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搭一搭(一)说课稿搭一搭(一)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教科书通过四个问题讨论了三部分内容:第一,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认识余数;第二,通过用一组连续根数的小棒分别搭正方形的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三,在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中,验证探索活动的发现。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其一,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教科书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平均分物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其二,学生已经掌
2、握了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教学活动。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课前准备:PPT、每人30小棒.教学过程:(一)搭一搭,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理解等式的意义1.复习与巩固:105= 155= 183= 205=2。搭一搭(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独立或
3、两人一组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边搭边思考:可以搭几个?还剩几根?(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认识余数)3。交流讨论,理解余数“1”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想法。4.结合操作认识等式。(1)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等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操作如何用算式记录?余数“1如何在等式中表示出来?(2)回到情境中寻找等式意义.结合每一步的操作,说说等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是哪根小棒,为什么会剩下.(3)在理解的基础上填写单位。(考虑到有余数除法的结果涉及的“两个”单位也是一个理解难点,在第一次认识余数时,教材给出了单位,目的是根据实际需要降低学习难度.
4、同时,结合具体情境的解释,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单位填写的困难。)(二)搭一搭,填一填发现感受余数比除数小1.探索用不同根数小棒摆正方形的余数变化。(1)搭一搭:用14、15、16根小棒搭正方形。小组合作:让学生用14、15、16根小棒仿照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在小组内操作,边搭边画,并在表格内依次用算式记录,共同讨论填写算式和单位。(2)画一画:用17、18、19、20根小棒搭正方形。独立完成:学生独立画一画用17、18、19、20根小棒搭的正方形和剩下的小棒,逐次将表格中的等式填写完整.(3)说一说:汇报交流。鼓励学生结合具体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及结果。(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
5、很自然地发现,有时小棒正好用完,有时小棒会有剩余,而且随着小棒总数的增加,剩余的小棒数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这个过程突然被“中断”了,也就是小棒刚好用完,在继续下去,似乎又出现一个“循环”。)2.观察操作图,交流发现。(1)观察表中的操作图,有何发现(每次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呢?3.观察等式,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2)余数和除数在操作中分别表示哪部分?(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三)摆一摆,填一填-进一步巩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先独立完成“练一练1、2,再汇报。(这两道题鼓励学生再次借助操作活动,利用几何直观加深对余数的认识。)2。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2”,再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汇报。3。抢答完成“练一练3”.(本题通过改正常见错误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余数、余数和除数及有余数除法“单位”的体会。)4.拓展延伸.(四)交流感受,总结质疑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通过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