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短文加题目阅读复习课学习目标1、 了解文章大意,根据短文的内容能为短文写一个合适的题目。2、 学会用修辞写句子。3、 积累古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聚沙成塔 ,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游子久不至。(杜甫) ,寒灯独夜人。(马戴) ,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 ?(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 。(刘著) ,百事荒芜。(陈寿) ,下笔如有神。(杜甫) ,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基础读破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是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
2、喻三种。练习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2、下面句子中是比喻句的是( )。 A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B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C小艇的船头和船尾向上翘着,犹如一弯新月。D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E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
3、到一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跑。F这种关心,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且是中国人人人都有的。G会场临时设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了“丁”字形。3、根据画“ ”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以“妈妈”为本体,喻体仍是“一棵树”。 有首歌叫好大一棵树,我想:老师是一棵树,一棵青青的树,他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饱满的种子;妈妈 。阅读宝典给 短 文 加 题 目方法篇 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给文章加题目时应注意到:准确、简洁、醒目。给短文加题目,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 可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二、 可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词语作题目。三、 可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四、 可用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名字
4、作题目。五、 可用与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实践篇 (一)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ni灯发出淡淡的冷光。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
5、同下到院子里散步。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身患
6、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听得我心酸。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我们健康人每天
7、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1、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为什么? A、生命啊,生命B、阳光啊,阳光C、阳光与生命答:选 项。因为 3、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 的精神面貌。5、第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的这一行动?为什么?答: 6、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为什么?答: (二) 去年暑假,我应邀去一所老年大学代授琴课,一个星期
8、后,一位瘦削、白皙,长着两道剑眉的七十岁左右的长者要插班学二胡。他斜挎着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但他执意说想学琴,能跟上。并且一定要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那个空位上。那个空位曾是一位六十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为晚期肝癌去世了。老人的头发雪白,还鬈鬈的,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了一天不拉心里不安,一晚不拉无法安枕的地步,老伴戏称她是“琴痴”。说也奇怪,自从这位“插班生”来了以后,我常常在他身上看到“琴痴”的影子。这位老先生拉得也很认真投入,从执琴到运弓,不懂就问。除此之外,他还央求我每周给他多加一小时的“小课”。“我交
9、补课费。”他一再央求。在这儿学琴的老人大多很执著,有时像个孩子。就这样,每周两次四个小时的大课后,别的学员放学回家,他留下来继续学。半年后他已经能很熟练地拉雪绒花了,而且我发现每次他都要在我离开教室后很认真、很投入地从头至尾拉一遍雪绒花。他拉的节奏流畅,音色优美,但不知为什么,节奏总是比平时处理得慢半拍,绵长而低沉,像是一个人在对另外一个人倾诉,深深浅浅地低回在我的心头。有一次,我从办公室出来想回家,教室里又响起雪绒花缓缓的琴声。我翘首从门上的玻璃往里看,发现老先生端坐着,面朝外,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琴声从他的弦上汩汩地流出。飘向窗外,而窗外已是暮色渐浓,几片云悄悄地隐去,似乎怕挡住琴声飘向更远
10、的天际。忽然,琴声戛然止住了,我看见老先生抱住琴杆,双肩抖动,既而,我听到嘤嘤的啜泣。我推门进去,老先生端坐未动。当我低声询问他时,他突然抱住我,一阵大哭,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我太想老伴了!我天天练琴拉琴,就是想让她听见,让她高兴,让她知道我想她她去了天国”后来我知道,他的老伴就是那位头发雪白还鬈鬈的“琴痴”。 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答: 2、文中多处暗示“老先生”对老伴“琴痴”的思念之情。请找出几处来(不少于2处),将原话写在下面。(1) (2) 3.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三) 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
11、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 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
12、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
13、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1第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分)2第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2分) 3第自然段中画出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 ,表达了 。(4分)4第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 的作用。(2分)5 (1)“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含义是 (4分)(2)“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说它“是最富于生命的花”的原因是,请在原文中用“”画出来。(2分)6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拟人句(2分)7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2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