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2022年央企国企工作总结素材汇编(53篇)目录一、国资委1.中央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2.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43.央企上市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74.沪深交易所上市央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0二、各省市5.吉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56.浙江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97.河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228.山西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259.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2810.陕西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3111.云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3412.长春市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3813.玉林市国企改
2、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4214.宁德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4415.菏泽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48三、中央1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5117.南方电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57, :18.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6119.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6520.煤航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6821.航空工业成都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7222.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司国企改革三年工作总结7423.中交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7724.中煤水局集团有限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82四、地方(省)25.中国一汽国企改革
3、三年行动工作总结8626.甘肃省交建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9027.北京排水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9528.首旅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9729.首都实业投资有限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0030.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02, :31.北京建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0432.首钢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1033.黑龙江省交投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1334.黑龙江省航运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2035.甘肃电投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2636.山东黄金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2937.鞍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3
4、538.海垦控股集团国企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41五、地方(市)39.台州城投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4640.台州交投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4941.台州市水务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5242.台州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5443.台州市金投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5744.台州社发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6045.惠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司国企改革三年工作总结16246.包头供电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6747.齐翔建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71,: 48.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司国企改革三年工作总结17349.悦达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
5、动工作总结17750.龙江森工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8051.酒泉市经济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18552.南宁市乡村振兴集团有限责任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8853.浦口城建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193中央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注重把工作重心由抓改革进度转向提质量、求实效,精准动态高效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截至9月初,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99家国有企业进入2022年世界500强,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7 家;发电、航运、舶等行业中央企业主要效率指标达
6、到世界一流水平;航天、深海、能源、交通等领域涌现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国有企业实力活力持续增强, 离不开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一)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中煤集团全面梳理评估各企业党委决策和前置研究讨论“两个事项清单”质量,针对清单内容与实际结合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督促企业修订完善。同时,出台专职董事履职指引等制度,不断提升董事队伍履职能力,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今年前7月,中煤集团实现收入1735亿元,同比增长15.4。司治理的关键,在于清晰划分权责。三年行动中,中国一汽着力理顺母子司管理关系,坚持授权、监管“两手抓、两手硬”,在战略、产品、
7、工程等18个领域,明确总部审批事项、授权分子司事项两类清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绝大数企业制定了 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数,各治理主体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 理机制正在形成。(二)三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在中国大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已经实现全覆盖,管理人员退出比例从2021年的0.43提高到目前的2.79; 快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实现全覆盖,员工市场化退出率达到1.3;完善分配机制,二级企业人均工资增、降幅度差达到20,子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绩效年
8、薪最高与最低倍比分别达到2.04 倍和2.86倍。目前,三项制度改革已在国资央企中大范围破冰破局,下一步将力争在各层级企业普遍化、常态化运行。二、专业化整合稳步推进三年行动中,国资央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实施了一批专业化整合项目。有的在不同中央企业之间开展。8月25日,中国中检与通用技术集团所属检验检测企业正式实施专业化整合,中国中检股权元化改革同步开启。专家认为,此举有利于推动中国中检做强检验、检测、认证、标准主业,围绕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打造符合我国产业实际的技术标准和质量合格评定体系。有的在企业内部
9、开展。面对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不确定性及市场需求变化, 中国建科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快业务布局调整。汇聚集团在城乡总体规划、城乡风貌设计、城镇功能提升等方面专业优势,将规划业务整合至所属企业中城规划,助力其做强做优做大。中国建科还将两家所属企业城建院和华北院的环卫固废板块进行专业化整合,划转至“双百企业”中城环境,使其成为同行业领先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下一步,要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相关工作,努力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迈出新步伐。主要任务包括:一是挖掘央企之间、央地之间跨企业、跨层级、跨区域的整合空间,强化整合后的深度融合,提升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二是充分发挥原创技术策
10、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大贡献。三是压减工作要精准有力,对现有计划和清单再梳理、再谋划,做到法人户数增长与企业发展协调同步、总量平衡。四是抓好清退“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扫尾工作,做好“回头看”, 巩固成果,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要挂牌督战,确保按期完成。(三)上市司改革将进一步深化2021年9月,中国能建通过换股吸收合并葛洲坝股份司,成功实现“+H” 两地上市,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内部资本分散、资源分割、平台受 限、同业竞争等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国资监管企业改制上市得积极进展,但总体看,企业上市司数量少、资产证券化率低,利用资本市场作
11、用发挥不够。”河北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进分类培育,推进创新业务板块分拆上市,力争“十四五”末每户监管企业都新增12家上市司。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司已经是国有企业的主体。央企控股境内上市司以7.2的户数,贡献了全市场37.1的营业收入、31的净利润、23.3的现金分红,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推进上市司相关改革任务,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以股权结构优化促进治理机制完善。大力推动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上市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积极股东参与司治理,支持积极股东提名董事人选参与上市司决策。鼓励央企之间、央地之间通过认购股份、换股等种方式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完
12、善司治理。大对上市司授权放权力度。国有控股股东要按出资比例和司章程依法合规履行出资人职责,不通过行政方式干预上市司经营自主权。优先在上市司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推动上市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凡是三年行动要求的市场化机制改革任务,上市司应率先高质量完成。支持鼓励上市司与同行业头部企业在业绩、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对标、针对性赶超。继续推进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在坚持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继续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精准化管控的有效形式。“在决战决胜三年行动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改革实效作为重中之重,力度大、质量高、方法优。”翁杰明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
13、总结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如何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果之上,进一步落实新使命新任务,成为当前国资国企的最重要工作。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和国资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政策落实落地,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快建设世界 一流企业,展现国资国企新担当。一、体制机制改革走深走实“在我们单位,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功能作用已充分凸显。”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董事会秘书魏前虎对改革带来的治理之变深有感触。南方电网通过“一张表”明确131个权责事项,清单之外无权力,通过“一个范本”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全系统,让“谁
14、来行权”“有哪些权”“怎么行权” 等一目了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从全面完成“党建入章”、绝大数企业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到全面完成司制改制, 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数,国有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如何进一步激发活力动力?抓住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国资国企锚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目标,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快建立和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中核集团的顶尖科学家拿最高工资,百万年薪的超过14人。中
15、核集团100 实现开招聘,创新推行以标准工时为基础的管理部门员工量化考核工作法, 同级人员奖金分配最大差距达到64,员工奖金降幅最大达到28,累计建立各类中长期激励计划110个,覆盖成员单位137家。国务院国资委11月6日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显示, 围绕“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截至2021年底,97.3的中央企业子企业经理层成员签订契约,覆盖经理层成员11万人,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比例达42.9;围绕“员工能进能出”,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新进员工99.5采用开招聘方式,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达到4.5;围绕“工资能增能减”,2021年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的中央企业占比99.3
16、。“全面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促使企业经理层成员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摆脱了国企干部的传统认知,激发和保护了企业家精神,既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主要着眼点和抓手,同时也将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强大动 力。”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司总经理祝波善说。据了解,目前三项改革已经在国资国企中大范围破冰破局,未来要进一步 推动“三能”机制在各层级企业普遍化、常态化运行。尤其是要提高中长期激 励的覆盖面、灵活性和匹配度,将激励资源大力度向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现代产业链链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创新 骨干人才倾斜。二、国有经济布局全方位优化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
17、官之年,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快。继7月12日13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后,10月31日又有11组专业化整合项目落地,既有央企间的协同联动,又有央地间的融合发展。着眼于突出主责主业、有效解决同质化竞争、推动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目标,国务院国资委深入开展央企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中国宝武与中粮集团的战略合作便是其中之一。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表示,中粮集团与中国宝武下一步将强全方位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专业化整合项目合作,持续增强关键领域影响力控制力。“在过往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没有联合重组,就形成不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所需要的经营规模和竞争优势,没有重组后的整合
18、融合,就不可能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经营效益和企业的市场影响力、控制力。”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聚焦主业实业、促进国有资本有序进退,聚焦高水平自立自强、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国务院国资委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实现全方位整体性优化。作为重要抓手,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数据显示,近10年,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重组整合,新组建、接收企业9家,中央企业数量从10年前的117家调整至98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也明显提速。国务院国资委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遴选两批16家链长企业,不断增强产业链
19、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中央企业还快处置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全面完成“僵尸”特困企业处置,基本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未来,国务院国资委将重点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的目 标,从“进、退、整、合”4个方面大工作力度,聚焦重点领域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适时研究组建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新要求的新企业,坚决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资产,深入开展企业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 ,:三、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蹄疾步稳 ,:不管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还是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最终都指向了“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紧紧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
20、领先、治理现代的目标要求,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实效如何?用数字说话。数据显示,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从2012年的65家增长到2022年的99家,通、电力、建筑等行业企业有关效率指标达到世 界一流水平。一批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成功落地,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享誉海外。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0.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5.7。中央企业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75.5万元人,同比增长10.2,营业收入利润率7.2,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要力争到2025
21、年前建设一批在规模效益上居于 全球领先地位的一流企业,建设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域专精特新的科技领先企业。央企上市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央企迈过铸魂、减负、修身、增效的改革关卡,交出了一份活力与效率并举的时代答卷。央企之重,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是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截至2022年9月30日,股共有央企445家。2019年至2021年,汇聚“大个子”的沪市央企合计营收、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5和8.2,深市的这组数据则为22.26、18.6。央企上市司,在用好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分拆上市等资本工具的同时,持续优化治理效能
22、,不断夯实社会责任,切实分享发展红利。一、创新焕发活力回顾国企改革三年之变,央企上市司实现规模效益持续增长,经营指标继续优化,且发展潜能逐步显现。从数量规模来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沪市262家央企上市司市值逾15万亿元,在沪市中占比超过三成;深市183家央企上市司中5家市值超千亿元,13家市值超500亿元。从经营业绩来看,央企上市司展现出强大韧性。2021年,股央企上市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8.67 万亿元、净利润约2.66万亿元,“稳定器”作用凸显。今年9月以来,沪市有近20家央企主流机构扎堆调研,包括中国移动、三峡能源、中国巨石等。从行业结构来看,股既拥有大量深耕电力供应、交通运输
23、、采矿以及建筑等传统行业的龙头央企,也涌现出越来越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动能充沛的细分冠军。居于产业链上游的中国石油,2021年凭借油气两条产业链的高效运行,经营业绩创下近7年最好水平,且今年上半年继续实现近35的营收增长。创新赛道上实现速奔跑:正极料龙头当升科技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增幅分别高达204.92和104.06;疾驰在新能源领域的长安汽车上半年“跑”出238.74 的净利润增速。 ,:从研发投入来看,以沪市为例,2021年沪市央企研发支出合计3601亿元, 相较2019年增长52.6,年均增幅达23.5。目前,科创板上市央企已汇聚超过1.5万人的研发人才,累计得发明专
24、利超过7000项。从创新成果来看,有时代电气作为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实现了列车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还有中国通承揽匈塞铁路旧诺段、诺苏段项目,为中国高铁进入欧洲市场贡献力量上市央企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上担当表率。“数字化已成为我们转型的重要方向。”中远海控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 今年司共升级8条航线,新增3条航线,合计投入运力达352艘舶,443万标准箱。同时,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中远海控与家知名港航企业共同发起全球航运商业网络SBN,并成功推出无纸化放货、区块链提单等产品,有力提升了物流效率;物联网方面,司物联网IBOX智能冷箱技术已投入应用,可提供全程冷链服务。二、改革激发动
25、力2021年2月,国企混改试点首家单位中国黄金在上交所挂牌交易,自此,上市司逐渐成为国企混改的主要载体,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首先,央企国企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下“速键”。中国能建2021年成功实施自组建以来规模最大总部岗位开竞聘机制,南方电网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央企国企逐步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截至2022年6月,中国宝武、国投司、招商局、中国建等央企司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司,实现国企监管方式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重要转型,这对于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及提升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等皆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通过引入战略
26、投资者,以混促改,也是央企上市司完善司治理、促进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如西部建设通过非开发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海螺水泥,双方合作实现了混凝土行业龙头和水泥行业龙头的强强联合; 东华科技借助非开发行引入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陕煤集团,后者雄厚的资金实力与资源优势为司的未来发展增了充足活力。央企利用灵活的股权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的活力。2021 年,沪市共有28家央企披露股权激励草案,涉及激励股份10.31亿股,激励对象涉及董监高和核心技术骨干人员等,激励价格最低达到五折。值得一提的是, 2021年,中建环能、机器人等3家央企创业板司创新性地采用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实施股权激励。谈及改革过程
27、,华润三九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曾面临新药研发周期长、创新领域人才短板、中长期激励机制有待优化等一难点痛点。“但在攻坚过程中,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司首次推动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向科研骨干人员倾斜;并建立奖快奖省、劳得的新品研发项目激励机制,及驱动新业务快速增长的项目激励方案等,有效激发了司的科技创新动能。三、资本助推实力利用IPO、再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借助并购重组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分拆上市助推优势布局近年来,央企正运用各项资本工具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上市司质量。2020年至今,沪市上市央企共新增32家。深市央企亦持续扩容。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
28、深市新增上市央企18家,主要集中在电子息、高端装备、国防军工、能源等行业,IPO募集资金总额249.50亿元。股权再融资方面,以深市为例,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市央企通过非 开发行、可转债、配股、优先股等累计再融资860.75亿元。如科大讯飞2019年 以来实施了两次非开发行,募集资金合计54.77亿元,用于提升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并保障项目开发。司盈利能力、资产规模同期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购重组方面,沪市央企上市司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末共披露重组方案50家次,涉及交易金额约2870亿元;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市央企上市司共实施31家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合计4345.47
29、亿元。典型案例如中国建集团推动旗下中国际、宁夏建、祁连山等上市司进行重组,实现行业深度整合。再如,中集团将特钢资产注入大冶特钢,实现集团特钢板块整体上市,成为股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特钢上市司。,: 此外,央企还积极利用分拆上市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自中国铁建2019年12月披露沪市首单分拆上市方案以来,沪市目前已先后有9家央企披露分拆方案。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能建等央企司,均选择将下属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等业务相对独立的子司进行分拆,打造专业化上市平台。与此同时,央企上市司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注重分享发展红利,让股东有得感。2021年度,沪市央企实施利润分配金额合计5988.8 亿元
30、,较2019年增长34.42。同期,136家深市央企披露现金分红方案,分红金额710.45亿元,创近3年新高,股利支付率达38.14。沪深交易所上市央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央企是我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紧密相连,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是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迎来攻坚之年与收官之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发布以来,沪深交易所市场总计445家央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 工作,锐意进攻坚克难,体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长期价值投资凸显。招商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国企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国企改革目前已进入到全面深化
31、阶段。上市央企深度布局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为我国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而伴随本轮国企改革的全面推进, 央企降杠杆、减负债初具成效,上市央企的资本利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中流砥柱显经营韧性,央企科创实力稳步提升沪深市场央企的“稳定器”作用继续凸显。今年上半年,央企以仅占深市上市司6.78的数量,创造了1.38万亿元营业收入和877.21亿元净利润,分别占深市整体的14.92和14.33。2021年,沪市央企实现营收25.67万亿元,净利润2.48万亿元,相较2019年而言,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5和8.2。截至今年9月30日,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司共有262家,占比一成左右,其中主
32、板238家,科创板24家。沪市央企市值逾15万亿元,在沪市中占比超三成, 较2020年初增幅超过7;深市央企183家,约占深市上市司总数的6.78,总市值3.57万亿元,占比11.27。沪市央企近五成聚集在制造业,近三成分布在电力供应业、交通运输业、采矿业以及建筑业,涵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例如,居于产业链上游的中国石油2021年经营业绩创近七年最好水平,2022年上半年继续实现近35的营收增长;中下游行业中,中国移动打造数字化转型收入“第二曲线”,收入增长走出拐点突破。此外,科创板上市央企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发挥表率作用。时代电气作为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实现了列车核心系统的国产
33、替代。华润的新一代高性能中低压功率MOSFET产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铁建重工成功研制了世界最大直径全断面竖井掘进机以及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等一系列高性能装备。深市央企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三大领域特色鲜明,分别拥 有企业家数29家、47家、18家,分别占深市央企总数的15.85、25.68和9.84。今年上半年,深市先进制造业央企实现营收1800.07亿元,同比增长12.81,实现净利润123.78亿元,其中正极料龙头当升科技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幅 达到204.92,净利润增幅达到104.06。同期,深市25家数字经济类央企实现 盈利增长,12家司净利润
34、增幅超过30,其中军用电子元器件龙头振华科技、国防军工龙头中航光电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6.98、35.45。此外,超过八成绿色低碳行业央企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实现增长,超过四成司营收与净利润齐 升,如深耕新能源领域年的长安汽车,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高达238.74。当升科技证券事务部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近年来,司在国资委党委、矿冶集团党委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思想观念转变、司治理模式 转变及经营机制转变。司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营业绩连续3年实现高速增长。“我们先后开展两轮员工股权增持计划。实施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使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保持激情与斗志,克服困难与压力,在为司持续创造
35、超额利润的同时分享司改革发展成果。”当升科技上述人士表示。近年来,央企的科创实力和研发投入得到稳步提升。截至9月30日,科创板央企24家,2021年合计实现营收1162.0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3.73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科创板央企总资产、净资产分别合计3056.12亿元和1657.08亿元,在全部科创板企业中分别占13.17和12.15。此外,2021年沪市262家央企研发支出合计3601亿元,相较2019年增长52.6,年均增幅达23.5。科创板上市央企已汇聚超过1.5万人的研发人才团队,累计得发明专利超过7000项。广发证券策略研究团队认为,央企高股息、高分红的特性,使其具备
36、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率,安全垫可好抵御市场冲击。2010年以来,央企整体股息率长期高于股整体。截至9月16日,股央企整体股息率为3.3,显著高于股总体的1.9,高股息特性使得央企具备显著的安全垫。二、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近年来,央企深入实施专业化整合,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企业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得了显著成效。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市央企上市司共实施31家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合计4345.47亿元,分别占深市整体的12.75、41.23,一批体量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相继落地。例如,天山股份整合中国
37、建旗下水泥资产,交易金额为深市历史第二大,司资产和产能规模跃升行业首位;中集团将特钢资产注入大冶特钢,实现集团特钢板块整体上市, 成为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特钢上市司;全球装机量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吸收合并ST平能,实现国家能投集团新能源板块整体上市及龙源电力回归股。2018年以来,深市央企通过收购民企,实现双向混改案例共12单,涵盖机 械设备、建筑装饰、电子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实现央企与民企战略互补、 共赢协同融合发展,提升了上市司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量。深市央企还通过 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司治理,以混促改,2021年有13家司新引入了持股5 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例如,西部建设通过非开发行引
38、入战略投资者海螺水泥, 双方合作实现了混凝土行业龙头和水泥行业龙头的强强联合;东华科技借助非 开发行引入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陕煤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为司的未 来发展增了活力。混改试点企业在资本市场也受到持续关注。2021年2月,国企混改试点首家单位中国黄金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交易以来,上市司已逐渐成为国企混改的主要载体,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支持。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末,沪市央企共披露重组方案50家次, 涉及交易金额约2870亿元。完成非开发行28家次,募集资金约1009亿元。例如,中国宝武集团下属宝软件、宝钢包装分别开展重组,置入集团
39、优质资产,交易金额超过20亿元,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主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中国能建换股吸收合并葛洲坝, 实现+H两地上市,有效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完善治理架构和决策机制;冠豪高新吸收合并粤华包B,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速打造具有市场领导地位的国际化纸业集团;中远海发作价36亿元发行股份收购控股股东下属资产, 进一步做大做强集装箱制造业务,整合优质产能与客户资源,并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记者还悉,中国建集团2020年以来积极推动旗下中国际、宁夏建、祁连山等上市司进行重组,完善司产业链,消除同业竞争,实现行业深度整合,目前方案正在平稳推进过程中。与此同时,沪市央企积极利用分拆上市理顺业务架构
40、、突出主业优势,目前已先后有9家央企披露分拆方案。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能建、中国铁建等建筑央企,均选择将下属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等业务相对独立的子司进行分拆,打造专业化上市平台,实现业务聚焦,拓宽融资渠道。中国铁建于2019年12月披露沪市首单分拆上市方案,子司铁建重工已于2021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约42亿元,有效巩固其在掘进机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司可持续发展。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中铁有关负责人表示,分拆上市前,司管理层认真研究了“为什么分拆、分拆什么、分拆到哪里?”这三个问题。资本市场给予中国中铁的估值都是按照低估值的建筑业给予,
41、并不能完全体现中国中铁全部业务的内在价值。最后,通过调研筛选,司发现高铁电气具有明显的科创属性,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创属性等要求,最终选择将高铁电气分拆至科创板上市。三、提高决策效率,实现“放活”“管好”相统一近3年来,股沪深市场央企的制度建设持续优化。司治理水平不断向好, 切实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度改革有效落地,长效 的激励约束进一步发挥效力。记者统计,2021年,沪市共有28家央企披露股权激励草案,涉及激励股份10.31亿股,以定向发行股票作为主要股票来源,激励对象涉及董监高和核心技术骨干人员等,激励价格最低达到5折;2022年18月间,沪市央企新增宝钢股份
42、、中国联通、中国化学等6家披露股权激励草案。央企国企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2021年,中国能建成功实施自组建以来规模最大总部岗位开竞聘机制,南方电网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激励干部队伍的担当作为。接受采访时,中国巨石方面介绍,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监管体系,激发企业活力,2021年,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建集团在国资委的指导下创新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国有股东在经理层成员管理、投资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授权,将企业经营中最关键的选聘用人权、投资决策权回归到企业的董事会,减少了决策程序,提高了决策效率,体现了“放活”与“管好” 的统一。在深市,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5
43、3家央企实施了63单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家数占深市央企的28.96,激励总数达13.52亿股(份)。以2021年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为例,深市央企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平均为5.88年,高于深市平均水平4.62年。央企也充分利用股权激励工具的灵活性,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活力,2021年以来,有中建环能、机器人等3家创业板央企创新性地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实施股权激励。“在改革之初,我们也面临一些突出难点,比如说,新药研发周期长,需要做好高投入高风险与短期业绩压力的平衡。创新领域面临人才短板,核心人员稳定性亟待强等等。”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司华润三九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司首次推动实施2021年限制性
44、股票激励计划,引导管理层与核心骨干员工关注企业长期价值,激励对象向科研骨干人员倾斜,有效激发了司的科技创新动能,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吉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省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 部署,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锚定“三个明显成效”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以“五化”闭环工作法,扎实推动改革工作全面发力、重点突破,得了一系 列重要阶段性成果和决定性进展。一、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省国有资本运营司作为省国资委规范司
45、治理、授权放权试点企业,始终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司法人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实现外部董事占数、配齐配强董事会为抓手,积极推动本级董事会及出资企业董事会建设。“从司总部做起,制定出台了议事规则及相应的权责清单。形成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司治理结构。”司董事长白绪贵说,在今年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全国国有企业司治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中, 全国范围内选树了司治理示范企业,运营司、富奥股份成功入选。司通过持续推进内部改革、不断完善司治理、激发内生动力活力,有 效发挥在资本运营、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 提升。截至2022年9月末,司资产总额423.2亿元
46、,所有者权益总额169.2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242.4亿元,实现利润7亿元。三年来,省国资委按照“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要求,形成了“1+18”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坚持在完善司治理中强党的领导,监管企业 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全部制定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董事会建设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董事会工作制度,实行董事会年度报告和 外部董事专项报告“双报告”制度,邀请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和省委 组织部参与董事会工作评价质询。建立了外部董事人才库,监管企业集团和子 企业外部董事占数比例均达到100。经理
47、层依法行权履职得到保障,制定了 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指引,监管企业全部实现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二、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省国资委坚定围绕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编制“十四五”全省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规划纲要,指导监管企业和市(州)国资规划编制,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万亿产业、千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集中。快国有资本向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领域聚集。去年,吉林省高速 路集团、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吉林省铁路建设投资司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松通、双洮、龙蒲高速路建成通车,我省中东西“三大板块”实现高速连通。350里高速路快建设,敦白高铁建成通车,沈白高铁全线开工。中部引水一期
48、工程全线正式运营。快国有资本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力。吉林省国有资本运营司所属富维司的智能工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具备170万辆汽车座椅的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座椅数字化和智能化单体工厂。所属富奥司成功并购德国BCT司,解决了高强度紧固件“卡脖子”技术问题。围绕快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省国有资本运营司还组建了16亿元国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和3亿元长白山混改基金。吉林省能源投资集团快65万千瓦风电和光伏项目建设,向新能源行业转型迈出关键步伐。吉林省旅游控股集团聚焦“生态、避暑、冰雪”主题,长白山和平旅游度假区、红松王滑雪场等项目快推进。长白山森工集团编制了林业碳汇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努力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发展路径。三、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吉林省高速路集团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负责运营的高速路总里程达4315里,在建高速路341里,沿线下辖214个收站、80个养护工区、84对服务区,职工1.3万人,实施改革压力大、难点、涉及面广。按照省国资委三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