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六 单元 第 1 小节 数与代数 第 1 课课题数的认识课 型复习几课时完成1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 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 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学设计1你学过哪些数?结合p72主题图说说这些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数位及计算单位。3小数和分数的分类。分数、小数、百分
2、数的互化方法。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改写与省略的意义和方法。5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6小数点移动位置与小数大小的变化。7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含义。8找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回顾与交流1复习数的意义。2数的读、写.3数的大小。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二、巩固练习:三、课堂小结(1)你学过那些数?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等。联系课文情境图,说明各种数的具体含义.(2)什么是整数?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师生共同概括说明.完成教科书第
3、77页上部分“做一做”。(1)出示数位数序表。填一填,读一读.什么是数位?数位与位数相同吗?什么是计数单位?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完成教科书第77页下部分的“做一做”。(2)读法和写法。读出下面各数。106000000 0.006 25。08A、读一读。B、说一说读数的方法、要点。写出下面各数.九千万三千 二十亿五千零十八 零点二零零八A、写一写.B、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3)改写.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1)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1)填一填。小数分数百分数0.2512.5%(2)说一说你是
4、怎么做的。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三第15题.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请和同学交流.使学生参与整理复习过程,牢固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实际,在具体情景中复习,建立初步数感.通过练习和小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 1数的意义 2数的读、写。 数的认识 3数的大小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作业设计1、听写:七千零二十七点二七,用何计数法写?三个7、两个2各表示什么?什么是数位?这个数含哪些数位?说出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2、把74页数位顺序表填完整。3、什么叫百分数?写法有何特点?这节课完成80%或,能不能说百分数与
5、分数的意义相同?4、练习: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有关数的意义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数的意义,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 六 单元 第 1 小节 数与代数 第 2 课课题数的运算课 型复习几课时完成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4使学生能正确
6、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学设计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2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有什么异同点?百分数呢?3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4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把表格填写完整。完成例1,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5结合例2说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回顾与交流1四则运算的意义.2四则运算的方法。3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4四则运算的关系。二、巩固练
7、习三、课堂小结(1)创设情境,(出示六一儿童节的情境图)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问: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什么叫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什么叫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什么叫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5)说一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6)说一说分数乘
8、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a+0=( ) a0=( ) 0a=( )a0=( ) a1=( ) aa=( )a-a =( ) a1=( ) 1a=( )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在以上交流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教师出示相应表格,让学生进行填写。四则运算的关系可概如下:(以提问方式完成下面关系网)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小结:1完成教材“做一做”;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1、2题.1说一说加、减、乘、除运算的意义。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注意点。恰当设问,引导参与整理、复习过程,系统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重视
9、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全面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 数的运算 2四则运算的方法。 3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4四则运算的关系。作业设计根据表格,填一填。名 称举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方法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 六 单元 第 1 小节 数与代数 第 3 课课题式和方程课 型复习几课时完成1
10、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发,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发,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难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预学设计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举例说说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2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什么?3什么叫做方程、解方程
11、、方程的解?4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5结合例1和p85“做一做”说说可以用解方程和解比例解决哪些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回顾与交流1用字母表示数.2简易方程。3。用方程解决问题。二、巩固练习三、课堂小结(1)请同学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2)教师说明。(3)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是什么?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字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或计算公式。A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B用字母表示公式。(4)做一做.完成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并连线,教师巡视。)(1)什么叫做方程?(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12、(3)解方程。X6。24。8(1)出示例题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行走3.8,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4)全班反馈、交流.(5)完成课本“做一做”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5题。1什么是方程?在解方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知识?2用方程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学生应用代数知识
13、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感。板书设计 式与方程 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未知数 设未知数为X。方程的两个要求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方程。 等式 解方程。 检验。作业设计简易方程(1)什么叫做方程?(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3)解方程:1/2x-6。24。8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式与方程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第 六 单元 第 1 小节 数与代数 第 4 课课题常见的量课 型复习几课时完成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单位
14、、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学设计1我们学过哪些量?各有哪些计量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完成下面的改写3。8吨=( )千克 平方米=( )平方厘米50毫升=( )立方分米 3500毫米=( )米250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厘米小结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
15、位,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方法。3完成下列改写3小时50分=( )分 3米2分米=( )米70个月=( )年( )个月 40.6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小结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的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2质量单位3时间单位。4人民币单位。二、单位换算三、巩固练习宣布课题:常见的量问: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类整理如下:(1)板书:长度单位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 (dm) (m)面积单位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2) (2) (dm2)
16、(m2)体积单位立方毫米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3) (3) (dm3) (m3)容积单位毫升 升(mL) (L)(2)说一说.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要求: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4)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1)常见单位:克(g) 千克(kg) 吨 (2)进率。 (3)估一估。(1)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
17、)进率。 (3)说一说.(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进率。1说一说。(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2出示相关练习,让学生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六第14题.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整理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议,发现规律。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知识。 引导学生在名数改写过程中,提高名数改写的认识.板书设计常见的量长度单位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 (dm) (m)面积单位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2) (2) (dm2) (m2)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3) (3)
18、(dm3) (m3)容积单位 毫升 升 (mL) (L)作业设计1、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 )( )( )( )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 )( )( ),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3、体积单位有( )( )( )容积单位有( )( )4、1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5、( )m250dm( )cm6、1世纪( )年,3年( )个月7、1997年是( )年,二月有( )天全年有( )天8、7月下旬有( )天。10、2008年第一季度有( )天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常见的量与单位换算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
19、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 六 单元 第 1 小节 数与代数 第 5 课课题 比和比例 课 型复习几课时完成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时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举例和实际距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复习时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举例和实际距离。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学设计1整理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
20、分名称、基本性质等知识。2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3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的方法。4举例说说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判断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回顾与交流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4比例尺二、巩固练习(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比比 例意 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引导提问:(1)什么叫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3)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4)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1)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2)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3)出示表格。根据学生回答,
21、适时填空。比、分数与出发的关系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分数除法(4)举例。 5:6( )( )(1)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出示化简比的有关练习题)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解比例::X:2(1)什么叫比例尺?板书:比例尺(2)说出下面个比例尺的具体意义.比例尺1:3000000表示 。 比例尺20:1表示 。比例尺0 30 60 90表示 。(3)求比例尺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地道B地的实际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1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
22、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2完成课本练习十七第1、2题。指导学生参与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让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师生互动,探索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具体活动中,整理、复习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和比例(一) 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途。 4比例尺。 5比例尺的应用。作业设计(1)什么叫做比例尺?(2)说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1:3000000表示: (3)求比例尺: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
23、例尺是多少?(4)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来表示?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第 六 单元 第 1 小节 数与代数 第 6 课课题数学思考课 型复习几课时完成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难点
24、: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学设计1解决例5的问题,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怎样进行思考?找出的规律是什么?依此类推12个点,20个点呢?请写出算式。2解决例6的问题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思考?可以用哪些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排列组合时要注意什么?3例7中逻辑推理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运用排除的方法推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4小结可以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回顾与交流。1教学例5。2教学例6二、巩固练习三、课堂小结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1)学生根据题意,画出连线。 。 . . 。 . .问:这样的连线方便吗?(2)探索解决
25、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点的个数与连线的关系。小组交流。汇报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教师整理后板书.点数。 。 . . . .。 。. . . 增加条数234总条数13610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一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1)说一说你的思路.(2)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说明各种选法。(3)汇报,师生共同完成。完成练习是吧第14
26、题。通过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练习活动,你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解决数学问题单靠动手是不够的,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使学生通过数形结合而初步感知规律。 渗透数学思想更应渗透数学思想增强学习信心。板书设计数学思考点数。 .。 。 . 。 。 . 。 。 增加条数234总条数13610作业设计引导提问:(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D同班或E同班)(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
27、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判断:B只可能和F同班,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探究规律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 六 单元 第 2 小节 空间和图形 第 1 课课题线和角的复习(一)课 型复习几课时完成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难
28、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学设计1在预习本上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截取出一条射线、一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2在预习本上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思考:(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3在预习本上画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各一个,并标上度数.4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回顾与交流1线。2角:二、巩固练习三、课堂小结
29、(1)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画一画。(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直线、射线、线段.) 。 。 . 直线 直线 线段说一说,填一填。端点个数是否可以延长是否可以度量长度直线射线线段(2)复习垂线、平行线。画一画。(学生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 完成后,请同学介绍画垂线、平行线的方法.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想一想。A、什么是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哪一条?B、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C、对垂线和平行线你还知道哪些知识?(1)复习角的意义。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2)复习角的大小。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比较大小。
30、(3)角的分类。(4)画角。完成练习十九第1、2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有哪几种角?生通过画图直观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异同点.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议论、填表,整理和复习有关的知识板书设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直线、线段和射线。 线线与角 复习垂线、平行线. 角的意义角 角的大小 角的分类 画角作业设计说一说,填一填端点个数是否可以延长是否可以变量直线射线线段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线与角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 六
31、 单元 第 2 小节 空间和图形 第 2 课课题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课 型复习几课时完成1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熟悉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学设计1举例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思考(1)平行四边形、长
32、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2)三角形按照边、角如何分类?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圆,一中同长也”是什么意思?3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4完成教科书P97“各个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回顾据交流1、说一说以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2周长与面积。二、巩固练习三、课堂小结(1)教师出示相关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边角平行四边形长 方 形正 方 形三 角 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结合表格中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信号分析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3)说一说圆有什么特点?(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2)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举例说明。(3)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