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听那冷雨教案 教材分析:听听那冷雨出自语文必修二教材“慢慢走,欣赏啊”板块。这是一篇诗质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学情分析: 学生虽已初步涉足鉴赏散文的方法,但这篇散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学生基础不太好,又没有充分的时间来预习,作为第一课时,要想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较困难。 三维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积累文中出现的相关字音。2、培养学生提炼、概括信息能力;学会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乡土意识和乡土情结。教学重难点:从句式、叠词、修辞等方面品味文章语言
2、教法设计:品读法、讨论法、点评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蒋捷虞美人 听雨教 学 过 程一、导入:乡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李白杜甫是这样,蒋捷也是这样,余光中更是这样。乡愁这场雨从秦汉下到唐宋,从唐宋下到现在。到处都听得见这雨声,淋淋沥沥,淋漓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伴着那雨声,去感受一下那剪不断的,跨越时空而来的无尽的乡愁。二、速读课文(标出序号,划出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和不好理解的句子),感知文章内容。三、总体把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适当点拨)1、作者写了听雨,仅仅是听吗?又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感受雨的?(利用这两个问题带领学生探索文章的脉络和基本技巧) 参考:调动了嗅觉、
3、视觉、听觉(第5节开头有一句承上启下局为答题关键“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和寻找关键句子的能力。)第1节、第2节可以概括为感觉或“想”(第1节中多次出现,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2、 为什么写听雨?(“雨”之意境)(从经典古诗中体会意象的主观色彩)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归纳:这是喜雨、好雨,心暖则雨暖。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
4、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归纳:这是苦雨、寒雨,心苦而雨寒。“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3、写听雨, 为什么选择冷雨?(“冷”包含着怎样的含义?)(提示:表面和内在含义) “冷”有两层含义:(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四、 品味语言教师提示:可从句式(长短句)、叠词、修辞等方面品味。提倡个性化品读、多元化品读,开拓创新阅读空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举例的句子:(一)句式1、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那冷雨。 析:短句,参差跳跃,简洁,具有珠落玉盘的效果。2、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
5、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析:长句,一气呵成,层层递进,表现出雨的连绵不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气势非凡。 3、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析:此处作者刻意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象繁富的效果。透过阅读,雨如回忆的音乐,带领读者领略了江南与四川不同的雨中即景。诗化的长句,表现出雨的绵长细密和作者绵绵不断的思乡之情。 (二)叠词先是料料峭峭,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析:叠词,表现了雨的形态、气
6、势、声音,把雨的质感充分写出,读来仿佛有雨声的音韵之美。(叠词:a.音节美,音乐美 b.增强感情、形象)(三)修 辞1、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析:沟通不同的感官,同时利用譬喻,改变描写物的形态,从而造成感官的矛盾,引起读者的鲜明印象,更便于引起多种感官的刺激2、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 析:使用拟人、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古屋渐渐消失的情景,蕴含着作者惋惜惆怅的心情。 总结:鉴赏散文意境的方法鉴赏散文(诗歌)意境之美:(一)感知意象,把握景
7、物特点(调动各种感官)(二) 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感情(修辞、句式)(三) 展开想象,领会文章的神韵。 意象意境五、达标检测(一)下列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氤氲 (yn yn)滂沱( png tu)仓颉(ji) 嘈嘈切切(coco) B. 舔舐(sh)蓊郁(wn) 鞭挞(t)树香沁鼻(qn) C. 忐忑(tnt)惊蛰(zh)揣度(chui du)如椽大笔( chun) D. 咬啮(ni)啁啾( zhu ji)岑寂(cn)浑身解数(ji)(二)虞美人 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
8、滴到天明。1、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 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将它们写出来。 (1)“少年听雨”:“少年听雨”的画面,通过歌楼、红烛、罗帐的意象描写,传达出欢快的心情。着力渲染的正是 “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2)“壮年听雨”: “壮年听雨”的画面,通过客舟、断雁、西风的描写,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漂泊异乡)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3)“而今听雨”: “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2、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作者处境与蒋捷经历都是“饱经风霜”,在面对萧萧冷雨,想到自己的一生,自然都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慨。六、作业布置: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篇 吹吹那故乡的风文章。写出真情实感300字左右。听听那冷雨给人一种凄凉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无限的思乡之情板书设计雨的凄冷(景)情的凄凉(情)第 3 页 共 3 页