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当代藏族文艺的自我表达与文化现代性追求评作家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水果硬糖旦增尼玛米玛卓嘎【摘要】本文以藏族作家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水果硬糖为个案,从小说语言的审美特性、小说文本的文化修辞意义、小说文本的文化现代性思考三个层面,探讨当代藏族文学的自我表达和文化现代性追求。万玛才旦的小说创作,主要基于本土文化体系的表述,努力通过自我叙述和表达“祛魅”,呈现本土原生文化和传统的回归,且对本土文化的嬉变进行了现代性反思,客观地描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二元模式对立共存的历史现状。【关键词】万玛才旦;水果硬糖;传统与现代;藏族文艺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
2、SSN1004-6860(2023)03-017-008一引信万玛才旦是集电影导演、作家、文学翻译者于一身的藏族作家。1 9 9 1 年,他开始运用藏汉双语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藏文小说诱惑城市生活岗等;中文小说流浪歌手的梦嘛呢石,静静地敲故事只讲了一半死亡的颜色乌金的牙齿气球等;翻译作品说不完的故事人生歌谣等,很多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文字,获多种文学奖项。2 0 0 2 年开始电影编导工作,主要电影作品有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塔洛气球撞死了一只羊等。无论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作品,创作内容主要以当代藏族生活为背景,努力展现现代化进程中的藏族人的真实生活与文化传统
3、,呈现出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对话,同时亦表现出浓厚宗教氛围中的人文关怀。正因万玛才旦具有导演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他的小说有强烈的画面感,电影中也有强烈的文艺性。他的电影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特点是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他们的生命故事,如实地描述现代化进程中正在发生变化的藏族人的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也包含了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乡村与城市等二元模式对立共存的历史现状。万玛才旦通过镜头和文字,记录和讲述故乡的真实故事,从不同侧面描述人们的生存状态与集体本文系中组部2 0 2 1 年度第六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选题资助项目:“西藏和平解放7 0 年以来西藏文艺批评的现状、困
4、境与发展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8西藏艺术研究2023年第0 3 期命运,特别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他通过简约克制的语言缓慢叙述当下藏族人的生命故事和日常生活。他最熟悉本民族的精神追求、生存方式、文化传统,他的艺术创作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文学的土壤。正如他所说:“一直以来,我的故乡蒙着一层揭不去的神秘面纱,给世人一种与世隔绝或荒蛮之地的感觉。曾经有过一些人用文字或影像描述我的故乡,这些人信誓旦旦地标榜自己所展示的是真实的,但这种真实反而使人们更加看不清我的故乡的面貌,看不清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不喜欢这样的真实,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来讲述发生在故乡的真实的故事,展示故乡的真实的面貌,
5、再现故乡的人们的真实的生存状况。”每当细读万玛才旦的文学作品时,隐隐发现他的作品极具强烈的个人特色,没有刻意的雕饰和美化,只是呈现一种朴实本真的东西,具有自然逼真、简约深邃、冷静克制、人文关怀的美学风格。他的电影和文学创作,基于本土文化体系的表述,努力通过自我叙述和表达“祛魅”,试图实现本土原生文化和传统回归,且对本土文化的嫂变进行现代性反思。二、小说语言的审美特性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水果硬糖刊登于收获(2 0 2 1 年第3 期)杂志,是作者依靠深厚的审美修养,平静如水的文字叙述,描述了现代化进程中涉藏地区社会的历史变迁,表达了族群对消逝过往的怀念与摆脱传统的渴望,是当代涉藏地区生活的真实写照
6、。其短篇小说叙述独特,结构精炼,充满隐喻,触及灵魂。小说叙述了第一人称“我”一一位普通平凡的母亲和她两个儿子成长的故事。那位母亲的两个儿子多杰加和多杰太相差十八岁。大儿子多杰加学习成绩优秀,大学毕业后在拉萨的一家大医院工作;二儿子被认证为转世活佛,前往塔尔寺研习佛学。故事里的“我”即母亲,是一种隐喻的表达,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陈丹青在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集故事只讲了一半的“序言”中写道:“譬如水果硬糖里那位神奇的母亲。她的头胎日后成长为理科优等生,十多年后,第二个孩子被发现是位活佛。可能吗?为什么不可能!我愿相信这两兄弟跨越了藏地的过去和今日,这伟大的生育如草根般的真实,我也愿意将这篇小说看作
7、万玛的又一个寓言:藏地,就是那位母亲。”那位神奇的母亲和两个儿子所经历的生活,正是当下本民族所经历的真实的生活故事。关于那位神奇母亲的个人史诗,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的一则民族心灵史。水果硬糖里的那位母亲养育两个儿子的故事,并没有将之放在宏大叙事里,而是以轻描淡写的方式描述他们自然真实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冲突和荒诞,所有讲述的故事那么的真实,令人感动,直至触及心灵深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创造。水果硬糖小说的语言简洁而冷静,却蕴含着深刻的意蕴,在平静的叙事中隐含着深沉的反思。“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实践,目的是要为读者创造一个展现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生动艺术形象和深
8、刻思想意蕴的审美世界。”语言组织总是要创造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系统。艺术形象是作家通过语言为媒介,以修辞为表现手段塑造出来的,用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已的审美情思。水果硬糖小说的语言叙述,看似简洁而直接,却可感受到冷静而克制,而且高度集中地表达思想感情。譬如,硬糖水果小说的开头部分写道:“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的年龄相差十八岁。”作者通过这段非常简约凝练的句子,开始了这篇小说的叙述,亦确定了小说的叙事角度,同时充满万玛才旦.真实地讲述故乡的故事 N.北京:中国民族报,2 0 0 5-1 1-1 1.万玛才旦.故事只讲了一半 M.北京:中信出版社,2 0 2 2:3.王一川.美学原
9、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 5:1 3 1.4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6 7.1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了丰富的文学隐喻。叙述角度,作为小说的“聚焦”或“观点”“视角”,正如马乔丽博尔顿所言“故事不能自我陈述,不论谁讲故事,为了达到讲述的目的,他总得站在一定的相关的位置才行。”一般来讲,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是真实而紧密相连,叙事作品理所当然是由作者叙事的,作者就是叙事者,尽管现代叙事学对其观点持否定的态度,正如歌德所言,“这本书是虚构和实事交织起来的”。但是,歌德谈及少年维特之烦恼创作经历时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出自我内心隐秘处的东西,此书
10、问世后,我只重读了一篇,我十分当心以后别再去读它,我内心就感到不安,生怕再一次经历当初写这部作品时那种奇怪的精神状态。”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叙述者是以第一人称我出现的,他所讲述的确实包含着歌德本人的许多经历和思想,就连女主人公的名字也用了歌德热恋的真实对象的名字绿蒂。”因此,按照体验论,文学作品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因为在狄尔泰那里,“体验 首先是一种生命历程、过程、动作,其次才是内心形成物。体验”则专指与艺术和审美相关的更为深层的、更具活力的生命领悟、存在状态。”万玛才旦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反映了藏族人真实的生活现状,通过影像和文字展现了藏族人生命个体的存在。正如他所说:“我追求的真
11、实是细节的真实。我希望在生活、说话方式、思维方式这些细节上,体现出真实,这就跟你对这个族群的了解程度,对这样一种文化的深入程度有关。如果不深入的话,就只能停在表面了。”“所以不是说身份决定了这样一个问题。但首先还有一个态度的问题,有些态度肯定是亲切的,或者说是平视的,有些是俯视的态度,这也决定了很多东西。根本的东西要追寻根本的解决。”所以,万玛才旦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个人体验,以及深厚的藏文化底蕴,寻找本民族“自我”的表达方式,努力消解“他者 的想象书写。一个作家如果没有特殊的生命体验,缺乏深厚的审美修养,以及缺少对特定族群生存状态的长期观察与真情实感,尽管采用各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抑或凭
12、借非同寻常的写作灵感并试图表达深层的内涵,依然将会停留于表层,无法深入地体会到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内心的渴望,更无法抵达他们心灵的最深处。正如万玛才旦在水果硬糖的“创作谈”里所言:“很多时候,灵感会猝不及防地拜访你,而且会附在你身上,一刻也不肯离开你。每当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给降临到你身上的灵感找到一个好的安身之所。不然,它也会随时离开你。它很敏感,它能察觉到你对它的态度是热情的还是冷漠的。就像跟一个人交往一样,当他或她觉察到你的冷漠时,就会选择在适当的时机离开你;当他或她觉察到你的热情时,就可能会以加倍的热情回报你。我很多的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热情中完成的,就像一场修行一样,过程中要消耗掉生命
13、中的一些东西,但同时也会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生命的馈赠。”三、小说文本的文化修辞意义语言永远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家创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写语言,读者阅读文本,也是在阅读语言。【美马乔丽博尔顿:英美小说剖析 M.林必果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 9 8 8:4 1.转引自侯凌吉: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见少年维特之烦恼 M.候浚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2:1 5 9.【德】爱克曼.歌德谈话录 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2 2:4 9.童庆炳.新编文学理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 1:2 2 5.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 M.山东:山东出版社,1 9 8 8
14、:5.万玛才旦、叶航、董璐瑶.镜像与寓言:访撞死了一只羊导演万玛才旦 J.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 0 1 9(0 6):6 3.万玛才旦,叶航,董璐瑶.镜像与寓言:访撞死了一只羊导演万玛才旦 J.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 0 1 9(0 6):6 3.万玛才旦.给灵感找到一个好的安身之所.水果硬糖创作谈.首发于收获期刊微信公众号,2 0 2 1-0 5-2 1.20西藏艺术研究12023年第0 3 期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比其他艺术更能蕴含深刻的思想性。文学所蕴含的思想的深刻性在文学审美活动中同样得到充分的体现。万玛才旦的小说语言简约而直接,没有太多的修饰,而且小说的叙事也很平静,却在文本背
15、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隐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他在讲述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时写道:“对于我来说,写作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写作时你必须心怀敬畏,心怀虔诚。写作就像是你内心深处坐着的一尊佛,你写下的真诚的文字就是对你心中的这尊佛的无上的供养。这样的时候,你写下的文字才有可能成为你内心真实的写照。这样的文字,也才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内心的写照,而照亮别人的心。”对于他来说,语言不只是文学作品的最重要的形式因素,而是文学文本的意义本身,语言既是工具与手段,又是文学的对象与内容,语言是文学存在的家园,是自己心中的信仰。他的小说作品中,语言与风格、形式与内容各方面水乳交融,形成了朴实、简洁、凝练、深刻的美学风
16、格。水果硬糖里描写“我”的大儿子多杰加的人物形象时:先说说我第一个儿子多杰加。多杰加长得尖嘴猴的,村里人都在暗地里取笑他,我也经常为他的长相担心,想着这样一幅长相,长大了谁家的姑娘还愿意嫁给他呀。虽然我知道自己的儿子长得丑,但是还没有人当面这样说过。我心里就把这个女人给恨上了,之后两三年都没跟她说过话。接下来说说我的第二个儿子,我的第二个儿子叫多杰太。多杰太是在多杰加十九岁的时候生的,那是多杰加考上大学后的第二个学期。刚生下来的多杰太,眼珠子一动也不动,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惜惜懂懂的,像是活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担心我这次生下的是个傻子。3作者通过准确生动地描述两个儿子的异样及其具体情境,暗示了现
17、代与传统共存态势,具有一定的文化隐喻。水果硬糖里“我”的两个儿子长大了以后,大儿子多杰加大学毕业后在拉萨的一家大医院工作,第二个儿子多杰太被认证为卓洛仓活佛的转世。在小说里,描述两个儿子的不同人生和命运时,并没有采用夸张、神秘的叙述,而是通过非常自然、冷静、简洁的语言来叙述和推进故事内容,尤其是万玛才旦的小说语言具有非常强烈的画面感,场景描写非常简练,以人物的动作和对白为主,文学风格非常具象、逼真、简洁。譬如描写大儿子大学毕业的情景时:那年夏天,我的大儿子多杰加大学毕业了。他让他同学挡话说他跟着他女朋友去拉萨了,暂时回不了家。后来,他又挡话过来说他和他女朋友分到拉萨的一家大医院了。我给他的那个
18、同学话说:“你就告诉多杰加,拉萨可是好地方,是菩萨的圣地,她能去拉萨阿妈很高兴,以后只要回来看看阿妈就行了。”他的同学说:“其实多杰加一直跟我说起您呢。”我脸上带着笑,心里却有一股酸楚的感觉,说:“这个孩子终于熬出个头了”。小说里描写小儿子被认证活佛的情景时:那年春天,我带着他正在地里锄草时,突然来了几个穿着袭装的僧侣。我儿子看见了那几个僧侣,也向他们跑去了。僧侣们抱起我的儿子,左看看,右看看,嘴里不停地说:这下好了,终于找到了,万玛才旦我的写作之路.网址:中国作家网(http:/w w w.c h i n a w r i t e r.c o m.c n).2 0 1 4 0 7 0 4.万玛
19、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6 7.万玛才旦.水果硬糖J.收获,2 0 2 1(0 3:7 0.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7 2.2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终于找到了!我看着他们的样子心里很紧张,走过去从他们手里抢过来我的儿子大声说:“这是我的儿子,你们要千什么?”一个年龄稍大的僧侣微笑着对我说:“莫大的荣幸降临到你们家里了,你这个儿子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卓洛仓活佛的转世灵通。”我被完全搞憎了,嘴里突然冒出一句:“卓洛仓活佛?!我的天哪!这怎么可能!”在这些描写里,作者通过间接、直接的语言,更多的是对白的方式,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内
20、心变化,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把小说里的每个人物和场景,活灵活现、栩棚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中。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形象间接性,是语言艺术所塑造的形象,不直接诉诸读者的感官,而是要靠读者以语言符号为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间接地来体味、把握和理解,然后作品的形象才能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形象。”万玛才旦在小说水果硬糖里,通过语言符号为媒介,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修养,艺术化地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创造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譬如:那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上前来说:“你们不能这样说啊,你千万不能说出这样的话啊!这是神的旨意,神只是让上一世卓洛仓活佛的转世降生在
21、了我们村里、你们家里而已,现在这个儿子已经不属于我们了。”还有,多杰加和多杰太坐在一起就好像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坐在一起一样。他俩坐在一起一点儿也不亲近,感觉是两个陌生的人坐在了一起。我们正在和喝茶时,多杰加突然问多杰太:“你真的相信你是卓洛仓活佛的转世吗?”多杰太愣了愣,看着多杰加的脸说:“相信啊”。通过这些小说的叙述和描写,能感受到丰富的含蓄意蕴,随着现实语境的变迁,读者通过文本掩隐的能指,进一步解读文本所指,此刻读者深刻体会到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建构了当代藏族作家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反思,甚至解构了“他者”视野中的想象书写,这些都是水果硬糖小说的文化修辞意义。三、小说文本的现代性思考马歇尔
22、伯曼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书中关于“现代性”的定义是:所谓现代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一种环境中,这种环境允许我们去历险、去获得权力、快乐和成长,去改变我们自己和世界,但与此同时它又威胁要摧毁我们拥有的一切,摧毁我们所知的一切,摧毁我们表现出来的一切。现代的环境和经验直接跨越了一切地理的和民族的、阶级的和国籍的、宗教的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性把全人类都统一到了一起。接下来,他总结了所谓“现代性”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但这是一个含有悖论的统一,一个不统一的统一:它将我们所有的人都倒进了一个不断崩溃与更新、斗争与冲突、模棱两可与痛苦的大漩涡。”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
23、现代转型,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所谓“现代性”概念逐渐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7 2.王一川.美学原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 5:1 3 4.3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7 3.4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7 4.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7 4.【美】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M.徐大建,张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3:1 5.【美】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M.徐大建,张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3
24、:1 5.22西藏艺术研究1 2 0 2 3 年第0 3 期形成学术界的焦点,尤其是在当代文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叙述中更加突出。既然如此,我们从全球化的语境考察当代藏族文艺的自我表达和文化现代性追求的现象过程中,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和看法,一种认为,全球化与现代化将会压抑本土文化中的原创性活力,却无法摆脱现代化进程而感到焦虑;另一种认为,现代化意味着全球一体化共同破除落后和愚味的现状而进入先进的文化,渴望摆脱传统并尽快融入现代化进程。在现代化的语境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对话已成为当代藏族文艺创作的焦点和主题,藏族当代作家也开始洞悉和反思全球化与现代化对本土文化与传统带来的利弊,并通过文艺作
25、品反映现代与传统共存的文化现象,且更强烈地表达文化现代性的追求与愿望。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对“现代化”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去衡量和判断,更应该客观冷静地面对传统与现代共存交融的现实。因为,“全球化实际上就意味着全球生活的互动与关联,全球生活的相互共生,并不是单纯地意味着全球一体化,都变成了一种样子。很多人只看到全球化带来的很多风险,却看不到全球化所带来的复杂性和机遇。”正如万玛才旦在电影撞死了一只羊的访谈里所说:“我并没有想强化所谓的现代与传统之间这种似乎觉察不到的状态,虽然这部片子确实还是有一些这样的考虑。我真正想讲的其实是个体的觉醒,在这样一个族群当中,个体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其实是
26、很重要的。”不管是电影还是文学作品,万玛才旦在创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隐喻性的符号植入作品且无意识地表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层寓意。万玛才旦说:“我遇到过的质疑是,虽然我在回避一些明显的藏族符号,但是在叙事或者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无意识的带进了其他一些有隐喻性的符号。但是这个肯定对故事或者对塔洛这个人物是有帮助的,经过选择的。”这也证明了所谓“现代化”或者“全球化”问题,是当下我们势必经历和面对的现实,亦是藏族作家创作文艺作品时必须思考和探索的历史命题。基于此,水果硬糖以寓言形式诠释了“现代性对特定文化范围的传统观念与习俗受到冲击,经过几番碰撞与对话以后,最终现代与传统之间达成了一种和解和平衡,并没有发生
27、非常激烈的对抗和矛盾。小说中的“我”即母亲养育了两个儿子,但两个儿子的命运走向截然不同,第一个儿子多杰加以理科优等生的成绩考入了医学院并在拉萨一家大医院工作,这意味着多杰加离开家乡走出传统走向了新的生活方式,暗示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因现代化的加速进程而衰落。刚开始,小说里“我”即母亲极力反对大儿子多杰加上学,母亲一直希望多杰加留在身边继承家业。在母亲的顽固态度下,多杰加的求学梦想被现实碾压,他只能把贴在墙上的学校奖状撕下来扔到火塘里,发泄他内心的痛苦与撕裂,刻意突出了他的困兽犹斗般的状态。这一叙述暗示了“我”即母亲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极力阻止大儿子多杰加对现代文化的追究与憧憬,导致传统与现代之间
28、暂时出现了裂痕。后来,大儿子多杰加的班主任的开导下,母亲开始认同多杰加上学的想法,也意味着妥协和接受了现代文化。但是,这次的妥协和接受,母亲并不是真正领悟和认同了现代文化,而是在班主任的巧妙开导下完成的。班主任开导母亲时,他说大儿子多杰加是“天才”,母亲却不知道“天才”的含义,班主任却巧妙地比喻为“天才”相当于寺院里的活佛,母亲这下明白了原来“天才”是不可亵渎的神圣的东西,母亲害怕造孽而答应让“天才”大儿子多杰加继续上学。这些叙述作为小说里的隐喻,传达了传统社会接纳和适应现代化需要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而不能强制性地植入和改造原有的文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 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29、0 0 4:2 6 7.万玛才旦,叶航,董璐瑶.镜像与寓言:访撞死了一只羊导演万玛才旦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 0 1 9(0 6):6 0.万玛才旦,刘佳菌,江月.或许现在的我就是将来的他:与塔洛导演万玛才旦的访谈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 0 1 5(0 5):1 3 2.2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化与传统形态。最后,母亲得知大儿子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医生并跟一个拉萨女孩央金结婚的消息后,母亲说:“这个孩子终于熬出个头了”,她内心里感到喜悦而感慨大儿子有出息。从此,母亲完全接受了大儿子多杰加,也意味着传统社会开始接纳和适应现代文化并向着现代化进程发展,彰显了两种文明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共存并
30、行的趋势。四、余论万玛才旦的小说水果硬糖,没有刻意地体现传统与现代之间激烈的冲突与分裂,而是表达两种文化间持续性地融会交流的进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历史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开始延续,虽然两种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和融合时,因文化差异而会发生碰撞和误解,但感受不到传统与现代水火不容的矛盾与撕裂,反而能感受到逐渐相互影响相互接纳的文化现象。小说中,那年冬天,大儿子多杰加终于回家了,还带着女朋友央金。大年初一,母亲带着多杰加和央金去寺院看二儿子多杰太。母亲见周围的信徒们给二儿子多杰太磕头,小声向大儿子多杰加和央金示意我们也一起磕头时,大儿子多杰加装作完全没听见,走过去坐在了火炉旁
31、边的炕沿上。这举动传达了大儿子多杰加作为接受现代教育的医生,对传统的头行为带有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尤其是始终对自己的弟弟多杰太的活佛身份感到怀疑。此刻,母亲也感受到了长子幼子间的芥蒂,这也表明了传统与现代在融汇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水果硬糖中,第二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母亲因收割麦子时劳累而病倒住院之事作为故事的转折点,解开了两兄弟的芥蒂。这也是整篇小说的精彩部分,营造了传统与现代共存并行的发展空间,暗示了现代化逐渐适应和融合传统社会的必然性,传达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保留和延续的可能性,传统与现代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自然地相互照应、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与共存,这也证实了万玛才旦在访谈
32、中所言:我主要拍一些现实题材的电影。我的小说与电影的题材选择、表达方式其实差别挺大的。另一方面,其实藏区的现实就是这样,从静静的嘛呢石里面你们也能看到,变化越来越大,这不是我刻意呈现的,不是刻意要呈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的冲突,而只是去呈现生活,所以电影里都没有我太多的立场。这可能就是以前的涉藏题材的电影里比较少见的。水果硬糖小说里,作者通过巧妙的表达策略,肯定了现代与传统融合并存的意义,表达了文化现代性的追求与愿望。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水果硬糖接近尾声时,母亲在儿媳央金的陪同下到市场购买食品时,我突然被一种看上去很普通的糖果吸引住了,觉得曾经在哪里见过这种糖,很眼熟。我走过去拿起一颗糖仔细地看。
33、突然间我想起来了:那是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少年时,卓洛仓活佛塞到我手里的那种糖。小说中描写的“水果硬糖”到底隐喻什么呢?依据作者在“创作谈”中叙述的话来讲,水果硬糖讲一种水果糖的滋味,讲人生的各种况味,讲无常人生中某一些珍贵的东西,有一点难度,有一点挑战。”从中推断“水果硬糖”一词象征着酸甜苦辣的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7 2.朱鹏杰,万玛才旦.断裂的民族性: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访谈 J.电影新作,2 0 1 6(0 3):8 3.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 0 3):7 8.24贡编桑吉东智西藏艺术研究12023年第0 3 期人生,人生就像“水
34、果硬糖”一样“各自把糖含在舌头下慢慢地、细细地品尝着”。同时,读者在细读文本过程中发现,从“水果硬糖”引申出另外一层意思,是表达了母亲对“卓洛仓活佛塞到我手里的那种糖”的怀念,隐喻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努力从传统中寻求慰藉的心态。万玛才旦的影像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主要呈现在现代与传统的夹缝中生存的当下族群的个体生存体验,客观描述了传统与现代在碰撞与对话中共存并行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本土文化现代性的探索与追求。万玛才旦的创作历程,从小说创作走向电影编导,又不忘记回到小说创作为电影编导提供丰富的文本资源,犹如他从故乡走向北京,又不忘记从北京回到故乡,完成了一次从传统走向现代且以现代形式让传统涅重生
35、的历史使命。万玛才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引领本土文化走向现代化,他的毕生献给了民族艺术事业,他的人生经历在特定的族群内实现了时代的记忆共振。【作者:旦增尼玛,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米玛卓嘎,西藏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民间文艺方向)2 0 2 2 级硕士研究生】Self-expression and the Pursuit of Cultural Modernity inContemporary Tibetan Literature and Art-Review of PemaTsedens Short Story“Hard Fruit CandyTandzin Nyima;M
36、imar DrolkarAbstract:Tibetan writer PemaTsedens short story Hard Fruit Candy,published in HarvestLiterary Magazine(Issue 3,2021),is an excellent work with high literary value.Taking the noveltextHard Fruit Candy as a case study,this paper 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self-expression and thepursuit of cu
37、ltural modernity in contemporary Tibetan literature and art,mainly from the threelevels:the aesthetics through the novels language,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rhetoric,and thereflection of cultural modernity.This novel writing is mainly based on expressing the local culture,especially through self-
38、narration and disenchantment,showing the native culture and summoningthe spirit of tradition.In the meantime,PemaTsedens work also reflects the transmutation of thelocal culture and objectively describesthe dichotomy and coexistence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the proceeding of history.Keywords:PemaTseden,Hard Fruit Candy,Tradition and Modernity,Tibetan Literature and Art万玛才旦.水果硬糖 J.收获,2 0 2 1(0 3):7 8.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