(技术组)153.1。3。外埠游客的比例(技术组)153.1.
3、4。年接待人数中境外游客的比例(技术组)163.2市场规模163.2.1年接待人天数(万人天)(技术组)163.3市场竞争力163。3.1综合品牌形象(专家组)163。3。2市场吸引力(专家组)163。3。3品牌形象和吸引力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174空间环境条件174.1自然生态环境174。1。1气候舒适度专家组评价(专家组)174.1。2气候舒适度游客评价(游客问卷)174。1.3气候舒适度评价(技术组)174。1.4空气质量(技术组)174。1。5地表水水域环境质量(技术组)184。1。6土壤质量(技术组)184.1.7自然灾害的威胁程度(技术组)184。2规划编制与开发建设184.2。
4、1空间边界(技术组)184.2.2规划文件制定和审批级别(技术组)184.2.3规划结构布局(专家组)194.2。4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组)194.2.5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组)194.2.6开发建设的实施情况(专家组)194.2。7度假区的管理是否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组)194.3人工环境204.3.1住宿接待设施及周边噪声环境质量(在22点6点时段,依据GB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技术组)204。3.2建成区平均容积率(技术组)204.3。3建成区平均绿地率(技术组)204。3.4建筑、景观的总体风格特色专家评价(专家组)214.3.5建筑、景观的
5、总体风格特色游客评价(游客问卷)214.3.6度假设施的装饰装修材料(技术组)215核心度假设施及服务条件215。1住宿接待设施条件215。1.1总床位数(技术组)215。1。2三星级以上或相当于三星级标准以上的住宿接待设施所占比例(技术组)225.1。3住宿接待设施级配的专家评价(专家组)225。1.4住宿接待设施级配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225.1.5舒适度(专家组)225。1.6服务质量(专家组)225.2餐饮条件235.2.1级配的合理性(专家组)235.2.2便捷度与舒适度(专家组)235。2。3菜系的丰富性(技术组)235.2.4地方特色的专家评价(专家组)235。2。5地方特色的
6、游客评价(游客问卷)245.2.6服务质量(专家组)245.2.77dX24h餐饮服务(技术组)245.2。8餐饮品牌认证(技术组)245。3休闲度假设施及活动条件245。3。1户外类休闲度假设施类型的多样性(技术组)245。3.2室内类休闲度假设施类型的多样性(技术组)255。3.3休闲度假设施类型多样性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255。3.4休闲度假设施的使用评价(专家组)255。3。5休闲度假设施的使用评价(1组)255。3。6老年人、残疾人度假条件(专家组)255。3.7儿童度假条件(专家组)255.3。8休闲度假设施类型配置的合理性(专家组)265.3.9无固定设施度假活动的质量 (专家
7、组)265。3。10有固定设施度假活动及服务的质量(专家组)265.4度假配套设施及服务265.4。1托儿(幼儿)服务质量(专家组)265。4.2多国语言支持(技术组)265。4。3救援配备及服务质量 (技术组)275.4.4度假辅导的多样性及质量(技术组)275.4。5度假区信息服务质量(技术组)276支撑性设施及服务条件286。1旅游购物条件286.1。1购物设施的便利性(专家组)286.1.2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性(专家组)286.1.3购物服务质量(专家组)286.2区内交通条件286.2。1交通安全标志(技术组)286。2.2停车场布局与容量(专家组)286.2.3区内总体交通的便捷性
8、和秩序性(专家组)296.2。4机动车交通的环保性(技术组)296。2.5建设区步行交通环境状况(专家组)296.2。6建设区自行车交通环境状况(专家组)296。2。7公共交通和代步工具租赁服务状况(技术组)296。3其他设施及服务条件296.3.1给排水、供电保障(技术组)296。3.2中水(技术组)306.3。3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 (技术组 )306。3。47dX24h医疗服务的质量 (技术组)306.3。5邮政、银行、商务中心等商务设施布局(专家组)306。3.6三星以上公共厕所比例(技术组)306。3.7公众信息资料服务的完善性(技术组)316.3.8“综合服务中心”职能的完善性(技术
9、组)316.3。9公共信息标志系统(技术组)316。4防灾避险316。4。1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防范(技术组)316.4。2灾害防范设施(技术组)326。4。3救灾措施储备(技术组)326.5节能环保326。5。1节水(技术组)326。5。2节能(技术组)336。5.3一次性用品(技术组)336.5。4环保措施(技术组)337管理条件337.1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337。1。1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监测状况(专家组)337。1.2环境保护监测状况(专家组)347.1.3环保管理制度(技术组)347.1。4度假区环境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技术组)347.2游客管理347.2.1游客行为管理
10、的科学性、有序性专家评价(专家组)347。2.2游客行为管理的科学性、有序性游客评价(游客问卷)347。2。3游客统计机制的科学性、全面性 (技术组)357。3社区管理357。3.1为度假区内社区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比例 (技术组)357。3.2为度假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比例 (技术组)357.3。3社区管理综合成效 (专家组)357。4经营管理357.4.1经营管理综合成效(专家组)357.4.2管理机构和机制(专家组)367.4。3上岗人员资格证持有比例及年度人员培训比例(技术组)367。4。4游客投诉及意见处理(技术组)367.5安全管理367.5。1旅游安全事故状况(技术组)36
11、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汇总表B238附录C(规范性附录)43旅游度假区游客评价调查43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44附录D(资料性附录)48室内外休闲度假设施类型48和分值标准61.1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61.2旅游度假区等级分值标准62旅游度假区等级具体评定方法73标志74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的强制性前提条件7附录A(规范性附录)8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强制性指标8附录B(规范性附录)10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10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B1101度假资源条件10说明:101。1主干资源的丰度(专家组)111。2主干资源的质量(专家组)111。3主干资源的独特性(专家组)111。4主干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专家组)11
12、1.5其他资源(专家组)121。6度假资源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122区位条件122.1区位吸引力122.1.1区域度假氛围(专家组)122.1.2区域知名度(专家组)132.2交通可达性132.2.1航空班次(技术组)132。2。2列车或轮船班次(技术组)132。2。3高速公路数量(技术组)132。3交通便捷度132.3。1机动车程(技术组)142。3。2公共交通(技术组)142。3.3便捷度专家组主观评价(专家组)142.3。4便捷度游客主观评价(游客问卷)143市场条件143.1市场结构153.1。1.年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天数(技术组)153。1.2。年过夜游客人天数与年游客总人数的比例
13、(技术组)153。1。3.外埠游客的比例(技术组)153.1。4。年接待人数中境外游客的比例(技术组)163.2市场规模163。2。1年接待人天数(万人天)(技术组)163.3市场竞争力163.3。1综合品牌形象(专家组)163.3。2市场吸引力(专家组)163。3.3品牌形象和吸引力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174空间环境条件174.1自然生态环境174.1。1气候舒适度专家组评价(专家组)174.1.2气候舒适度游客评价(游客问卷)174。1.3气候舒适度评价(技术组)174。1。4空气质量(技术组)174。1。5地表水水域环境质量(技术组)184。1。6土壤质量(技术组)184.1。7自然灾
14、害的威胁程度(技术组)184。2规划编制与开发建设184.2.1空间边界(技术组)184。2。2规划文件制定和审批级别(技术组)184。2.3规划结构布局(专家组)194.2.4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组)194。2.5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组)194.2.6开发建设的实施情况(专家组)194。2.7度假区的管理是否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组)194。3人工环境204。3。1住宿接待设施及周边噪声环境质量(在22点6点时段,依据GB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技术组)204.3.2建成区平均容积率(技术组)204。3。3建成区平均绿地率(技术组)204。3.4建筑、
15、景观的总体风格特色专家评价(专家组)214.3。5建筑、景观的总体风格特色游客评价(游客问卷)214。3。6度假设施的装饰装修材料(技术组)215核心度假设施及服务条件215.1住宿接待设施条件215。1。1总床位数(技术组)215。1.2三星级以上或相当于三星级标准以上的住宿接待设施所占比例(技术组)225。1。3住宿接待设施级配的专家评价(专家组)225。1。4住宿接待设施级配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225。1.5舒适度(专家组)225.1.6服务质量(专家组)225.2餐饮条件235.2。1级配的合理性(专家组)235.2.2便捷度与舒适度(专家组)235。2。3菜系的丰富性(技术组)23
16、5。2。4地方特色的专家评价(专家组)235.2。5地方特色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245.2.6服务质量(专家组)245。2。77dX24h餐饮服务(技术组)245。2.8餐饮品牌认证(技术组)245。3休闲度假设施及活动条件245。3。1户外类休闲度假设施类型的多样性(技术组)245。3.2室内类休闲度假设施类型的多样性(技术组)255.3。3休闲度假设施类型多样性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255.3。4休闲度假设施的使用评价(专家组)255。3.5休闲度假设施的使用评价(1组)255.3.6老年人、残疾人度假条件(专家组)255.3.7儿童度假条件(专家组)255。3.8休闲度假设施类型配置的
17、合理性(专家组)265。3。9无固定设施度假活动的质量 (专家组)265.3。10有固定设施度假活动及服务的质量(专家组)265.4度假配套设施及服务265。4。1托儿(幼儿)服务质量(专家组)265.4。2多国语言支持(技术组)265.4。3救援配备及服务质量 (技术组)275。4.4度假辅导的多样性及质量(技术组)275.4。5度假区信息服务质量(技术组)276支撑性设施及服务条件286。1旅游购物条件286.1。1购物设施的便利性(专家组)286。1。2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性(专家组)286.1。3购物服务质量(专家组)286。2区内交通条件286。2。1交通安全标志(技术组)286.2.
18、2停车场布局与容量(专家组)286.2.3区内总体交通的便捷性和秩序性(专家组)296。2。4机动车交通的环保性(技术组)296。2。5建设区步行交通环境状况(专家组)296.2。6建设区自行车交通环境状况(专家组)296.2.7公共交通和代步工具租赁服务状况(技术组)296。3其他设施及服务条件296.3.1给排水、供电保障(技术组)296。3。2中水(技术组)306。3。3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 (技术组 )306.3.47dX24h医疗服务的质量 (技术组)306.3.5邮政、银行、商务中心等商务设施布局(专家组)306。3。6三星以上公共厕所比例(技术组)306。3。7公众信息资料服务的完
19、善性(技术组)316。3。8“综合服务中心”职能的完善性(技术组)316。3。9公共信息标志系统(技术组)316。4防灾避险316.4。1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防范(技术组)316.4.2灾害防范设施(技术组)326。4.3救灾措施储备(技术组)326。5节能环保326.5。1节水(技术组)326。5。2节能(技术组)336.5.3一次性用品(技术组)336。5。4环保措施(技术组)337管理条件337.1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337.1。1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监测状况(专家组)337.1.2环境保护监测状况(专家组)347。1.3环保管理制度(技术组)347。1。4度假区环境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
20、体系认证(技术组)347。2游客管理347。2。1游客行为管理的科学性、有序性专家评价(专家组)347。2.2游客行为管理的科学性、有序性游客评价(游客问卷)347。2。3游客统计机制的科学性、全面性 (技术组)357.3社区管理357.3.1为度假区内社区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比例 (技术组)357。3.2为度假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比例 (技术组)357.3。3社区管理综合成效 (专家组)357。4经营管理357.4。1经营管理综合成效(专家组)357.4。2管理机构和机制(专家组)367.4.3上岗人员资格证持有比例及年度人员培训比例(技术组)367.4.4游客投诉及意见处理(技术组)
21、367。5安全管理367.5。1旅游安全事故状况(技术组)36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汇总表B238附录C(规范性附录)43旅游度假区游客评价调查43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44附录D(资料性附录)48室内外休闲度假设施类型48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1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和分值标准1.1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旅游度假区划分为2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2 旅游度假区等级分值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总表满分为2000分。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满分为120分,对应游客评价包含在2000总分以内。另设加分100分,细则要求分项加分不得超过细则规定的分值数。度假资源区位市场空间环境核心度假
22、设施及服务支撑性设施及服务管理总计所占分值3001802303505002601802000占百分比159%11。517。52513%9%100%不同等级的旅游度假区分数标准如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得分1700(含)分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总得分1500(含)1700分2 旅游度假区等级具体评定方法(1) 本标准从度假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市场条件、空间环境条件、核心度假设施及服务条件、支撑性设施及服务条件、管理条件等7大方面考评度假区规划建设,每一部分由若干小部分组成,每一小部分都给出了具体细则及相应的分值.(2) 具体评定按照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标准及其附件中的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强制性指标一览
23、表(表A)、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B1)、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汇总表(B2)及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C)执行.其中表A为度假区进行等级评定的强制性前提条件,B1为具体评定细则、标准、分值和说明,并注明分项的评定人;B2为评分汇总表、C为游客评价。(3) 评价步骤:检验待评度假区是否满足表A全部相应指标;检验游客问卷10。110。23项统计结果综合满意度百分比值是否大于等于75%;在满足表A全部相应指标且游客综合满意度百分比大于等于75%的基础上,专家组和技术组根据B1的分工和要求打分;统计人员统计有效数据,将算术平均值计入B2评分汇总表;统计人员将有效游客问卷得分进行算术平均,将得分计入B2评分
24、汇总表;统计参评度假区的最终得分以B2为准。3 标志旅游度假区的标志、标牌、证书由全国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机构统一规定并颁发。4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的强制性前提条件(1) 具备1项以上资源条件,且无多发性不可规避自然灾害。(2) 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面积不小于8km2;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不小于5 km2。(3) 具有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4) 制定有统一的总体规划,并得以有效实施。建筑及人工景观风格与自然及文化环境相协调,富于地方特色。(5) 以接待过夜游客为主,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低于2。5天,省级旅游度假区不低于2天.(6) 住宿接待设施总床位数国家级旅游度
25、假区不小于2000床,省级旅游度假区不小于1000床。(7) 度假区内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与住宿接待设施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1:1。(8) 提供4类以上户外休闲度假设施,且设施日容量可达度假区日游客接待量的1/2以上。(户外休闲度假设施的种类参见附录D表D2中小类)(9) 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其中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的1类标准,地表水质量达到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土壤质量达到GB15618-1995的II类标准。各种设施的卫生与安全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包括GB9663-1996、GB16153-1996、GB966
26、4-1996、GB96651996、GB96671996、GB9669-1996、GB96701996、GB9672-1996、GB96731996、GB57492006、GB129411991、GB 89781996、GB9666-1996、GB96681996、GB9671-1996、GB/T 16767-1997等。附录A(规范性附录)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强制性指标说明:表A所列标准为参评相应级别度假区所需的最低标准,共包括10项,满足相应级别的全部条件后方可采用附录B的评分表进一步评定。表A: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强制性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资源条件具备1项以上
27、资源2边界与面积空间边界明确,面积 8km2空间边界明确,面积 5km23管理机构具有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4规划建设统一总体规划得以有效实施,人工设施与环境协调且具地方特色5度假市场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2.5天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2天6接待规模住宿接待设施总床位数2000床住宿接待设施总床位数1000床7房地产控制房地产与住宿接待设施建筑面积比例1:18户外度假条件提供4类以上户外休闲度假设施(设施日容量达度假区日游客接待量的1/2以上,设施类型参见附录D表D2中小类)9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的1类标准,地表水质量达到GB383820
28、02的III类标准,土壤质量达到GB15618-1995的II类标准10卫生与安全符合GB96631996、GB16153-1996、GB9664-1996、GB96651996、GB96671996、GB9669-1996、GB9670-1996、GB96721996、GB96731996、GB5749-2006、GB12941-1991、GB 89781996、GB96661996、GB96681996、GB9671-1996、GB/T 16767-1997等国家标准附录B(规范性附录)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使用说明:1。各参评旅游度假区在满足附录A相应条款后,且度假区游客问卷综合满意度结果为
29、75以上时,使用本表进一步评分。2.参与细则评定的人员分为: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机构组织专家组、技术组和参与问卷调查的游客三组.参与人员可根据B1分项标题括号内的评定人身份提示相应给出分项得分。游客问卷得分由统计人员根据有效问卷各题的算数平均分计入相应的游客问卷分项得分栏。3.汇总表中分项得分为记分项,项目得分为各部分分项得分的合计。4.本细则中的选择项为单选,并有一定的分值浮动,评估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细则标准最接近的分值;累计项为多选,符合细则标准即可累积记分。5。细则中出现XY时,指X且Y.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B11 度假资源条件 说明:注意区分“度假资源”与“自然环境在本标准中的不同,
30、借以形成核心度假产品的自然或文化吸引物才可作为“资源”,如形成滑雪度假产品的滑雪地资源、形成海滨浴场度假产品的滨水资源等。度假区资源的认定须由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机构组织专家或技术组进行论证,避免低质高量。对于依托10公里内旅游区的度假区,如果旅游区已通过GB/T1777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评定并已得到评级,可以根据旅游景区的相应评级以及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合作关系直接给分。具体分值见下表:依托景区级别或风景名胜区3A以下3A4A或省级风景名胜区5A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度假区资源条件得分90150210270旅游区与度假区有具体密切合作或隶属一套管理体系120180240300此外,度
31、假区内如有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以及区内有国家级或省级文保单位,可依照下表获得加分,但总分值不得超过20分。2项(处)以下3-5项(处)5项以上(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10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6国家级文保单位4610省级文保单位266主干资源指在被评定度假区中接待量和品牌上占优势的资源.其他资源是指近三年内,日平均接待住宿游客中有20及以上使用或到访,但在度假区中接待量和品牌上不占绝对优势的资源。在某些度假区即依托旅游区也拥有人文资源其他资源且资源优势相当的情况下,由推荐单位先行自评,根据得分情况确定主干资源的类型。目前,我国对旅游度假资源并没有明确分
32、类,各度假区情况不同,有些符合度假特点的资源未列入资源分类,也可能会出现推荐单位夸大资源数量、种类,与专家技术组的认定有很大出入的情况。本标准作出以上限定,以游客量界定其他资源的下限,来避免低质、平庸的资源参与评定。1.1 主干资源的丰度(专家组)国内领先-3040分区域领先2030分规模一般-1020分资源丰度又称资源丰饶度,指各类资源的富集和丰富程度,为资源的自然属性。它决定资源的开发规模和经济发展方向。自然资源的自然丰度与其使用价值成正比例,丰度越高,使用价值越大。推荐单位自评时应参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方案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委托相关单位编制旅游资源丰度及构成报告,并进行国
33、内同类型资源比较分析,供专家评审。1.2 主干资源的质量(专家组)国内领先4050分区域领先-2040分质量一般1020分1.3 主干资源的独特性(专家组)国内少有4050分区域少有-2040分较为常见-1020分主干资源的独特性是相对已有度假区中该类资源的比例而言,指主干资源在已有度假区中相对利用较少、独特性较高。目前,我国度假区普遍存在对资源趋同,活动项目单一,产品档次较低的现象。这种粗放式的开发显然与现代度假旅游产品的内涵要求相距甚远,对我国度假旅游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本标准将独特性列为度假资源的主要评价因素之一,希望鼓励和引导有特色的度假区的申报和评定。1.4 主干资
34、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专家组)当前,主干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方式对该资源未来的规模和质量基本不影响或有改进。-3040分暂无负面影响,但有一定威胁。2030分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可逆。-020分有不可逆的较大负面影响。- -100分1.5 其他资源(专家组)其他资源是指近三年内,日平均接待住宿游客中有20及以上使用或到访,但在度假区中接待量和品牌上不占绝对优势的非主干资源,每增加一项加5分,两项加10分,以此类推,6项封顶。年均接待量/年均住宿游客20304050%60%以上1项20304050602项30405060703项40506070804项50607080904项以上60708090100该项
35、为综合加分累计项。该项主要评定度假区中达到日接待住宿游客量20以上的其他资源的独特性、资源质量、抵抗力和恢复力。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十分的宽泛,这一开放式的定义为旅游资源增加新的内容提供了空间。考虑到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申报数十种其他资源的情况,为避免出现低质平庸的资源参与评定,本细则限定只有达到日接待住宿游客量20以上的资源才能计分,累积分不得超过100分。其他资源要求以近三年的游客数据统计为准,考虑到各地差异及数据获取的难易度,没有三年游客统计数据的度假区可委托相应调查机构在淡旺季分别抽取一个月进行数据收集和调查,取其平均值做数据统计.本细则鼓励各度假区逐步自建游
36、客信息管理系统.1.6 度假资源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该项满分20分,得分参考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1题的统计结果。2 区位条件该指标考察度假区所在区域的吸引力、度假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效应,以及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度。2.1 区位吸引力2.1.1 区域度假氛围(专家组)已形成较好的区域性度假氛围1220分区域性度假氛围正在形成-612分尚无区域性度假氛围06分2.1.2 区域知名度(专家组)所在区域旅游营销具有鲜明品牌形象,其特定主题能在同类产品中形成特色-1420分所在区域旅游营销具有鲜明品牌形象,具有特定主题814分所在区域有统一旅游营销,但尚未形成品牌,28分所在区域无统一旅游营销-0分2.
37、2 交通可达性2.2.1 航空班次(技术组)最近交通枢纽城市每日到达的飞机班次(班)2小时1520分23。5小时1015分3.55小时510分5小时-05分以每日往返我国主要国际口岸城市、周边主要客源市场城市均有12次航班为满分。2.2.2 列车或轮船班次(技术组)最近交通枢纽城市每日到达的列车或轮船班次(班)列车班次20或轮船班次151520分列车班次1520或轮船班次10151015分列车班次1015或轮船班次510510分列车班次10或轮船班次5-05分以每日到我国主要国际口岸城市、周边主要客源市场城市均有列车或轮船为满分。2.2.3 高速公路数量(技术组)最近交通枢纽城市连接高速公路数
38、量(条)4-1620分3-12分2-8分14分2.3 交通便捷度该部分的交通便捷度主观评价由专家与游客共同完成。与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2题对应,评定分数由游客问卷得分与专家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40分,其中专家30分,占75%;游客10分,占25。2.3.1 机动车程(技术组)距离最近的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机动车程2小时-1520分23。5小时1015分3.55小时510分5小时05分直达机场系指直达依托城市(镇)的民用机场,包括军民两用机场,但不包括可提供包机服务的军用机场可根据地形及区位状况适当浮动,如西北经济不发达地区或交通相对困难的山地区可适当放宽要求。2.3.2 公
39、共交通(技术组)交通枢纽城市机场、火车站及码头与度假地间的公共交通有直达或可预约专线,等候时间不大于30分钟1420分有直达或可预约专线,等候时间不大于45分钟814分有直达或可预约专线,等候时间不大于60分钟28分无直达专线0分以度假区首推的主干交通方式(如机场)为主评价,辅助交通方式(如火车站、码头)体现在浮动分中。2.3.3 便捷度专家组主观评价(专家组)很便捷,方式多样-2430分便捷但方式单一-1824分一般,中转时间长1218分不太方便,中转次数多-612分很不方便-06分2.3.4 便捷度游客主观评价(游客问卷)该项满分为10分,得分参考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2题的统计结果。3 市
40、场条件市场部分的统计数据应基于近3年的平均值(申报省级度假区可基于近1年指标);度假区游客统计应有别于观光旅游区,以住宿接待设施统计的“人天数”及“人数”代替景区统计的“人次”,对于一日游游客的人数统计应探讨新的方法。3.1 市场结构3.1.1. 年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天数(技术组)4天60分34天-4060分23天-2040分参考公式:年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天数=年过夜游客人天数/年过夜游客人数;年过夜游客人天数=年出售床位夜数X年过夜游客人数.公式中“出售床位”按实际占用的床位数计算,如标准间住1人时按出售1床位计,大床间住2人时按出售2床位计。考虑到某些规模较小但高质量的度假区现实空间有限,
41、为了鼓励其发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在计算该度假区的过夜游客时,建议将距度假区半小时车程或15公里内的饭店宾馆也纳入统计范围.但在数据统计时按半数折算。 该指标是考评度假区的核心指标,也是体现度假区与观光旅游区根本区别的综合性指标。度假区应以接待过夜游客为主要目的,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反映了度假区对度假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度假区的综合实力。3.1.2. 年过夜游客人天数与年游客总人数的比例(技术组)6040分50%60%2040分4050%-1020分40%010分参考公式:年接待人天数=年过夜游客人天数+年一日游游客人数;年接待人数=年过夜游客人数+年一日游游客人数.该指标评
42、价过夜游客与一日游游客的比例关系,是考察度假区度假气氛的关键指标,也是区分度假区与游憩观光旅游区的重要指标。3.1.3. 外埠游客的比例(技术组)8030分70%80%-2030分60%70%1020分4060%-010分400分参考公式:年过夜游客中外埠游客的比例=年过夜外埠游客人数/年过夜游客人数。该指标评价度假区对远程游客的吸引力,是区分国家级度假区与省级度假区的重要客观性技术指标,对于拟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单位,其外埠游客比例应达到60%.省级度假区应达到40%。3.1.4. 年接待人数中境外游客的比例(技术组)5-10分4%5%-810分34%68分2%3-46分2%-04分参考公式:年接待人数中境外游客的比例=年境外游客人数/年接待人数。该标准评价度假区所在区域的境外游客市场及度假区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是区分国家级度假区与省级度假区的客观性技术指标,对于拟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单位,其境外游客比例应达到 2%。3.2 市场规模3.2.1 年接待人天数(万人天)(技术组)70-50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