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究设计院二八年三月目 录1概述11.1设计依据11.2设计指导思想11.3主要结论11.4城市概况2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2.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3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3业务预测43.1长话业务预测43.2市内固定通信网发展73.3数据通信网发展73.4通信市场竞争环境83.5通信技术环境94工程建设方案94.1长话交换设备建设方案94.2传输设备配置方案104.3供电方案104.4通信电(光)缆引入154.5机房面积估算154.6环境保护165局址选择166建筑方案设计166.1设计原则166.2总图176.3建筑186.4结构206.5给排
2、水216.6暖通226.7电气256.8通信286.9消防专篇286.10环境保护306.11劳动安全及卫生306.12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及节能317节能317.1建筑节能317.2给排水节能327.3暖通节能327.4电气节能328工程进度安排建议339工程建设招投标339.1招标方案339.2招标组织形式339.3招标方式3310工程建设投资估算36附图 1 概述根据中国*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需要,*省*分公司决定在*市建设“*通信枢纽楼”及其配套设施,本文件为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根据中国*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就该工程建设的相关工程问题作出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本报告共
3、分十个章节,就*工程拟定局址的总平面规划和建筑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方案构思,以便确定拟定局址是否能够满足建设该工程的要求。1.1 设计依据(1)中国*关于委托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原邮电部【1998】209号文件关于通信设施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通知。(3)原中国邮电*总局文件,中国*综计(1999)198号关于长途*通信枢纽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4)国家和相关部委的行业技术规范和政策。1.2 报告指导思想(1)以近期为主,满足远期发展和使用变化的需要,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该通信枢纽楼能在较长时期内合理使用。(2)以提高通信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为原则,注意提高经济效益,充分
4、发挥新建通信枢纽楼的作用。(3)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按照国内现代通信网的要求,在发展话音和非话音业务的同时,为今后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创造条件。(4)本工程的设计,应适应维护体制改革的需要,按无人或少人值守和集中维护管理的精神对机房进行合理安排。(5)搞好工程的配套建设,使之尽快形成通信能力,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1.3 主要结论本报告认为,拟建的“*工程”一期附属用房建筑面积需要2500 m2 ,另二期拟建通信枢纽楼、营业楼面积待定。该工程交付使用之后,将为中国*集团公司参与*省通信市场的经营和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省及*市*业务向更高技术层次发展提供新的、多方面的技术措施,对*省
5、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工程需要的工程总投资为3530.27万元人民币。1.4 城市概况*2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本工程为*建设的通信枢纽楼及附属用房,通信楼内将配置多种现代化的、前瞻性的通信设备,参与*省通信业务的运营,为*省及*市的通信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业务服务。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2.1 实行现代化管理、维护的需要出于行业管理的需要,拟建的通信枢纽楼内将设置新的长话交换系统、市话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等多种形式的通信系统设备,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行业管理方面的可控性,提高效益,建设网路管理中心对全网资源实行统一监控、动态管理和调度,建
6、立全网维护技术支撑体系,设置维护中心为维护工作提供必备的技术支撑,是适应通信业务发展,提高通信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2.2 新业务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通信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信观念,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世界通信的格局。新的通信业务和通信形式一方面在用户数量上冲击着传统通信形式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在新技术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应用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如IP电话、图象通信、移动数据通信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将使通信从较单一的话音业务向综合业务方向发展。具备多媒体通信功能的通信终端,应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当今通信市
7、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一个*营业商,必须具备有向用户提供多种通信手段的先进设备,并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的优质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有提供这些通信业务的设备对通信机房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加快建好中国*通信枢纽楼才能适应通信市场发展的需要。2.2.3 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的需要根据多年来通信基础建设的经验,一个5000 m2左右建筑规模的通信枢纽楼工程的建设周期,在各方面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一般需要 24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即刻启动该项目的建设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3 业务预测3.1 长话业务预测3.1.1 长话业务预测的基本原则现代*网提供的*业务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业务都需要由传输网来承载
8、,除了程控交换电话业务外,还包括移动电话业务(模拟、数字)、智能网业务、数据通信业务会议电视等各种非电话业务,还包括支撑网如No.7信令网、时钟同步网、网路管理网上要传递的各种数据信息。这些*业务和数据信息均需要由*传输网来承载,因此在对传输网的容量及组网方式进行规划时,必须汇总所要纳入的各种*业务的发展需求,而在*业务预测中,亦应对各种*业务进行综合考虑。业务预测是确定基本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它既反映客观的需要,又要考虑到现实条件的可能。由于近年来通信领域新业务、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长途通信业务的实现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长途通信业务量波动比较大,话务数据与前几年相比也有较大的变
9、化。但长途通信业务的量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呈上升趋势。由于中国*省分公司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管辖的通信网路,也没有历史资料可供参考,因此,本报告以*省其他长途通信工程的参数作为参考,主要采用以本地通信网的发展情况和我国长途通信网的发展战略进行宏观分析方法预测,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结合通信建设规划目标、投资能力以及有关通信发展的技术政策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取定。根据*省*分公司的发展战略,近期内首先要解决的是南方21个省(区、市)的长途来话收敛,然后疏通本地用户对南方21省(区、市)通信用户的长途去话,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开展相应的通信业务。本报告长途电路预测的近期设定为2008年,因此,
10、报告中所取定的长途通信设备数量主要是供疏通*省与南方21个省(区、市)的来、去话所需。3.1.2 业务量预测3.1.2.1 宏观分析法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分析表明,近些年我国通信业着力于加快网络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整个行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中国*集团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尽快在北方形成综合通信能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继续保持中国*的名牌、商誉、业务和网路在北方九省(区、市)的延续,与南方21省(区、市)协调发展,保证中国*全网的“完整性、先进性和统一性”。五年内北方*的业务发展目标为:利用三年的时间将业务覆盖到北方九省(区、市)的所有城市,用五年的时间力争在北方的市场份额达到20%。
11、近期首先做好南方21省的来话收敛、智能网业务、长途去话业务、集团客户专线业务和163(169)业务,为推动国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出贡献。*省作为中国*在北方通信市场的一部分,应该成为贯彻北方*分公司战略目标的先锋,尽快开展相关的通信业务,在整个北方九省(区、市)中占到中上等级的位次。近期内,北方*省分公司的长途业务首先是疏通与南方21省(区、市)的来、去话业务量,然后再视市场情况,开拓本地通信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开设多种业务种类。结合*省其他长途通信工程的参数作为参考,取定本期工程基础数据如表3.1所示: 本期工程基础数据取定表3.1项目取定值忙时集中系数(%)1015忙日集中系数(%)20忙
12、月集中系数(%)10通话计费(元/分钟)0.42长途电路呼损指标(全自动电路)1%长途电路每线利用率0.7在计算长途局建设规模时,应考虑以下可能因素造成的长途设备的额外增加。(1)近期我国长话网的通信能力还将持续增加,2003年长途交换机总容量将达到897万路端,长话业务电路将达到722万路,与2002年比较分别增长15.6、24.9;2004年以后长途交换机扩容、长话业务电路增加的规模将逐渐减小。总体而言,固定电话的发展已逐渐进入平缓增长的阶段,为了能够促进固定电话业务的持续发展,今后将主要加强普遍服务的推进、互联互通管制、推动固定电话领域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工作。(2)南方21省(区、市)中的
13、沿海省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长途业务量大,其中发到北方九省(区、市)的长途业务量所占比例也比较大。(3)*省本地通信网用户普及率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若中国*以后取得移动通信的经营权,还将进一步加快通信用户的普及速度,中国*通信网内的移动通信用户的长途来、去业务量需经过本公司的长途网疏通。市级本地网内通信用户与*省下属各地、省外通信用户之间的长途来、去话业务也需要通过*通信枢纽楼内的长途通信设备转接。按照上述分析、预测出中国*省分公司*业务区近期内(至2008年)的长途电路需求应为6580路端左右。3.1.2.2 根据现有通信网内用户情况预测*省本地固定*网中截止到2004年8月份有用户950
14、万户左右,全省主线普及率44%左右。按照全国用户话务量统计,平均每户发、收话务量在0.040.082 ERL;考虑到*在北方省市的初步建设,前期估算平均每户发话话务量0.03ERL,受话话务量0.02ERL,长途来话比例子占15%,其中南方21省(区、市)的来话占20%左右。据此估算,*市*分公司为疏通南方21省(区、市)的来话需要的长途电路数为4787路端左右。3.1.3 长途交换设备规模容量的取定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电话普及率会呈现逐年增长,相应的每线话务量应呈现下降趋势,现在一些大城市都在0.2(erl/线)左右,与国外发达国家平均每线忙时发受话务量0.1(erl/线)的水平相比相差甚
15、远;趋势综合以上分析,考虑*业务发展及新业务、新技术发展的趋势,综合取定:2008年时需要长途交换电路6580路端,可考虑初期设置长途交换设备6000路端。本楼内远期总的长途交换设备容量取定为10000路端,按安装1个长途交换系统考虑。平均每线忙时发受话务量见图3.1。(erl/线)电话普及率(部/百人)图3.1 平均每线忙时发受话务量与住宅电话普及率的关系3.2 市内固定通信网发展考虑到本地网的发展需要及*省*分公司参与*通信市场竞争的必要性,在拟建的通信枢纽楼内设置市话通信设备1个系统,初装5000门,用户对象主要面对信息化小区和集团用户,以后视业务开展情况适时扩容。3.3 数据通信网发展
16、在我国的通信市场中,数据通信近年来一直是增长最快速的领域之一,其业务收入增加也非常快。*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依靠程度越来越高,要求提高通信网的质量,高效地融语音、文字、图象等组成多媒体的传输系统。为适应将来社会对新业务通信的需要,本通信枢纽楼内需要考虑诸如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智能网(IN)、可视图文通信、传真储存通信、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等各种新技术的机房面积。3.4 通信市场竞争环境3.4.1 未来*市场基本格局2002年5月16日,中国*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由此,我国*运营市场的竞争新格局初步形成。随着我国加入WTO,*市
17、场将加快开放的速度,大批内资、外资将纷纷拥入中国*运营市场。政府开放市场将遵循建立有效竞争和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指导方针。因此受*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国家控股51%的限制,大型基础*运营商的数量将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今后的5年在各业务领域的基础*运营商的数量将适度增加。随着大量资金的加入,*市场将被进一步细分,包括服务和客户的细分。一大批中小*运营商和增值业务运营商将迅速成长,新的运营模式将不断产生。他们与大运营商形成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3.4.2 竞争方式的变化趋势预计未来五年国内通信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会发生如下变化:近一两年,是价格竞争为主,服务竞争为辅;后一两年,是价
18、格竞争与服务竞争并重;再后,会逐步过渡到综合运用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形象竞争手段上来。3.4.3 对*通信市场的变化总趋势的判断(1)新业务开发周期逐渐缩短,开发成本趋于下降;(2)近期,*运营商之间的资费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会加剧,后期将让位于服务、品牌竞争;(3)竞争会导致趋同;(4)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会有极大的提高;(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有所增加;(6)行业的盈利能力将趋于下降,但*行业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行业;(7)人才争夺趋于激烈,人力资源的成本会加大;(8)集声、图、文为一体的多媒体通信将成为通信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9)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个性化服务,并且用户可以根
19、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的安全性和资费等级。3.5 通信技术环境当今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着通信市场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竞争战略。牢牢把握住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确定企业未来业务发展方向和投资建设计划至关重要,否则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陷于不利。目前数字化、光纤化、分组化,特别是传输向IP协议的会聚已成为21世纪的发展趋势。这使得网络正逐渐向着最有利于IP业务的分组化网演进;传输网络逐步形成SDH和WDM全光联网;传统的电路交换机将逐步让位给ATM交换机和千兆比路由器;常规光纤将在干线上让位于新一代非零色散光纤,将在城域网让位于新一代全波光纤网。可以看到以下几
20、项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正在重塑*业:(1)*网向分组化网络转移;(2)IP组网体系结构简化而速率提高;(3)交换与选路技术结合;(4)高速传输技术从点到点走向全光联网;(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处于商用前夕并向IP靠拢。竞争将加速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将反过来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以上所说的几项技术发展大大刺激了对数据和移动通信业务及应用的需求。运营商应保持对技术发展的跟踪,把握商机,获得竞争中的优势。4 工程建设方案4.1 长话交换设备建设方案 根据上述长话发展业务预测,拟建的*通信枢纽楼内按设置1个长话交换系统考虑,近期设置一个长话交换设备容量6000路端,开通之后视业务发展情况在适时扩容,本大
21、楼内长途交换设备的终局容量暂按10000路端考虑。4.2 传输设备配置方案(1)长途传输根据长话业务预测及设局方案,近期在该通信枢纽楼内需要安装的长话交换设备6000路端,长一长中继约为4个STM-1的容量;远期为10000路端,约需6个STM-1的容量。另根据组网、安全、高度、管理的需要,在该通信枢纽楼内还需设置网路管理、电路调度等设备。(2)本地网局间中继传输为更好地提高整个传输网的灵活性、安全性及智能性,确保网路组建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先进性,在新建的通信枢纽楼内安装的中继传输设备按SDH设备考虑。预计近期长-市、市-市出、入局中继终端设备相当于约10个STM-1的容量。根据*市各种正在发
22、展的新业务中继传输的需要,尤其是数据业务现在也在光缆传输网上承载,以及*市的中继传输网的发展,在该通信枢纽楼内需要预留较大面积的传输设备机房。上述长途、市话的中继传输设备数量只是从设备需求量的角度作出的粗略的估算,随着我国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发展,预计各种中继电路的数量会越来越大,实际需要的中继传输设备系统还要大于该数量。4.3 直流供电系统及电源设备配置4.3.1 直流供电系统*通信枢纽楼通信设备所需直流供电电源电压均为48V。48V为如下通信设备供电:长途交换设备、市话交换、NO.7信令设备、网关、传输设备以及今后发展的新技术、新业务。为上述通信设备配置多套-48V直流供电系统的电源设备。
23、需由交流不间断电源供电的计费、网管、维护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设备的用电,将配置交流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系统的电源设备。为保证通信设备运行的安全及可靠性,48V直流供电系统原则上采用按负荷种类分系统供电方式,对用电容量需求比较小的一些智能业务通信设备可考虑共用一套-48V直流电源设备的供电方式。每套直流供电系统均由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组等组成。每台直流配电屏至少可接二组蓄电池。系统采用微处理机控制,自动实现对电池的均、浮充转换,电池的温度补偿功能,对系统能实现远端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通信所需的交流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系统采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容量应按最大交流负
24、荷功率确定,并采用(n+1)并联冗余、均分负荷的供电方式,当其中一台UPS发生故障时,由其余n(1)台承担全部负荷。系统采用微处理机控制,自动实现对电池的均、浮充转换,电池的温度补偿功能,对系统能实现远端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4.3.1.1 电源设备配置电力机房所配置的48V直流供电系统及交流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系统电源设备的配置及投资估算均不列入本可研,在后期相关工程建设时,由设计人员一并设计。电源设备配置原则:通信用交流配电设备应按远期负荷配置。一套直流系统的直流配电屏应按远期负荷配置。高频开关整流器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电流和电池的均充电流(10小时率充电电流)之和确定。数量按n+1冗
25、余方式配置,其中n为主用,当n10时,每10只备用一只。直流电源供电系统蓄电池总容量按近期负荷配置,根据YD5040-97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规定,电池放电时间按0.5小时(一类市电供电)。蓄电池容量的确定需考虑一定的通信业务发展余量。交流不间断电源(UPS)设备容量应按最大交流负荷功率确定,并采用(n+1)并联冗余方式配置。4.3.1.2 应急事故照明电源选择方案方案一:通信枢纽楼及变配电、油机机房采用灯内电池型有源应急照明装置。保护放电时间按30分钟设计。该方案配线简单,安装灵活。方案二:通信枢纽楼内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小容量UPS交流电源供电。电池保护放电时间按30分钟设计。方案三:通
26、信枢纽楼内应急照明装置采用-48V直流电源供电(但-48V灯具货源极缺),其所需电源与通信设备的-48V系统合用。变配电、油机机房采用灯内电池型有源应急照明装置(保护放电时间按30分钟设计)。对于应急事故照明采用何种方式待会审时确定,本工程推荐方案一。4.3.2 节能本工程所选用的电源设备均为节能设备。直流通信电源需用的整流设备均选用高频开关整流器,该种设备技术先进,效率高,功率因数大于0.9。通信所需的交流不间断电源(UPS)设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待业标准YD/T1095-2000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通信行业选用的UPS将其电气性能划分为I、II、III类,其输入端功率因数要求依
27、次分别为0.95、0.90、0.85。工程中所选用的变压器为低损耗节能产品。低压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在低压配电室和变电所分级补偿。照明采用节能光源。4.3.3 环境保护本通信枢纽楼配置的蓄电汇选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采用低电压衡压充电方式,运行工作时无酸溢出,对环境不构成污染。符合TJ36-9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标准中关于工业企业排出的有害物质排入大气经扩散稀释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硫酸一次最高允许浓度为0.3kg/m3 ,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为0.1kg/m3。对于为通信枢纽供电的柴油发电机组,在机房土建设计及设备安装时均采取必要的消噪声措施,经消噪声处理后能够满足国家GB3096-93城
28、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二类环境(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噪声标准值昼间60dB夜间50dB的要求。4.3.4 接地系统通信枢纽楼的接地设计按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标准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J26-89的要求,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按单点接地的原理设计。即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包括屏蔽接地和建筑物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联合接地方式。接地体是利用建筑物基础部分混凝土内的钢筋和围绕建筑物四周敷设的环行接地电极相互焊接组成。在地下室或底层设置接地总汇集线上引入,其他机房的直流电源接地亦可从分汇集线上引入。联合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欧姆。新建变配电、油机机房工艺不单独
29、进行地线的设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标准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电源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建筑物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姆。该机房地线将同通信枢纽楼的地线相连。低压供电系统采用TN-S系统。中性线(N线)除在变配电、油机室进行一次接地外,其源端以下配电不得再行接地。4.3.5 防雷为防止所有电源、通信设备及人身遭受雷击的危险,对该局的接地系统设计及局内建筑、通信及电源设备采取防雷措施极为重要。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使通信楼内形成一个等电位体外,对于通信枢纽楼的交、直流电源供电系统设备采用五级防雷(过电压
30、)保护措施。其每一级电源设备在模拟雷电冲击波电压峰值(kV)1.2/50ms、模拟雷电冲击波电流峰值(kA)8/20us冲击条件下,其耐雷电冲击指标应满足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对于本可研投资估算范围的设备,即从外市电引入到通信楼电力机房总交流配电屏段采用三级防雷措施。具体设置如下:高压柜的市电进线端设置一组避雷器;变压器的低压侧设置一组避雷器;通信枢纽楼总交流配电屏电源输入端安装一组避雷器。4.3.6 抗震加固为满足电源设备的抗震要求,工程中所配置的电源设备均采取抗震加固措施。设备地脚同地面加固,设备间通过屏间连接螺栓连成一体。蓄电池采用抗震铁架与地面加固。4.3.7
31、 监控系统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体制的改革,通信及动力电源的维护正向无人值守的方向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为提高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供电和便于对局内电源设备的维护、集中监控和优化管理,使之实现本地及远端的监控管理。采用独立的电源设备的维护、集中监控和优化管理,使之实现本地及远端的监控管理。采用独立的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对全局的电源设备包括高、低压配电、柴油发电机组及配电、电力机房交流、直流电源、UPS、蓄电池等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便于集中监控系统的实施,要求所有电源设备均应
32、带监控的智能通讯接口RS232和RS485,通信协议应符合电网交1999625号文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制管理系统前端智能设备通信协议的规定。4.3.8 电力机房面积估算根据该通信枢纽楼的建筑面积、层高及通信专业的设置情况,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中相关内容要求的精神,为保证电源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本工程除配置多个直流供电系统外,电力机房的设置考虑既有集中又有分散的方式。集中设置的电力机房靠近通信负荷较集中的层面,按一个楼层层面考虑,可向上、下楼层的通信设备用电;个别分散的电力机房与相应通信机房安排在同一层面;小容量电源设备可根据需
33、要设置在通信机房内。具体电力机房设置视楼层层数、各通信机房具体布局而定。通信枢纽楼电力机房设置及需用面积估算表表4.1序号机房名称单位数量需用面积(平方米)备注1电力电池室(1)个1100使用面积,设于主体楼内2电力电池室(2)个11003电源、空调监控中心室个1504小计11-3之和2505高压配电室个1606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个11407油机室个11008油机配电及辅助用房个1409小计25-8之和34010室外5吨油罐个1地下注:电源机房面积的设计均已考虑远期增装设备的装机位置。附属用房设置及需用面积估算表表4.2序号机房名称单位数量需要面积(平方米)备注1高压配电室个160建筑面积,
34、设单体建筑2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个11403油机室个11004油机配电个1405厨房个11506餐厅个12007宿舍个82808其他配套设备及管理用房3009小计127010室外5吨油罐个1地下4.4 通信电(光)缆引入鉴于本大楼是一栋安装通信设备的楼房,而通信工程需要的是全程网的畅通以及与不同通信运营公司之间的沟通,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沟通。目前主要是依靠光缆和音频电缆线路进行连接。作为本通信大楼与外界沟通所必须的出、入局电(光)缆,本报告建议采用敷设地下管道的形式,拟自本大楼的电(光)缆进线室至局前道路边的人孔之间敷设两路各16孔的管道,局内建设总长度约120米,与局外的通信管道相连接。
35、4.5 机房面积估算根据以上业务预测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考虑到我国通信市场发展变化、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并被采用等情况,对拟建的*通信枢纽工程的生产机房和辅助生产机房设置及其所需面积的建议方案参见表4.2。*通信枢纽楼生产机房面积估算表表4.3序号项目使用面积(米2)小计(米2)1长话交换长话交换机房(含交换DDF)面积200300控制室、工具仪表室50备品备件材料室等502市话交换市话交换设备机房200300控制室、工具仪表室50总配线设备室、值班室503网关局网关局设备机房150200控制室504信令设备机房NO.7信令设备机房1001005光缆线路进线室50100光缆线路维护中心506
36、传输传输设备机房300400传输监控中心50材料工具库、仪表资料室、换班室507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机房5005008各类中心网管、维护中心300800计费处理中心200客户服务中心3009移动通信移动通信设备机房40040010电力电力电池室200250环境、动力监控中心5011电视会议30030012发展机房新技术发展机房60060013智能化管理、消防设备机房303014小计428015地下进线室505016合计43304.6 环境保护本工程经过采取相关措施处理后对环境保护来说基本属于无公害工程。本工程拟配置阀控式密封蓄电池,采用低电压恒压充电方式,无酸雾溢出,对环境构不成污染。配置的柴油发
37、电机组,在机房土建设计及设备安装时均采取消声措施,经消声处理后应满足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的要求。本工程的用水供给源为城市自来水,污水排放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生活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符合城市污水排放要求。在场地和道路两旁植树、种花、栽草进行绿化。为了防止电磁波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健康,该附属用房无线通信的电磁波辐射应满足国际GB8702-88“电磁波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5 局址选择 基地位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华大街以南,江东三路与英华大街交叉口东南角,呈矩形分布。基地总征地面积18494.34m2,基地地势平坦,有利于*工程的建设。6 建筑
38、方案设计 设计范围:本建筑设计方案根据*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仅在拟定地块上进行*办公楼、机房及门卫营业厅的方案设计。建设规模:本工程征地面积约为18494.34m2,一期总建筑面积3642 m2,其中包括办公楼2557 m2,机房1000 m2,门卫营业厅85 m2。6.1 设计原则(1)本方案严格按照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2)功能使用要求是建筑的最基本因素,因此,作为通信生产服务工程,充分满足通信工艺生产要求,努力创造出功能合理、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办公楼及机房。(3)总平面规划力求布局合理,不仅为本期建设,更要为远期的发展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力求创造出具有强烈地方文化内涵、
39、城市文脉,同时又能体现现代通信企业特征、独具个性的建筑造型。(4)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是建筑不变的准则,因此,本方案设计在满足以上所述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降低造价,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降低运营费用。6.2 总图6.2.1 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3)*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5;(4)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5002-94。6.2.2 规划设计原则 从规划角度本工程能以相对独立、合理的布局满足功能使用,交通组织以及视觉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尽可能留有大而完整的发展用地,并为规划
40、结构、群体建筑造型,使用安排及交通组织等各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6.2.3 总平面布局 基地位于*市区内,规划路拐角处,呈矩形分布。其中,基地总征地面积约18494.34m2,基地地势平坦,利于建设。本工程分一、二期建筑,一期以办公楼及机房为重心,布置在场地东侧。 办公楼及机房平行于主干道展开有利于展示企业形象,尽快形成城市景观,以获得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协调的关系。场地的规划设计不仅方便职工活动,体现现代*企业的文化品味,更使得建成后的基地内视野开阔,利于内部花园式庭院的形成。沿街部分设计为大面积通透的绿地,停车位合理布置,临街设透空花式铸铁栏杆和绿化围墙。总体而言,各部分内容规划完整、方便、有序,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各自成景,功能分区明确,又方便联系,使用有效,方便管理,形成一个具有高科技特征的现代化通信建筑群。6.2.4 竖向设计 场地内地势平坦,0.000标高高出室外地坪450mm。总图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形式与外部城市道路采用平顺连接,雨水采用道路收集暗管排放的方式,场地及道路采用自然排水坡度。6.2.5 交通组织 场地主入口设于北侧,与英华大街相连;次要入口设在西侧与江东三路相通,并且在场地内形成消防环道,满足消防要求。 办公楼及机房面向内部庭院和中心绿地,并留有相对开敞的室外空间,内部人流(主楼入口),外部人流(营业厅主入口)分别从北、西侧出入,这样从中心绿地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