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现代农业创业园城乡一体化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议书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点,而寻找新的支点,就必须跳出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2012年7月核心提示:未来十年,将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重要机遇期。提到发展现代农业,人们总是想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基础性产业,大量的财力和资源被用于支持众多的分散的项目,但是支撑和提升农业基础性产业。发展的农业高层级产业却往往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依赖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撑、现代农业工业装备、现代农业产业化运作、现代金融和管理服务等农业高层级产业的发展,如能将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高层级产业核心要素聚集在
2、一个位于特大中心城市远郊关键节点重镇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内,其释放的能量将为全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科技引领、中试孵化、示范带动、技术供给、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物流中心等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动力,其对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将具有里程碑意义。目 录(一)、项目概述(二)、项目背景(三)、项目选址(四)、规划设计理念(五)、项目规模及构成(六)、项目组织形式及运行方法(七)、项目运营思路(八)、简要说明及结论(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中国成都现代农业创业园(暂名)。项目地址:成都市项目业态:以建设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集群总部经济聚集区支撑全省现代农业发
3、展为目标的城乡一体化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业态包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研发中试转化基地;高科技有机蔬菜种业、农业信息与电子商务、农业物流、农产品安全检测与精深加工、农业金融服务、农业创意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与体验经济、国际农业专家村、度假酒店、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现代都市农业综合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1000亩,规划建设用地约200亩。土地性质:农村流转土地、农村建设用地、二类住宅用地。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50亩。投资规模: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经济规模:预计建成后年经营额可达 10亿元以上。并可提供逾万个优质的就业岗位。建设周期:分期分组团,完成时间预计五年。运营理念:突破传统农
4、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采用城镇化规划建设手段和企业化的城市经营理念,贯彻“科学规划、统一招商、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的经营思想。以现代化、国际化的运营管理方式,积累财富,造福乡梓,辐射西南。按“公司法”建立组织机构,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二)、项目背景成都,一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现代经济是以城市为主体的城市群经济,成都作为我国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奠定了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11年最新统计,成都市常住人口已达1404.76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4.6亿元,按
5、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87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95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关系为4.845.849.4。成都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复测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二名,并荣获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称号。近年来,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三年多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败得失、让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城乡一体化模式适应于省会城市、特大城市或基础好的大城市的近郊发展战略,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带动大郊区,正好寻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交叉结合点。自2003年到2009年,是成都“全域统筹”阶段。这一时期成都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
6、把战略视野扩展到全域,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到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统筹中推动了全域成都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期间,成都于2007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表明成都在全域范围内进行城乡统筹的实践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2009年,在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成都进一步把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进入了新的“全球定位”阶段,其目标是打造“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一、二、三产业布局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整个
7、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余年中,城乡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随著中国农业( 及林、牧、渔业)主要农副产品需求制约的形成, 农业比较收益持续下降,究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磨擦的不断加大,农村非农业吸收就业的相对能力不断减弱。而解决农业比较收益持续下降的根本途径是:基本农产品平稳增长与农民人数持续减少相结合的收入增长方式。要实现上述农民收入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必须加快城市化的步伐,校正农村重化工业化的偏向, 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 恢复和提高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吸收就业的相对能力, 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只有如此, 我们才能使农民纯收入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
8、速度, 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比较收益持续下降的格局。城市化是产业化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中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需求制约为主导的阶段, 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城市化为主导的产业化阶段. 考虑到这样一种发展阶段的转换, 中国的农业和农村政策就应该转向以全面协调和整合城乡经济利益关系为战略著眼点, 这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乃至全局稳定的重心之所在。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推进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打造农村综合商务平台;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打造农产品产、供、销一
9、体化的电子商务网络;加快培育流通主体,扶持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转变,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十二五”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改善农村民生,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把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统筹城乡
10、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2010年8月,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共同启动了北京国家农业现代科技城建设项目。一年多来,农科城在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种业创新发展、农村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物流、科技特派员、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扎实推进,取得了实效。同时,北京农科城还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示范区建立了跨区域的联盟,协同
11、三地的政策资源,与全国产业园区进行对接,形成农业支撑科技发展的局面。国家农业科技城的建立,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推动碳汇林业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是农村科技创新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是保障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和粮食安全的需要。万钢部长在首届中国(博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上指出“加快培育农业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成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切实加强种质基因资源开发、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和新品种开发、生物品种制种关键技术开发”。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年种子总用量约为125亿公斤,经营量为35亿公斤,总销售额200亿元以
12、上(约占世界销售额的8%),种子市场价值超过500亿元,商业潜力巨大。我国种业发展中面临着种业产业结构不协调、地区发展失衡、国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民族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搭建国家育种研究和创新服务平台,聚集研发资源,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研发,对实现我国种业良性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2012年4月1日,成都市委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2012】11号文件,明确提出“现代都市农业是依托城市的多方优势并服务于城市,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成都打造西部
13、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重点任务。”。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创意农业,在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扩展。近些年来,这种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也被我国吸收,并在一些发达地区逐步实行。这是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农业功能的拓展,导致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人们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意农业学以美学经济理论、总部经济理论、战略资本理论、附加值文化理论、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
14、基础,以附加值文化为理论核心,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着力构建创意农业理论创新体系,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附加值文化理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培育农产品附加值文化,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之一是“城市与乡村互动”,借力世博,上海周边郊区的创意农业便发展蔓延开来。上海世博会期间,大量世博参会者选择去上海郊区旅游,各地充分借用世博机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招商引
15、资活动,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大力发展服务农业。上海市同时命名确定了60家“世博观光农园”和200个“世博农家”。这是继北京奥运之后,又一中国一线城市借助国际大型活动发展当地周边地区的创意农业。日本创意农业模式的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多样化农业,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为两大特征。日本的创意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种生产为主,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满足绿化环境的需要。我们认为,日本的创意农业模式值得我们“扬弃”地学习、借鉴。我们认为,此举符合成
16、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规划要求,符合国家鼓励发展新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方向。作为中心城市郊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同步衍生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典型特征。完全可以形成产业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磨擦的矛盾,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项目选址(四)、规划设计理念“功能、科技、文化、传承、创新、差异化”这里,是成都这座“世界现代生态田园化城市”的高浓缩版和乐章序曲。这里,是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农业高度交融的复合型农业产业化基地;是农业高科技人才荟萃之地,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的样板小城;是
17、中国现代农业“走出去”与世界接轨的港口。这里有无垠的碧绿田野;有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种植实验场地;有汇集各类高科技机构的科研大厦;有培养农业高级实用人才的学校基地;有低碳环保、高水平的农产品工厂;有配套完善、高尚优雅的生活环境。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幻想的世界,在这里,现代高科技农业、低碳环保的工作生活场景与川西农村风光完美结合;民族文化元素与最现代的建筑、景观表现形式、创意手法交融汇集。现代生活的激越在这里将回归平静与优雅,回归自然的田间劳作让你在汗水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绿色生态的饮食起居为你延展生命的轨迹。这里远离了大都市的忙碌与喧嚣,但一切却与现代都市的林林总总紧紧相连。项目
18、整体规划尽可能保留现有的乡村林盘、山地树林,除项目核心板块可能出现较大量的场地平整工程外(从设计着手,尽量利用地形原貌规划建设),其他组团均应最大限度的在项目用地原地形地貌上进行建筑和景观的设计布局。项目建筑原则上均为低层式,核心板块建筑群根据功能需要及建筑美学需要,可允许局部突破,采用建筑风格多样化的规划设计手法,以美观、协调为准则,注重天际轮廓线和风格过渡节点的处理即可。低层居住式建筑风格考虑为中国院落式,北欧小镇式,地中海式,后现代派等。以高端、规模、专业呈现于世。除私家植物园外,考虑为组团设置面积适度的配套小农场,供居住者劳作体验使用,由物业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应摒弃一味
19、仿古的建筑设计手法,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差异化”精神,不能给游客留下“似曾相识”的感觉,初步设想: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式街区建筑风格为主导,遵照块、廊结合的布局方式(块,指小型广场和较大的院落;廊指街道、小通衢),注意流水沟渠、小池塘和绿化的处理;街区流线布置活跃并富有动感,不采用规矩的街坊式布局;可根据不同历史年代反映在建筑上的特点对建筑物进行设计,让人们在徜徉、闲逛的不经意中感受到历史的长河正在身边轻轻流淌。徜徉在画卷中的小街上,仿佛穿越了时空。以导向性的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为切入点和基础,聚合多类型产业形态,开发建设一个集农业生产、科研成果孵化、农产品深度加工、农业观光体验、度假旅
20、游等产业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五)、项目规模及构成规划约1000亩,建设用地约200亩。农业科技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含生产示范基地、实验大棚、现代农业观赏体验大棚等,有计划保留、调整或新建排灌系统、生态循环系统等生产基地必须的配套设施。有计划保留、改造、搬迁星罗棋布的农家住房、塘、渠、林盘、寺庙等,融生产、科研、旅游观光、劳作体验为一体,使之成为情趣雅致、风景优美、具有浅丘地貌特色的典型川西农村风情画卷。现代农业科技产业核心板块贯彻总部经济区规划、建设、经营理念,该板块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泛概念布局与集中式布局相结合的规划设计,以低层式建筑群为主,容纳的业态涵盖:各类型农业
21、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孵化中心;信息网络处理中心;实用性农业产业化经理学院(农业科技人员短期培训);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综合性商务办公;农业咨询服务;物业及行政管理中心;同时兼容区域性金融、保险、证券、咨询、中介、会计、商业、生活服务等功能。规划设计要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上,从建筑、景观、用地、域情、经营、协调性等多方面考虑,对不同功能的建筑体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和交通组织,尽可能减少交通生成量,保持人流、车流、物资流的高效合理性。规划设计一座国际农业博物馆博物馆是“立体的农业百科全书”,是了解我国及世界悠久农业历史、农业国情和农业科技成就和农业发展史的窗口,是交流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知识的场所,也是普
22、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的教习地。博物馆可以实物、模型、拓本、文献、现代声、光、电数字技术等方式完成人类农业技术发展历史陈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陈列、农业高新技术陈列、传统农具陈列、珍稀动植物活体及标本陈列等功能。以微缩景观方式,于户外再现中外著名农业工程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场景。农业博物馆还具有收集和成列各类文物、艺术藏品功能,同时还可以博物馆名义单独或与其他单位、组织合作举办课题研讨、学术交流、藏品交换等会议和活动,博物馆是一个文化交际功能很强的综合性承载平台,运用得当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可逐步扩大规模和收藏陈列范围。博物馆不仅可以增加项目文化内涵,也是一个文化功能很强的综合性承载平台
23、,对本项目综合价值的提升大有裨益。农业文化风情街区具有乡村情趣的文化旅游度假休闲街区,地段位置应尽量靠近核心板块。在成都周边,有很多经过修缮和改造而成的古镇古街,双流黄龙溪(十大水乡)、龙泉洛带(西部客家第一镇)、崇州街子场(川西水乡)、邛崃平乐(南方丝绸之路古镇)、大邑安仁(最后的庄园,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大邑悦来(西岭雪山下)、崇州怀远(清代风格、竹编之乡),此外还有蒲江西来古镇、崇州元通古镇、邛崃火井镇、彭州白鹿古镇等。这些古镇无疑都成为了人们(主要是成都人)短期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人气和经营状况均好。而其中不少古镇距成都市得距离都达到了50公里以上。我们可以在发掘传统的基础上,打
24、造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农业文化风情街区。经营富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特色农产品、生态食品的展示、交易;购物中心、商店、红酒馆窖、文化艺术酒吧、茶肆、咖啡屋、特色中西餐饮、SAP馆和风情小客栈;定期或不定期的风情、风俗巡演活动;供旅游度假的体验式创意农业、乡村居家生活、劳作场景再现;为旅游度假客、长居人群创造一个轻松、惬意、自由、浪漫的生活购物场景,兼容婚庆、影视基地功能。医院、警务、文化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国际农业专家文化村组团式低容积率、低层院落式住宅建筑为主的建筑群落。专家文化村设计布置多个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建筑组团,以独栋式、二联式或围合式低层居所类建筑形态呈现,居住单元建筑面积约150380
25、平方米。要充分考虑专家、学者、文化艺术人士工作创作的需要,布置适当的休憩空间、工作室和较大面积的私人植物园(可作为私人小型作物种植试验场地),各单体建筑既独立又便于交往,根据不同的建筑组团的风格设计景观。供国内外农业专家、学者、文化人士和社会高端人群短期或长期居住。配套措施按城市化基础配套方式考虑,包括能源供应系统.、水源供水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环保环卫处理系统、防灾防卫安全系统等。(六)、项目组织形式及运行方法简述项目业主:设立“中国成都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城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由实力雄厚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和当地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发起人共同投资组建,以增资扩股方式吸纳国内其他
26、企业参与,境外财团(基金会)的进入可选择非股份方式。拟公司注册资本金壹亿元人民币。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大学等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撑及咨询服务。制订整个项目的中、远期发展计划;全面落实项目土地资源的范围、具体操作方式、计划、指标以及与各级相关部门、单位、组织应签署的协议与文件;做好各相关各级部门的协调工作,力争政府以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纪要形式,将本项目列为县重点工程(并上报省、市,争取列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并明确政策支持的各项具体内容;项目建设方案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组论证后修编定稿,报省或市发改委立项。资金筹措启动资金:由股份公司股东按股份比例出资(注意资金量
27、的把握和控制);项目融资性资金:通过专业银行、财团、基金会、信托单位等融入的资金;政策性资金:通过项目的低碳、环保、文化保护、符合产业政策等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和社团资金的支持;对外转让子项目和发包回流的资金;经营单位和自然人的建设协力金;其他渠道资金。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单位、大型建筑企业和高水平的监理单位,采用科学、标准文明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施工办法,科学合理结合传统工艺,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资源,采用低碳、节能、环保的LED材料,科学统筹工程进度和节奏,确保项目顺利、安全、按期完成。项目采用分子项目、分期、分组团逐次开发的建设模式,全部完成大约需要5年左右时间。经营管理采
28、用“主”(农业科技产业化经营)、“辅”(本案描述的其他衍生项目)并重、按不同阶段孰重孰轻的辩证关系和轻重缓急的具体情况,灵活有效调整主攻方向的经营方针。要选择德才兼备、有魄力有胆略的企业领袖,同时建立一只强有力的管理营运团队。按照国家“公司法”、“会计法”、“劳动法”等法规文件,制订合法、严格、人性、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公司实行标准化、人性化管理,接受审计部门审计,照章纳税,力争五年内成为上市公司。(七)、项目运营思路项目开发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和强有力的执行班子,制订详尽可行的计划方案和执行管理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和经营。招商工作招商工作是重点,原则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
29、针对项目中可独立建设和经营的子项目进行的开发招商;二是针对项目自留的商业经营及其他设施,如卖场、店铺、馆所等的运营商招商。招商班子的搭建、招商计划的制订、招商工作的开展应提前进行。高端的物业管理及服务物业管理创造生活方式引进国际化高水平物业管理理念,采用高端物业管理模式。有特色的高端物业管理是对传统的传承和延伸;是建立在常规之上的更加精致、合理、高效的物业管理形式。要做到高舒适度的完美服务,高技术含量的完美匹配,标准化与个性化完美结合。注重人与生活本身,注重物业设施的科学管理和维护,注重礼仪和礼宾关系,注重服务细节和品质,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和亲情的服务理念。为业主营造出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工作环
30、境。实行标准化的规范管理、点对点个性服务及设有各种委托代办的特约服务。(八)、简要说明及总结成都市相关政策规定:实施整治项目的投资者,可依法按程序,经批准后,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就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可按照规划用于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商业和工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出让方式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与同用途的国有土地一致。为维护投资者的土地和房屋权益,区(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为投资者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使用权人在依法登记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可按规定进行建设。项目充分运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政策,通过土地流转、拆院并院、土地整理、
31、小场镇改造等方式,获取项目建设所需的农村建设用地和国有性质的城镇开发用地。在土地使用上,要坚决执行集约化原则,严格根据规划方案和政策,按用途综合有效使用不同性质的土地。关于农村土地整理、土地流转、农户安置等问题的处置,应严格按政府相关规定执行,另备专案描述。本项目土地性质不单一,政策性也较强,与政府密切合作,争取最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根据成都市某些区县的成功经验,可以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一级整理项目融资,定向用于土地整理。农业文化风情街区的开发建设是整个项目中重要的独立子项目。此子项目如果运作得体,将大大提升本项目的整体形象和综合效益。可将其作为一个旅游精品点来进行打造。本项目的中远期效益很好
32、,建议尽量保留资产。总 结中国成都现代农业创业园项目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成都市城乡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的要求。该项目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产业政策优势、地域文化传承,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运营力和整合力。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大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也将产生较强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该项目同时又是一个惠及地方税收、企业、民众、增加就业机会的有利举措。当前,启动该项目的时机、条件、基础都已具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本项目若得以顺利实现,一定能创造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41.1 项目概况41.2 编制依据
33、51.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51.4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141.5 产品方案151.6 原材料及动力16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1.8 项目实施进度181.9 研究结论18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192.1 项目建设背景19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0第三章 市场分析和预测223.1 市场现状223.2 *县市场233.3 全国市场233.4 鸡肉市场分析243.5 鸡蛋市场分析243.6 有机肥市场分析243.7 销售预测25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264.1 项目区基本情况264.2 项目区畜牧业生产现状274.3 水、电、路、通讯、技术等条件27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295.1 项目建
34、设原则295.2 项目设计依据的规范与规程295.3 项目设计方案305.4 工程设计标准335.5 技术标准365.6 设备选型53第六章 消防安全576.1 消防依据576.2 消防工作程序576.3 消防安全流程59第七章 节水与节能607.1 节水工程与科技措施607.2 养殖节能措施617.3 饲料加工节能措施617.4 电气节能措施627.5 减排62第八章 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638.1 环境保护依据638.2 项目区环境现状638.3 环境影响评价648.4 工程环境保护措施648.5 “三废”处理措施658.6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65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679.1 基本思路679
35、.2 组织管理679.3 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689.4 建设及运作方式69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7010.1 项目招标执行文件及标准7010.2 项目招标范围、组织形式及方式7010.3 招投标组织71第十一章 建设实施进度安排7311.1 项目建设期7311.2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73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412.1投资概算7412.2 资金筹措方案86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评价8713.1 财务评价依据8713.2 经营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8713.3 利润估算9013.4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9013.5 盈亏平衡分析9013.6 敏感性分析9113.7 评价小结91第十四章 效益分析9314.1 经济效益9314.2 社会效益9414.3 生态效益95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保障措施9615.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9615.2 保障措施97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10116.1 可行性研究结论10116.2 问题与建议1013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