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论老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所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2015年6月15摘 要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作为老子唯一的一本著作,道德经是当时少有的以道德为主题的名著。道德经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有着时间抹不去的价值。当今学校德育正处在一个需要改变的关键时期,其影响的不仅是正在成长的学生,还左右着社会的风貌与未来,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老子思想中具有丰富的德育思想。他对生命、人性极为重视,主张尊重规律,反对虚伪掩饰,追求朴素纯真。其德育思想中自然无为、重视生命、减少私欲、诚实守信等德育内容正应对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浮躁、
2、物质的风气。而老子德育思想中自然发展、因材施教、潜移默化、观察反思等德育方法则为学校德育的施展打开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老子德育思想的学习思考,寻找当代学校德育能够借鉴学习之处,给予学校德育启示。以期为学校德育的发展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提供帮助。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德育思想;学校德育AbstractLaotze is a famous philosopher in ancient ChinaAs a rare moral idea book in period of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The TAO TEH KING is his
3、 only book which has deeply impacted Chinese cultureIts value didnt fade away as time goes by Contempor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in a period of change It makes influence on growing children and has the ability which decide the future of societyIn the view of that,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a ver
4、y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There are abundant moral ideas in the thought of LaotzeHe think much of life and humanity He advocated that we should observe the law of nature,oppose mendacity, keeping simplicityHis ideas of being natural,cherishing life,reducing desire and being honest can be a
5、 good way to dissolve the problem of fickle general mood which caused by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We will find a new way to carry o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by using his moral method,which includes “letting everything grows naturally”,“Wordless teaching”,etcBy studying the thought of Laotze,this paper
6、 trying to find out the valuable thing which could be studied b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offer help to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Laotze;THE TAO TEH KING;School moral education;Moral idea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目 录III序 言1一、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1(一)选题缘由1(二)选题意义2二、老子与道德经2(一)老子简介2(二)道德经与其核心思想简介3三、老子的德育思想
7、3(一)老子德育思想中的德育目标3(二)老子德育思想中的德育内容4(三)老子德育思想中的德育方法6四、老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8(一)学校德育应向提升真实品性的德育方向出发8(二)学校德育需要减少德育的功利性与工具性9(三)学校德育需要培养纯真本性的德育内容9(四)学校德育应选择符合教学规律的德育方法11(五)学校德育应提升教师在其中的作用13(六)学校德育应在道德实践中促进人格发展13结 语14参考文献15序 言老子与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位思想家,他们不仅是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还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造成了老子思想受到了
8、大众冷落,甚至在理解上出现偏见。但是老子思想依然传承了下来,原因在于其拥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当代学校德育正处在一个需要改变与发展的时期。在不断地向教育发达国家寻求经验和自我创新的同时,学校德育也应向传统思想文化借力,而老子以“道德”为中心的思想正好满足学校德育的需求。本文欲通过对老子著作道德经经文的部分解读,发掘其思想对于当代学校的德育价值,寻求对学校德育的启示。期望能够消除部分对老子思想的偏见,加深人们对老子思想的认识,传播老子思想,推动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一、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一)选题缘由1传统道德思想应用于学校德育顺应了时代对道德建设的要求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曾说
9、:“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主席的话反映出国家与党对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视。不仅是现在,每一位国家领导人都强调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道德文化建设要结合传统道德与时代方向,才能够创造出符合现状的社会当代道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道德建设任务虽然巨大,但着眼点应在基层,学校德育是人道德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研究老子的传统道德思想并发掘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顺应了时
10、代的要求。2当代学校德育需要传统道德作为基础老子的思想全部体现在道德经之中,这本书是中华民族第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当代学校德育的建设与发展如果抛弃传统道德思想,独立地创造出一套德育体系,不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内容也会空洞无力。当代学校德育的创建与发展离不开对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与反思,所以研究老子思想中的德育内容,有助于当代德育学校体系的完善发展,帮助解决学校德育中的出现的问题。3老子德育思想长期受到忽视和偏见在中国长期“独尊儒术”的影响下,老子的思想常常不被人所重视,从而造成一些误解。“绝仁弃义”、“夫礼者,忠信之泊,而乱之首”等片言片语被认为是反道德的统治阶级愚民思想。这些误解与偏见,阻碍了
11、老子思想的传播,淡化了老子思想的价值。其实老子认为人性本善,不需要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后天失去纯朴的本性找回本真。这一独到的思想应当被正视并发掘,为学校这一德育的主要施行单位提供价值。(二)选题意义1研究老子的德育思想有利于学校德育理论的补充德育理论一直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对老子德育思想的解读与发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方面补充德育理论。老子的德育思想可以增强学校德育的文化基础,且与中国人的文化背景相契合。当今学校德育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理论,但在向外求的同时也应向内求,寻找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财富,一样可以满足学校德育的发展需求。2研究老子的德育思想有利于当今学校德育实践所面临问题的多
12、角度解决当今学校德育的实施面临问题很多,如德育重知识而轻实践、德育内容死板脱离生活,德育方法以灌输、惩罚、说教为主,学生追求物质生活,缺乏宽容与无私精神等等问题。除了向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寻求解决之道或者反省自身,解决德育问题也应将视角放宽。老子思想能够流传千年,自然有其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从中寻求当今学校德育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从多角度来解决问题。3学校德育与传统道德思想的结合有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在传统文化被重视并大力弘扬的今天,学校德育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环,对思想与文化的传播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学校德育与传统道德思想的结合,可以将传统思想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瑰宝继
13、续流传,有利于培养承上启下的中国人。二、老子与道德经(一)老子简介老子是中国古代具有深刻且久远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主要的源头。同时,老子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系统地谈论道德教育的思想家。 根据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632141-2142由此得知老子是出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曾经被任命为藏书室的史官。孔子曾经去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礼,回来时向他的弟子形容老子“其犹龙耶”,说老子就像龙一样,可见老子思想学识深不可测
14、。老子在周朝居住了很长时间。当他发觉到周朝的衰败,就决定隐居避世。他行至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所托,根据道德思想,著书上下两篇共5000余言离去,从此杳无音讯。(二)道德经与其核心思想简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也叫老子、道德真经,道德经虽然仅有五千余字,却广泛地包含了哲学、政治、科学、教育、军事、伦理等诸多内容。道德经最初没有章节,被分为上下两篇,并没有篇章。西汉时期河上公老子章句将老子的著作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称为“德经”,主要讲“道”“德”之要,所以称之为道德经。雷康华探析老子德育思想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老子的核心思想,在道德经中是由“道”来展开的,老
15、子认为“道”是一切事与物的起源与规律。万事万物皆是从“道”演化而来,并遵从“道”的规律活动。老子从自然中观察到“道”的规律,他认为人也是从“道”而来,也应当顺应“道”的规律来做事,这样不仅对自身有利,也使周身万物顺“道”而行。老子的道德经中包含军事、哲学、养生、教育、政治等诸多思想,但都离不开对“道”的规律的总结运用。顺应“道”而做出的行为,被老子认为是“德”。总而言之,变换视角、尊重事实、把握规律、发现趋势、因势利导,是老子思想能够超越时代并不断被人学习使用与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也是其思想的核心。三、老子的德育思想(一)老子德育思想中的德育目标“上士闻道,谨能行之。”(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
16、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63-167道德经的核心是“道”。老子认为理解“道”并归顺于“道”的人是理想的人,也就是“尊道贵德”的上士。这个上士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子在书中多次强调这样一种状态:婴儿的状态。“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15-117“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88-190老子借婴儿的特点:自然、纯朴去形容那种状态。婴儿就是人的最初状态,饿了便吃,开心就笑,手臂疼了会抽开手臂哭,见到新奇事物会好奇地去看,会握住伸过来的手
17、等等。婴儿对于外界给予最真实的反馈,也毫无偏见地接受外界带来的一切。婴儿的一切都自然天成,婴儿就像世界的万事万物,自然而然,常保本性,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样的状态中人与自然最为接近,最符合“道”。这便是老子心中人的理想状态。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婴孩的状态,但可以通过体会学习,并努力做到近乎于道。把本性向自然的本质回归,最终成为遵“道”而行的“上士”,是老子德育思想中的德育目标。(二)老子德育思想中的德育内容1自然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01-105“法”字代表了学习以及效法,意思是人要效法大地,大地效法的是天,
18、天效法于道。道则效法“自然”,这个“自然”并非自然界的自然。古文中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将两个字分开来辨别含义,“自”指的是本身,“然”则指的是当然。道不效法任何事物,它本身就是这样。老子眼中的“自然”即是这个意思。老子还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4-146“道”是一切事与物的规律,它不会刻意干扰、影响或者阻挠、破坏事物的发展,事物只是遵守自身发展应有的规律印迹,所以“道”无为,但是万物依然生生灭灭,运转不息,所以老子说其“无不为”。人的思想与行为,也应符合于“道”,遵守“道”的规律。人的“无为”指的是不去刻意人为干涉事
19、物的正常发展,而是顺应它,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达成“无不为”。 老子的德育不是被动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他强调了受教育者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受教育者不能仅仅只听从教育者的教导,任凭教育者施加其个人影响于自己,受教育者还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顺应规律。而教育者则应顺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教学,减少主观干涉,最终努力达到“自然而成”的境界。这便是教育者做到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德育。2贵柔不争“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92-200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
20、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92-293结合自然现象,老子认为柔软弱小是生命的标志,柔弱高于刚强。人出生的时候最弱小,但是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时候。人在死亡后却变得僵硬。生命万物也是如此,刚强不折,往往是要走向灭亡的。要想避免灭亡,就应学会柔弱。而普天下最柔弱的物体莫过于水,我们应该学习水的特质来帮助我们处于“柔弱”的状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8-30老子非常推崇水的特质,认为水的特质最接近“
21、道”。水永远向下方流动,它柔弱,能滋养万物,带走肮脏的污物。像水一样的人,他能够处下、随圆就方,柔弱如水,能对万物有利,还能承载痛苦。这样的人就能够成为天下的领导者,成为人中的楷模。“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58-261老子思想中的柔弱处下,其实是掌握规律后施行的以退为进,辩证地去看待柔与弱,处上与处下。圣人虽然处下,自身低微,但是人民却将他推至领导高位。假如人人渴望处上,争强好胜,却又不能利及身边的人与物,带给周
22、遭痛苦与不幸,那么这样的状态一定不能长久。做出不符合于“道”的行为,最终会遭受毁灭或自我衰败的命运,消失于天地之间。中国历史的长河,朝代更替之中,无数霸王贤主的事迹就是最好的例证。3包容慈爱“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88-190老子认为,一个圣人应当做到包容一切,兼爱一切。善人受人喜爱,圣人自然会喜爱他。不善之人,就更应该去爱他,帮助他。不仅是人,圣人心中应能容下好的事物,也应容得下坏的事物,用包容的、慈爱的心去接纳一切。在圣人眼中,人人都一样,都是人。圣人的心就好比天地自然一样包容万象,对于天地自然,人并没有
23、区别,物也并没有区别,待谁都是一样。这分包容就符合了道德经中的圣人之道。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62-167身处乱世的老子,最能够感受到爱的重要性。人们如果能够爱彼此,互相帮助,让世界充满爱,那么战争与不幸便会减少,社会减少冲突,世间更加和睦。正像一句古话,己欲立而立人,爱万物,那么万物都会朝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4重啬贵生“治人事天,莫若啬。”(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30-232老子认为做事做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啬”。韩
24、非子解老中说,“少费谓之啬”。“啬”指的是不浪费、节省,而并非在生活中的吝啬。我们不光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也需要珍惜自己的精力、精神,同时也需要珍惜自己周围的事物。做到不多余,不浪费、他还教育人们要“少私寡欲”(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73-77,不助长内心的欲望与私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45-46物质欲望遮蔽了人们的感觉与思想,会让人妄为,而私心则带来利益的争端。我们都知道欲壑难填,私心是难以消除的。要想做到像自然一
25、般长久,就需要我们控制欲望,减少私心,勤俭节约。老子看重生命而轻视利益,“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75-177名与利是身外之物,死了也带不走。而生命可贵,实在不值得为了名与利而损害生命。上至国家,下至自身,都符合这个道理,“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30-232这才是能够长久的“道”。5朴素善信老子非常注重诚信。他要求为人处世要真,要常保“朴素”。朴是未进行加工的木料,而素则是未进行染色的布料。做人就要像朴与素,
26、摒弃浮华修饰,做真真正正的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8-30我们要学习水,要像水一样“言善信”,做到像潮水一般守时而至。老子也告诫我们:“轻诺必寡信。”(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45-247要重视诚信,信守承诺,不轻易许下诺言。 诚信不是待人接物的礼节,不是表里不一的表面功夫,所以诚信不能有“差别待遇”,老子认为对待诚信的人或缺乏诚信的人,都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三
27、)老子德育思想中的德育方法1道法自然由“道法自然”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子的思想最重要的一面是遵从本来就存在的自然规律。从教育的一面来看,“自然”意味着要遵循教学规律来开展德育活动。德育不能造“空中楼阁”,盲目迎合德育目标,不切合规律的德育行为不仅收效低微,还有可能阻碍受教育者正常的身心发展。2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94-297,对于不同的情况,对德育作出适合其情况的调整。依照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可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向良好的目标前进,避免
28、耳提面命式的教育训话,不盲目灌输,减少主观干扰。3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5-9这是老子的隐性教学法。前文提到,无为并非是不作为,而是不妄加为之。在德育中需做到“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48-253。尽量做符合德育原则与规律的事,并且处于辅助的地位,不妄加干预。教育者要能动地把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内化到自己的人格力量中,以自己为典范来教育身边的人,从而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使他们自觉的遵道而行。另外创设合理的德育环境,在情境中通过
29、示范、暗示、引导等方式传授德育内容,使受教育者在不自觉中受到教育。教育者以身为范,减少了直接教育带来的抵抗意识,让受教育者亲身体会,德育内容直接成为受教育者的一部分,达到良好的效果。“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73-174可以说这是老子思想中极为进步的一部分。4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老子既能从广大的视角中看清世界的规律,又能从细微之处发现道理。他在道德经中就说过“图难于易,为大于细。”(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48-253学校德育目标有时笼统且宽泛,有时过于巨大,实施德育
30、时,老师与学生都会感到难以理解与下手。这就需要化整为零,从细小的目标出发,一步一步达成最终的目标。同样的,对于德育中的困难部分,需要教师把握整体,由易入难地进行德育活动。避免教师忽视内容难易,采用灌输方式的教育。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248-253平常人做事,有时刚开始可以成功,最后却失败了,如果从头到尾都能够谨慎如一,那么就不会失败。从事德育活动时也要善始善终,不懈怠。把握好开头,也要能顺利地做好结尾。保证德育活动的质量从头至尾保持一致,同时也能给学生起到负责、坚持、有始有终
31、的良好示范作用。这样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施加隐性教育,一举两得。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33-135能够了解别人,同时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34-40不断地自我反省,尽力达到内心洁净无暇的境界。或是从别人身上发现可取之处或不足,借鉴学习与是自我反省,以求进步。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自我教育。”这与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同样要求受教育者能够拥有自我学习,发现学习,自我进步的能力与自觉
32、。而教育者则在其中起到启发自我教育意识、培养习惯、传授经验的作用,以达到受教育者拥有这一意识与能力的程度。教育者在其中引导辅助,使受教育者离开教育者以后也能够不断学习进步,继续发展。 四、老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一)学校德育应向提升真实品性的德育方向出发我们当前学校道德德育是“内容中心模式”易铭关于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2):26,围绕固定德育内容进行说教、训练、奖惩、榜样示范,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学校内到处贴满了各种行为规范与优秀品德条目,老师往往要求学生能够记忆背诵。这些条条框框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具有强制性,并且成为了学校
33、管理学生行为的工具。“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7-153这些条条框框的规定就好比“礼”,礼节只是道德行为的规定,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做出的行为只是道德的表象,道德低下的人也能仿照。照着礼节做事,并不能有效地起到德育的作用。德育的外在社会性功能被强调时,那么通常教育者会忽视其个体性功能。“道德教育与少年儿童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孟涛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学生在严格遵守死板的规定的同时不仅会失去道德判断的能力,在遇到规定外未能包含
34、的道德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或做出错误行为,个性还会受到压抑,只知道盲从,缺乏主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他发现一群刚刚按照学校指示帮助老奶奶给菜地浇水的孩子故意把水撒到地上。一个盲人老爷爷路过时踩在了水里,摔了一跤,引得这群孩子哈哈大笑。这就是德育仅仅重视外显功能而忽视了个体德育内化的例子。孩子们做到了德育要求的行为,达到了良好的结果,但却无法理解为何要这么做,他们依然不知道要尊敬爱护老人,只是完成了一项行为。只专注内容,造成德育内容僵化,脱离生活实际与人性本真,是学校德育与社会“脱节”的重要因素。学校德育目的受制于社会需要,急功近利,重视德育的外显效果,只关注社会性功能,
35、那么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就不能够得到保证,导致学校德育的成效不足。其德育成效不足就会接着导致更加重视外在功能,忽视道德教育的本质与人性的重要性,造成顾此失彼、“丢帅保车”。老子肯定人性价值,提倡回归真实与自然、自主发展的人格。他主张人性本善,所以我们应当保证个体品性的良好发展,顺其自然,反对妄为干预。但老子所重视的这一点却被学校德育所忽视,我们需要转变重外轻内的理念,重视人品性的提升。抵制压抑个性,肯定朴素真实的品性。使个体能够保持自己的天性,独立思考,不被道德规范所束缚,有自己的正确见解,坚持真理,在个体的内在道德提高后,外在行为自然会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抓住了学校德育的“道”,那么受教育者自然
36、会心怀“道”而表现出“德”。(二)学校德育需要减少德育的功利性与工具性学校德育考察德育效果主要考察的是外显表象,学生努力做好事,背诵道德条例仅仅是为了争取得到优秀的成绩以及荣誉表彰,使道德学习具有了功利性,道德则成为了获取利益的工具。虽然竞争是引导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但长期以往道德教育的本质目的就会变了质。互联网上曾报道过一起事件,一位青年在公交车上为人让座,但对方并没有对他感谢,青年又将座位要了回去。让座的行为本身是道德的行为,但这位青年内心中不把道德作为向导而是作为一种工具。他没有道德动机,而只是寻求回报,这样的“道德”是虚伪的。学校德育如果过分功利化,那么不难预测培育出的人也将会成为
37、伪道德的践行者。“不尚贤,使民不争。”(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0-13,老子就反对功利化的推崇贤才,因为他看到一件事物所带来的的利益使人们产生了欲求,反而对人们本身带来不利影响,提倡不争之德。所以学校德育所要培养的不应该是追求利益而驱使道德的人。在进行教导的时候要注重保护人自然的道德本性,而非将目的向利益引导。(三)学校德育需要培养纯真本性的德育内容1包容慈爱老子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慈”,“慈”即柔慈、慈忍,核心是要有爱心、同情心、宽容心,要善待万物。当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给予了他们的爱让他们幸福地成长,但独自享受这份爱的独生子女普遍都
38、有自私、缺乏同情心、待人苛刻的缺点。学校德育应考虑到这一代人的特殊性,鼓励包容慈爱,让孩子们在爱自己的同时兼能爱父母、长辈、朋友、老师,爱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学校德育中爱、宽容、同情的爱心教育,应降低说教部分,慎用远离生活实际的事例。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细心发现身边的爱与宽容事例,与学生们分享。也可将当事人带入德育环节,注重分享经历感受,学生交换感想。或是组织爱心活动,把学生从爱的接受者变为爱的传递者,角色的易位与自身的付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完善对爱的认识,让他们知道爱并不仅仅是接受。这样的爱心教育活化了僵硬高深的德育内容,易于学生感同身受,做出实际行动。2重啬贵生老子勤俭节约、少私寡欲的德育思想
39、源于他重视生命、长远发展的理念。前文已经对“啬”和生命价值进行了叙述,在此引伸出珍惜生命、理性面对欲望、减少浪费等学校德育需要重视的内容。2009年10月24日,两名孩子在长江边玩耍时跌落水中。10多名来自长江大学的学生手臂互挽组成长链下江救人,虽然两名孩子得到救助,但是其中3名大学生却为此溺水身亡。面对别人生命安危时应当伸出援手,但自己是否应该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义举呢?社会鼓励见义勇为、勇于奉献等无私的义举,这能从汶川地震等事件的正面报道中看出,这样的社会价值引导本意虽然是好的。但是道德标准不应该错误地提高到牺牲生命的地步,长江边的惨剧就是例子。名与身,身与货,得与亡,究竟孰轻孰重?学校德育在
40、生命教育方面,应当对社会上过分鼓励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引导。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爱惜自己的生命。“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47-51如同老子说的一般,只有自己能够爱惜自己,我们才可以去爱与帮助别人。对于“啬”和“少私寡欲”,老子教育人们不要浪费,这对于物质资源还是做人做事都是如此。部分学生不具备长远的眼光,虽然学校有在提倡避免浪费,但仍不知道自己所造成的长远影响。在说服教育的同时,带领学生多进行社会劳动等实践教育,他们体会产生价值的辛苦,再次面对浪费,便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当前学生普遍受
41、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冲击,进而引发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我们应对的重点不是封杀杜绝,而是正确认识欲望。人必然会有欲望,欲望引导人生存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但“欲壑难填”是自古以来的公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31-33得到的财富不会长久,而欲望的满足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欲望,盲目的人会不断陷入欲望的深渊。学校德育需要教导学生正确地辨别欲望,认识合理的欲望,抵制不可追求的欲望,提倡与鼓励精神的自我完善与追求,提升精神文明,作为驾驭物质文明的力量。3朴素善信中国传统道德讲究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一的“信”一直以来成为中国人的道德标
42、准。历史中流传着一诺千金、曾子杀猪等佳话。学校也始终把诚信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对待。学生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做人要诚信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张口便答的道德准则。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来,多数学生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践行诚信,普遍出现在老师家长面前一套,背后一套,或是抄作业、考试作弊、骗取学费等失信行为。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个体道德发展分成三水平六阶段,在幼儿园以及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任务行为的具体结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被要求要诚信,但是出现了诸如迟到、忘交作业等错误时,他们便会考虑
43、被惩罚的后果(现今的诚信教育,往往伴随着强调失信严重后果的告诫式教导),认为避免惩罚的选择是正确的,或是害怕受罚,最终选择了失信于人。道德塑造的初期就出现错误,必定会造成后期的德育效果受到不利影响。老子曾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汉)河上公撰,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1-143从对立的观点做出改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诚信的初衷是好的,但内容应当由强调惩罚转变为强调诚信所带来的正面效果。比如学校规定中减少“不准”、“严禁”等否定词,或是教师从严师转变为慈师,鼓励诚信行为而非一味惩罚。引导学生
44、着眼于守信的必要,而非失信的害处,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四)学校德育应选择符合教学规律的德育方法1因材施教、自然发展学校德育所为人诟病的问题之一是对学生本性的强加改变,有人形容学校好比一座工厂,形形色色、天真无邪的孩子走进去,出来时都变成了一个模样。在重视人性的独一无二的当今社会,学校德育需要对此进行改变。学校德育应当肯定每个学生作为人独一无二的特性,对个性的抹杀与压抑是错误的。德育在保证道德教育基本内容的同时,应学会保护学生的自然天性,所以要学会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分为身体与心灵两部分。首先,在实施德育时应重视学生的年龄因素。科尔伯格与皮亚杰都曾对儿童的认知进行过阶段划分。在心理发展的普遍规
45、律面前,学校应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德育进行调整。比如要让普遍处在“他律”阶段的学生学会自律,显然是不合适的。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在方法上就应当以示范、制定规则、监督、培养习惯为主,而非道德说教就能够完全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第二,德育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对教学成果造成的偏差。针对不同的性格特征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损有余而益不足”式地进行引导。例如,对于见义勇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能简单地教导他们去盲目效仿。有些学生并不勇敢,他们可能会在他人面临危险时多考虑自身来想办法,这时见义勇为的教育就会让他们增加行动力,在保护自身的同时积极帮助他人。另外一部分学生非常勇敢,他人面临危险时,容易奋不顾
46、身,缺乏细致的考虑。对于第二种学生,就需要进行见义智为的教育,行动是必须的,但要多动脑筋避免受伤。损的是多余的部分,而增益的是不足的部分,这要和压抑个性的德育方法加以区分。在保护其天性的情况下,让他们健康地发展。2为大于细、慎终如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完成巨大的成就,那么就应当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学校德育也应当如此。学生常被直接要求去爱国、爱党、爱人民,公正、无私、为民奉献,孝顺父母、造福社会。道德要求如此之高,学生怎么可能理解并做得到?对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化整为零,将较大的目标拆分成小目标,使德育活动循序渐进。这样可以使德育难度下降,有助于
47、总目标的完成。也避免了学生一蹴而就式学习带来的理解、感悟方面的缺失,增强了成效。德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者长期的、耐心的投入,并且德育成果具有隐性、滞后表现的特点。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开始时的德育,在德育活动完成后,平时也需维持德育教育,在加强德育效果的同时培养习惯。老师在进行道德教育后,也应达到同样的道德标准,以身为范,不说一套做一套。这不仅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还能起榜样示范作用。3发现学习、内省反思老子观察自然,能从中获得道理。德育也不应局限于自身,应积极地观察借鉴有价值的事物为己所用。规定的德育课程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学校的特点与需要,也不可能完美地贴合实际。在发现规定的教材没有包含到的内容或问题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灵活补充。例如在教学生活中出现的事件、其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