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01MB ,
资源ID:256177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25617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机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机制.pdf

1、第23卷第1期2024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Vol.23 No.1Mar.2024李波:适老化社区建设图景与未来展望李波:适老化社区建设图景与未来展望王建胜,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机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机制王建胜1,尚亚澜2(1.浙江工业大学 发展规划处,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摘要:“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它要求高校

2、找准“四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点,明确“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目标导向和内在关联,深入探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这既是发挥课堂引领,解读“四史”精神内涵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的内在要求。高校可通过推动教学创新、优化协同育人、改革教育评价、完善组织保障等,持续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切实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词:“四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机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4303(2024)01-0097-0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

3、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为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持续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有助于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人才基础。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涵要求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要阵地,讲清道理是思政课教学必须践行的首要原则。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既能生动展现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又能彰显

4、理想信念的时代内涵,还能有效提升价值引领的实践内涵。(一)以“四史”教育生动展现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进入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在肩,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意义,掌握蕴含其中的逻辑理路,需要从“四史”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生动展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义。首先,“四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历史真相。“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大历史观角度出发,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强化责任担当。使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

5、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基于唯物史观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历史收稿日期:2023-10-26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助项目(22GXSZ036YB)作者简介:王建胜(1975),男,浙江江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进程中观照现实,“从而增强对党的建设事业的高度认同,激发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需要不断强化的情感线”4。其次,“四史”

6、教育能够为思政课提供新的知识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学科学性。不同于纯客观的“叙述性”知识,“四史”真实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形成了承载党和国家往事的具象化的文字、符号和情节。所以说,“四史”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例证资料和史实支撑,强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必须回归到“四史”中去。通过设立历史主线,将五门思政课统一起来,强化思政课之间的关联性。在对特定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的彻底性”,帮助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二)以“四史”教育充分彰显理想信念的时代内涵通过“四史”教育,结合新时代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

7、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促进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一方面应增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增强时代责任感,使其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深度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应培养大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接续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使青年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与社会矛盾,由此才能以史为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世界政治格局、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理想信念极容易受到“新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8、:“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领地,高校迫切需要通过“四史”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程,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强化历史思维,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历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历史与现实、未来的关系,促进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以“四史”教育有效提升价值引领的实践内涵思政课是一门关乎社会生活的实践大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6。“四史”融入思政课,应通过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协同思政理论课强化价值引领,丰富

9、实践内涵。首先,“四史”教育的融入有助于提升思政课以事实为认知基础、以价值认同为导向的教学实效。将“四史”的理论知识、教学实施等分类别、分层次地置于思政课的目标要求、重点内容之下,引导学生自主挖掘“四史”史料案例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将教学体验转化成自身的价值认知,自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理性认同,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说服力,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引领功能。其次,“四史”教育具有自身丰富的实践资源和载体优势。“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遵循“理论学习历史联系实践感悟”的路径,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使命担当,吸收“四史”中的宝贵经验,激

10、发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的联结中探寻时代问题的根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实践情境创设,活化历史,使文本融入立体化、事迹学习鲜活化、实践体验沉浸化,促进学生与典型事件、人物踪迹的互动,升华学生对“四史”原理和观念的感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四史”知识铭记于心、践之于行,实现思政课教学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的结合,增强“四史”教育实效。二、“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关联“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应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二者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教育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内容具有高度契合性。二者在教育教学中各有特点和优势,在深度融合中实现互释互补、互促互进,从而达到“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双向提质。

11、(一)具有内在统一性1.教育目标一致。教育目标是育人的方向和标准。“四史”教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7。新时代,在高校开设“四史”教育课程能够将大学生带 98王建胜,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机制第1期入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物、事件、文本的近处,如实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念,强化共同信心,夯实政治认同,帮助大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增强掌握历史主动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历史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托的价值观教育,在教育学生增强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

12、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8,还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四史”正是在实践中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不断修正自身行为,筑牢信仰之基的思想平台。只有对理论的再深化和再认识,才能将百年党史蕴含的精髓传播好、践行好。2.教育内容契合。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容是随着党的理论创新发展而与时俱进调整的,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想开展好,既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要密切联系“四史”中蕴含的丰富资源。因此,“四史”教育绝不能仅局限于叙述历史事件,

13、必须坚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史今对比中感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历史大势中把握历史规律,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由此看来,“四史”教育和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契合。“四史”融入思政课,旨在让学生立足史实,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梳理史料、分析史料,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开展“四史”教育这种基于历史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融入原理性的知识为桥梁,使历史活动、历史事件等超出文本意义,有利于学生站在时代和民族的视角下,领略各个历史时期的战略智慧,让学生亲身感受当代中国发展脉络,进而形成最广泛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二)具有双向互哺性1.“四史”教育丰富了思政

14、课程教学的时空视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内容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路径以及阐发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在本质上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四史”。“四史”融入思政课能够帮助学生立足历史史实,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进程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判断,在理清“四史”中蕴含的经验智慧、伟大成就的过程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把握历史发展的真实脉络,形成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感悟与价值判断,实现对横向学科的纵向思考。高校应结合“四史”中的相关史实,综合考量,统一编排,打破一史对一课的单一融合,实现思政课与“四史”教育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15、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须利用“中共党史”就是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史加以分析,做到论从史出,使同学们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从何而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解说中国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离不开对“新中国史”即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果和“改革开放史”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把握和学习,从中领会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任务的艰巨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要讲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最终实现,

16、必须要从“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养分,深化大学生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认知,引发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层次思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与“四史”教育有着最为密切的关联,是“四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平台,“四史”的融入能够帮助“纲要”课程有针对性地展现每一部历史的逻辑脉络、精神特质以及核心要义。“形势与政策”课旨在让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基本理论、方针、政策,通过比较学习“四史”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深化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2.思想政治理论促进了“四史”教育的学理深化。“四史”教育中有许多具体事件、人物事迹和

17、专有术语等重要元素被置于主题式的内容序列中,通过特定的时间顺序或事件性质建起相关知识结构。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四史”本身的内容深入化,帮助大学生在挖掘红色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背后蕴含的学理和哲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加强大学生对党和 99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思政课本身蕴含的理论价值,为“四史”教育提供深厚的理论滋养。“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涉及到从鸦片战争开始日益加剧的危机、道路探索、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战的历史成就等重要内容,在讲授其中的历史事件时,应突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发展的总结

18、和表述,深化对“四史”教育中蕴含的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的阐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构建的现实性与紧迫性。在社会主义发展史方面,“纲要”课的融入力度相对薄弱,这就需要教师从资本全球扩张的负面影响出发,阐释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原因与本质,进而联系到社会主义发展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则应基于历史事件背后的指导思想、理论制度、经验原则的概括,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道路成就,对比社会主义的国内外发展历程,说明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设成就的应然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主要以阐述科学理论为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史

19、,就这一层面而言,二者有很大的融入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经典的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理论思想,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而言,虽然时政热点是不断更新的,但都蕴含对历史经验的把握和概括,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追溯相关政策的历史缘起,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把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思路。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机制探索如何开展好“四史”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系统性、深层次构建“四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机制,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一)推动多维融合,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推进融合。

20、应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整体性视角出发,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质及其与“四史”的内在关联,优化教材内容。尽量避免课程内容教条、僵化。将“四史”内容科学融入思政教材,充分发挥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将“四史”蕴含的思想文化、智慧结晶和民族精神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使“四史”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系统贯穿于思政课教材之中。在教学案例上推进融合。高校还可根据各地实际,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发并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充实“四史”教育教学实践,编写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参考用书和校本材料,鼓励组织编写案例,建设案例库。这既能丰富学习资源、拓展教材空间,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

21、模式,充分利用身边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可感可触,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推进融合。结合智能系统,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延伸教育教学的场域。此外,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创设体验式教学,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四史”中蕴含的精神,在思想深处产生同步同频、共鸣共振的效果。(二)打破学科界限,优化协同育人如果说思政课是激发大学生对理想人格的思考和描述,那么推动“四史”教育与各学

22、科之间的协同育人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人格的重要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打破传统的课程、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重塑思政课程、“四史”教育、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新思维、新范式和新格局。一方面,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质性融合。课程思政不是将各门课程和思政课简单叠加,而应是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实现教学“如盐入味”,育人“润物无声”。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自身专有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内容互补的专业课程思政共同体,建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打造专业课程思政“金课群”。同时,应推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与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全面发挥所有课堂思政教育功能、全力

23、提升专任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构建起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另一方面,推动“四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国家或地区发展要求,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的需要,找准专业课 100王建胜,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机制第1期程与“四史”教育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学科独有的发展历程、时代精神和代表性人物,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选取试点课程,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分批分类实施,在专业课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四史”元素,提升“四史”教育助力专业课程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打造课程思政示范样板,形成各类课程与“四史”教育的协同合力,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

24、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三)探索多元模式,改革教育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行为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走实、走深的必然要求。“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9。高校应构建“四史”教育多元评价模式,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用兼得、知行合一。一是评价标准应多元化。“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笔试成绩不应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政治信念、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撰写“四史”学习体会、举办“四史”征文大赛、开展“四史”知识辩论赛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笔

25、试成绩外,应明确课堂、学习APP、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社会实践所占分值,并明确监督考核方案,包括成绩占比、考核方式、考核次数、何时考核,促进学生注重过程学习与实践、强化学习转化,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二是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一方面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由教师、班委、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评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另一方面由单向对学生评价转变为师生的双向评价,通过考察教师授课的水平和状态、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参与度、学生的相关成果及获奖情况,以及学评教、同行评价等方式相结合,对教师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反馈机制应多元化。

26、教学信息反馈是师生相互了解课堂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桥梁。从单一的线下反馈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态反馈,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信息反馈的常见机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能够精准反映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轨迹,可以为隐性的信息反馈和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帮助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相关表现,从而研判教学效果。(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教育保障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作为具有鲜明政治立场的“四史”教育,高校党组织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认识开展“四史”教育在政治引领、立德树人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与价值意义,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学校领导

27、要带头学习“四史”相关知识,以实际行动在全校形成读“四史”、学“四史”、悟“四史”的浓厚氛围,鼓励广大师生开展与“四史”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习活动,加强思政课教师党史业务培训与考核,强化“四史”的专业意识塑造和方法论建构,进而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优化师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0。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四史”教育,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史”教育包括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内容,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修班、实践研修活动等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对于党史党建的学习能力与研究水平。教师必须不

28、断加强对“四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强化自己的“四史”教学素养,完善知识架构,有效衔接好历史和现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以历史发展主线为桥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统一,坚持内容严肃与形式活泼相统一,以真实、客观的史实为教学内容,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践,针对性地为学生阐明历史和现实的核心问题,使“四史”可近可感可触。三是深化资源整合。高校可以开设“四史”教育相关必修或选修课程、网上精品课程、直播或录播学习视频,形成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教育体系,从而有效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形式简单化的现象。同时,可以通过宣传“四史”文化,建设相关文化阵地,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许多红色资

29、源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源,可以通过视频、VR、AR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可感化、可视化的红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推动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知识,让学生有资源可用、有场所可学,更好 101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讲道理”的重要性,“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对高校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一探索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各地各高校深入研究与实践,并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这就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留

30、下了空间,也必将大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参考文献:1吴丹,刘念,赵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N.人民日报,2021-02-21(1).2张樵苏.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21-03-01)2023-01-13.http:/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21-07-02(2).4宋学勤,罗丁紫.论“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J,思想教育研究,2021(3):73-79.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

31、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8.6曾震宇.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N.光明日报,2019-08-01(5).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5.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9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EB/OL.(2020-10-13)2023-01-13.https:/ 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与会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N.人民日报,2019-03-19(4).Inte

32、grating the studies of“Four Histories”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logic and pathwaysWANG Jiansheng1,SHANG Yalan2(1.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Depart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4,China;2.School of Marxism,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3、,Hangzhou 310023,China)Abstract:Incorporating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on the“Four Histories”the history of 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the history of New China,the histo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the history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pivot

34、alto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in China.Institutions are tasked with identifying synergies betweenthese historical studies and ideological-political theory courses,establishing the objectives andconnections inherent to the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process,and delving into the mechanisms coordinating t

35、he introduction of the“Four Histories”into the broader frame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initiative is essential for leverag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 to elucidate thecore values inherent in the“Four Histories”and for augmenting the instructional content and pedagogical innovation

36、 in these courses.Universities can advance the efficacy of this integrated instruction by championing pedagogical innovation,fostering synergized student development,overhauling educational assessment,and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support.Such efforts are crucialfor the holist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university students.Keywords:“Four Histor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gration;pathways(责任编辑:薛 蓉)周国君,等:组织支持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效应、机理与对策 10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