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1.68MB ,
资源ID:25923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592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_牛彦营.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_牛彦营.pdf

1、2023.2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J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宁 夏 党 校 学 报2023年3月第 25 卷 第 2 期Mar.2023Vol.25 No.2基金项目: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21年基层立项课题“党建引领下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研究”(JCKT2021-2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牛彦营(1978-),男,山东泰安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201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治理研究。林梅(1972-),女,湖南常德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

2、事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牛彦营,林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 100091)摘要:变革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内涵与运行框架的建构,分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逻辑机理,归纳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主要包括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更新价值理念、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一体化运行体制、加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完善资源保障等。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的建构,力求聚合多元主体力量,化解各

3、类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会善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关键词: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善治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23)02-0079-09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社会结构不断发展演变,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公众需求日益多样,社会管理体制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场景,亟需构建合作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合作治理系统便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我国经济崛起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不仅是

4、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基地,城市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子系统,建设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便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建设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对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国在城市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能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有效聚合社会力量,切实满足公众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与运行框架(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社会治理共同体指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在凝聚集

5、体利益广泛共识的基础上,遵循规范性、非规范性的治理制度,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再组织化成为互动关联、合作共治、有机融合的“一核多元”的系统整0792023.2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体,从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实现社会善治。共同体需要遵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原则,以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党委处于核心领导地位,政府具体负责社会治理,政府、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企业、公民之间两两互动交流,形成嵌入交互关系。既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的交互,还有水平横向及斜线交互,形成了网络状的交互关系体系,如图1所示。图1社会治理共同体

6、关系图(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运行框架社会治理共同体注重价值理念的重塑、组织结构的优化、治理机制的创新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注重实现从政府单向管控转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从管控规制转向法治保障,从过多运用行政手段转向党建引领、行为规范自律、依法治理、道德教育、智能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从而形成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运行注重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事中解决,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调解化解社会矛盾,创造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环境,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进一步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积极有

7、效参与,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社会化水平。参考国际数据治理框架(DAMA 和 DGI),提出我国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框架SGCF,框架由组成要素子框架、运行实施子框架和监控评价子框架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图2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框架图其中,组成要素子框架包括目标价值、组织结构、社会心理、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外部环境,运行实施子框架包括规划设计、商议决策、项目招标、合作治理、成果共享,监控反馈子框架包括动态调控、绩效评估、反馈改进。该框架力求成为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论,进而指导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其一,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由党委部门进行社会治理的整体战略规划,设

8、计社会治理的五年规划或三年行动计划,决策掌舵、把控方向。由政府负责具体实践规划方案,动态调控治理过程,及时进行考核评估,改进治理工作。政府部门具体制订社会治理的年度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其二,商议决策。在商议决策中,制定具体政策,组织由党委、政府、企业、群众代表、社会组织等参加的年度座谈会,根据地区社会建设重点、居民实际需求和资金预算,确定具体的社会治理项目,并通过网络信箱、微信群、热线电话等渠道公开征求居民意见,进行必要调整,形成科学的年度治理项目。另外,通过建立社会治理议事厅,定期召开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对社区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集体会商。其三,项目招标。在项目招标中,政府制定0802023.2

9、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治理服务项目,对社会公开招标,明确承担主体的资质条件、招标的程序、规则等要求,并由党委、政府、自治组织、群众代表、第三方机构等组成招标评审组,根据竞标组织的专业资质、信用等级、业绩、队伍实力等,遴选出资质好、实力强的社会组织承担社会服务项目。其四,合作治理。合作治理注重多元主体嵌入耦合、互动交流、共同决策、共同改进,实现同频共振、互相影响,注重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多元主体通过共治共商的集体行为,形成合力,打造行为共同体。其五,成果共享。成果共享通过治理改善民生,维护好集体利益,处理好社会事务,更好满足、平衡各方利益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矛

10、盾,提高多元主体的获得感、满足感、成就感,保持社会系统整体和谐、稳定、有序,实现善治。人人共享可以持续激发多元主体内生动力,实现社会治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六,动态调控。动态调控由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政府负责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统筹分配各方的权利、任务、收益,明确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居民等主体的角色定位、职责任务、治理权利。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各方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调控治理行为。二是建立详细的治理工作台账,将多元主体的绩效和过失等记录在案。其七,评估改进。评估改进强化绩效考核,健全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完善定期报告、情况通报、专项督查、约谈问责等制度,促进履职尽责。建立健全绩效

11、考评机制,为社区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二、城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逻辑机理贝特朗菲在1945年的一般系统论中正式提出“系统”的概念,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元素的集合。任何事物都应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社会事物的有效运作也应遵循系统的一般原理”2。贝特朗菲通过分析自然科学中的生物有机体,阐释了系统的内涵、特征、原理,提出系统内部结构决定功能和行为的观点,并引申扩展到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建设领域。子系统或要素间的彼此关联互动协同构成了系统内部多层关系网,系统内部产生持续的能量、信息、物质交流,形成内部的平衡,系统存在长程关联与多维交互,使其与环境之间产生正负反馈并趋于动态平衡,形成内外互动

12、的开放系统。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美国管理学家弗里蒙特卡斯特(F.E.Kast)、罗森茨威克(J.E.Rosenzweig)和约翰逊(R.A.Johnson)等建立了系统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从外部环境获得市场信息、人力与物力资源、外界影响反应,进行加工转换调整,并向外部环境输送结果,实现内外互动交流。组织属于开放的社会系统,包括目标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组织结构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每个分系统又由子系统组成3。它们既保持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有机整体。其中,目标价值分系统,包括按照价值规范和准则要求,确定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组织结构分系统,包括制定组织任务,将任务分配

13、给各部分并赋予相应权力,通过组织章程、任务图表、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进行说明;社会心理分系统,包括行为动机、地位关系、能力开发、领导方式,以及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系统等;管理分系统,包括制订方案、调配资源、组织实施、动态调控、评估反馈等;技术分系统,包括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设备工具、程序方法和技术知识等。参考以上理论,采取“有机”社会学的方法,从“整体”来解释社会治理共同体,对单个主体和其行为的说明,类似于生理学从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角度,对机体某一“器官”的说明4。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包括目标价值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技术分系统、外部环境系统。具体分析如下:目标系统包括总体

14、目标、群0812023.2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体目标、个体目标等,也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价值系统是多元主体价值理念的集合,价值理念包括对治理共同体的认知、责任履行、价值实现及协作互动理念,包含共同体的理念、价值、伦理等一系列的观念体系,分为主体意识、公共利益、价值认同、角色认同、道德伦理等,其中价值认同和角色认同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价值核心。组织结构系统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合作互动关系、管理权限划分、公权力配置,形成权力权利的公法关系,其中合作互动的社会关系是关键环节。社会心理系统包括情感、态度、感受、激励、动力、沟通交流、主体关系、人力资源等要素。管理系统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可靠保障,

15、可分为规划计划、协商、决策、公布、执行、互动交流、调控管理、评估反馈、改进创新等,属于治理模式的动态维度。技术支持系统包括治理技术平台、治理知识、治理资金,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作用的客观物质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治理要素。外部环境系统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必要的政治保障、经济基础、信息资源、文化根基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的质量和效果。三、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应是党委领导,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积极配合,公众积极参与的综合体,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尚未真正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局面,仍然存在着社会治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存在着聚合需要与资源分散、自治观念

16、与行政倾向、整合取向与离散惯性等方面的矛盾,难以有效满足公众需求,难以实现善治。(一)顶层规划设计不够到位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由于缺乏宏观思考和整体规划设计,战略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不够明确,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多元主体角色分工不够清晰,权利保障不够到位,方法路径不够明显,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效果不够理想,社会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协同性显得不足。(二)价值理念更新不够及时治理观念滞后,忽视了公共精神凝聚和精神内涵塑造,治理思维和方法没能及时更新,导致集体行动缺乏价值理性,对社区哪些工作以管理为主、哪些以服务为主没有明确的认识,习惯于上级布置,社区治理自主性和自治性没有充分体现,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17、没有调动起来。(三)党建引领机制不够规范党建引领作用有待加强。党组织统筹社区治理工作机制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明确,偏于“管控、包办”,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边界不够清晰,整合社区资源能力不够强,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足,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多方参与的治理架构和管理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四)共同体运行体制不够完善奥尔森指出,除非一个集体成员数量很少,或者存在强制或某种特殊手段,否则理性、自利的个体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集体利益5。有效的制度机制有利于引导个体参与集体行动,规范约束个体行为。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过程中,缺乏完整制度体系和执行流程,任务执行往往简单化、碎片化,总体效能未被完全发挥。社会治

18、理主体地位不突出,职责任务边界不清晰,主体行动取向与价值取向不够统一,主体行为调控反馈有待强化,利益协调分配机制不够完善,调控执行机制不够到位。(五)多元合作治理不够充分社会治理主体协作沟通不畅,难以形成正和博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协调联动不够充分,力量难以聚合,存在政府包揽多、社会主体弱、第三方参与少等问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治理的合法渠道还比较少,意愿不够强烈,能力也不够充足。(六)资源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队伍保障不够到位,智慧治理载体不够成熟,资金投入不够充足,法律保障不够完善,导0822023.2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致社会行动缺乏工具理性。有的社区没能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社

19、区手机报等新媒体手段来开展信息化管理,公众往往缺乏对社区信息的了解。在问卷调查中,75.4%的受访者不知道有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82.0%的受访者表示社区的信息公示平台信息偶尔更新。各个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信息资料难以共享。新媒体技术在基层的整合和渗透力度还很不够,存在重复性的技术建设项目,并且技术的精准性、便利性、亲和性都存在不足。四、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思考自上而下的单向社会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亟须转向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互动高效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并遵循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框架,搭建好目标价值、组织结构、社会心理、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外部环境分系统。另外,在社会

20、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四种方式,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一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发挥政府负责作用,引导社会各方加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市场调节、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有效互动;二要强化依法治理,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确保多元主体治理行为的规范性、合法性;三要坚持综合治理,发挥社会公约、教育宣传的作用,提高道德、伦理约束力,引导公众自觉行为;四要坚持源头治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为民服务平台,及时反映并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规范化、精准化治理,并把治理重心放在基层社区,建设好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提高合作治理效能,实现共建共

21、治共享。(一)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成熟,而顶层规划设计是社会治理实践的起始环节,是运行实施子框架的重要环节,主要由党委负责,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效果。在充分调研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党委要组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召开民主协商会议,确定社会治理的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明确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构建起目标分系统。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多元主体的角色分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个人职责边界,合理配置权责,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负面清单,形成具体明确的责任链条,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构建覆盖决策、执行与监督的责任规

22、程,实现权、人、财随事项转移。(二)培育平等合作互信理念一是树立平等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思想出现偏差往往导致行为脱轨。要构建起价值分系统,突出价值引领,引导多元主体自觉规避市场的趋利性、公权力的腐败性、公众的非理性,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感、公共伦理感。二是塑造合作精神。通过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多元主体树立协同互助、权责一致、依法治理的理念;培养合作精神,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效融合,加强互动交流,实现深度、高效合作,形成社会心理分系统,增强团队凝聚力。三是增进社会互信。加强社会信任体系建设,规范政府权力和市场运行规则,重建

23、政府和市场信任,增强多元主体对治理规范的认同,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增进主体间互信,筑牢情感基础。(三)推进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驻区单位多方参与的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格局。建立“一核多元”组织体系,强化党委“轴心”作用,推进党建引领自治共治,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支持居委会依法履职,动员公众参与社区治理。一是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发挥党组织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把控方向的作用。优化以社区党0832023.2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组织为核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结构。二是搭建党建引领载

24、体。组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即街道领导干部领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创建,小区居委会和楼栋长、居民代表联建。通过整合区域中的各类基础单元和资源要素,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6。(四)构建项目化运行体制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建立管理分系统,既要关注运行实施子框架要素,即商议决策、项目招标、合作治理、成果共享等;也要重视监控反馈子框架要素,即动态调控、绩效评估、反馈改进等。实施“项目推进”工程。实施“项目推进”工程形成以基层治理项目为牵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构建为民办事流程,采取“五步惠民法”,诉

25、求解决环节包括:发现报告响应监督评价;开展“治理责任清单+纪实管理”和“主体责任清单+分类管理”工作,提升街道社区组织力;探索推动街社联动、商圈治理联盟等工作模式,开展社区治理“定期体检”等工作,完善社会服务与治理网络;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定制式项目服务。构建“五治”融合机制。在社会治理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把政治的引领性作用、自治的基础性作用、法治的保障性作用、德治的教导性作用、智治的支撑性作用充分结合起来。其中,政治能发挥党委的组织优势,凝聚多方共识,聚合各方力量;自治有利于发挥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成本最低、效益最高;法治具有刚性约束作用,最具说服力和公信力,能有效约束公众的行为;

26、德治通过道德感化社会成员,引导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产生持久内生动力,从而自觉约束自我行为,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智治通过运用智慧技术,搭建智慧平台,进而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治理效率。要通过“五治”融合,形成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治理机制,以便弥补行政措施太难、法律手段太硬、说服教育太软等不足,实现功能互补、效能倍增。推行协商议事模式。在社会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协商联动机制,推进议事协商常态化、机制化,实现治理项目科学决策、高效推进。党组织负责组织召开社区联席会议,各单位间则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推广“参与型”社区协商模式,借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菜单式”管理模式,推动建立自下而上

27、的社区治理议题、项目形成机制。另外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社区移动平台、微信等途径收集群众诉求,形成治理项目,定期通过社区联席会议进行民主讨论,能解决的立马落实,难以解决的则向街道或上级反映。畅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围绕突出问题和重大事项,开展社会公众共商共议活动。注重项目动态调控。健全社会治理需求收集、项目运行、信息反馈、决策评估等工作。完善社会治理项目信息公开和服务机制,探索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动态管理。优化项目执行机制,加强各部门工作联动和协调,加快各项社会治理政策、财政配套和重大项目的落实。加强部门联动,创新采取流动式办公,深入群众,主动上门服务,主动发现问题,

28、推动综合执法向居住区延伸。围绕地区重大社会治理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利益表达、民主决策、专家咨询、项目运行、群众监督、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提升各部门协同工作效率,协调推进重大社会治理项目。(五)组建合作伙伴关系在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下,加强多元主体合作,增进彼此信任,实现嵌入耦合,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组织结构分系统,实现责任分担、平等协商、高效协同、有机团结、有效参与,强化正向激励,实现利益协调和有序竞争,提高社0842023.2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会治理绩效。完善社会治权结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多元主体合作需要加强结构优化调整,形成科学高效的社会治权结构。其一,建立高认同紧密型治权结构

29、。政府引导从事非营利事务的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参与社会治理过程,需要不断提高其认同度,建立起紧密相连的关系。其二,建立外生独立型治权结构。政府帮助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企业拥有独立、较多的资源分配、资金筹措和项目运营能力,摆脱对其拨款或项目支持的依赖,形成平等合作互惠互助的关系。其三,建立民主协商治权结构。政府引导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渠道参与政策制定过程,进行民主协商,充分交换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承担公共服务任务,实现彼此共赢。其四,建立合作型互惠权力结构。政府将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以项目合同外包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相关社会组织公开竞标,政府

30、为中标的社会组织赋权,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政府根据其服务考核情况给予补贴、资金资助,双方建立基于合同契约的合作关系。加强政府部门间协同。发挥政府各部门间协同优势,组建联合执法队伍,进行高效、深度执法,坚持向基层赋权,为街道工委增添权力,具体包括辖区重大事项意见建议权、综合事项统筹协调和督办权、政府派出机构领导人员任免建议权、综合执法派驻人员日常管理考核权等,理清街道的职责清单。加强政府与自治组织协同。转变基层政府职能,逐步变行政管理为引导服务,基层政府应定位于规则制定者、社区治理监督者,将属于社会事务的部分交由社区办理;社区组织要去行政化,具体治理社区事务、为居民提供服务。政府和社区

31、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加强政府与群团组织合作,搭建彼此合作模式,即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承接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培育专业性社区服务机构、建立工作协调机构、履行枢纽管理职能等,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数量多、覆盖面广、动员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包括三种模式:形式性购买模式、非竞争性购买模式和竞争性购买模式。要将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组织自治功能有机融合,政府以对话、协商、谈判等方式,与社会组织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互信,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互利共赢,共担社会责任与风险,构建正向激励机制以消除合同契约关

32、系的道德风险。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形式包括合同外包、项目合作、特许经营、税费优惠、贷款担保、财政补助、联合投资、相互参股等,政府主要通过使用公共财政支持,购买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经费补贴、项目委托管理等方式,帮助社会组织适应“选择性支持”制度环境,获得政策资金支持,赢得社会信誉和发展空间。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通过签约外包、业务分担、政府补助、共同生产、特许经营等方式,将部分职能业务交由企业承担,政府担负筹措资金、业务监管等职责,彼此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由政府直接管制企业的模式转为间接引导型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职能,又注重企业自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构建政府主导的“准社会化”的运作机制,

33、政府与企业实现人才、资源、平台共享,彼此认同、双向互动、相互支持、实现共同目标。推进政府引导物业管理改革,深入探索治理型物业模式,推动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市场化运营。加强政府与群众沟通。建立政府、群众互动的公共决策机制,形成平等和谐的、相互信任的、协同合作的关系。深化信访代理制改革,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调动公众0852023.2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参与治理积极性,一方面,要问需于民,畅通各方表达渠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找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问计于民,在决策中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从而激发

34、起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合作。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沟通交流,形成合作伙伴,共享人才、设施、平台、信息资源。借助市场力量,发挥企业的专业优势、科技优势、资金优势,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能力。加强社会组织与群众协同。加强物业管理委员会建设,加强与居民、物业公司之间的沟通,确定完善的议事规则。强化业主委员会建设,鼓励业主委员会自治,发挥业主委员会在小区物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社区服务站建设,成立居民自管会,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制定社区治理公约,引导业主自我治理,通过联席会议、专题协商、联合执法等形式,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六)完善保障支援体系确保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序运行,须注重队伍保障、

35、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和法律保障,组建技术支持和外部环境分系统,建立必要的保障支援体系。注重队伍保障。政府通过严把“入门关”和不断加强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城管、公安、市场监管、卫生、街道社工等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其依法治理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对于先进工作者要给予表彰奖励;为先进工作者职务晋升和提高福利待遇提供支持,为实现个人价值搭建平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注重技术保障。构建技术分系统,建设社会治理“城市大脑”,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推动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开放共享、有效治理。政府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相应的社区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结合智慧社区建设要求,明确

36、居民的服务需求,建立社区大数据中心和社区大脑。党委高位推动,打破各部门间信息壁垒,打造统一标准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政府要健全配套制度法规,明确信息开放和共享的边界和条件,严格保障居民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完善街道、社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政府完善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推进社区数据资源建设,实行社区数据综合采集,注重资金保障。推进社区治理的硬件建设,涉及“城管、维稳、宣传教育、卫生、帮扶”等社区治理的经费要专款专用,足额发放。政府要确保社区治理的教育培训、宣传、执法、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

37、等所需的专项经费。注重法律保障。应重视建立完善社区治理和自治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将社区治理的目标、任务、人员、措施、管理、考核、反馈等纳入实施办法。社会团体要在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实现规范化管理。鼓励政府以项目制的形式购买社会领域的法律服务。另外,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与社区自治体系相结合的具体途径,考虑党对整个社区政治领导方式改革的可能性以及行政权力改革的现实性。五、结语新时代,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建设高效、系统、有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推行系列举措主要包括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把握建设方向;培育平等

38、合作互助理念,提供内生动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行项目化运行体制,加强协商沟通、调控反馈;引导多元主体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汇聚合力;建立资源保障体系,提供必要支援。通过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提高政府引导社会治理的能力,提升企业、社会组0862023.2宁夏党校学报公共管理织、自治组织和公众的治理意识和合作能力,搭建起网络治理结构,改变社会分散局面,实现社会再组织化和有机团结,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于此,增强治理行为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善治,推进国家

39、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2 L贝特朗菲.一般系统论 M.秋同,袁嘉欣,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46.3 费莱蒙特 E 卡斯特,詹姆斯 E 罗森茨维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M.傅严,李柱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42.4 马克斯 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M.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23.5 罗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M.陈郁,郭宇峰

40、,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6 张小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J.行政管理改革,2014(6).Research on the Path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Urban Social GovernanceNiu Yanying,Lin Mei(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Socialism,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of CPC/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1

41、00091)Abstract:Reform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social governance,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ocial governance,and realizing joint contribution,joint governance and shared benefits are importantfoundations and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govern

42、ance capacity.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operation framework of the community of social governa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gical mechanism of multi-subject joint governance,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urban social governance,and puts f

43、orward the path of building the community of urban social governance.The path ofbuilding the community of urban social governance mainly includes strengthening top-level planningand design,renewing values,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Party building,constructing an integratedoperation system,promoti

44、ng multi-subject cooperative governance,and improving resource allo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a path of building the community of urban social governance strives to gathermulti-subject force,resolve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coordinate all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cial governance,realize good social governance,and drive the modernizationprocess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Keywords:CommunityofUrbanSocialGovernance;JointContribution,JointGovernanceandShared Benefits;Good Governance责任编辑:吴静087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