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97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2 能够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3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进一少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教学理念1引导学生探究正、反比例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进行判断。2突出师生互动和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出正、反比例多媒体出示:速度、路程和时间 你发现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当其中一个量一定时,其它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比例关系呢?随着学生的归纳,多媒体依次出现: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 路程 = 速度 时间 速度 时间 = 路程 路程 = 时间 速度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二、自主探究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1 多媒体闪烁: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说是成正比例?什么叫做正比例量?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Y/X = R(一定)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你有什么好方法?2 多媒体闪烁: 当路程一定时,速
3、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为什么说成反比例?什么叫做反比例的量?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XY = R(一定)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你有什么不同方法?3正、反比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不同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共同点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相关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即 Y/X = R(一定)反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即 XY = R (一定)1 学生回答正、反比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齐谈。3 发表不同意见。巩固延伸拓展题
4、1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1) 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2) 出料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3) 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分别指名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结果,并说明理由。2 木料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集体评讲。3如果 Y = 8X ,X 和 Y 成( )比例; 如果 Y = 8/X ,X 和 Y 成( )比例。 集体讲评。4 一幅地图上,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原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汇报。5 路程(千米) 速度(千米 / 时) 100 10080 8060 6040 4020 20 0 0 5 10 15 20 时间(时) 5 10 15 20 时间(时)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