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 参加人员: 项目审核人: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第一节 项目总体概况第二节 项目提出背第三节 项目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第二章 项目旅游市场客源分析第一节 项目旅游市场大格局 第二节 项目旅游市场的机遇第三节 旅游项目市场前景分析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况第二节 旅游资源整体评价第四章 项目基础设施及管网建设 第一节 给水工程第二节 污水工程第三节 雨水工程第四节 电力工程第五节 通信工程 第六节 燃气工程 第七节 供热工程第五章 项目总体规划 第一节 规划目标与战略第二节 规划方案第三节 项目建设规划第四节
2、项目道路交通规划第五节 项目服务设施规划第六节 景区视觉景观规划第七节 项目土地利用规划 第八节 景区植被规划第六章 环保、消防及安全 第一节 环境保护第二节 卫生保护第三节 综合消防、安全第七章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第一节 组织机构的设置第二节 劳动定员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 项目进度总体安排 第二节 项目进度细分安排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第一节 投资估算第二节 融资方案 第十章 项目财务分析第十一章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总体概况一、 项目名称: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二、 项目地点:榆林市榆阳区花园沟村
3、三、项目性质:合作投资新建四、项目内容:通过土地流转将花园沟村域周围的草场、林地、山地、水域及部分耕地、荒地等纳入项目用地,通过租用方式将-纳入项目用地,以及根据项目扩展需要,分期分批将周边土地纳入项目用地,总体使用土地面积预计1.8万亩左右,10年期滚动开发投资额5.6亿元左右,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三轴”、“八区”“三形式”方案布局展开.即围绕区内各具特色的三条沟谷组成的(牡丹观光景观轴;沟谷花卉景观轴,生态农业景观轴)和(“经典徒步半日游”、“风土观光一日游”、“风景体验一日游”)三种游览形式进行建设。建设入口服务区、核心旅游区、峡谷游览区、生态养殖游览区、花卉产业发展区、陕北民俗度假
4、区、生态度假区、农林生态发展等八大景区。五、项目建设期限: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14年至2030年,共分两期: 近 期:2014年2020年; 中远期:2021年2030年六、项目资金来源:花园沟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与榆林牡丹城开发有限公司及银行和第三方融资。 第二节 项目提出背景一、社会发展背景 榆林市历史悠久,沿革甚远。早在新旧石器时代,“河套人”黄帝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夏朝伊始,榆林地在雍州界内,秦时属上郡地,成为汉蒙经济交往中心。汉、魏、晋、隋、唐、宋、元等朝代都在本市境内建制,明初在榆林庄的基础上建立榆林寨,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建榆林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改设榆
5、林卫。成化九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移驻榆林,始称榆林镇,自此而为九边重镇之一。清雍正年间先后撤镇卫建制,设道、府、县。民国时期,仍置榆林县。1949年6月1日榆林和平解放。此后,榆林一直是榆林地区专署所在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林县,设立榆林市。 根据全省第五次文物普查,榆林市遗存有旧石器时代石制品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铜器、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至清代陶器铜器、石刻为数更多古遗址、古寺庙、古墓葬、古建筑遍布市域全境,根据统计榆林市现有文物古迹共276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4处。项目区内无文物保护单位,现状石泉寺、马王庙、土地庙庙舍均为新建或复建。石泉
6、寺内的唐代石碑是区内主要遗迹之一。 榆林市旅游业整体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众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正不断提高。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成为游客出游的主要目的。周末游、小长假游、会议旅游等短期度假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另外,能源工业催生的高消费能力、强消费欲望的群体带动了本地高端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花园沟应抓住这一机遇,利用环境、交通等优势,积极开发近程生态观光度假产品。立足榆林本地市场,综合开发大众和高端两级市场,以大众游为基础,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力,以高端为目标,打造高品质的休闲度假产品。二、区域发展背景(1)铁路 榆林市火车站位于榆林市区中部,规划区至车站约15公里,车
7、程仅15分钟,对外铁路交通十分便利。榆林市到现在有包神、神朔、神延、太中银四条对外铁路干线。现开通有至北京、西安、包头、呼和浩特、太原等多地的列车二十余次。 (2)航空 榆林市榆阳机场位于榆林市区西北,2008年建成通航,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现开通有至北京、上海、西安、天津、太原、银川等多条航线。 项目区距榆阳机场约30公里,车程在30分钟以内,对外航空联系便捷。 (3)公路 榆林市现有青银高速、包茂高速、榆绥高速、榆神高速、G210国道等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另榆佳高速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榆林至太原的时间距离。 规划区北部有榆绥高速和G210通过,其中榆绥高速在项目旅游区西侧设有出口。项目区对外公
8、路交通非常便捷。 三、投资单位背景榆林牡丹城开发有限公司,于二零一二年九月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苗木、花卉的培育及销售;五金机电、工艺品销售;会议会展、礼仪庆典、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咨询服务等业务。 公司拥有员工44名,其中高中级管理6名,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0名。是一批“团结爱岗、敬业务实、善于创新、业务精湛”的工作团队。 第三节 项目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一、项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
9、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国务院2006年9月6日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1996年9月30日颁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林地管理暂行办法(林业部1993年8月30日颁布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003年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同年5月1日实施) (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1999年11月1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2000年1月1日实施) (11)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12)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
10、0年) (13)陕西省榆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4)榆林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二、项目编制原则(一)保护优先原则环境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本底,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人类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在确保环境资源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旅游区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是旅游区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对旅游区内一切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之内,这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多方和谐原则旅游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其规划与管理只有通过考虑各个相关利益者的合理诉求,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与适宜性,合理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
11、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三)市场导向原则适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满足游客的市场需求是旅游区存在的根本,本次规划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对应关系,以使旅游区旅游产品符合旅游市场游客的需求。(四)前瞻性原则花园沟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必须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自身的特色化,妥善处理近期实际与远景目标的矛盾,从最终目的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项目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项目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第二章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第一节 旅游市场大
12、格局一、国际旅游市场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牵引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并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牵引力。 旅游者旅游目的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传统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目的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特色的度假胜地将成为主流产品和重要支柱 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以生态、绿色、低碳的自然资源环境为支撑的度假胜地将是度假旅游产品的重要支柱。 二、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提升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重点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并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
13、产业。 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日俱增,促使国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自驾车旅游、自助旅游、度假旅游逐渐成为时尚 传统观光旅游比重逐渐降低,高端旅游及特色专项旅游逐渐成为时尚。 三、榆林旅游市场全市经济发展迅猛,旅游业发展良好 榆林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约2700亿元,在陕西省内仅次于西安列全省第二,是全国排名前60的经济强市。 榆林市旅游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3%。旅游收入58.5亿元,增长98.3%。 休闲度假游正在起步 榆林市旅游
14、资源多以观光为主。近年来本地经济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加强,本地旅游正向着观光与休闲并举的方向发展。 客源市场以国内近程客源为主 目前榆林市客源市场以本地及周边游客为主体,已初步形成以近程市场为主体,关中、内蒙为重要支撑的市场格局。 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较低,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引导 目前游客的到访目的多以观光为主,相应的停留时间短、消费低,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从项目设置和接待服务方面入手,进一步引导和培育消费市场。 本地旅游消费能力不断提升,高端市场需求旺盛 近几年榆林市经济在能源产业的带动下得到了高速稳定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能源工业催生的一批高消费能力、强消费欲望的有闲群体带
15、动了本地高端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 第二节 项目旅游市场的机遇一、榆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榆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于2006年编制,为榆林市旅游确定了由古城文化旅游片区、塞上风情旅游片区、大漠风情旅游片区、黄土风情旅游片区、黄河风情休闲观光带组成的“四片一带”总体空间战略拓展格局。 花园沟村位于四片中的古城文化旅游片区的近郊休闲游憩带,开发时序上属于中期重点项目(2011年2015年),现在开发建设,与规划的时序相契合。 二、榆林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榆林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双人字型”的空间格局即长城无定河“人字形”发展轴和黄河太中银铁路和青银高速
16、“人字形”发展轴。长城无定河“人字形”发展轴包含了长城沿线城镇和工业园区密集发展带与无定河流域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带。 花园沟村位于长城无定河“人字形”发展轴的交叉点附近,地理位置居中,紧邻中心城市榆阳与三个副中心距离相当,尤其是重要客源地神木县的联系方便,发展契机优良。 三、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对榆林市旅游发展总体定位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纪念圣地,著名的边塞古堡群游览胜地,陕西省旅游副中心城市,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地区的旅游休闲城市。 规划目标为2020年游客接待量达到6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40亿元/年。 规划市域旅游空间布局为:“三带四区、
17、四心十九点”。 花园沟村位于榆林市总体规划建设控制区以外,属于四大旅游片区中的名城文化旅游片区,紧邻四心之一榆林城区。 四、榆林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规划在生产发展的部分指出要发展旅游业,而关于文化建设的部分更是提出乡风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围绕大漠风光,黄土文化、黄河风情、窑洞庄园等特色,积极发展农村生态文化旅游。重点扶持发展剪纸、石雕产业、农家小吃、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创建一批特色文化乡镇和民间旅游文化艺术之乡。花园沟村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种植牡丹的传统习惯,利用千年牡丹园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应很好的建设生态旅游项目事业。 第三节 项目市场前景分析一、客源定位分析 花园
18、沟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环境在临近区域内比较突出,但从省域以及全国的角度来看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故规划区的核心客源市场应立足于榆林本地,围绕花卉主题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鄂尔多斯、太原、银川等邻近主要城市的消费能力较强,时间距离处于2小时辐射圈内,构成了旅游区的活力市场。西北地区、京津等国内其它城市的顺访游客将成为旅游区的潜力市场。二、市场定位分析 榆林市旅游业整体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众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正不断提高。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成为游客出游的主要目的。周末游、小长假游、会议旅游等短期度假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另外,能源工业催生的高消费能力、强消费欲望
19、的群体带动了本地高端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 但榆林市周边能迎合这种需求的旅游产品不多。花园沟应抓住这一机遇,利用环境、交通等优势,积极开发近程生态观光度假产品。立足榆林本地市场,综合开发大众和高端两级市场,以大众游为基础,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力,以高端为目标,打造高品质的休闲度假产品。 花园沟旅游市场客源定位在“三个市场”即:1、核心市场是榆林市区以及神木等周边县市 2、活力市场 是鄂尔多斯、太原、银川等邻近城市 3、潜力市场 是西北地区、京津等国内其它城市的顺访游客。旅游区建成后,预测潜在游客规模;近期10万人次;中远期25万人次。 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况一、地质地地貌榆林市地
20、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北缘的交接地带。境内西北部为沙漠草滩地带,地势较平坦,沙丘、草滩、海子(小湖泊)交错分布。市境地势总体东北高,中部、南部低,最高海拔1413米(麻黄梁乡谢家梁),最低海拔870米(镇川镇红柳滩村西无定河出境处),相对高差543米。 规划区位于榆林市区的东南侧,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区内沟壑纵横,主要由三条南北向沟谷和一条东西向沟谷组成,其中东西向沟谷最为宽阔。沟底地形十分平坦,沟顶地形以缓坡丘陵为主,非常适合建设特色生态旅游项目。二、 气候环境 榆林市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气象
21、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春季干旱多风,回温明显,变化不稳定,常伴有春寒霜冻;夏季炎热,雨量多集中在7月,多雷阵雨,常伴有大风和冰雹;秋季天气偏凉,晴时天高气爽,风和日丽,降雨稍多,霜降较早;冬季干燥寒冷,冰封期长。冬春长,夏秋短,雨热基本同期。由于境内沙漠滩地、丘陵沟壑、河川道地界域明显,地貌不同,气候差异也较明显。气温一般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春升秋降,往往相差2左右。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相年相差40-50毫米,据考察:这样的气候环境也适应主打产品牡丹的种植。三、水文景观 榆林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境北、西及东南部为无
22、定河流域,面积590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6.4%。东北小部分为秃尾河、佳芦河流域,面积分别为729和42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面积的9.1%、4.5%。 项目区内水系以东西向沟谷内的河流为主,自东向西汇入榆溪河,水量不大。其他沟谷内均有溪流,且均汇入区内东西向河流中,山水相依,适合项目建设。四、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榆林境内有野生种子植物450余种,以乔木科、菊科最多。野生植物以草本为主,有近400种,占86%,木本仅50余种,占13.5%。其中乔木树种主要有:杨、柳、榆、刺槐、油松、沙枣、侧柏等。灌木有:柽柳、杞柳、臭柏、沙柳、沙棘、酸枣、柠条、樱桃、野枸杞、山榆、蒙桑、红柳等;草本植物有
23、甘草、苍耳、蒲公英、柴胡、菟丝子、狗尾草、芦草等。 动物资源榆林市野生动物既有内蒙、新疆地区的典型成分,又有黄土高原的见习种类、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其中啮齿类鼠科、鸟类中的沙燕、麻雀以及昆虫纲中的粪金龟等繁衍极盛。现所存稍多是蒙古兔(草兔)、达乌尔兔(无尾兔)、麝鼠等。 规划区整体旅游资源良好,沟谷两侧崖壁立面形成非常好的景观界面。现状石泉寺、村落、马王庙、土地庙选址均在沟谷旁边的山梁边缘,建筑风格地方特色浓郁,作为标致景观的同时也都是绝佳的奇特景观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整体评价一、评价方法与标准采用特尔菲法对规划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遵循如下评价原则: 首先,依据“旅游资源国家标准”的要求
24、,对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按照“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坏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极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通称为“普
25、通级旅游资源”二、评价结果2013年,由北京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对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如下:共有资源点26处,其中三级旅游资源点1处、二级旅游资源点3处、一级旅游资源点19处、未获等级旅游资源3处。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结论是 独特的小气候,生态环境优越 ;整体环境较好,植物生长一般 ;资源等级偏低,高等级资源缺少。可见项目区要极力建好生态旅游,提高旅游资源等级。 第四章 项目基础设施及管网建设 第一节 给水工程给水工程采用单位面积用水定额指标法进行最高日用水量预测,用水指标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GB50282-98)和类似生态旅游区用水量实际情况。
26、根据预测,生态旅游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000立方米/日,平均日用水量为2000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为1.5)。 旅游区没有可利用地表水,可用水源主要地下水源。旅游区平均日需水量为2000立方米/日,年需水量为73万立方米/日。 各水源井地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圈定保护范围,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必要设施保护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圈内也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规划水源井与供水站为分建式。在中部的生态度假区地块,标高为1120米左右处建一座供水站。供水站内设蓄水池、加氯间、值班室及供水泵房。地下水经潜水泵抽上后进入蓄水池、消毒,经水泵供给用户。供水站供水能力为3000立方米/日
27、,占地3000平方米。 供水管线沿主要道路敷设,管网布置采用环状与支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地面标高在1140米以上区域需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二次加压后供水。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或塑料给水管,管顶覆土不小于1.5米;有消防任务的管网上的消火栓间距为100-120米。 规划远期水源可以考虑采用榆林市城市供水。 第二节 污水工程旅游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5%计算,平均日用水量为2000立方米/日,则污水排放量为1700立方米/日。 污水采用统一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在旅游区西南角建一小型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规模为1700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工艺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
28、用。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 污水管道靠重力流排水。沿旅游区主干道或次干道修建污水干管收集两侧的生活污水。污水管道采用塑料排水管,管径为DN300,埋深不小于2.3米。对于道路坡度超过千分之五的道路,污水管道铺设采用千分之五的坡度,检查井改设跌水井连接下游管道。 第三节 雨水工程旅游区为典型的山区狭长沟谷地形,可建设用地地形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地势,高程范围在1068-1183米,地形对重力流排水有利。旅游区内有河流从东北向西南流过。 雨量计算公式:QqF 采用榆林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q8.22(11.152Lg P )/( t9.44 )0.746 其中:设计重现期P-2年;综合径流
29、系数取0.5。 雨水根据旅游区的地形条件划分排水分区,分散就近排入河流。 雨水排水管为重力流,水流方向应与地面和道路坡度一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的地带。结合道路规划,雨水管渠应平行道路铺设,布置在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为节约用水设置旅游区中水系统,再生水用于景观、灌溉以及洁厕等生活用水。 中水站地面标高约1040米,为避免中水管内压力过高,中水线管线沿地面标高在1120米以下的主要道路上敷设,管网布置采用支状相方式。中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或塑料给水管,管顶覆土不小于1.5米。 第四节 电力工程依据功能分区建筑类别和建筑规模,结合项目区用电情况合理选择建筑用电负荷指标和同时需要系
30、数,经计算规划区远期供电负荷约为11.3兆瓦。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规划在园区主入口管理服务区附近设置1座10千伏开闭所,开闭所建筑面积250300平方米,开闭所设2路10千伏电源进线,810路电缆出线,10千伏电源进线由榆林城区上级变电所不同母线引出。开闭所设计转供负荷不大于15兆瓦。 按照功能分区设置若干10千伏变配电所。规划新建的10千伏0.4千伏变电所可采用户内式或室外箱式变电站,每座变电站电源均由园区开闭所接入,室内变电站单台干式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000千伏安,室外箱变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630千伏安。变配电所位置和变压器容量由详细规划予以确定。 设计沿园区主要和部分次要机动车道路
31、敷设电力线路,主干线路采用电缆排管埋地敷设,支线采用金属铠装电缆直埋敷设。原则上沿人行道或绿化带内预留电力排管或电缆通道。 排管采用6根150的UPVC电力管,管孔除满足电力电缆敷设外还预留有道路照明、电力自动化信号线等通道,每隔4080米左右设置电力手孔井,方便检修及线路敷设。 景区内道路照明光源应选择显色性较好的金卤灯或其他绿色照明光源。照明回路由室外箱变提供,供电半径不大于800米。照明控制可采用人工控制、定时控制和照度控制等多种控制形式。 第五节 通信工程 依据功能分区建筑性质,合理选择电信用户预测指标,经测算规划区远期电信用户主线数(固话和数据)将达到1.2万线。 规划在景区入口服务
32、中心内设电信模块机房一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交换机容量12000门,由市区电信局引入主干光缆。景区内主干线路采用多芯光缆沿主要道路一侧管孔埋地敷设。区内采用固定交接区配线,按功能分区、地形和道路等划分交接区,配线采用光纤线路终端、光纤网络单元方式。 规划在景区入口服务中心和陕北民俗村服务中心分别配置一处邮政服务网点,建筑面积100200平方米,除满足景区村民和游客一般性用邮需求外,还可结合景区旅游特色开展如纪念品快递,明信片邮寄和纪念邮戳等特色服务。 景区有线电视信号由市区有线电视光缆网引来,根据规划区域,完善发展光纤网络,合理分区块布置主干线,改善信号质量,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为今后服
33、务于其它网络增值增效作准备。光纤线缆与电信管道共用管道采用管道沿主要机动车道一侧敷设。 景区内管道业务主要包括:固定电话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业务、有线电视业务、宽带网络业务、监控安防和其他弱电预留管道。管道建设应采用多部门协调、统建共用的原则,应充分结合景区建设,在道路新建时适时进行管道建设,并使之与区内现有管道有良好衔接。规划电信采用UPVC110的塑料波纹套管混凝土包封。主干线路管孔数为1218孔,次干路和支路宜为612孔。 第六节 燃气工程 旅游区规划气源为天然气,天然气由榆林市市政中压管线上接引。燃气工程仅考虑居民、商业及居住、公建的采暖用气,不考虑其他用户的用气量。每天用气量为0.14
34、5万立方米,平均年用气量为39.2万立方米。天然气管网计算流量为3823立方米/时,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为5.9万立方米/日。生态旅游区输配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系统,压力为中压A级,对用户采用调压箱、专用调压站相结合的方式供气。管网中天然气压力最高为0.40兆帕,中压管网末端压力不小于0.05兆帕。天然气管道采用枝状方式进行布置,管网管径及设计压力根据生态旅游区建成后用气供应规模确定,管材采用PE管,埋深不小于1.2米。干管在保证安全间距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用户。 第七节 供热工程考虑旅游区景点的特殊性,规划范围内,对公共服务建筑全部供热,部分景点建筑供热。旅游区内建筑采用燃气锅炉房进行采暖。规划锅
35、炉房对外采用85/70低温水供热。考虑旅游区建筑较为分散,按景点的集中程度建分散锅炉房。建设11座燃气热水锅炉房。为减少锅炉房对建设用地的占用,可与其他公共建筑合建。根据各旅游区热负荷情况,锅炉房的供热能力为0.7兆瓦5.6兆瓦。供回水温度为85/70。规划供热管网采用枝状布置,直埋方式敷设。供热管道采用直埋保温管沿主负荷区道路一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敷设,管道埋深1.01.5米。热水管道敷设全部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塑。外加保护壳。 第五章 项目总体规划 第一节 目标与战略 一、总目标 花园沟生态旅游区是以牡丹等花卉为主题的,集观光、游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是生
36、态良好,交通便捷,花卉、水域、宗教等旅游资源丰富的生态旅游区;是榆林市民短程休闲度假的优良场所,是榆林市的“后花园”。 规划依托花园沟自身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区位,以牡丹花卉为核心吸引力,精心打造多项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将花园沟建设成榆林市郊野生态旅游示范区,远景目标达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二、分目标 1、 经济目标 近期(20142020)旅游区初步形成花卉观光、生态休闲、宗教朝拜等主题产品体系,大力推进本地生态环境的建设;旅游市场基本成形,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规模达到约10万人次。 中远期(20212030)提高和丰富产品体系,重点推动高端度假项目建设以及花卉产品(特别是油用
37、牡丹)的深度开发;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作用凸现,到2030年游客规模达到32万人次/年。预计l旅游总收益为5.78亿元。 2、自然生态目标 增加区内乔木的种植与培育,建立长期高效的林木培育和保护体系,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提升,旅游活动及设施的建设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形成榆林市生态环境突出的旅游区。3、社会人文目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备的旅游区交通网络体系;历史遗迹和本土文化得到切实的保护和延续;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旅游的发展与服务,实现城乡统筹与乡村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战略1、紧扣花卉主题,作响自身品牌 花园沟的千年牡丹园兼具景观和文化价值是不可复制的
38、旅游资源,且已在榆林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规划区未来发展应紧扣牡丹花卉这一主题,扩大牡丹的种植面积和品种,加强牡丹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宣传力度,打造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 2、拓展活动内容,丰富产品类型 在打造牡丹主题的同时,旅游区还应结合水域、寺庙、沟谷、田园等自身优势资源,拓展溯溪、朝拜、运动、农牧业观光等多种旅游活动,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扩大旅游市场。借助区位的优势,形成榆林近郊生态休闲旅游地。 3、高端大众结合,观光度假并举 规划区主要面对榆林市近郊游市场。游客的消费能力和诉求不尽相同。特别是近年来榆林的经济迅猛发展,高端消费需求旺盛。旅游区应以大众观光市场为基础,扩大影响力带动人气;同时带动高
39、端度假市场的发展,为榆林市民提供一处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 4、增加林木种植,提高生态环境 规划区现状林地以灌木林为主,裸露的地表很多,不利于整体景观生态环境的营造,制约了旅游区的长远发展。旅游区应在建设初期加强大型树木的种植,在五到十年内营造出绿树环抱的生态基础,为旅游区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节 规划方案一、结构规划(1)核心资源:景区以石泉寺和千年牡丹园为核心资源,扩展千亩牡丹园、石泉寺上院作为核心景区,提供核心的旅游吸引力。 (2)服务设施:围绕核心资源,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建设旅游服务设施,为度假 游客提供服务。 (3)生态游憩区:服务设施外围地区种植林木,恢复生态、保持水土,提供
40、优良的自然环境支撑。 (4)生态连廊:花园沟核心资源和外围生态游憩区之间由沟底景观带连接沟通,使整个旅游区形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 二、分区规划在空间上明确界定各类分区的用地范围,便于分类、分片管理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明确规定每一地块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利用强度及方式,统筹协调资源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关系。利用资源空间分布和景观特征的差异性,在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利益相关方的不同利用需求。 根据保护对象、旅游方式、社区资源价值和区位的不同对保护用地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并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设施建设措施、游客管理措施和社区发展与调控措施。 按照资源特征和保护与利用的程度不同
41、,结合旅游区用地的特点,将旅游区分为14类分区,8大景观建设区。 第三节 景区建设规划一、入口服务区 入口服务区位于规划区北侧,是由高速国道进入规划区的必经之路。规划结合在建的新农村社区布置商业、停车场、游客中心、景观餐厅等设施,为游客提供解说、引导、售票、停车、旅游商品销售以及餐饮等服务。重点项目包括: (1)游客中心、集中停车场 为游客提供解说、引导、售票、停车、管理、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 (2)入口商业街 在旅游区入口设置集中的商业街区,为游客提供旅游纪念品销售、餐饮等商业服务。商业街临近新农村建设区,有利于引导村民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商业建筑高度采用低层建筑。 (3)仿古商业街 在石泉
42、寺上院对面修建仿古商业街,为游客提供旅游纪念品、宗教用品、陕北土特产销售以及地方美食等商业服务。 (4)观景餐厅 在地势较高处设置景观餐厅,建筑采用多层建筑。游客在此可鸟瞰牡丹园全貌。 二、核心游览区 核心游览区位囊括了千年牡丹园和石泉寺,是景区内自然环境最好,景观资源最突出的部分。规划以牡丹花卉为主题,结合水景打造千亩牡丹园,同时结合宗教等多种游览内容,形成核心景区。重点项目包括: (1)千年牡丹园、千亩牡丹园 保护现状千年牡丹园,并对其景观进行提升改造。同时扩大牡丹种植面积,在沟底开阔处设置千亩牡丹园,二者共同形成以牡丹为主题的核心景区(2) 牡丹花溪、国花岛 在千亩牡丹园内改造现状水系形
43、态,形成花水相映的景观水体。在保障视觉景观的基础上,花溪采用较浅的水深,节约用水。 国花岛临近千年牡丹园,四面被溪水环抱,其上遍植国花牡丹,游人在此滨水观花,景观独特。 (3) 名品牡丹园 在千亩牡丹园东部设置以名贵品种为主的名品牡丹园,珍贵品种采用温室栽培,保障四季有景。 (4) 花田婚纱摄影基地 借助牡丹花景设置为榆林市民服务的婚纱摄影基(5) 观景平台 在峭壁处设施悬挑的观景平台,俯瞰花园沟,创造独特的景观体(6)滨水游憩园 牡丹园西端结合水景设置供游客亲水活动的滨水游憩(7)石泉寺、石泉寺上院 将现有石泉寺进行扩建,通过步行道与山上连接,新建二进院落,大雄宝殿等建筑,在两个院落正对山顶
44、修建舍利宝塔(8)五龙泉、五龙泉瀑布 将现有五龙泉进行重新修缮,并将泉水引至崖壁处形成瀑布景观,下游与花溪汇合。 (9)滨水酒吧街 利用花溪南侧土崖设置滨水酒吧街,建筑形式采用窑洞或仿古建筑,为游客提供幽美的夜晚滨水休闲场所(10)花香品茗会所 利用三面临崖的高地设置茶室,鸟瞰花田品茗赏花。三、峡谷游览区峡谷游览区以规划区西南侧两条沟谷组成,利用峡谷地形的自然景观,结合杏花、桃花等植被景观的打造形成独具特色的游览区。重点项目包括:(1)杏花谷 沿沟底种植扁杏等当地杏树,打造以杏花为特色的花溪沟谷。(2)户外溯溪徒步线 沿沟底进景观改造,沿现状水系修建石板路、生态步行路,形成一条户外溯溪徒步线路。 (3)瀑布 、跌水 利用引水泵将水引到山上,补充现有水系水源,沿线形成多个瀑布和跌水景观(4)休闲茶室 沿徒步线建设茶室,为徒步游客提供休息喝茶的场所。(5)猴形山 对现状沟底山石一处石头象形的山体进行修整,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